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章

    鬼船案

    乾隆三十三年的春天,京城本该是桃红柳绿的好时节,却笼罩在一片诡异气氛中。先是礼部侍郎家的祠堂半夜无故倒塌,接着是兵部尚书府上的祖宗牌位全部倒转,最离奇的是,这些事发地点都发现了奇怪的爪印和白色毛发。

    狐仙作祟的谣言如野火般蔓延,闹得满城风雨。

    这日早朝,乾隆面色阴沉地扫视群臣:堂堂天子脚下,竟有这等怪力乱神之事!谁去给朕查个明白

    殿中一片寂静。和珅突然出列:皇上,臣举荐纪晓岚大人。纪大人博学多才,定能查明真相。

    纪晓岚眼角一跳——这和珅主动推荐他,必无好事。但他还是从容出列:臣愿效犬马之劳。

    乾隆点点头:准了。纪爱卿,朕给你五日时间。

    退朝后,和珅笑吟吟地拦住纪晓岚:纪大人,这次可要好好查啊。需要什么协助,尽管开口。

    纪晓岚淡然一笑:和大人有心了。不过狐仙之事,恐怕人力难及啊。

    和珅眼中闪过一丝得意:那是自然。不过纪大人聪明绝顶,说不定真能捉住那狐仙呢说完大笑着离去。

    纪晓岚望着和珅的背影,若有所思。回府后,他立即命老周去搜集所有狐仙作祟的详细情况。

    老爷,这事透着古怪。老周递上一叠记录,所有出事的人家,不是掌管今年科举的官员,就是有可能出任考官的学士。

    纪晓岚眼睛一亮:科举今年秋闱的主考官定了吗

    听说和珅大力举荐他的门生李毓昌。

    纪晓岚抚须沉思:原来如此...老周,备轿,我要去礼部侍郎府上看看。

    礼部侍郎府上,一片狼藉的祠堂前,纪晓岚蹲下身,仔细检查那些所谓的狐仙脚印。他掏出放大镜观察片刻,又用手指丈量尺寸。

    有意思...纪晓岚突然从袖中取出白纸和炭笔,拓下一个脚印,这脚印边缘太过整齐,不似野兽爪印。

    礼部侍郎擦着汗:纪大人,下官亲眼所见,一道白影闪过,祠堂就轰然倒塌!不是狐仙是什么

    纪晓岚不置可否:大人可曾得罪什么人

    这...礼部侍郎眼神闪烁,下官奉命主持今年秋闱筹备,难免...难免有些纠葛。

    离开侍郎府,纪晓岚又接连走访了其他几家。每到一处,他都详细记录脚印大小、方向,并收集所谓的狐毛。

    回到府中,纪晓岚将收集的证物摆在书桌上。老周端来热茶:老爷可有发现

    纪晓岚拿起一根白色毛发在灯下细看:这不是狐毛,而是上等的白山羊毛。他又比对着几个脚印拓片,所有脚印都是前深后浅,说明狐仙是用脚尖走路...

    突然,他拍案而起:我明白了!老周,去找些面粉来,再准备一个大捕兽夹!

    第二天,京城传言纪晓岚在府中设坛作法,要捉拿狐仙。和珅听闻后,笑得前仰后合:这个纪晓岚,居然信起鬼神来了!

    当夜,纪晓岚府上灯火通明。他在庭院中撒满面粉,正中放置一个巨大的捕兽夹,上面盖着红布,旁边还摆着香案,煞有介事。

    子夜时分,一道白影悄然翻墙而入。那身影轻巧地落在面粉上,留下清晰的脚印。就在他即将接近香案时,突然脚下一空,掉入一个深坑。

    抓住狐仙了!家丁们举着火把围上来。

    坑中,一个身穿白衣、脚套特制爪套的年轻人狼狈不堪。纪晓岚踱步上前,借着火光一看,顿时笑了:哟,这不是国子监的刘举人吗和珅大人的得意门生

    年轻人面如土色:纪...纪大人饶命!学生只是...只是受人指使...

    次日早朝,纪晓岚押着狐仙上殿,满朝哗然。乾隆拍案怒道:好大的胆子!竟敢装神弄鬼!说,是谁指使你的

    刘举人瑟瑟发抖,眼睛不自觉地瞟向和珅。和珅立刻厉喝:大胆狂徒!竟敢扰乱京师!皇上,此等刁民必须严惩!

    纪晓岚不慌不忙:皇上,臣已查明,所谓狐仙实为人为。刘举人脚上的特制爪套可以制造兽印,白山羊毛则是伪装。至于祠堂倒塌、牌位倒转,不过是用了机关绳索。

    乾隆脸色阴沉:为何要这么做

    刘举人伏地痛哭:学生...学生只是想制造混乱,好让李毓昌大人能顺利出任今年秋闱主考...

    朝堂上一片哗然。李毓昌是和珅的另一门生,若由他主考,和珅一党便可操控科举。

    和珅突然跪地:皇上明鉴!臣识人不明,竟不知门下有此等败类!请皇上治臣失察之罪!

    乾隆冷冷扫视众人,最后目光落在纪晓岚身上:纪爱卿,你以为如何

    纪晓岚心知乾隆又要和稀泥,便道:刘举人装神弄鬼,扰乱京师,理当严惩。至于其他...臣相信皇上自有圣断。

    乾隆满意地点头:刘举人革去功名,流放宁古塔。李毓昌...不宜出任主考。和珅识人不明,罚俸一年。纪晓岚办案有功,赏御前行走。

    退朝后,和珅在宫门外拦住纪晓岚,眼中满是怨毒:纪大人好手段!不过...御前行走可要小心,别摔着了。

    纪晓岚淡然一笑:多谢和大人关心。纪某一向走得稳当。

    回到府中,纪晓岚翻开野史笔记,提笔写道:乾隆三十三年春,狐仙案破,刘举人流放。然和珅全身而退,可见其根基之深。科举在即,恐另有风波...

    窗外,一阵风吹过,几片花瓣飘落案头。纪晓岚抬头望向和府方向,喃喃自语:狐狸尾巴,终究会露出来的。

    当夜,纪府书房烛火通明。纪晓岚正在研读历年科举档案,忽听窗外一声轻响。他不动声色地吹灭蜡烛,悄然躲到帘后。

    一个黑影翻窗而入,直奔书桌。就在他翻动笔记时,纪晓岚突然点亮火折子:阁下夜访寒舍,有何贵干

    黑衣人见行迹败露,竟拔刀相向。纪晓岚早有准备,一按机关,一张大网从天而降,将黑衣人罩住。

    揭开面巾,竟是一名陌生壮汉。纪晓岚冷笑:和珅派你来偷我的野史

    壮汉闭口不言。纪晓岚也不追问,只是将他捆了,连夜送入刑部大牢。

    次日清晨,老周慌张来报:老爷,昨夜刑部大牢起火,那黑衣人...被烧死了!

    纪晓岚手中茶杯一顿,眼中寒光闪烁:好个和珅,下手真快。

    玉如意案

    乾隆三十五年的深秋,纪晓岚府上突然乱作一团。

    老爷!不好了!御赐的玉如意不见了!管家老周慌慌张张冲进书房,脸色煞白。

    纪晓岚手中毛笔一顿,一滴墨汁落在宣纸上,晕开如乌云:何时发现的

    就在方才。老奴按例去擦拭锦盒,发现盒中空空如也!老周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这...这可是欺君之罪啊!

    纪晓岚放下毛笔,神色平静得反常:带我看看。

    供奉御赐品的祠堂内,鎏金锦盒大开,里面确实空空如也。纪晓岚仔细检查锦盒,在丝绸衬垫上发现几点泥印,盒边还有一道细微的刮痕。

    有意思...纪晓岚蹲下身,在香案下发现一枚铜钱。他捡起细看,铜钱上赫然刻着一个小小的和字。

    老周倒吸一口冷气:这...这是和府专用的铜钱!

    纪晓岚嘴角微微上扬:和珅这次,做得太明显了。

    他刚要将铜钱收入袖中,忽听门外传来尖细的嗓音:圣旨到——

    纪晓岚整了整衣冠,快步出迎。宣旨太监面无表情地展开黄绢: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闻纪晓岚府上御赐玉如意失窃,朕心甚忧。着纪晓岚即刻入宫面圣,不得有误。钦此。

    臣领旨。纪晓岚恭敬接过圣旨,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回书房更衣时,老周急得团团转:老爷,这分明是和珅设的局!咱们该怎么办

    纪晓岚不慌不忙地从书架暗格中取出一个小本子,迅速记了几笔:老周,你去办两件事:一,查清最近三日府中所有生面孔;二,准备一坛上好的醉仙酿,今晚我要宴客。

    宴客这节骨眼上...

    纪晓岚神秘一笑:正是时候。

    乾清宫内,乾隆面沉如水,和珅站在一旁,眼中藏着得意。

    臣纪晓岚,叩见皇上。纪晓岚行礼如仪。

    乾隆开门见山:纪爱卿,朕赐你的玉如意,听说不见了

    回皇上,确有此事。纪晓岚坦然道,臣正在全力追查。

    和珅突然插话:皇上,御赐之物关系重大。纪大人保管不善,恐有怠慢圣恩之嫌啊。

    纪晓岚不慌不忙:和大人所言极是。不过臣已找到线索——在现场发现了这个。他从袖中取出那枚和府铜钱。

    和珅脸色一变:这...这能说明什么说不定是有人栽赃!

    哦纪晓岚故作惊讶,和大人怎么知道是栽赃臣还没说在哪里找到的呢。

    data-faype=pay_tag>

    和珅一时语塞,乾隆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纪晓岚趁机道:皇上,请给臣三日时间,必当查明真相。

    乾隆沉吟片刻:准了。三日后早朝,朕要听你交代。

    退朝后,和珅拦住纪晓岚,压低声音:纪晓岚,你别得意。这次你逃不掉的!

    纪晓岚微笑以对:和大人何出此言莫非知道些什么

    和珅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回府后,老周禀报:老爷,查清楚了。前日有个自称是古玩商的李姓男子来过府上,说是慕名来观赏御赐玉如意。管家娘子一时糊涂,让他远远看了一眼。

    李姓古玩商纪晓岚眼中精光一闪,可记得模样

    据说是方脸,右眉有颗黑痣。

    纪晓岚点点头:去查查和珅府上可有这号人物。另外,醉仙酿准备好了吗

    已备好。老爷要宴请谁

    和珅的心腹,刘全。

    傍晚时分,刘全果然不请自来。他趾高气扬地走进花厅:纪大人,和大人派我来协助您查案。

    纪晓岚热情相迎:刘管家来得正好!我正愁无人商量。来,先饮一杯!

    刘全起初推辞,但在纪晓岚的殷勤劝酒下,很快便一杯接一杯。那醉仙酿后劲十足,不到一个时辰,刘全已醉眼朦胧,舌头打结。

    刘管家啊,纪晓岚故作忧愁,这次玉如意失窃,我可真要掉脑袋了。你说谁会干这种事呢

    刘全醉醺醺地挥手:纪...纪大人放心...和大人说了...只要你认个保管不善的罪...顶多...顶多革职...

    哦和大人这么关心我纪晓岚又给刘全斟满一杯,那偷玉如意的人是谁啊

    是...是李三...和大人的...门客...专干...这种活...刘全说完,一头栽在桌上,鼾声大作。

    纪晓岚立即命人将刘全扶到厢房休息,同时派人去查这个李三。

    次日,纪晓岚带着证词和证据直入刑部,要求通缉李三。刑部侍郎面露难色:纪大人,这李三可是和府的人...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纪晓岚正色道,何况区区一门客

    就在僵持之际,一名差役匆匆进来:大人!有人在城南赌坊发现了李三!

    纪晓岚立即带人前往,果然在赌坊中将右眉有痣的李三抓获。起初李三矢口否认,但当纪晓岚出示那枚和府铜钱,并暗示刘全已经招供时,李三终于崩溃:是...是和大人指使的!他说事成后给我五百两银子...

    三日期限到,太和殿上文武百官齐聚。乾隆高坐龙椅,和珅站在最前排,神色不安。

    纪晓岚押着李三上殿:皇上,臣已查明玉如意失窃真相。此人李三,受和珅大人指使,潜入臣府盗窃御赐之物,意图陷害为臣。

    朝堂上一片哗然。和珅厉声喝道:大胆纪晓岚!竟敢污蔑朝廷重臣!这李三分明是你找来诬陷本官的!

    纪晓岚不慌不忙:和大人稍安勿躁。李三已招供,赃物藏于和府后花园假山下。皇上可派人搜查。

    乾隆目光锐利:和珅,可有此事

    和珅面如土色:皇上明鉴!臣...臣...

    不等他说完,乾隆已派侍卫前往和府。不到一个时辰,侍卫回报:禀皇上,在和府假山下找到了玉如意,还有...还有其他几件宫中失窃的珍宝。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和珅扑通跪地:皇上饶命!臣...臣是一时糊涂啊!

    乾隆龙颜大怒:和珅!你身为朝廷重臣,竟敢监守自盗,还陷害忠良!该当何罪

    纪晓岚适时进言:皇上息怒。和大人或许只是一时糊涂。念在他往日功劳,不如从轻发落

    乾隆深深看了纪晓岚一眼,沉吟道:和珅罚俸三年,降二级留用。所盗珍宝悉数归还。至于李三,流放宁古塔,永不赦回!

    退朝后,和珅在宫门外拦住纪晓岚,眼中满是怨毒:纪晓岚,你好手段!不过你别得意,咱们走着瞧!

    纪晓岚淡然一笑:和大人,多行不义必自毙。纪某随时恭候。

    回到府中,纪晓岚翻开那本野史笔记,提笔写道:乾隆三十五年秋,和珅设局陷害,反自食其果。然其根基深厚,仅受薄惩。日后必再兴风浪,不可不防...

    窗外,秋风扫落叶,一片肃杀。纪晓岚望着和府方向,轻声自语: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当夜,纪府围墙外闪过几道黑影。但他们不知道,纪晓岚早已命人在墙根下撒了一层细沙。次日清晨,他仔细查看那些杂乱的脚印,又在本子上记下几笔...

    天书案

    乾隆三十六年的春天,本该是京城最热闹的时节,却因一桩奇事闹得满城风雨。一夜之间,各大书院、茶楼、甚至贡院外墙,都出现了神秘的天书——上面赫然写着今年科举的预测考题。

    纪晓岚正在翰林院审阅文书,忽见一群举子围在院外墙边议论纷纷。他走近一看,墙上用朱砂写着《论语》中的一段话,旁边标注:今科首题。

    纪大人!一位年轻举子认出了他,这天书突然出现,莫非真是上天预示

    纪晓岚仔细查看那些字迹,眉头微皱:字是新写的,墨迹未干透,何来天书之说

    他刚说完,一名太监匆匆赶来:纪大人,皇上急召!

    乾清宫内,乾隆面色阴沉如铁。和珅站在一旁,眼中闪烁着难以捉摸的光芒。

    臣纪晓岚,叩见皇上。纪晓岚行礼如仪。

    乾隆拍案怒道:京城天书之事,纪爱卿可知道了

    臣刚刚得见。

    科举乃国家大典,岂容此等妖言惑众!朕命你三日之内查明真相,否则这些举子全部取消考试资格!乾隆显然怒不可遏。

    和珅突然出列:皇上,此事蹊跷,恐非人力所为。臣建议请白云观...

    荒唐!乾隆厉声打断,纪爱卿,朕只要你查个水落石出!

    退朝后,和珅拦住纪晓岚,假惺惺地说:纪大人,此事关系重大,需要什么协助尽管开口。

    纪晓岚淡然一笑:多谢和大人美意。不过既然可能是天书,恐怕人力难及啊。

    和珅眼中闪过一丝阴冷:纪大人博学多才,定能辨明真伪。

    回到府中,纪晓岚立即命老周搜集所有天书的拓本。比对之下,他发现所有天书笔迹相同,用的都是上等朱砂,纸张则是罕见的徽州宣纸。

    老爷,这纸可不便宜,普通百姓用不起。老周指出关键。

    纪晓岚点头:去查查京城最近谁大量购买过这种纸和朱砂。

    次日,老周回报:城东文渊阁前日售出十斤上等朱砂和五刀徽州宣纸,买主是...是和府管家刘全!

    纪晓岚眼中精光一闪:果然如此。老周,备轿,我要去会会这位天书作者。

    纪晓岚假意相信天书之说,在各大书院公开表示要按天书备考。暗中,他却派人在各天书出现地点蹲守。

    第三日深夜,蹲守在贡院外的差役抓获一个正在墙上写天书的黑衣人。揭开面巾,竟是一名落魄书生。

    刑部大堂上,书生瑟瑟发抖:小人...小人只是受人指使,写几个字就能得五十两银子...

    谁指使的纪晓岚厉声问道。

    是...是国子监的孙举人...

    纪晓岚立即带人前往孙举人住处,却扑了个空。但在其书房中,发现了同样的朱砂和宣纸,还有一份名单——上面列着今科有望高中的举子姓名,旁边标注着银两数目。

    买题名单...纪晓岚冷笑,好个天书,原来是买卖考题的幌子!

    回府途中,纪晓岚突然改变方向,直奔白云观。观主见是纪大学士,慌忙出迎。

    道长,贵观近日可有人大量购买符纸朱砂纪晓岚开门见山。

    观主犹豫片刻:前日确有和府的人来买过...

    次日早朝,纪晓岚押着那落魄书生上殿。乾隆看完供词,龙颜大怒:好大的胆子!竟敢亵渎科举!这孙举人何在

    和珅突然出列:皇上,臣已命人将孙举人拿下。此人丧心病狂,为谋私利不择手段,请皇上严惩!

    纪晓岚敏锐地注意到,和珅急于定案的态度颇为可疑。他上前一步:皇上,孙举人一介书生,何来如此大胆背后恐有主谋。

    和珅厉声打断:纪大人!证据确凿,何必节外生枝

    乾隆目光在两人之间游移,最终拍板:孙举人革去功名,流放边疆。其余涉案人等,按律严惩。此案...到此为止。

    退朝后,和珅在宫门外拦住纪晓岚,压低声音:纪大人,适可而止。有些事,知道太多对你没好处。

    纪晓岚微笑回应:和大人多虑了。纪某只求真相,不问祸福。

    回到府中,纪晓岚翻开野史笔记,提笔写道:乾隆三十六年春,天书案破,孙举人流放。然此案背后,和珅急于灭口,可见一斑。今科科举,恐有大弊...

    窗外,春雨淅沥。纪晓岚望着朦胧的雨幕,轻声自语:这天书背后,写的尽是人心险恶啊。

    当夜,纪府书房烛火通明。纪晓岚正在研读历年科举档案,忽听窗外一声轻响。他不动声色地吹灭蜡烛,悄然躲到帘后。

    一个黑影翻窗而入,直奔书桌。就在他翻动笔记时,纪晓岚突然点亮火折子:孙举人,别来无恙

    黑衣人浑身一震,揭下面巾,果然是失踪的孙举人!

    纪...纪大人...孙举人扑通跪地,小人是来告发的!那天书之计,全是和珅指使!他答应若我照做,今科必中进士!

    纪晓岚扶起他:慢慢说,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狐仙索命案

    乾隆三十七年的深秋,京城笼罩在一片诡异气氛中。一个月内,接连三位官员离奇暴毙,每位死者都面色惨白如纸,颈部有两个细小的血洞,宛如被野兽獠牙所咬。民间传言四起,说是狐仙索命,闹得满城风雨。

    这日清晨,纪晓岚正在书房批阅公文,管家老周慌慌张张闯了进来:老爷,不好了!又死了一位大人!这次是工部侍郎郭大人!

    纪晓岚手中毛笔一顿:现场可有异常

    听说和前三位一样,脖子上有牙印,全身一滴血不剩!老周擦了擦额头的汗,现在满京城都说,是狐仙来报仇了...

    纪晓岚眉头紧锁,正要开口,忽听门外传来尖细的嗓音:圣旨到——

    宣旨太监面无表情地展开黄绢: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日京城连发命案,妖言惑众,朕心甚忧。着纪晓岚全权查办此案,十日之内,务必水落石出。钦此。

    臣领旨。纪晓岚恭敬接过圣旨,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刚送走太监,和珅的心腹刘全就登门拜访:纪大人,和大人派我来协助您查案。他特意在协助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纪晓岚淡然一笑:有劳刘管家了。正好我要去勘察现场,一起吧。

    郭府一片混乱,家眷哭声震天。纪晓岚仔细检查尸体,发现除了颈部那两个深约寸许的血洞外,死者手腕处还有几道细微的勒痕。

    刘管家,你看这牙印,像什么动物的纪晓岚突然问道。

    刘全凑近一看:这...这分明是狐狸的尖牙啊!

    纪晓岚不置可否,取出自制的卡尺测量两个血洞的间距:两齿间距一寸二分,比寻常狐狸的犬齿间距宽了三分。

    离开郭府,纪晓岚又走访了前三位死者的家属。令他惊讶的是,这四位官员虽然分属不同衙门,但都曾参与五年前的黄河赈灾。

    老周,去查查五年前黄河溃堤那会儿,这四位大人都负责什么差事。纪晓岚若有所思。

    次日,老周带回重要线索:老爷,查清楚了。这四位当年都是赈灾监察,负责发放银两。而溃堤的那个县,死了上千人...

    纪晓岚眼中精光一闪:可有生还者名单

    有一个叫白家村的地方,全村只活下来十几人。最惨的是村塾先生白明远一家七口,全没了...

    纪晓岚立即派人查找这位白明远的下落,却得知此人已在灾后投河自尽。

    案件陷入僵局。第七天夜里,纪晓岚正在书房苦思冥想,忽听窗外一阵窸窣声。他吹灭蜡烛,悄然躲到门后。

    一个黑影翻窗而入,直奔书桌。就在他翻动案卷时,纪晓岚突然点亮火折子:阁下夜访,有何贵干

    黑衣人见行迹败露,竟从袖中抽出一对寒光闪闪的铁齿,直扑纪晓岚而来!

    纪晓岚早有准备,一按机关,一张大网从天而降。黑衣人灵活闪避,却撞翻了桌上的墨汁,白衣上顿时染上一片漆黑。

    白先生,久仰了。纪晓岚突然说道。

    黑衣人浑身一震:你...你认错人了!

    白明远先生,五年前黄河溃堤的幸存者。纪晓岚步步逼近,不,应该说,是唯一的幸存者。因为你根本不在村里——那年你进京赶考去了,对吗

    黑衣人沉默片刻,突然摘下面巾,露出一张儒雅却满是仇恨的脸:不错!等我回来时,全村都没了!我妻子、老母、三个孩子...全被那些贪官害死了!

    原来,白明远发现当年赈灾银两被贪污,导致堤防失修。他苦于没有证据,便伪装成道士,用特制铁齿制造狐仙索命的假象,向那些贪官复仇。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选狐仙吗白明远惨笑,因为我女儿最爱听狐仙的故事...

    正当纪晓岚要追问更多细节时,刘全突然带人闯入:奉和大人之命,捉拿杀人凶手!

    纪晓岚眼中精光一闪:刘管家来得真及时啊。

    刘全干笑两声:和大人听闻纪大人有危险,特命下官来救。

    太和殿上,乾隆听完纪晓岚的汇报,龙颜大怒:白明远!你可知罪

    白明远昂首挺胸: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那些贪官喝民血、食民肉,死有余辜!

    和珅突然出列:皇上,此等刁民竟敢杀害朝廷命官,必须严惩以儆效尤!至于他说的贪污一事,纯属污蔑!

    纪晓岚意味深长地看了和珅一眼:皇上,白明远虽犯下大罪,但其情可悯。五年前黄河溃堤,死者上千,若真有贪腐...

    纪大人!和珅急忙打断,此案证据确凿,何必节外生枝

    乾隆目光在两人之间游移,最终拍板:白明远处以极刑。至于黄河贪腐一事...另行调查。此案到此为止。

    退朝后,和珅拦住纪晓岚,压低声音:纪大人,有些事知道太多对你没好处。

    纪晓岚微笑回应:和大人多虑了。纪某只求真相,不问祸福。

    回到府中,纪晓岚翻开野史笔记,提笔写道:乾隆三十七年秋,狐仙索命案破,白明远伏法。然黄河贪腐一案,牵连甚广,和珅急于灭口,可见一斑。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窗外,秋风萧瑟,一片枯叶飘落案头。纪晓岚望着渐渐暗下的天色,轻声自语:这世间的狐仙,又何止一个白明远

    当夜,一个黑影潜入刑部大牢。次日清晨,狱卒发现白明远在牢中自尽,留下一封血书。纪晓岚听闻消息,只是长叹一声,在笔记上又添了几笔...

    鬼市案

    乾隆三十八年的寒冬,京城坊间突然流传着一个神秘传闻——每逢子夜,在废弃的旧皇城根下,会出现一个鬼市。据说那里能买到皇宫流出的珍宝,甚至海外禁运的稀罕物。

    这日早朝,乾隆面色阴沉地将一份密折掷于地上:堂堂天子脚下,竟有人敢私设市场,贩卖贡品!谁去给朕查个明白

    殿中一片寂静。和珅眼珠一转,出列道:皇上,臣举荐纪晓岚大人。纪大人机敏过人,定能查明真相。

    纪晓岚眼角一跳,心知和珅没安好心,却还是从容出列:臣愿效犬马之劳。

    乾隆点点头:准了。纪爱卿,朕给你七日时间。

    退朝后,和珅笑吟吟地拦住纪晓岚:纪大人需要什么协助,尽管开口。

    纪晓岚淡然一笑:和大人有心了。不过鬼市之事,恐怕得夜间行动,不敢劳烦。

    和珅眼中闪过一丝阴冷:那纪大人可要小心,听说那鬼市真有不干净的东西...

    回府后,纪晓岚立即命老周去搜集所有关于鬼市的传闻。

    老爷,这事透着古怪。老周递上一叠记录,所有在鬼市出现的货物,不是皇宫内库的藏品,就是各地刚进贡的珍品。

    纪晓岚眼睛一亮:可有具体的货物清单

    听说上月江南进贡的龙井茶,尚未入宫就出现在了鬼市上...

    当夜子时,纪晓岚化装成富商,带着老周来到旧皇城根。寒风呼啸,残垣断壁间果然人影绰绰,数十个摊位无声地排列着,买卖双方都低声细语,如同鬼魅。

    纪晓岚缓步走过各个摊位,眼中难掩震惊——南海珍珠、西域美玉、甚至御窑瓷器,应有尽有。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他发现了更惊人的东西:一叠盖着军机处印信的空白公文!

    这位爷,对这些感兴趣摊主是个蒙面人,声音沙哑,五十两银子,够您写好几道圣旨了...

    纪晓岚强压怒火,故作轻松:好东西!不过...我怎么知道这是真的

    蒙面人低笑:您看这朱砂印色,这纸张纹理,假得了吗实话告诉您,这是从宫里直接...

    话未说完,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哨响。所有摊主迅速收摊,转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老爷,有人报信!老周低声道。

    纪晓岚点点头,目光却落在刚才那摊主匆忙落下的一块布角上——上面印着一个模糊的和字标记。

    次日,纪晓岚假意毫无进展,却在暗中查访那布料的来源。终于在一家偏僻的绸缎庄,掌柜认出了那特殊标记:这是和府特制的绸缎,专用来包装贵重物品...

    就在这时,刘全突然带人闯入:纪大人,和大人请您过府一叙!

    和府花厅内,和珅笑容可掬:纪大人查案辛苦,可有眉目

    纪晓岚故作苦恼:毫无头绪啊。那些鬼市商贩神出鬼没...

    和珅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要不下官派些人手协助

    不必了。纪晓岚突然话锋一转,不过和大人府上的绸缎倒是别致,不知从何处采买

    和珅手中茶杯一颤:这...不过是寻常苏绣...

    是吗纪晓岚从袖中取出那块布角,那这上面的和字标记...

    和珅脸色大变,突然拍案而起:纪晓岚!你竟敢私闯本官府邸搜查!

    纪晓岚不慌不忙:和大人误会了。这是鬼市上所得。说起来,那鬼市上还有军机处的空白公文呢...

    和珅额头渗出冷汗,突然压低声音:纪大人,此事...此事另有隐情。不如这样,您高抬贵手,本官自有厚报...

    纪晓岚心中冷笑,面上却故作犹豫:这...恐怕不好向皇上交代啊...

    就说是一群江湖骗子伪造的!和珅急切地说,本官保证,从今往后再无鬼市!

    第七日早朝,纪晓岚呈上调查结果:经臣查明,鬼市乃一群江湖骗子所为,伪造宫中物品牟利。现已全部缉拿归案。

    乾隆深深看了纪晓岚一眼:果真如此

    臣已查获全部赃物,请皇上过目。纪晓岚命人抬上几箱物品——都是些粗劣的仿制品,与那夜所见截然不同。

    和珅长舒一口气,出列道:皇上,纪大人办案神速,理应嘉奖!

    乾隆沉默片刻,突然问道:纪爱卿,朕听说鬼市上还出现了军机处公文

    纪晓岚眼角余光瞥见和珅脸色惨白,从容答道:回皇上,确有几份伪造的公文,不过做工粗劣,一眼可辨。

    乾隆意味深长地嗯了一声:既如此,此案了结。纪爱卿办案有功,赏穿黄马褂。

    退朝后,和珅拦住纪晓岚,眼中满是怨毒:纪晓岚,这次算你识相。不过...黄马褂可要小心穿,别弄脏了!

    纪晓岚微笑回应:多谢和大人关心。纪某一向爱惜衣物。

    回到府中,纪晓岚翻开那本野史笔记,提笔写道:乾隆三十八年冬,鬼市案破。然真赃物何在军机处公文从何流出和珅惊慌失措,可见一斑。此事必有后续...

    窗外,雪花纷飞。纪晓岚望着白茫茫的庭院,轻声自语:雪能掩盖痕迹,却盖不住真相。

    当夜,一个黑影翻入和府后院。次日清晨,和府库房突发大火,烧毁了数十箱货物。京城传言,那火烧了整整一天一夜,空气中弥漫着奇异的香气——像是上等丝绸和茶叶燃烧的味道...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