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照理说,她哥去上大学,两人也才一年没见,不至于见到了认不出来。但叶书韫在旁边看了许久,等对方抬起头来,才确认那的确是她哥。
沈锦朝从小在海岛长大,肤色原本是健康的小麦色,然而在京市的一年时间白了不少,人也要瘦一些,要是不知道的,还会以为他是个文弱书生呢。
在码头接到两人,叶书韫就迫不及待跑上去,一手拽着沈锦朝的胳膊,探出脑袋看他手上的行李箱,一看就是在打什么主意。
“哥,你有没有给我带礼物回来?”
沈锦朝眉头一挑,“当然了,这一行李箱都是给你们带的礼物。”
叶书韫眨了眨眼睛,“我怎么有点不相信呢。”
卜怀礼道:“那真的是你哥给你们带的礼物,我说的你该信了吧?”
“既然怀礼哥哥都这样说,那我就勉为其难地相信你好了。”
从码头回到家属区,兄妹两人都出了一身的汗。
沈锦朝去冲了澡,结束时叶士兰刚好买了菜回家,沈耀武今天正好也回来得早,沈锦朝跟个第一次得到奖励的小孩子似的,迫不及待地给爸妈展示自己带的礼物。
他给叶士兰买的是一件的确良的长裙。叶士兰一拿到手,就皱了皱眉,“我多大年纪了,你怎么还给我买裙子?”
沈锦朝道:“您年纪哪大了?现在就流行这种裙子,在京市都是您这种年纪的阿姨们穿的。”
“真的。”
“不信您去试试!”
被儿子说动,叶士兰犹豫片刻,拿着衣服去楼上试了试。沈锦朝买衣服可不是乱买的,叶士兰身形高挑,一条裙子就把她衬年轻了。
给了老妈礼物,自然到老爸的了。
务实的沈锦朝送了沈耀武……一个刮胡刀。
照他说,这个刮胡刀还是进口的洋玩意,比沈耀武以前用的那些都好多了。
父母的都送完,叶书韫一脸期盼地看着哥哥,在期待自己是什么礼物。
然而,就见沈耀武慢条斯理地拉开行李箱的拉链,弯着腰折腾半天,抱了一沓书放在桌上,用手指压在上面敲击了两下,“来,我给你准备的考试大礼包。”
叶书韫:“???”
小姑娘鼓起一张包子脸,“妈妈的是漂亮裙子,为什么我的就是考试大礼包?”
“你一个要高考的人,给你买裙子,你也没时间穿出去呀。”
“……”
这话好像还有点道理,可是书韫怎么会服呢,“那我高考完出去玩儿,可以穿呀!”
“那就等你高考结束,我再给你买。”
沈锦朝直接给妹妹画了一个一年后的大饼。
在接下来的一年,叶书韫的身边就充满了“大饼”。
毕竟高考在即,她很有一名考生的自觉,为了让她安心学习,周围人惯用话语就是“你高考后”。
备考的这一年,说累却也充实。或许是认真的时间过得快,晃眼间,一年就过去了。
从79年开始,高考定在了每年的七月七到九号。不过今年由于天气原因,考试推迟到了十五号。
沈锦朝六月底考完试,一点都没在学校逗留,急匆匆赶回了莱州岛。
就连刚毕业的宋清嘉也上岛上来探望沈家人。
在全家人的期盼中,书韫就这样进了考场。
叶书韫考完那天,沈锦朝兑现之前的承诺,给她买了条的确良的长裙,还带着妹妹在周围城市游玩了小半月才开开心心地回家。
回家待了没多久,教育局就把学生们的分数送到了学校。
校长刚拿到分数,迫不及待地上沈家来报喜,原因无他,书韫这次考了678分,别说岛上,周边几个市里都没有比她的分高的。
除了叶书韫,这次也有几个学生考的分数不低,校长一路祝贺过去,大热天的跑了一身汗,但那脸上的喜悦是藏不住的。
毕竟他们这小小的莱州岛上,能出几个名牌大学生,那真不容易啊!
另一边,知道分数线的书韫则毫不意外。
高考完她就和哥哥们一起对了答案估计分数,最后的结果和自己预想的差不了几分,现在只需要看能不能被志愿学校录取。
高考分数下来,岛上又是一年一度的录取热议话题。
比起往年,今年显然要更热闹点,一边是郭小翠的高考滑铁卢,一边是书韫的678分。
往前数几年,岛上考得最好的就数78年参加高考的江汝成,再后来就是沈锦朝。着沈锦朝和叶书韫还是两兄妹,谁都在说沈耀武和叶士兰会教孩子,一教就是个大学生。
叶士兰和关大婶去买菜的时候,还会被人叫住问她是怎样培养出两个大学生的。
这种时候吧,你不说,别人会觉得是你不愿意分享,如果说是靠孩子自学,又有人会觉得你是在炫耀。
叶士兰就东拉西扯说了一堆,反正都是些什么空道理的话。
比如孩子犯错要罚,有进步要奖励,学习方面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云云。
一番“育儿心经”说完,叶士兰才被大家放过。
等旁人都不在了,关大婶笑着说:“要是不知道的,还真被你给唬弄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就没见你家两口子打过孩子。”
“打呀,怎么没打过,锦朝那调皮性子你也是晓得的,要是他爸不揍他,哪里管得过来。”
“那我听怀礼说,锦朝从来都没有被小沈打过啊。”
“锦朝从小就是个爱面子的,让他承认他被他爸打,他就没脸在孩子面前称老大了,”叶士兰笑,“而且这教训孩子,也不是说打了就完事。就像锦朝,我们知道他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被揍,都是关起门来揍,给他留了面子,他也不会出去说。”
关大婶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头一次听说揍孩子也要“因材施教”的,也跟着笑了,“那书韫呢?书韫这么乖,也不会被你两口子揍过吧。”
“韫韫从小就听话,别说我了,就连她爸都舍不得打她。”
“说得也是,我活这老几十年,头一次见到像你家书韫这样听话的丫头,这回她出去读书,以后也不知道多久才见到了。”
“出去读书也不是不回来,放假就……”叶士兰突然反应过来,“是不是师长打算……?”
“哎……老卜现在年纪大,退下来马上的事。回头我和他去部队养老院,也不想现在这样抬头就看到你们。”
自从来到岛上,沈家人得到卜师长一家不少帮助,加之关大婶人又好相处,叶士兰几乎是拿对方当半个亲人看。
想到未来的离别,心里难免酸酸涩涩的,却还是笑着宽慰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回头我多带孩子们去看你。”
“行!再怎么说,老卜退休前,还要喝一口你家书韫的状元酒呢!”关大婶笑呵呵地说。
***
和沈锦朝等通知书那次不同,叶书韫没有等待太久。
八月中旬,首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到她的手上了。
给她送通知书这一遭,可谓是场面隆重,省里还有人特地来了一趟,让叶书韫彻底体验了一把原来知识是真的能让人对自己另眼相看的感觉。
下午把人送走,沈家才安静下来。
接着沈耀武又给妻儿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卜师长退休后,师长位置空下来,沈耀武做了十多年的团长,终于可以升职了。
这一波双喜临门,让京市的沈父沈母乐得合不拢嘴,在书韫去学校之前,空气中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息。
九月开学,叶士兰那边请不出假陪闺女去大学,沈耀武自然也是不能离开的,所以送书韫去学校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当哥的沈锦朝头上。
和沈锦朝当年一样,叶书韫提前几天,带了些轻便的衣服去京市。
下了火车,兄妹二人就往沈父沈母那里去。
当初得知书韫考上首都大学,即便是不爱显摆的沈家两老,也在大院里“不经意”间给大家透露了自家孙女的事迹,叶书韫这一到,就被大院里的老人们盯上了。
这个来预约她给孙子补英语,那个来预约她给孙女补数学。
还是沈母出面,才把这些邻居们赶走。
距离去学校报道还有几天,叶书韫在爷爷奶奶这里安顿好后,就被奶奶和婶婶带去买生活用品。
沈母兴许是年纪大了,以前对叶士兰的那些成见,随着时间和物理距离渐渐消散,现在看见书韫也是越来越喜欢,逛个街就事先买了一堆棉花,说是准备给书韫做过冬的衣服。
负责来拎东西的沈锦朝在旁边酸了吧唧地说了句:“啧,我都没有奶奶做的过冬衣服穿呢。”
沈母好气又好笑地瞪他,“好好好,我也给你做一套。”
沈锦朝连忙拒绝,“不了奶奶,您给韫韫做一套就行了,这些针线活伤眼睛呢。”
叶书韫真情实感地以为哥哥是为了奶奶的眼睛着想,然而过了一会儿就听他说,还有一个原因是奶奶做的棉衣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潮流。
简言之,土。
书韫还觉得哥哥有些过分,谁料,当她在两个月后收到棉衣时,才发现哥哥说得已经很保守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准备好带去学校的物品,报道日如期而至。
虽说从莱州岛送叶书韫过来的,只有沈锦朝一人,但报道这天来接书韫的可不少。
雨生前几年跟着父母来京市后,也考上了京市的大学。一大早,司机开着车带他来接沈家兄妹。
到了学校门口,书韫又碰见了两个熟人。
——宋清嘉和江汝成。
回望记忆,她似乎很久很久没有看到宋清嘉和江汝成一起出现了。明明在年幼的记忆中,这些都是习以为常的事,在年纪的增长后,各奔东西成了人生常态,聚少离多成了避无可避的现状。
书韫心里多少有些惊喜,见到两人就什么都忘了,张口就问:“清嘉哥和汝成哥你们怎么来了?学校还没有开学吗?”
宋清嘉看着面前已经长大的小丫头,无奈地笑了笑:“你是不是忘了,你现在和我是校友了。”
书韫恍然:“对哦!”
江汝成微微叹了一口气,“我都毕业一年了,你问这话也太让人伤心了吧。”
“……”
叶书韫尴尬地抿嘴,面颊微红,正想怎么解释,沈锦朝就站出来帮她说话:“韫韫这两年都成书呆子了,汝成哥你就别和小呆子计较。”
“谁是小呆子了!”书韫怒吼。
“行行行,你不是。”沈锦朝敷衍。
雨生道:“好了,今天来报道的人多,我们赶紧送韫韫进去吧。”
沈锦朝还记得正事,而且现在明显不是和这臭丫头斗嘴的时候。毕竟宋清嘉和江汝成,一看就是会帮韫韫的。
他环顾四周一眼,见人还不太多,便问宋清嘉:“清嘉哥,你们学校附近的照相馆可以叫人来拍照吗?我想给韫韫拍一张,回头给我爸妈看。”
江汝成抢先回答:“我来时看到清嘉带了相机,不用去找人了。”
宋清嘉今天带相机过来,的确是想给书韫入学拍照留念的。可自己还没开口说话,老底就被江汝成揭了,这家伙是故意给他拆台的吗?
————————?————————
「番想」 叶书韫没怎么照过相,听到可以拍照,眼睛都亮起来了,连忙点了两下脑袋,“拍,我们一起拍一张好不好?”
沈锦朝迫不及待,“那敢情好,就对着大门,我们几个拍一张。”
书韫顺着哥哥手指的方向看去,望着沉淀着历史气息的大学校门,没有哪个时候像现在一样感受到,她即将又要开始生活的新篇章。
叶书韫忽然想起第一次从泉城去往莱州岛的旅途。
她和哥哥妈妈坐上了重获新生的火车,从那以后,她有了和梦中完全不同的人生。
而现在,她将要迎接下一个未来。
是结束,也是开始。
完。
作者有话说:
想了很久,正文还是打算在这里划上句号啦。一是因为后面不是海岛的地图,二是剧情比较散,所以后面都打算写成番外,用番外的形式把文里没有交待的东西写完。
番外估计还有小几万字,争取这个月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