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章

    1.

    柳絮春深·初见虞姬

    一九三五年春,北平的柳絮飘得正盛。

    广和楼戏院门前车水马龙,

    今日是庆喜班头牌旦角沈墨卿挂牌唱《霸王别姬》的日子。

    周世安从黄包车上下来,整了整西装领口,

    抬头望了望戏院门楣上那块褪了色的匾额。

    他是北平最大绸缎庄的少东家,本不该来这种地方,

    但好友陈明远极力推荐,说这沈墨卿的戏能把人的魂儿都唱没了。

    周少爷,这边请。

    班主点头哈腰地引他进了二楼包厢。

    包厢里檀木小几上已备好香茗和四色点心,透过雕花栏杆,正好能将戏台尽收眼底。

    锣鼓点响起时,周世安正心不在焉地抿着茶。

    忽然,全场灯光暗下,只留一束追光打在台中央。

    那束光里,沈墨卿踩着碎步出场了。

    周世安的茶杯悬在半空。

    台上的虞姬一袭绣金红衣,水袖轻扬如流云,眼波流转间尽是化不开的哀愁。

    当他开口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时,声音清丽婉转,

    竟似真带着千年前那个自刎军前的女子的魂魄。

    这……真是男子周世安低声问。

    陈明远神秘一笑:沈老板可是正经的男儿身,只不过这扮相……嘿,您待会儿去后台瞧瞧就明白了。

    戏至虞姬自刎处,沈墨卿一个卧鱼倒地,腰间佩剑铮地落地。

    周世安不自觉地站起身,直到幕布落下才回过神来,掌心全是冷汗。

    散戏后,陈明远带他绕到后台。

    狭窄的过道里挤满了卸妆的伶人,空气中飘着油彩和发胶的混合气味。

    最里面的梳妆台前,沈墨卿正对镜卸去头面。

    从镜中看到他们,

    他转过身来——没了浓妆的脸清秀如画,眉目如黛,唯有喉结证明他确是男子。

    周少爷。

    沈墨卿起身行礼,声音已恢复男声,却仍带着戏腔的韵律,久闻大名。

    周世安发现他比自己矮了半头,站在近处能闻到他衣领间淡淡的茉莉香。

    那双在台上含情脉脉的眼睛,此刻正平静地注视着自己,眼底似有深潭。

    沈老板的虞姬……令人难忘。

    周世安听见自己干巴巴地说。

    沈墨卿微微一笑,眼角浮现细小的纹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周少爷若喜欢,改日可来听全本的《牡丹亭》。

    就是这一笑,让周世安此后半月魂牵梦萦。

    他开始频繁出入广和楼,每次都坐在同一个包厢,每次都让下人送去最贵的花篮。

    班主看出端倪,殷勤地安排他们在戏院后的小花园偶遇。

    2.

    雨夜私语·戏假情真

    五月的一个雨夜,周世安终于按捺不住,在沈墨卿卸妆后拦住了他。

    沈老板可有空我……我在什刹海有个小院……

    沈墨卿望着窗外绵密的雨丝,睫毛在脸上投下阴影。

    良久,他轻声道:周少爷可知,与戏子相交,于您名声有损

    我不在乎。

    周世安抓住他纤细的手腕,触感微凉。

    沈墨卿没有挣脱,只是抬眼看他:那周老爷呢

    这个问题像一盆冷水浇下。

    周世安想起父亲那张严肃的脸,想起家族声誉,想起未过门的银行家千金……但此刻,他只想吻去沈墨卿唇角残留的一抹胭脂。

    我有办法。

    他哑声说。

    雨声中,沈墨卿轻轻叹了口气,任由周世安将他拉入伞下。

    什刹海的小院是周世安二十岁生日时父亲送的,平日只用来招待挚友。

    那夜之后,这里成了他们的秘密花园。

    周世安找来最好的苏州绣娘,照着沈墨卿的身量做了十几套戏服;

    又托人从上海带回留声机和梅兰芳的唱片。

    沈墨卿则教他唱《游园惊梦》,两人一个扮杜丽娘,一个演柳梦梅,常常笑倒在铺满花瓣的榻上。

    你本该是个女子。

    某个夏夜,周世安抚着沈墨卿散开的长发说。

    沈墨卿倚在他怀中,指尖划过他胸膛:若真是女子,反倒没这般自在了。

    班主说过,旦角要‘三分女子七分演’,真成了十分女子,戏就死了。

    周世安不懂戏,但他懂沈墨卿说这话时眼中的落寞。

    他收紧手臂,吻他的眉心:等我接手家业,就给你组个戏班,让你想唱什么就唱什么。

    沈墨卿没有接话,只是更紧地偎进他怀里。

    窗外蝉鸣如雨,屋内红烛高烧,映得两人交缠的影子在墙上摇曳,像极了皮影戏里那些不得善终的痴男怨女。

    3.

    金风玉露·中秋惊变

    变故发生在中秋前夕。那日周世安正在柜上查账,父亲周老爷突然推门而入,脸色阴沉如铁。

    跪下。

    周世安不明就里,却不敢违抗。

    青砖地冰凉刺骨,他听见父亲从牙缝里挤出的字句:我周家百年清誉,竟出了个爱狎戏子的孽障!

    原来周家司机老刘的儿子在广和楼当杂役,早将少东家的风流事传得沸沸扬扬。

    周老爷甩下一叠照片,全是周世安与沈墨卿在别院门口的亲密画面。

    林行长已经暗示要取消婚约。我给你三天,断了这荒唐关系。否则——周老爷冷笑,那个下九流的戏班子,就别想在北平立足了。

    周世安如坠冰窟。

    他知道父亲的手段——五年前有个纱厂老板得罪周家,不出半月就因私通乱党的罪名被投进大牢。

    戏班子那些无依无靠的伶人,在权贵眼中不过蝼蚁。

    当夜,他冒雨赶往广和楼,却见戏院大门紧闭,贴了暂停演出的告示。

    班主愁眉苦脸地告诉他,警察下午来查过,说有人举报戏班藏匿鸦片。

    沈老板呢周世安急问。

    在后院……周少爷,您行行好,这事是不是……

    周世安没等他说完就冲了进去。

    后院柴房里,沈墨卿正就着油灯补戏服,见他进来,手一抖,针扎破了指尖。

    你知道了。

    沈墨卿吮着手指,声音平静得可怕。

    周世安跪在他面前,将父亲的话和盘托出。

    说到最后,他抓住沈墨卿的手贴在自己脸上,触到一片湿冷:墨卿,你等我,我去南方开拓分号,到时候接你……

    义兄。

    沈墨卿抽回手,灯光下他的脸白得透明,您可曾想过,我为何从不留宿您的别院

    周世安僵住了。

    戏子无情,这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

    沈墨卿继续穿针引线,声音轻得像在说别人的事,我十六岁登台,见过的少爷没有十个也有八个。

    您年轻俊朗,待我又真心,我本该知足……可偏偏动了真情。

    针线篓里躺着一块绣了一半的帕子,上面是交颈的鸳鸯。

    沈墨卿将它拿出来,轻轻撕成两半:您回去吧。三天后庆喜班会离开北平,您就当……做了场梦。

    周世安想说什么,却见一滴泪落在撕破的帕子上,晕开一片深色。

    他从未见沈墨卿哭过,即使在戏里。

    这一刻他才惊觉,自己所谓的友情,对这个骄傲的伶人而言,不过是又一场不得不演的悲剧。

    4.

    吞金绝笔·血色中秋

    中秋夜,周世安被迫出席与林家的订婚宴。

    酒过三巡,他借口透气溜到花园,却见陈家司机慌慌张张跑来:周少爷,不好了!庆喜班那沈老板……吞金了!

    周世安赶到医院时,沈墨卿已经不行了。医生说金子卡在肠子里,取不出来。

    病房里弥漫着血腥气和茉莉香粉的味道,

    沈墨卿躺在床上,戏妆未卸,嘴角却不断溢出鲜血。

    为什么……周世安跪在床前,声音支离破碎。

    沈墨卿艰难地抬手,从枕下摸出半块绣帕:另……另一半……在我箱子里……他的呼吸越来越弱,眼神却异常清明,义兄……来世……我唱《游园》……你……演柳梦梅可好……

    尾音消散在窗外炸开的烟花里。

    远处酒楼正在欢庆团圆,没人听见这间病房里的永别。

    周世安攥着那半块帕子,上面歪歪扭扭绣着世安二字,被血染红了一半。

    三天后,周世安在火车站截住了准备南下的庆喜班。

    班主交给他一个樟木箱子,里面整齐叠放着所有他送沈墨卿的戏服,最上面是另半块绣帕,赫然是墨卿二字。

    沈老板留了话……班主老泪纵横,他说‘这辈子戏唱够了,下辈子……想当个看戏的’。

    周世安抱着箱子站在月台上,看着火车喷出的白烟吞没了整个站台。

    他忽然想起那个雨夜,沈墨卿倚在他怀中轻声念《牡丹亭》的戏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周世安接手了周家产业,娶妻生子,活成了人人称羡的周老爷。

    只有贴身老仆知道,每年清明,他都会独自去西山一座无名坟前,摆上一壶茉莉香片,唱一段荒腔走板的《游园惊梦》。

    坟头无碑,只埋着一个樟木箱子,和两块染血的绣帕。

    5.

    乱世孤坟·十年祭

    1937年的西山飘着灰雪,周世安的大衣下摆扫过结霜的荒草。

    他蹲在无名坟冢前,从怀里掏出青瓷茶壶时,发现去年供的茉莉香片仍霉变在坟头——那只三花野猫果然又打翻了茶盏,碎瓷片上还粘着半片风干的茉莉花瓣。

    今日带了你爱的明前龙井。

    他斟茶的手突然一抖,滚水溅在手背。

    远处卢沟桥方向传来闷雷般的炮响,惊起满山寒鸦。茶汤在冻土上嘶嘶冒着热气,恍惚映出沈墨卿卸妆

    下山时遇到日军盘查,刺刀挑开他西装内袋。

    绣帕飘落的瞬间,为首的军官靴底碾住那抹淡青时睫毛上的水珠。

    怀表里的老照片滑落进泥泞。

    照片上虞姬的绣金戏服已褪成赭色,恰如他掌中这半块起毛的绣帕。

    帕角世安二字边缘开始绽线,像被时光啃噬的伤口。

    周世安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指缝间溢出的血丝染红了帕上金线——自从中秋夜抱着沈墨卿冰冷的身体吐血后,这痼疾便再未好过。色:周桑,这是反日分子的密信他盯着帕角将断未断的丝线,想起沈墨卿临终前撕帕的手。

    当皮靴重重踩向帕子时,周世安的文明杖突然横抽在对方膝窝。

    当夜,周家绸缎庄的封条在朔风中猎猎作响。

    周世安隐在暗处,看父亲被宪兵押上卡车。

    老仆踉跄追出,往他怀里塞了个樟木匣子。

    掀开匣盖,十二套戏服上的苏绣牡丹依然鲜活,每件内衬都藏着乙亥年周世安赠沈墨卿的墨迹。

    最底下压着半包茉莉香片,已结满蛛网。

    6.

    杏林回春·暗室重生

    1937年冬,协和医院地下室的暖气管道嘶嘶作响。

    德国医生威廉·克劳斯摘下橡胶手套,手术器械在托盘上磕出清脆的回音。

    远处隐约传来炮击声,震得煤油灯影在墙上乱颤。

    他掀开白布单,床上的人苍白如纸,唯有脖颈处未卸净的胭脂痕还泛着血色——那是戏台上虞姬最后的印记。

    沈先生,您能听见吗护士用棉签润着他干裂的唇。

    昏迷三日的沈墨卿突然剧烈咳嗽,呕出一口混着血丝的浊水。

    data-faype=pay_tag>

    染着丹蔻的指甲抠进床单,他哑声问的第一句话却是:…周家少爷…可曾来过

    走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班主老杨闪进屋内,怀里紧抱着件被血浸透的戏服:墨卿!警察厅在搜广和楼,咱们得对外说你——

    死了沈墨卿竟低笑起来,喉间缝合的伤口随之渗出血珠。

    他摸索着从戏服夹层抽出一页残破的《满江红》工尺谱,墨迹已被胃液晕开,告诉他们…庆喜班头牌…吞金殉国了…

    克劳斯医生调试胃管时,金属器械的碰撞声与窗外的炮火形成诡异的重奏。

    沈墨卿望着天花板上摇晃的灯影——多年后周世安在疗养院盯着同款灯罩时,仍会条件反射地哼起这段皂罗袍。

    护士们都说,这位首长有些奇怪的战时创伤。

    沙哑的嗓音里,护士惊恐地发现他眼角滑落的不是泪,而是淡红色的血水——名旦沈墨卿的嗓子,终究是毁了。

    威廉医生!助手突然撞开门,日军要来搜查伤员!

    昏暗的储藏室里,沈墨卿蜷缩在装尸袋中。

    隔着帆布,他听见皮靴踏过水泥地的声响,刺刀挑开隔壁床的帘子。

    某个瞬间,冰凉的刀尖抵住他胸口,袋中的手却攥紧了那页《满江红》——纸角露出半个周字,是他昏迷前从报纸上撕下的婚讯。

    当夜,协和医院后门驶出一辆运尸车。

    沈墨卿裹着沾满药水的绷带,看北平城的飞雪落进车内。老杨塞给他一张去天津的船票,他却将票根折成了纸鸢。

    不去南方,他摸向空荡荡的脖颈——那里本该有条周世安送的怀表链,给我弄套…武生行头。

    卡车碾过积雪的街道,远处广和楼的霓虹灯牌轰然坠落。

    火花溅进沈墨卿的瞳孔,映亮他手中半块残帕——那是手术前从胃里取出的,金线绣的卿字已被胃酸蚀得发黑。

    7.

    粉墨登场·暗战梨园

    1940年秋,北平的梨园行当暗流涌动。

    沈墨卿——如今化名白鸿奎的武生演员——在广和楼后台对着油彩斑驳的镜子勾脸。

    笔锋划过眼角疤痕时,他手下一顿,那道三寸长的疤在烛光下泛着淡红,是当年在协和医院亲手划的,为的是彻底埋葬沈墨卿那张惹祸的脸。

    白老板,周会长的药箱送到了!小徒弟撩开帘子,捧来个描金木匣。

    沈墨卿指尖一颤,胭脂晕开了半边眉——北平商会的周世安,正是三年前他吞金自尽时,在病榻前哭到吐血的周家少爷。

    匣中盘尼西林针剂下压着张戏单,工尺谱的转折处藏着西山日军碉堡坐标。

    沈墨卿对着煤油灯细看,忽觉谱上墨迹微凸——有人用针尖在鸿门宴三字下刺了三个小孔。这是1935年他们在什刹海别院约定的暗号,意为速撤。

    法源寺的银杏叶铺了满地。

    周世安捻着佛珠跨进偏殿,袈裟广袖里沉甸甸的,是缝在夹层里的奎宁粉。

    香案下本应空着的暗格里,却多了半块褪色绣帕——帕角焦黑的弹孔旁,墨卿二字已被摩挲得发白。

    殿外突然传来皮靴声。

    周世安猛回头,只见个金冠雉翎的武生擦肩而过,那人甩袖时带起一阵风,混着血腥气和熟悉的茉莉香。

    错身刹那,周世安瞥见他后颈未涂匀的油彩下,一粒朱砂小痣若隐若现——

    轰!

    日军演习的炮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待周世安追出山门,长街上只剩漫天黄叶翻飞,哪还有那人的踪影

    他攥紧怀中另半块绣帕,帕上世安二字已被冷汗浸透。

    广和楼后台,沈墨卿将戏单按在渗血的肋间。

    方才法源寺外流弹擦过的伤口火辣辣地疼,却比不上看清周世安面容时,心头那记重击——那人眼下青黑,眉间纹路深如刀刻,哪还有半点当年什刹海共赏《牡丹亭》的倜傥模样

    白老板,太君点《长坂坡》呢!日本军官的吆喝声打断思绪。

    沈墨卿重重抹去额角冷汗,油彩混着血水在掌心晕开,恰似1937年病床上呕出的那口血。

    铜镜里,武生赵云的脸谱渐渐成型,唯有眼底那簇火苗,依旧烧得如虞姬自刎那晚般炽烈。

    8.

    海棠血泪·意外重逢

    1941年冬,北平城的雪落得正紧。

    广和楼后台的煤炉烧得发红,沈墨卿肋间的绷带已换了三次,血迹仍渗过棉纱——那是上月法源寺外流弹留下的伤。

    他对着斑驳的镜子卸妆,油彩混着汗水在脸上融化,露出眼角一道三寸长的疤。

    指尖抚过疤痕时,铜镜右下角忽然映出一抹淡青——妆匣夹层微微翘起,露出半角绣帕的卿字。

    窗外宪兵队的皮靴声由远及近,他伸手去按那帕角,门板却突然被撞开。

    一个身影裹着风雪滚进来,重重跌在化妆台前。

    煤炉爆出个火星。

    沈墨卿的铜簪停在半空,簪尖幽蓝的光映出他眼底狠决。

    可当他看清来人左肩渗血的绷带以及那绷带下隐约露出的怀表链时,簪子当啷落地。

    那人抬头,满脸血污中,一双他再熟悉不过的眼睛正死死盯着自己——

    周……

    嘘。

    周世安捂住他的嘴,血腥气混着硝烟味扑面而来。

    西装内袋露出半截染血的帕子,依稀可见世安二字。

    沈墨卿的瞳孔剧烈收缩,这是三年前他亲手撕开的那块鸳鸯帕,如今竟被血浸得发硬。

    窗外皮靴声骤近,沈墨卿突然扯开自己的戏袍前襟——内衬上密密麻麻缝着几十个暗袋,全都塞满微型胶卷。

    他抓起周世安颤抖的手按在其中一个暗袋上,那里藏着的勃朗宁手枪柄刻着乙亥年·周(1935年定情信物改造)。

    东侧第三块活板,他贴着周世安的耳垂说,呼吸间全是血腥气,下去就是护城河旧水道。

    煤炉突然被踹翻,三个宪兵在火光中闯入。

    沈墨卿猛地将周世安推向货架,自己却迎着刺刀上前。

    在宪兵看清他脸的瞬间,那副武生嗓突然唱出《霸王别姬》的旦角唱腔——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清越高亢的女声惊得宪兵一愣。

    就在这刹那,周世安的子弹已穿透第一个宪兵的眉心。

    第二颗子弹擦着沈墨卿的鬓角飞过,打碎了妆台上的玻璃。

    镜子的碎片里,映出两个交叠的身影。

    一个穿着染血的西装,一个披着撕裂的戏袍,就像1935年他们初遇时,镜中那个未完成的拥抱。

    9.

    同台义演·生死相托

    1942年春,西山的桃花开得正艳。

    广和楼戏台上,《抗金兵》的锣鼓点敲得震天响。

    沈墨卿一袭改良靠旗,金线密织的戏服在汽灯下闪着暗芒。

    他甩袖亮相时,袖口金线里缠着的微型胶卷随之轻颤——那是三日前从德国领事馆窃取的华北驻军名单。

    看狼烟四起风云变——唱腔拔高的瞬间,沈墨卿余光瞥见侧幕阴影里,周世安正将弹药箱递给戴鸭舌帽的联络员。

    那人西装革履的扮相与记忆中的少爷重叠,只是眉骨新添的疤痕让他整个人都透着戾气。

    后台堆满各界捐赠的棉纱包,实则是周世安从天津港偷运来的磺胺粉。

    他借着点烟的空当,摸出怀表看了眼——表盖内侧的戏装小照已泛黄,照片边缘用针尖刺着今日交接的暗号。

    忽听得台上一声裂帛般的拖腔,他猛地抬头,正撞上沈墨卿转身时飞来的眼风。

    那眼神他太熟悉。1935年什刹海的雨夜里,沈墨卿教他唱《游园惊梦》时,也是这般眼尾微挑,眸光却沉得像墨。

    只是如今,这双眼睛里烧着团更灼人的火。

    好!满堂喝彩声中,沈墨卿的水袖如浪翻卷。

    周世安却看见他后颈沁出的冷汗——武生厚底靴里,分明渗出了暗色。昨夜法租界的枪战中,沈墨卿为掩护他撤离,小腿被流弹擦过的伤到底还是崩开了。

    谢幕时变故陡生。

    沈墨卿一个踉跄,金冠雉翎猛地歪向一侧。周世安箭步冲上台,扶住他后腰的手掌触到一片湿热。

    戏袍下肋骨处的绷带早已被血浸透,却还死死勒着那道三寸长的旧疤。

    无妨……沈墨卿借转身之机将胶卷滑入他袖口,唇角还挂着戏里的笑,梁红玉带伤上阵,才是本色。

    台下掌声雷动。

    周世安望着他惨白的脸,突然从内袋掏出半块褪色绣帕,飞快塞进沈墨卿水袖。

    物归原主。他低声道,帕角世安二字正好贴着对方腕脉。

    沈墨卿瞳孔骤缩。

    这分明是当年被他撕成两半的鸳鸯帕,只是如今另半块墨卿旁多了行蝇头小楷:情丝如金,死生不腐。

    油彩下的唇颤了颤,最终化作戏词:将军——且看这山河破碎,妾身……何惜残躯

    汽灯突然爆了个火花。

    在明灭的光影里,他们的影子投在幕布上,恰似1935年别院墙上那对交颈鸳鸯。

    只是当年绣帕上的金线,如今正缠着救命的药与赴死的密信,在戏袍暗袋里微微发烫。

    10.

    长亭离别·烽火誓言

    1943年深秋,北平郊外的废弃戏台在暮色中只剩半幅残檐。

    沈墨卿倚着斑驳的朱漆柱子,指尖抚过那支驳壳枪的枪管——枪柄上缠着的正是周世安塞给他的半块绣帕。

    远处传来枯枝断裂的脆响,他猛地转身,枪口却在看清来人时缓缓垂下。

    你迟了。

    沈墨卿轻声道。月光穿过残破的戏台顶棚,在他脸上投下支离的光影。

    周世安踏着满地黄叶走来,军靴上还沾着未干的血迹。

    刚端了西直门的日军通讯站,他喘着粗气,从怀中掏出一张泛黄的戏单,最后一晚,唱一段

    戏单上是《游园惊梦》的选段——1935年什刹海别院里,他们最常合演的那折。

    沈墨卿望着纸上熟悉的工尺谱,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掌心里一抹暗红。自上次任务中被毒气波及,他的肺已如破旧的风箱。

    没有锣鼓,没有琴师。周世安沙哑的嗓音起了个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沈墨卿接唱时,声音已不复当年的清亮,却多了几分金戈铁马的铿锵。

    他们踩着吱呀作响的台板,水袖与军装交错,仿佛要将八年的离合悲欢都揉进这残更断漏。

    唱到生者可以死时,周世安突然单膝跪地,抓过沈墨卿的左手。那只手缺了无名指——是去年冬日为销毁密码本,自己用匕首斩断的。

    一枚翡翠扳指缓缓套上断指处,冰凉的玉质贴着疤痕。

    周家祖传的,周世安的拇指摩挲着扳指内侧的刻痕,‘宁为玉碎’。

    沈墨卿忽然俯身抱住他。这是相识八年来第一次主动的拥抱,染血的戏服与硝烟味的军装紧紧相贴。活着回来,他呢喃着,唇瓣擦过周世安耳后的伤疤,我还要听你唱全本《长生殿》。

    启明星亮起时,沈墨卿翻身上马。

    晨雾中他的背影挺拔如松,腰间两支驳壳枪与断指上的翡翠冷光相映。

    周世安站在戏台的断壁残垣间,直到马蹄声彻底消失,才发觉掌心被扳指边缘硌出了血——那上面除了宁为玉碎,还刻着极小的不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他对着空荡荡的官道轻笑出声,转身时一脚踩碎了地上的戏单。

    风吹起残纸,露出背面用血画的路线图——那是他瞒着组织,为沈墨卿留的退路。

    11.

    残帕合葬·死生同衾

    1947年冬,卢沟桥畔的芦苇荡覆满寒霜。

    周世安伏在战壕里,怀表贴着他心口跳动——表盖内侧嵌着沈墨卿的戏装小照,十二年来已被体温熨出细密的裂纹。

    远处传来机枪扫射声,他下意识摸向腰间,指尖触到那半块绣帕。

    帕子早已褪成灰白,唯有世安二字仍固执地浮在残破的丝线上,像一道未愈的疤。

    周队长,药箱!卫生员小赵滚进战壕,绷带缠着他渗血的肩膀。周世安接过药箱时,一枚子弹突然击穿钢盔。他踉跄着跪倒,怀表链应声而断,沈墨卿的照片飘进血泥里。

    恍惚间,他看见1935年广和楼后台的镜前,沈墨卿正用朱砂笔勾画虞姬的泪痕。

    铜镜映出自己年轻的脸,手里捧着新裁的苏绣戏服。义兄看仔细了,那人回眸一笑,水袖拂过他的眉睫,这金线要逆着光才显颜色……

    炮火震醒了幻觉。

    周世安挣扎着爬向照片,却发现血泊里浮着半朵茉莉——是去年清明他别在怀表链上的干花。染血的指尖碰到照片瞬间,背后突然显出一行褪色小字:世安若念墨卿,莫忘《牡丹亭》第三折

    。

    他瞳孔骤缩,这是沈墨卿从未让他看过的笔迹。

    找到周队长了!模糊的视线里,小赵的脸与当年庆喜班班主重叠。

    周世安想说话,鲜血却涌出喉咙。他颤抖着扯出绣帕塞给小赵,染血的世安二字正贴在对方掌心。

    和…墨卿…合葬……

    寒风卷走未尽的话语。

    小赵怔怔看着队长的手垂落在地,指缝间漏出一缕金线——那是从戏服上拆下的丝,十二年来一直缝在他内衫夹层。

    三日后,游击队在焚毁的戏箱里找到另半块绣帕。

    墨卿二字旁多了行蝇头小楷:情丝如金,死生不腐。两块残帕被血浸透,拼成一幅完整的鸳鸯戏水图。

    1948年清明,西山无名坟前立起青石双人碑。

    碑下埋着樟木戏箱、染血绷带和霉变的茉莉香片。

    有牧童看见,两只白蝶从合葬处翩跹而起,掠过荒烟蔓草,消失在卢沟桥残破的石狮旁。

    12.

    旧梦残帕·今世初逢

    2024年秋,北京。

    梨园文化博物馆的灯光昏黄,照在玻璃展柜里的戏服上。

    周念安站在一件绣金红衣前,指尖隔着玻璃描摹衣襟上的纹路——那是一件民国时期的虞姬戏服,标签上写着庆喜班沈墨卿旧物。

    他隔着玻璃,指尖不自觉地描摹那字迹,心脏突然剧烈跳动,仿佛有什么东西要从记忆深处破土而出。

    周教授,您来看看这个。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递给他一个木匣,在仓库角落发现的,应该是当年戏班的私人物品。

    周念安接过匣子,掀开盖子的瞬间,一股淡淡的茉莉香飘散出来。

    匣中躺着一块褪色的绣帕,金线绣的世安二字已经泛黄,但针脚依旧清晰。

    他呼吸一滞。

    这块帕子让他想起一个反复做的梦——雨夜,戏台,一个红衣女子背对着他,水袖轻扬,唱腔凄婉。

    每次梦醒,他都觉得心口闷痛,像是遗忘了什么极重要的事。

    周教授工作人员疑惑地看他。

    周念安回过神,将帕子小心收进西装内袋:这件文物,我能借回去研究几天吗

    这是民国时期一位京剧名伶的遗物,据说……讲解员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周念安却恍若未闻。他的视线被展厅另一侧的表演区吸引——那里,一个身着素白戏服的女子正在唱《游园惊梦》。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清丽的嗓音如一道闪电劈进脑海。

    周念安猛地捂住胸口,眼前浮现出陌生的画面:1935年的什刹海别院,烛光摇曳,有人握着他的手教他甩出水袖……

    先生,您没事吧有人扶住他摇晃的身体。

    周念安抬头,对上一双秋水般的眼睛——是刚才唱戏的女子。

    她脖颈间一枚翡翠扳指滑出衣领,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我们……是不是见过他鬼使神差地问。

    女子——沈棠——微微一愣,随即轻笑:或许在梦里。

    她的指尖无意间触到周念安的手背,两人同时一震。沈棠的扳指内侧,一道极小的刻痕硌在周念安皮肤上,像是一个未写完的不字。

    院子里,一树海棠被风吹落,花瓣纷飞如雪。

    13.

    海棠夜话·记忆复苏

    傍晚,博物馆的戏台上正在排练《霸王别姬》的选段。周念安本打算离开,却因那熟悉的唱腔停住了脚步。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清丽的嗓音带着一丝英气,不似寻常旦角的柔媚。

    他循声望去,只见台上虞姬一袭红衣,水袖翻飞如蝶,眼尾勾勒的却是武生的凌厉。

    周念安怔在原地。

    那张脸……竟和他梦中的女子一模一样。

    排练结束,演员们陆续下台。

    那位虞姬走在最后,正低头解着戏服袖口的扣子。周念安鬼使神差地上前:您的唱腔很特别,是自创的流派吗

    女子抬头,一双杏眼清亮如星:算是吧,我师父说我这嗓子,唱旦角太硬,唱武生又太软,索性混着来。

    她笑了笑,伸出手,沈棠。

    周念安。

    他握住她的手,指尖相触的瞬间,两人皆是一愣。

    某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涌上心头。

    周念安请沈棠去附近的茶馆小坐。

    窗外秋雨淅沥,沈棠捧着茶杯,忽然问道:周教授研究戏曲史,可听说过民国时期的‘庆喜班’

    当然。

    周念安点头,尤其是他们的头牌旦角沈墨卿,据说一曲《霸王别姬》名动北平。

    沈墨卿啊……沈棠轻声呢喃,目光落在窗外的雨幕上,我祖母生前常说,我长得像她年轻时见过的一位名角,也叫沈墨卿。

    周念安手指微颤:你祖母……是北平人

    嗯,她小时候在广和楼做过杂役,后来战乱,家道中落,就南下了。

    沈棠从包里取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你看,这是她留下的。

    你相信前世吗沈棠突然问。她翻开手机相册,展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1935年的广和楼后台,年轻的周世安与虞姬扮相的沈墨卿并肩而立

    。

    周念安的太阳穴突突直跳。照片上的青年,分明长着自己的脸。

    我家族有个秘密。

    沈棠的指尖抚过扳指,每一代人都会梦见一段民国往事,像遗传的记忆碎片。

    她抬眸,眼底映着月光

    。

    夜风骤起,海棠树沙沙作响。周念安无师自通地唱起《牡丹亭》的下句: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沈棠的茶杯啪地落地。

    14.

    双帕合璧·命运终章

    暴雨倾盆的秋夜,周念安和沈棠一起在沈棠家的阁楼里拿出了那只樟木戏箱。

    严丝合缝沈棠将帕子拼合,残缺的鸳鸯终于完整。

    鸳鸯交颈,金线依旧。沈棠的那半块帕角绣着墨卿,旁边多了一行小字——

    此生为女子,与君续前缘。

    周念安喉头发紧:这是……

    雨声中,前世记忆如潮水涌来:广和楼的初遇、什刹海的私语、卢沟桥的诀别……最后定格在1943年秋,残破戏台上那个染血的拥抱。

    周念安忽然俯身吻住她,泣不成声。

    风过海棠,落花如雪。沈棠踮起脚尖,眼中含着泪光,吻了吻周念安的唇角:义兄,这次我不是戏子了,你也不是少爷了。……只是普通人,真好。

    她的眼泪砸在帕上。

    周念安将她拥入怀中,轻笑,揽住她的腰:那下辈子呢

    下辈子啊……沈棠望向远方,眼中映着满天星光,你可知《游园惊梦》的魂儿,是会跟人三生的下辈子,我还想遇见你。

    三个月后,新版《霸王别姬》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沈棠饰演的虞姬在自刎前突然改词:大王啊,来世我定要堂堂正正活一回——

    首演落幕,掌声雷动。沈棠饰演的虞姬自刎时,鲜血只是戏妆,这一次,没有人死去,没有人分离。

    帷幕落下时,活着的虞姬与台下泪流满面的周念安隔空相望。

    翌年清明,西山双人碑前多了两束新鲜的海棠。

    碑下埋着霉变的茉莉香片、两块合璧的绣帕,以及一张2025年的戏票存根。

    风过处,依稀有人轻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最好的轮回不是重复命运,而是在新的时空里,用自由之身完成未尽的拥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