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0章

    驿丞站在门后姿态极尽谨慎,不敢有丝毫惊扰,他悄悄注视着苏午,忧心更甚。

    得知郭子元莫名身死,当真心胆俱裂,前不久袁棋之事已惊动朝野,若再牵扯到另一官员,恐怕要人人自危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郭子元现已辞官,否则他这个驿丞也难辞其咎,如今只能寄希望于苏午,希望他早些破案平息风波。

    半晌,苏午微微回神,踱步到外室。

    驿丞看他走来,脊背发紧直冒冷汗,毕竟是他失职在先,有心想弥补过失,斟酌道:“郭大人是在前日落宿,那日大雪封山,他未带仆役独路难行,便在驿舍住下等雪停,下官念其为朝廷效力多年便安排在东楼住。”

    “他甚少外出,每日饭食也是命人送入房内,除了负责伺候的赵勇,便无他人近身,只在昨日炭未及时送去,不耐寒冷便下楼一趟,不过片刻就又返回了。”

    苏午不动声色,目光看向炭盆问道:“这炭是何时送的。”

    驿丞想了想道:“接近戌时,当时正值瞭望台守卫换班,下官断不会记错。”

    他隐目望向郭子元的尸身,忐忑道:“不知大人可查出眉目?”

    苏午道:“郭子元是中毒而亡。”

    驿丞微微一怔,惊愕道:“厨房的饭食皆出自一锅,若食物出了问题驿舍内的人恐无一幸免,赵勇为人勤快忠厚,也绝不会是他……”

    话话一顿,他很快反应过来,苏午问炭一事,这说明中毒之事和驿舍无关,难道是炭出问题了?

    来不及细想,一道洪亮的声音打乱了他的思绪。

    守卫停在门口抱拳:“禀大人,楼下有位叫陈瑜的人想要面见大人。”

    苏午眉头轻动,眸光一转看向他。

    驿丞心领神会,低声提示道:“陈瑜是河西陈氏旁支的子弟,其父陈程是个商贾,常年在武威郡经营,不过他有一个叔父叫陈启章。”

    话到此处,苏午也就听明白了,陈启章是现任吏部侍郎正四品大员,足以荫庇这一支旁系后代。

    正好他也有些话要询问。

    苏午:“让他上来吧。”

    “是,大人。”守卫领命退下。

    三人走上楼还未进门,便迎上一双墨黑的眸子,那眼底隐含着思量和探究,转瞬便又仅剩下一片平静。

    他手上戴着一双轻薄的手套,显然是刚验完尸。

    陈瑜微微一笑,走上前热切道:“小子陈瑜拜见苏司马,适才在楼下看见司马,便知此案无虞,却久不闻消息,这才斗胆上来看看,还请司马不要怪罪。”

    苏午笑了笑:“我尚未任职何来怪罪之说。”

    陈瑜神情一僵,眨眼又恢复成淡静的样子,作揖回道:“我莽撞了,苏大人说的是。”

    见此景,花千遇略有不明,心下一琢磨也回过味来了。

    苏午是在敲打他,不要一上来就戴高帽子,攀关系便是真上任之后要不要受孝敬也另说。

    除此之外这话还留有余地,若破不了案子,承此言反而不妥。

    花千遇眼皮一跳,终于认真的看向他。

    长眉细眼,鼻直口方,面上的短髯更添几分儒雅之色,周身气质淡然,整个人猛地一看并不多起眼,但那双眼里却好似藏有烟波万顷,让人看不透。

    寻常官员走马上任,遇到恭维多半很受用,他却不吃这一套,多半精于谋略,善于揣测人心。

    她不禁起了防备的心思。

    苏午道:“这位便是法显法师吧,早年曾听人提起就一直记得,久仰。”

    话不太热络,又不会让人觉得过分冷落。

    法显唇边弯出一个浅弧,神情温和:“得施主记挂是贫僧之幸。”

    花千遇没兴趣听他们相互客套,目光一转看向内室,只一眼便断定是中毒身亡。

    凡服毒死者,尸口、眼多开,面紫黯或青色。

    她眉头微蹙。

    毒杀比之刀剑更加隐秘,不留痕迹,现场如此干净更像是杀手所为。

    若有江湖上的人参与,这案子就麻烦了,武林组织众多,难寻踪迹,如何抓的到人。

    苏午注意到她的目光开口道:“天下之毒分其为三,金石、药毒、蚕蛊。”

    “身有许多刺泡,面呈青黑色,眼睛突出,舌上有裂纹,两耳胀大,是金石毒所致。”

    “浑身上下、面孔、胸口都呈深青黑色,腹部膨胀,有的口里吐血,乃是中蛊毒所致,如果外加嘴唇燥裂,齿龈呈青黑色便是药毒。”

    花千遇对照着他说的去观察尸身:“大人的意思是此乃药毒。”

    “却也非寻常药毒,我以银针刺入尸身咽喉和胃中,均无毒,鼻肺却有毒。”

    花千遇顿时恍然:“毒非服食,而是吸入肺部所致。”

    苏午点头:“屋内烧着炭,松木炭燃烧时会有烟尘,需开窗通风,凶手在窗外将毒物扔进炭盆,无需入室也可杀人。”

    0258

    第四章观鹤门

    气氛静了一静。

    窗外吹来的清风散去了弥漫的淡淡尸臭味。

    几人对视一眼,来到炭盆旁细瞧,松木炭是下等炭,不如银骨炭灰烬呈霜白色,便见灰色的炭节上落一点银白粉末,不敏锐还真察觉不到。

    这粉末必然是在火中烧尽的毒物,正如苏午所言,郭子元是死于毒烟。

    陈瑜看了半晌,突然挽起衣袖用食指取一点粉尘,放在鼻尖嗅闻。

    法显连忙道:“施主小心些。”

    “无妨。”

    陈瑜淡然一笑道:“家族有药材生意,我也常年接触草药,况且这毒物只烟有毒,灰烬却无碍。”

    指尖捻着细粉,轻轻揉动之下能觉出有刺手的颗粒,不似药灰的绵柔。

    气味经过焚烧已近乎于无,但仍能闻出一缕微弱的刺激性气息。

    他从袖口掏出一方锦帕,一边擦手道:“我观这粉末不止药毒,还有几分金石之相,凡中毒者皆痛苦不堪,尸身并无挣扎的痕迹,可见是昏死梦中。”

    金石之毒乃是矿物,例如砒霜、雄黄、铅丹、密陀僧等多毒性猛烈,药毒是有毒性,亦或迷魂之效的草植,若作为毒烟使用,两者结合便能轻易杀人于无形。

    奇怪的是郭子元身无寸铁,又无武艺,要杀他只是一刀,一剑的事,何故要用毒呢?

    若是杀手组织所为,根本无需在意过多的痕迹,事成之后隐匿人海,天下之大便再难寻的到。

    除非凶手就在河西且于郭子元相识,才不想留下丝毫痕迹,以防查出端倪。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凶手就夜宿在驿舍,用毒是为了降低风险。

    利刃免不了会有鲜血喷溅,刀上染血不便清洗,搜查之下难免会被发现,虽说雪能掩盖血液,但只要做过必然会留下蛛丝马迹,以毒杀人却是高妙,这下连搜查的线索都近乎于无。

    仅有这一点余烬和郭子元身内的毒素,世间之毒何止千百种,每日买卖之人更是难以计数,这一条路行不通,想要破案必得从郭子元身边查起。

    想起凉州如今的形势,陈瑜看向苏午的目光掠过了几许深思。

    据他所知,原先吏部认命的是一位姓崔官员,临时却变成了苏午,当然他自身没这个能力扭转乾坤,能变动吏部决策的自然是更大的势力。

    朝堂上党派分立,三省六部多以尚书左右仆射为主,常称为左相,右相,不知苏午是属于哪方。

    苏午平静道:“我手法粗陋,仅能验查一些浅显的痕迹,若想知是何毒还需找仵作再验。”

    陈瑜道:“此处并无仵作,看来要运尸回凉州城了。”

    “不急。”苏午向驿丞询问道:“驿舍约有几数人?”

    驿丞立即回道:“住着官吏、卒、徒、御共四十人,加上往来客商,共计一百三十七人。”

    “包括官吏在内挨个盘问昨夜在做何事,须有至少一个人证证实,否则暂时扣押,再找出子时到丑时期间出门的人,由我亲自审问。”

    驿丞弓身领命退下:“是,苏大人。”

    厢房内能查的线索现已查遍,也推测出了郭子元的死因,剩下的疑问在这里是查不到的。

    苏午脱下手套放到红木箱匣里,转身说道:“听闻陈公子的商队在乌兰津二十里外遇到一伙沙匪伏击,最后得三位江湖人士所救。”

    他会这么问也不奇怪,毕竟郭子元突然死在驿舍,显然是会武功的人嫌疑高一些。

    作为外来者自然会让人留心关注。

    陈瑜点头道:“当时商队途径一片峡谷,那一带山棱陡峭,沟壑纵横,常有匪盗在此劫掠,未防意外商队随行的有镖师,只是风雪肆虐,道路不明这才吃了大亏,幸遇观鹤门弟子出手相救商队才得以保全。”

    苏午静静地听着,眼里流露出一丝兴味。

    陈瑜见他感兴趣接着说:“观鹤门和六大宗门相比,名气不显,门内皆是避世隐居之人,听说此次遣派门下弟子来河西,是为相助常盟主。”

    江湖门派通常都以所传授心法、功法之精妙的程度来排名,门下弟子武功高超,实力也就越强。

    观鹤门却是异类,没有武功传承,常以才情学识论高低,门内有名望的长老具是南北朝出了名的大师。

    说是门派却更像是隐世之所,故而吸引了不少无心俗世的有名之士。

    苏午淡淡道:“常盟主的事我有所耳闻,他们既为惩恶扬善而来,身份也需得查证以免贼人混入酿下大患。”

    “这是自然。”

    闻言,一直在暗自思忖的花千遇抬起眼,神情间浮现诧异之色。

    苏午是官场之身,怎会得知常云独的动向,随后略一思索,也明白了几分缘由。

    江湖门派看不上朝廷玩弄权术的作态,却也要倚仗地方官员开通门路,做水陆各行商贩交易,此间消息多半是互通的。

    常云独作为武林推选出来的一号人物,背后少不了朝廷的推波助澜,地方门派如若完全脱离掌控,极可能是日后的心腹大患,哪怕再有名望的门派也得受限于朝廷,毕竟再多的高手也挡不住精兵铁骑。

    当初她就疑惑若是查探留仙教,何劳常云独亲自出马,派几个得力的弟子一探虚实,等查明情况再带人前去也不迟。

    如今看来内情颇深,至于隐藏着什么,迟早会有风声传出,那时也就一清二楚了。

    倒是郭子元一案疑点颇多,他原在姑臧深耕多年,遽然抽身离去定有许多难宣于口的隐秘,现下死于仇杀还是灭口,都一无所知,必得回姑臧县查他生平之事。

    苏午不会想不到这一点,查口供便是为尽量找有用的线索,他初到河西既没人脉,也无根基,往后会受到的阻力不小。

    总觉得他这个时候赴任,有接手烂摊子的嫌疑。

    花千遇念头闪动间,已浮现诸多想法,突然说道:“我昨日夜间起夜,在后院遇见一男子行迹慌张,不知是否和此事有关联。”

    排查下去早晚会查到,不如主动开口提及,毕竟她也在深夜外出过。

    此话一出,几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她便将昨日的事情细细道来。

    苏午神情忽然变得莫测了,却又从眼里透出一股洞悉,沉声道:“可还记得那人相貌。”

    花千遇稍作回忆:“身形高瘦,粗眉阔目,身穿藏青皮袄,头顶带着翻檐胡帽,作胡人打扮却是汉人。”

    河西胡汉杂居,为出行方便汉人着胡服也是常事。

    苏午垂目深思,随后走出房门,几人也跟他一道下楼。

    厅堂里人头攒动,吵闹喧哗,客商都被聚集在此,人群已排成队正在接受盘问,同时还有两个驿卒伏在桌案前提笔记录。

    有个别人无法证实昨日踪迹,情急之下大声辩驳,随即就会引来呵斥,守卫不由分说冲上前将人拖拽下去关押。

    院内各处门户都有守卫进进出出,响乱声纷杂。

    苏午吩咐一个守卫,让他根据形貌特征去找人,顺便将观鹤门的弟子也一同带来。

    一刻钟后,守卫带领着四个人走进厅堂。

    三人穿着同样制式的青布绵衣,挺拔干练,应是观鹤门门下弟子,剩下一人低着头神情局促,正是昨晚雪夜遇见的男子。

    花千遇眼前一凉,那是一双幽冷透彻的眼睛,如撒了冰片般。

    她静静望来,唇微微抿着显出一种清冷的弧度,腰间锦带紧束,勾勒出清晰窈窕的线条,如新月清晖,苍山负雪。

    她是观鹤门中唯一的女子。

    只看第一眼,便知此人极不好惹。

    另外两个相貌周正的青年落后她半步,在身份上显然是她高一筹,门派内女子多为弱势,但凡以领头出现的实力都不弱。

    两人对视一眼,心下各有计较。

    高瘦男子惴惴不安的站着,心里也猜到被喊来所为何事,本就害怕惹祸上身,又见周围这些人没一个善茬的样子,更是惶恐不已。

    他目光转一圈,最后落在苏午身上,想着这便是官老爷了。

    “你叫什么名字?”

    听到问话,不禁膝下一软,他跪下叩首:“小人周方平见过大人。”

    苏午语气和缓道:“这里又不是公堂起来回话吧,你昨晚子时是否看见了什么?”

    周方平低头垂首,不敢起身,声音微颤:“小人……确实看见一个黑影。”

    言语间,一只骨节清晰的手掌在眼前摊开,他愣了一下,抬眼看见一片月白的袖袍,以及清淡温和的笑:“起来再说吧。”

    他下意识看向苏午,后者没反对,这才扶着法显的手站起来。

    “多谢大人,多谢法师。”

    他咽一咽嗓子,定下心神道:“小人是王记商铺的帮工,随主家到关中进些绸缎,主家进到了上等货给了赏钱,心中欢喜便多喝了几杯,没成想醉倒在厅堂内,深夜时驿卒喊醒小人让回房去睡。”

    “回去的路上酒还未醒,朦胧间看到一个黑影在雪中闪过,可雪地上并无脚印,小人吓了一跳,觉得有冤魂索命,这才慌忙往回跑。”

    踏雪无痕,可见轻功卓越。

    假设周方平没说谎,那个黑影很可能就是杀郭子元的真凶,深夜外出还行踪诡秘,多少是抱着见不得人的目的。

    苏午又问:“可看到黑影消失的方向?”

    周方平茫然道:“小人没看清,也不知那影子是不是眼花看到的幻觉。”

    苏午又喊来昨晚上的驿卒和王记掌柜,经过一番查证,他的口供都能对上。

    周方平是昌松县人氏,世代以种田为生,未有结怨之人,目前看来没作案动机,便让他们暂且回去。

    待人都退却,观鹤门的弟子上前抱拳行礼。

    “林成璧见过苏大人。”

    她抬手介绍道:“这两位是我的师弟梁和,沈宴。”

    两人皆都行礼。

    林成璧道:“常盟主与家师是故交,听闻他所需人手便派我等前来,有家师亲笔信为证,还请苏大人过目。”

    话落,她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笺递上。

    苏午接过信,拆开看过后,沉吟道:“诸位远道而来应以礼相待,但碍于案情要委屈三位几日了,在查证身份排除嫌疑之前,请不要离开凉州城。”

    他说的客气,意思却是不容置疑。

    毕竟信是可以伪造的,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少不了派人去查实。

    林成璧无甚异议,顺从道:“依苏大人所言。”

    苏午有要事要忙,没多寒暄便起身离去,后院关押的人还需问询。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