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6章

    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园中梅花鲜红盛开,似是故人来。

    秦姝落眼中模糊,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

    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便缓缓闭上眼,于当夜溘然长逝。

    死前,未有一言。

    *

    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太子妃落难产,于当晚薨。

    听闻当夜,荆山上遍开红梅花,红彤彤的一大片,美得甚是惊艳。

    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暂代母亲一职,当朝摄政,称为姑母皇太后。沈陵川升太傅一职,共同协理朝事。

    自此,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

    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第126章

    大结局——“小女姓秦,名唤姝落,取静女其姝,光明磊落之意。”

    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虽是一分为二,但各取所需,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

    可偏偏不知何时,盛京城里传出消息,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

    狸猫换太子,

    弄来的野孩子。

    皇嗣有疑此等大事,

    岂容有误。

    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玷污皇兄血脉,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

    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

    局势剑拔弩张,

    一触即发。

    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

    南城也不例外。

    南城的一家酒肆里,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

    歌舞作伴,处处喧嚣。

    “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

    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

    容貌清秀,微笑着喝道:“小声点儿!”

    大汉捂着胳膊,

    嘶着气,

    讨饶道:“是是是,娘子,

    我错了!!我错了!!”

    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这可不一定,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

    “……”

    酒肆之内,这般言论比比皆是。

    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可偏偏此地是南城。

    南城虽归盛京掌管,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有他老人家坐镇,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担忧战乱四起,无处逃灾,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

    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显得好不热闹。

    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头戴一顶帷帽,身形纤瘦,一瞧便是美人胚子。

    窗边微风乍起,吹起帷帽的下端,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依旧叫人难以忘怀。

    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姑娘,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

    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浅啜一口,“荆山初建,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

    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而后笑道,“这样也好,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

    闻言,秦姝落轻道:“那是我死了。”

    她放下酒杯,晲了碧书一眼,嗤笑一声,“我若不死,你且看呢。”

    “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秦姝落淡笑道。

    她抬眸,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南城多水系,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

    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想成全她的心愿,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

    原以为此事已了,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也是那时起,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

    幸得袁春落相助,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服下假死药,如此趁着新旧交替、事务繁忙,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

    离开的那天,秦姝落的心很平静。

    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权势本非她所愿,再待下去,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届时荆山大乱,盛京得势,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

    更何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如今的荆山,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但还是利益一致,尚能稳住局面。

    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

    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却也不宜久待。

    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如今看过了,也就没有遗憾了。

    “碧书,我们走吧。”秦姝落轻声呢喃道。

    碧书挠头,“姑娘,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

    听人说,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给平南王妃守墓,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

    秦姝落扯了扯嘴角,笑道:“不见了,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我便如意了。”

    碧书哦了一声,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大抵是近乡情切,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

    许家宅院。

    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有一口小小的池塘,里面种满了荷花,这会儿还没到盛夏,花还未开起来,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

    廊下,摆放着一张躺椅。

    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早没了当初的愁苦。

    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蹲下身,温声道:“母亲,外头凉,要不回屋里睡吧。”

    妇人缓缓睁开眼,愣怔了片刻才道:“天又凉了啊。”

    赵如春颔首,“待天热些,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做个秋千吧,到时候便好纳凉了。”

    许连夏点了点头,躺在摇椅上,看着湛蓝的天空,缓缓才站起身。

    那年冬夜里,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

    许连夏扯了扯嘴角,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离开了盛京城,回到了从前的住处,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

    许连夏眨了眨眼,又道:“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可是真的?”

    赵如春挠头,“不过是扫见了一眼,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又或许不是吧。”

    许连夏笑了笑,“不是便不是吧。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

    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

    她回头,抬眸看了看天空,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

    她自由了。

    她们都自由了。

    酒肆之中,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

    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言笑晏晏,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

    秦姝落站在屋檐下,驻足了片刻,才抬步离开。

    不想,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

    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低头快些行步,未料行人匆匆,来来往往,将她和碧书冲散了。

    秦姝落四处寻人,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

    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秦姝落后退两步,险些没站稳,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

    “多谢……”秦姝落正欲感谢,不想一抬头,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

    那一瞬间,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

    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眼神专注而温柔,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

    “姑、娘……“碧书在她身后不远,等赶过来时,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

    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

    他柔声道:“不知姑娘尊姓大名。”声音舒朗,眸色温润。

    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

    一样。

    又不一样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

    “小女姓秦,名唤姝落,取静女其姝,光明磊落之意。”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