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00章

    曹操和孙策都大有收获,只有袁绍和刘毅在受伤。

    好在张辽及时反应过来,分兵进驻临沂郡各城把守,曹操占了琅琊之后也并没有继续攻城,就在琅琊郡中到处搜刮钱粮,海盐,全都往青州搬,而贾诩和张绣也带着残兵退到彭城,只留太史慈和管亥、荀攸又跑到海岛上躲了起来。

    一切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现在看来,袁绍、孙策都不足为虑,只有曹操实在是可恨,必须要给他点颜色。我的意思是,下曲阳就和袁绍僵持,我带人往徐州,去会会曹操,把琅琊郡收回来。”

    刘毅找来刘备等人商量对策。

    话才说完,刘备就起身,主动请战,说道:“下曲阳虽说僵持,但难免也会有变,丞相不可离开司隶太远,否则一旦变故,袁绍长驱南下,洛阳危险,陛下危险。我的意见,丞相可以给我一支军马,由我带兵去收服琅琊。”

    “你?”刘毅笑了。

    这刘备还真是不放过任何单飞的机会,一有空子就要钻。

    可能么?

    “不用了,玄德乃是我大汉的人才,需要跟在本丞相身边,为陛下效力,为大汉出力。”

    刘毅婉言拒绝,想了想,便说道:“李典,你带兵驻守下曲阳,深沟高壑,建造城防,打造一个军事要塞,与袁绍对垒。十万大军全部归你调遣!”

    李典起身,激动的大声道:“遵命!李典愿立军令状,绝对保证下曲阳不失!”

    刘毅点头,以现在冀州的情况,袁绍这一路应该也打不起来,如此,便能提兵先去把曹操按死再说。

    想到这里,刘毅正要说要自已带刘备等人一起去徐州,此时却有信使带来荀彧的书信。

    最近荀彧归心,也开始主动为刘毅出谋划策,而荀彧这样的牛人的意见,刘毅是必须要重视的。

    当即就在议事厅打开荀彧书信,才看一会儿,眉头就皱了起来。

    倒也没说别的。

    主要就是说现在袁绍忙于冀州内部势力整合,无暇南下,黎阳和下曲阳必成长年累月的僵持状态,双方谁也无法讨到好处,而孙策正在努力整合扬州,并不是真心想要北上作乱,这一路不足为虑,而曹操虽说声东击西偷袭琅琊成功,也就占了琅琊一郡之地,并没有扩散开,也不会再有什么战事发生。

    而现在,琅琊新有大败,损失惨重,也需要休整,而马上就是冬季到来,更是不宜用兵,再加上朝廷更是财政困难,大军粮草难以为继,更何况这几个月来,刘毅不是出征,就是在出征的路上,民夫徭役征调频繁,百姓苦不堪言,再这么下去,明年又是一个绝收之年,到时候只怕民生凋敝,饿殍遍野。

    荀彧苦口婆心,让刘毅罢兵回朝,整顿内政,与民休息,明年开春春种之后再兴刀兵也不迟。

    看完荀彧的书信,刘毅随手递给刘备,问道:“玄德你看,这事怎么办?”

    刘备拿过书信一看,心中却十分惊讶。37|

    刘毅竟然连这么机密的消息都要给他看,真是不把他当外人。

    反观自已。

    总想着要执行汉献帝的血诏弄死刘毅,想着带兵出征,离开刘毅的掌控,实在是有些脸红。

    人以真心待我,我却暗藏杀心,刘备难得的感到良心有愧。

    看了一会儿,刘备说道:“文若先生所说并非全无道理,现在已经是年底,冬天不宜动兵,况且民生如此凋敝,粮草也见不足,动兵不利太多。不如让我带兵去守徐州,丞相回朝廷整顿民生,来年再战可也。”

    刘毅盯着刘备,心中一声叹息。

    这家伙,还在做梦!

    派你去徐州,只怕不用明年,这个冬天徐州就该叫刘备了吧!

    “这件事不用再说,玄德留在朝廷,为陛下分忧最好,徐州的事情,我相信张辽能够胜任。”

    说到这里,刘毅再不犹豫,当即起身大声道:“诸将听令,传我军令!”

    “李典率军十万,镇守下曲阳,只需坚守,不许出战。”

    “诺!”

    “命乐进领宋宪,侯成带兵五万出濮阳,镇守官渡!”

    “诺!”

    “命张辽总领徐州兵马,纪灵为副将,严防徐州各地,召回贾诩、张绣,两人所领兵马交由张辽、纪灵指挥!”

    “诺!”

    “命陈宫、许褚镇守泰山郡,严防曹操东进,练兵屯田,积累粮草!”

    “诺!”

    “命,李肃领兵十万守住皖关,召回典韦、徐晃!”

    “诺!”

    命令接连传出,刘毅最后才说道:“留下大军,我们明日回洛阳吧!”

    正如荀彧所说,连月累战,百姓已经苦不堪言,刘毅这台战争机器再不休息,怕是要出大问题。

    第413章

    内政问题

    安排好防守问题,刘毅停留了几日便悄悄撤兵,返回洛阳。

    而下曲阳依旧插着刘毅帅旗,留着丞相仪仗,当做疑兵。

    审配和逢纪才不管你刘毅是不是在下曲阳,反正两人就是不会出战,只零星派出部队骚扰。

    而李典也不惯着,本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精神,也时常派出小股部队往黎阳袭扰。

    原本轰轰烈烈的三路大军围攻司隶,却似乎成了虎头蛇尾。

    刘毅召回各路大将,准备带在身边,随时支援各方,同时也要避免再遇到被人暗算却人少力单的情况。

    不多日,刘毅回到洛阳。

    这一次,并没有多大动静。

    刘毅不仅秘密返回,而且还特意给荀彧、赵岑、高顺等人打过招呼,不得让汉献帝再出来迎接。

    这个汉献帝不老实,每次迎接都搞出事来,上次更是给了袁绍和曹操出兵的借口。

    刘毅回到丞相府,此时,丞相府已经修葺一新,别有一番景象。

    荀彧早就在相府等待,见到刘毅回来,第一时间便出门恭迎。

    “主公能够罢兵回京,实乃是百姓之大幸。”

    刘毅笑了笑,没有多说,只是回答:“我在前线常年征战,后方的一切全靠文若先生,还是辛苦文若先生了。”

    “主公恕罪,我这也是无奈之举。朝廷连年混乱,天灾人祸,百姓民不聊生,许多地方政务凋敝,百姓艰难。这仗,今年实在是不能再打了。”荀彧先行告罪。

    当然刘毅并没有怪罪的意思,荀彧说的也是实话。

    内政方面,现在朝堂控制范围的经济的确十分困难。

    刘毅看了荀彧一会儿,突然笑道:“文若啊,当初你建议以守为主,让我拖住袁绍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这一点了吧。拖住袁绍,拖住曹操,拖住孙策,则能大家罢兵不战,就是为了今天让我退兵是吧?”

    “主公英明,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并非最主要的原因。”荀彧伏首说道:“主要还是内政民生问题实在是太难,再不能打了。”

    这一点刘毅自然明白,要是有比拖更好的办法,他岂能不知道去用?

    既然拖,就是持久战,就是比后勤,可惜,后勤现在恰恰是刘毅的短板。

    “好了,回去再说。”

    两人一番寒暄,回到议政厅,荀彧掏出一份名单,对刘毅说道:“主公,目前朝廷事情太多,丞相府人少,很多事情忙不过来,政令很难推广,各方面阻力很大,主公应当征辟人才,扩充丞相府,如此,内政方能平稳运行。”

    刘毅接过名单微微点头,笑道:“这些事情我原本并没有想到,多亏文若先生提醒。”

    一边说,一边看,突然眸子一凝,却是看见两个名人。

    一个,杨修。

    另一个,司马懿!

    至于其他人,大多数都是各地世家豪门的子弟,都是世家豪门代表,有这些人加入,那么就相当于说刘毅得到了这些世家豪门的支持。

    不过这些大多数都是不得势的世家豪门,与满朝权贵,文武百官还有些差距,当然,也有少数本就是权贵、百官家族子弟。

    如此一来,在大汉朝堂之上,便能泾渭分明的成为两派。

    一派是维护自已既得利益的保皇派,另一派,则是依附刘毅,希望借助刘毅力量上位的新生派。

    荀彧这么做,可见并不是单纯的想要为刘毅网络人才,让丞相府的内政系统能够运转起来,而是要为刘毅拉拢一些世家的支持,如此,只要等刘毅背后的世家力量大过守旧百官的世家力量之时,大汉朝廷才会真正的以刘毅为首。

    “还是文若先生想得周到,就按照这名单上的人征召吧。”刘毅把名单还给荀彧,算是答应了荀彧的安排。

    荀彧却一脸为难,说道:“这名单上许多人并不愿意接受丞相的征召,只怕还得丞相亲自去征辟,特别是这个司马懿,我好几次去找他,他都躲着我,不肯到丞相府任职。”

    “哦?”刘毅并不意外。

    这本就是一场站队,司马懿这种老牌世家不肯站他这一队也不稀奇,毕竟当年,这家伙也不肯站曹操那一队。

    刘毅可不是曹操,会把司马懿当宝。

    司马懿固然厉害,那也是曹操死后的事情,现在?

    刘毅没有直接把司马懿给剁了,那算是刘毅对司马懿的恩德。

    “不愿意就不愿意吧,我也不强人所难。”刘毅并不在乎的说道。

    这点事情,对他这个两世为人,开了天眼的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

    甚至刘毅瞬间就嗅到一个机会,一个整倒这些世家的机会!

    而荀彧则是不解的道:“主公,这些人都是人才,主公不征召他们,他们就会为他人所用,只怕到时候后患无穷,而且现在丞相府正是缺乏人才的时候,怎能不强人所难呢?”

    “人才?能够为我所用的才是人才,不能为我所用的叫什么人才?他们不来,我丞相府就运转不起来了?”

    刘毅呵呵一笑,世家门阀把持朝政,早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九品中正制,科举取土才是未来的潮流。

    而科举取土,就是要从世家手中拿过人才任免权,现在我要人的时候你不来,那不就是明摆着给我机会,推行科举取土吗?

    等到了科举人才多于世家举荐人才的那一天,科举便能顺理成章的淘汰举荐制度。

    说不定现在这个时候干这事儿,比那什么隋炀帝的时候更简单。

    看着荀彧,刘毅继续说道:“我要科举取土,你这名单上愿意来我丞相府任职的,你都安排上,剩下空缺的位置,则让天下土子自已来争取,以考试为标,胜者得官位,入丞相府!”

    “科举取土?”荀彧瞪大眼睛,心想这不就是求贤令吗?

    不拘一格收人才,历史上,秦孝公这么干过。

    “好!我回去之后,就安排这次科举取土。”稍稍一想,荀彧便答应了刘毅的办法。

    而于此同时,刘毅回京,前方停战的消息,该知道,不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皇宫之中,汉献帝多日希望落空,没想到刘毅竟然平安回归,气得满脸乌黑,茶不思饭不想。

    王子服家中,董承、伏完、王子服坐在一起,却比汉献帝要兴奋得多。

    “刘毅这个时候罢兵回来,并不是因为他赢了,反倒是他输了一阵,差一点丧命,这是我们的好机会。”

    “刘毅这个时候绝对不会想到还有更大的杀机在等着他,我们现在行动,最有把握成功!”

    “那个人准备好了吗?这一次,我们赌上三族性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第414章

    刘毅死,大汉兴!

    “自然准备好了,这次刘毅就算是神仙下凡,也难逃一死!”

    “为了国贼的死,干杯!”

    “干杯!”

    三人说得兴奋,仿佛刘毅已经被他们杀掉,汉献帝临朝亲政。

    正在兴奋处,外面响起敲门声,三人齐齐一愣,吓出一头冷汗,几乎原地跳起。

    “谁!”

    难道行事不密,已经被刘毅发现了?刘毅带着鹰犬来抓他们来了?!

    三人下意识的抓住随身佩剑,准备拼命。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可能!

    紧张之中,三人对视一眼,各自快速回想这些日子的行程,他们的见面都十分隐秘,不可能被人发现。

    这时,门外有人回答:“是我!特来为王子服看病。”

    董承和伏完齐齐看向王子服,不知道这家伙什么时候病了。

    却见王子服一拍脑门儿,恍然大悟,笑道:“哎呀呀,忘了说了,竟然是他,这人就是我说的那人,刘毅见到此人,必死无疑!”

    董承、伏完大喜,赶紧收起宝剑,与王子服一同来到门口。

    门开处,一个身穿白袍,形态干瘦却又精炼的男子背着一个箱子站在门口看着几人,只闻得三人一身的酒气,笑道:“诸位好自在!”

    王子服仔细观察门外,赶紧把人拽进门,笑道:“你来得正好,这次的事情可全靠你了,计划已经周全,我等有心算无心,大事必成!!”

    一行人回到屋中,王子服才介绍道:“这位乃是名医吉平,我们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义状之上也已签字画名!”

    董承和伏完大喜,拉着吉平的手哭道:“公愿舍身为国,乃是大汉之幸事,天子之幸事!我等拜谢阁下高义!”

    说着,董承和伏完就跪下对吉平一拜。

    吉平赶紧扶起两人,一脸正色,傲然说道:“某虽然是医者,但从不敢忘大汉,刘毅国贼,欺君罔上,恃功自傲,目无天下,人人得而诛之!为国除贼,就算是被灭九族,我也无怨无悔!”

    董承、伏完大喜,也起身正色说道:“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斤重!”

    吉平眼睛一瞪,在董承,伏完、王子服震惊的目光下,竟然把自已左手小拇指咬掉一截,厉声道:“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众人骇然,被吉平打动。

    随后取出汉献帝锦被血诏,给吉平看过,说道:“今日之事,全仗称平了!”

    吉平早已了然,笑道:“诸位不必操心,刘毅国贼的性命,只在我手中,我要杀他,如探囊取物尔!”

    众人大笑。

    计划早就安排好了。

    刘毅为吕布寻医治疗不孕不育之症,而吉平正是名医,找到一副古方,可为吕布治病。

    既然能为吕布治病,在治病过程中,为刘毅看病自然也不难。

    神医之能,由不得刘毅不信,只要刘毅让吉平看病,那么吉平便能让刘毅死于无声无息之间。

    说到激动之处,众人皆心潮澎湃。

    毕竟这个计划天衣无缝,大家又是有心算无心,刘毅就算是神仙也难逃一死。

    “为了大汉江山,干杯!”

    “为了大汉江山!”

    四人就在屋中觥筹交错,痛饮大醉,不分昼夜。

    而后吉平告辞而去。

    前线战事偃旗息鼓,各方并没有动静,刘毅悄然回到洛阳,没过两日,吕布果然等待不及,去问刘毅寻医的事情,刘毅正为这事儿发愁,却听说太医院有神医十分了得,能治百病,便让人到太医院叫来吉平为吕布看病。

    吉平先到吕布家中,开出古方,只说妙手回春,一个疗程必当药到病除。

    吕布将信将疑,喝下吉平的药,当天晚上便大展雄风,与夫人大战三百回合。

    没过几天,果然传出吕布夫人怀孕的消息。

    众人大喜!

    就连刘毅也亲自前往祝贺。

    吕布感激涕零,兴奋无比。

    自从十数年前生了吕月兰之后,他修为大涨,从此无论怎么耕耘都再没有一个子女,这件事早就成了他的心病。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