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5章

    不过这倒是给刘毅提了个醒,想到一个不错的办法。

    来到东海郡第三天,刘毅就带着荀攸、典韦、李典、乐进参观了盐场,又顺带参观十万流民开荒,打造基塘农业。

    十万流民,本来是十万如蝗虫般到处流窜抢劫的灾民,现在却已经在这片土地上井井有条的生产劳作,而且靠着盐场的收入,慢慢还有了些起色。

    荀攸、李典、乐进,就连典韦都大开眼界,深深震撼。

    刘毅趁机说道:“都是大汉百姓,官府本就有养活他们的责任,这一点,我刘毅不管有没有做到,至少在认真做,你们跟着曹操口口声声为了天下百姓,你们又做了什么?”

    众人沉默。

    脸都又红又烫。

    曹操?

    曹操灭了黄巾流民,只带走精锐土兵,剩下的流民都驱散自生自灭去了。

    收编太多黄巾土兵没粮养活,还直接杀进徐州去抢。

    现在看来,曹操和刘毅比起来的确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李典和乐进已经服了,典韦和荀攸却还是有些不服,依旧愚忠。

    刘毅不在乎,带着众人又在东海郡转了几天,改善民生,最后来到沿海的小渔村。

    这里的百姓少有中粮,多造船出海捕鱼。

    但海上风浪大,渔船又小,捕鱼又危险又难以补充粮食的不足。

    刘毅带着众人转了一圈,便把糜竺和一位造船师父叫到面前。

    “船小可以造大的,技术不行我帮不了那么多,但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比如,用铁皮包住木船,如此让船加大,而且更加牢固。”

    这个时代冶金技术也远远不足,刘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让糜竺将徐州的打铁师傅都召集起来,大家一起想办法。

    只要能造出大船出海捕鱼,十万流民到明年秋收的口粮几乎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就这么在东海郡一连考察了一个多月,刘毅每天都把荀攸、典韦、李典、乐进带在身边,糜竺也日夜跟随。

    进展最快的依旧是盐场,简单方便,技术达标,产出周期也短,欣欣向荣。过了就是基塘农业开荒,刘毅让人寻找种子,先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蔬菜,养一些鱼,把日子先应付着走。

    反倒是出海捕鱼造船,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刘毅也不急,反正东补一点,西找一点,把十万人的生计勉强维持住就行。

    他又每天就把荀攸带在身边,讲一些先进的生产模式。

    四书五经,大道理,刘毅不如荀攸,但是民生、经济、科学技术,十个荀攸绑一起也不如刘毅一个。

    一个月下来,荀攸对刘毅已经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惊为天人,甚至刘毅还画了一个蒸汽机模型,用烧茶壶开水顶起壶盖的方式为荀攸讲解,让荀攸去研究。

    自此,荀攸见到刘毅也开始彬彬有礼起来。

    月底,刘毅把荀攸叫到书房,拍着荀攸的肩膀说道:“你不是追随我,而是追随大汉,你不是辅佐我,而是辅佐天下百姓。东海郡的百姓,我交给你了,从现在起,你就是东海相,全权处理东海政务民生,养活十万流民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由你来完成。”

    荀攸目瞪口呆,想要拒绝都找不到借口,只能跪地,拜服刘毅,称刘毅为主公。

    继李典、乐进之后,荀攸收服。

    典韦实际上也已经心服,只是嘴巴还是别扭,不愿意归降。

    刘毅还是不急,反正有的是时间,随后又任命糜竺为东海郡丞,辅佐荀攸处理东海政务,让太史慈和管亥只在东海专心练兵。

    一切准备妥当,没想到陈宫遣来使臣,还带着一个老太监,风风火火的来到东海郡府宣旨。

    “长安李傕郭汜弄权,宣上军大将军,汜水侯刘毅,率军进长安,辅佐社稷,铲除奸党,勤王护驾!!!”

    老太监念完圣旨,刘毅脑瓜子嗡的一声,如遭雷击!

    这……

    这不应该是曹操的剧本吗?

    我真拿了曹操的剧本?!

    第194章

    汉臣?汉贼!

    李傕、郭汜专权,欺压汉献帝,和当初董卓没多大区别。

    这两人把控长安朝廷百官,李傕自封大司马,郭汜自封大将军,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违抗。

    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暗中找到汉献帝,说:“当今天下,刘毅掌控冯翊、新平两郡,兵将十数万,实力远超李傕、郭汜,此人仁义为本,深明大义,必是辅国忠臣,而且,刘毅和李傕、郭汜有旧仇,陛下可下诏命刘毅辅佐朝廷,铲除奸党,天下幸甚!”

    汉献帝想起当初和刘毅在一起的日子,又总听万年公主在耳边念叨,说刘毅是个好人,甚至有让汉献帝赐婚,让她嫁给刘毅的意思,便答应了两人的建议。

    然后汉献帝就和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等人开始谋划除掉李傕、郭汜。

    说是这老太监离开长安的时候,计划已经开始实施。

    刘毅听完前因后果,深吸口气。

    这不是曹操的剧本是什么?

    当初就是李傕、郭汜搞事,汉献帝发诏让曹操进长安勤王,最后落在曹操手里,一直到禅位给曹丕,窝囊了一辈子。

    不过现在,汉献帝竟然把原本应该给曹操的诏书发给了他刘毅!

    这事情就有些难办了。

    奉诏和不奉诏,区别很大,对刘毅来说是各有优劣,一时间难以抉择。

    “来人,带使者去休息休息,明日一早出发,返回夏阳!”

    刘毅先安顿好老太监,而后自已把自已关在书房思索起来。

    汉献帝是个好东西,但也是个烫手山芋。

    倒不是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好,关键是刘毅他自已现在可是有个汉室宗亲的身份,算起来还是汉献帝的远房叔公,这天子挟不挟的似乎并不重要。

    甚至如果汉献帝落在别人手中,将来他还正好有个讨伐不臣的借口。

    靖难,清君侧!

    就学朱棣,进京勤王,杀不臣,灭献帝,自已以皇室宗亲的身份直接登基,名正言顺,谁也不能说半个不是。

    这也是刘毅最开始给自已的规划,毕竟有朱棣这个榜样,他觉得这条路最简单。

    但现在曹操被打跑了,汉献帝竟然把这个诏书发给了他!

    这要是进京勤王,刘毅就会面临一个难题。

    他汉室宗亲的身份,能像曹操那样当权臣吗?

    真到了长安,等到他皇室宗亲的身份被揭发出来,那个时候他不听汉献帝的话,天下人怎么看?

    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真要是宗室身份当权臣,将来还要是篡位登基,史书上写着也不好看。

    这一点,刘毅不得不在乎,穿越一场,不能把自已名声搞烂不是?

    毕竟两世为人,这些都是能够找到例子的。

    强如朱元璋都处理不好这个问题,打天下的时候,他离韩林儿远远的,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天下打完,直接就在半路把韩林儿弄死。

    连朱元璋都这样处理这个问题,更何况他刘毅?

    可如果挟持了汉献帝当权臣,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历史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的让曹操占了不少便宜,曹操身边一大半的谋臣武将,都是冲着大汉正统才跟的他,曹操人才济济,靠的就是这个正统身份。

    思来想去,刘毅一时间也难以抉择。

    最后干脆拿了一个铜板猜正反。

    “正面,我就去勤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拿曹操的剧本。”

    “背面,我就不去,让吕布那个傻子去勤王,我拿朱棣的剧本,将来杀进京师靖难。”

    默默念叨,刘毅把铜板往天上一扔,然后盯着铜板落下。

    待铜板停稳,豁然是正面向上。3504

    “那就是进京勤王,拿曹操的剧本了。”

    刘毅拿着铜板,笑了:“既然如此,那就以皇室宗亲的身份,当个权臣吧!汉献帝啊,对不起了,你最好配合着我一点,不然,我也只能让你知道和我作对的下场,不比和曹操作对来得美好!”

    进京勤王,刘毅不会,也不可能会听汉献帝的。

    我堂堂争霸诸侯,冲着当球帝去的人,会把权力交给你汉献帝?

    真要是那样,说不定天下还没统一,就先被汉献帝给暗算死了。

    进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当权臣!

    就这一点,刘毅还是很理解为什么曹操不交权给汉献帝,最后走上汉贼的道路。

    不是曹操想当汉贼,是真的被逼的。

    任何人只要不傻,走到那一步都只能当汉贼。

    “不过我也是皇室宗亲,并不是外人,不算是汉贼吧。”

    刘毅淡淡一笑,随后便美美的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刘毅召来众人,安排事宜。

    “命!太史慈,管亥,统领东海郡军队,保境安民!”

    “遵命!”

    “命!荀攸为东海相,主持东海政务,糜竺为东海郡丞,辅佐荀攸,执政东海!”

    “诺!”

    “其余人等,随我率领四千飞熊军,连夜赶回夏阳!”

    “遵命!”

    众人接令,纷纷去准备。

    刘毅把荀攸叫到书房,让他还是和刘备搞好关系,安心发展东海民生,其余不问。

    随后又分别给太史慈、管亥吩咐一些事情,才带着华雄,许褚,典韦、李典、乐进,一起回夏阳。

    至于赵云,回到徐州的第一天就告别刘备,回去找公孙瓒去了。

    此时典韦、李典、乐进伤已经痊愈,实力也已经恢复,典韦虽说口中还不服刘毅,刘毅让他做事他却也不推辞。

    有华雄和许褚在身边,刘毅也不担心这几个人诈降,毕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相信用真心能够让这几个人臣服。

    一路上,刘毅快马加鞭,也不停歇,路过兖州,也没去见吕布,径直穿过司隶,从函谷关进入雍州,只用十五天的时间便回到夏阳。

    那个传旨的老太监自已回长安复命,刘毅则叫来陈宫,先关心了一下荀彧,得知荀彧最近倒是表现不错,倒也放下心来,又问了一下长安的情况。

    陈宫拿出一堆密信,说是杨彪和朱儁没有得到刘毅的回信,暂时还没什么动作,长安还处于暴风雨前的宁静。

    刘毅微微皱眉,看向长安城的方向,道:“公台,李傕、郭汜的确该死,这两人,我不会让他们活。但他们手下贾诩,以及那七八万西凉兵,与我们同宗同源,说起来都是一家人。我不想直接起兵,让两军相残,损失过大。公台有没有好的办法,能够兵不血刃,只杀李傕、郭汜?”

    “主公想要收编李傕、郭汜的军队?”陈宫眉头皱了起来,也不说话,只是一个劲的摇头:“难,难,难……”

    第195章

    潜入

    “多难?”

    刘毅皱眉。

    上次他就准备起兵讨伐李傕、郭汜,只因为徐州变起才把这事儿搁置下来,当时谋划已定,按道理说应该不难。

    陈宫苦笑,欠身行礼:“陈宫无能,这些日子也派出不少人与李傕、郭汜部下军兵联络,然而李傕、郭汜等部军兵散漫惯了,不接受我军严肃军纪,而李傕、郭汜部下多为心腹掌管要害,难以策反,想要兵不血刃,实在是难。”

    刘毅赶紧把陈宫扶起来,笑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人之常情,李傕、郭汜不败,这些人不想投诚也正常,并非公台的过错,公台何必自责?”

    上策不行,那就只有一战。

    可真要是战起来,实力必定受损,具体怎么操作才能获取最大利益,刘毅现在还真拿不准主意。

    “只能先去看看这些人准备怎么干了。”刘毅自言自语,心里面快速盘算起来。

    进京勤王,就要挟持天子,挟持天子,必是权臣、汉贼,这条路,是反派之路,必定会遇到很多反抗,特别是汉献帝,这家伙可不是一个安心当傀儡的人,将来必定要争权,甚至搞各种各样的小动作。

    刘毅从来都没有小看过汉献帝。

    世人都认为汉献帝这个亡国之君能力不怎样,实际上,能够在手里面没有牌的情况下借刀杀人灭掉董卓,铲除李傕、郭汜,后面还和曹操争斗了几个来回,即便强如曹操,也是施展雷霆手段搞了好几个回合才把汉献帝给彻底压死,这汉献帝不可谓不强。

    刘毅现在拿了曹操的剧本,就要想想将来和汉献帝之间要怎么过招。

    当如此一来,可就不能傻乎乎的直接挥军杀进长安和李傕、郭汜拼个你死我活了。

    这不是让汉献帝当黄雀,坐收渔翁之利么?

    “我得让他们先打一阵,打个两败俱伤,我再雪中送炭!”

    刘毅眼睛一亮,立刻下令:“擂聚将鼓!”

    鼓声咚咚咚,夏阳城府衙门已经很久没有响过聚将鼓了。

    不到一刻钟,除了在新平、虎牢关镇守的樊稠、张济之外,刘毅帐下大将悉数到齐!

    华雄、许褚、高顺、李肃、赵岑……以及典韦、李典、乐进等等全都来到刘毅帅帐。

    刘毅高坐帅案,众将分立两边,气氛肃杀。

    “众将听令!”

    “在!”

    “华雄、高顺、典韦!”

    “末将在!”

    “命你三人率马步军兵五万,屯兵高陵待命,等我军令一到,即刻率军往北地郡,拿下泥阳城,而后挥师东进,控制扶风郡,槐里郡城!”

    “遵命!”

    “李肃,李典,乐进!”

    “末将在!”

    “命你等率领马步军兵三万,往新平郡驻扎,待我军令到,则点起大军过蓝田,占郿坞,往安定郡,占领郡城临泾!”

    “遵命!”

    “许褚!”

    “末将在!”

    “率领四千飞熊军,两千陷阵营,随我一道,去长安!”

    “遵命!”

    “赵岑!”

    “末将在!”

    “你统领宪兵队,巡视各方,严肃各军军纪,大军虽动,军法必严,但凡发现扰民,欺压百姓,无端损坏庄稼者,将校之下,先斩后奏,将校以上,先抓后奏!”

    “末将领命!”

    “诸位,回去之后当整顿军纪,出征在外,当比驻扎营地之时更加严格,切勿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反死在军法之下!”

    “末将谨记!”

    众将领命,即刻整顿大军准备出发。

    陈宫却有些意外,找到刘毅询问:“主公只带四千飞熊军,两千陷阵营就去长安,只怕危险,主公为何不直接率领大军围城长安,以势取胜?”

    “时机不到。”刘毅早有说辞,笑道:“李傕、郭汜,狼心狗肺之徒,我大军攻城,就怕把这两人逼急了,对陛下不利,若是强行攻城,一来我军损耗必大,二来,乱军之中,城破之日,谁又能保证陛下和满朝公卿的安全?此役,当以智胜!”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