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章

    李景战死消息传来的那天,我在冷宫跪了一夜。

    第二天,顾淮之便带来了封我为后的圣旨。

    我看着他内心一片荒芜……

    我为他在冷宫守了七年,没想到他却害死了我最重要的人。

    1

    我是孤儿,自幼被爹娘抛弃。

    跟着爱自称老大的傻大个生活在一个寨子里,活的也算是逍遥自在。

    傻大个叫李景,说我是他捡到的,自然也应该由他来取名,可是他肚子里得墨水又实在不多,想来想去也没给我取一个让他自己满意的名字。

    终于有一天,在他看到三岁的我叉着腰骂哭了一众小屁孩后,决定给我取名为谨,谨言慎行的谨,至于姓倒不是李,而是姓苏。

    他说,他毕竟不是我正经亲戚,不好叫我随他的姓,免得叫人误会。

    我那时小,有个名字就很高兴了,也就没有深究自己姓氏的由来。

    直到朝廷招安的时候,别的山寨还要抵抗一下意思意思,可李景却收拾好家当,解散寨子里的人,十分自觉的带着我回京候审。

    得益于他在占山为王期间,实在是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认错态度又十分良好,武艺也过的去。

    老皇帝为了展示皇家的容人之量,便开恩让他做了带刀侍卫,负责皇宫的安全。

    对此,我非常高兴。

    因为每天他下值时,都会给我带一些宫里的点心。

    点心又甜又软,好吃极了。

    顺便一说,李景在安定下来后,便给我上了户籍。

    我俩商量,我们年龄相差八岁,又不同姓,最好是兄妹关系。

    李景点头如捣蒜,没想到,这个傻大个最后捧回来的契书里,我成了他的女儿。

    他言之凿凿,户部的人说了,妹妹没法继承兄长的遗产,太不划算了。

    我:……

    日子就在这无波无澜中过去。

    直到,我气跑三个教习礼仪的女夫子,并靠走鸡遛狗名满京城,成功吓跑一众追求者后。

    李景开始愁了,他整宿整宿不睡,觍着脸把京中适龄的少年郎走了一遍,也没找到个愿意娶我的。

    最终,只能把我塞进了宫中。

    因为大夏有规定,女子过了二十岁不嫁,只有两条路,要么落发为尼,要么入宫为婢。

    我虽只有十四岁,但李景已经能预想到我光明的未来……

    于是乎,我成了花房里的一个小侍女。

    日常就负责送送花,李景说让我先将就将就,等到女官考核时,再来提拔我。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景已然是老皇帝眼前的红人。

    所以在花房里没有人敢刁难我,给我指派的都是最简单的活。

    初遇顾淮之,是我往贵妃房里送花的时候。

    那时,皇后的幼子新丧,顾淮之作为皇帝的长子被封为太子,母妃又是最得盛宠的贵妃,顾淮之走到哪都是前呼后拥的,好不威风。

    而我因送错花,便被贵妃宫里的嬷嬷罚跪在宫里的六棱石子路上。

    日头毒辣,我只跪了一会便大汗淋漓、头脑发昏,连膝盖的疼痛都感受不到了。

    正在想该如何脱困时,顾淮之来了。

    温润如玉的少年开口免了我的责罚,那双漂亮的狐狸眼分明没有落在我的身上,却望进了我的心里。

    那时的我,没有顾虑,想要什么就一定会努力争取。

    所以我当天就求了李景要去东宫伺候,哭着闹了半天。

    李竟被我烦的没办法,便给我安排了一个洒扫宫女的活。

    所以,在皇后以死做局,陷害贵妃,顾淮之也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入冷宫后,我才不顾李景的阻拦,毅然决然的跟着去了冷宫。

    如果我知道我这一举动,会让贵妃以我为把柄去要挟他,那我一定不会这么做。

    可惜没有如果……

    2

    大夏二十三年,冬。

    在冷宫待了七年的废太子——顾淮之登基。

    次年二月,镇国大将军李景战亡的消息传回京都。

    与大将军尸体一起到的,是一封请求封我为后的绝笔信。

    收到这个消息时,我在冷宫跪了一夜。

    直到有太监推开冷宫的大门,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

    我在太监的搀扶下,往冷宫外走去,就看到一身明黄衣袍的顾淮之站在冷宫门前。

    看见我,他皱了皱眉头,眼色复杂、满脸不耐,嘴巴动了动,似是准备说些什么。

    我不想听,便直接问出了自己最在意的问题:[李景的死,与你有关系吗]

    话一出口,四周恢复了寂静,宫人们全都低下头,生怕听到什么不该听的。

    我看见顾淮的脸上闪过一瞬的错愕,随即又涌上恼怒,接着便听到他冷笑一声。

    你凭什么认为是朕杀了他

    [李景死前,上书请旨,逼朕封你为皇后。]

    [得了好处的人是你。现在,你却质疑是朕杀了他。]

    [苏谨你们一家子真让我觉得恶心。]

    我知道顾淮心里一直爱着他的小青梅,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人接进宫里。

    如果,不是李景突然死了……

    皇后的位置还真落不到我头上。

    这事,说起来确实是他受委屈了。

    难道自己真的怀疑错人了!

    我不禁陷入自我怀疑。

    可,李景用命换来的东西,绝不是他能拿来嘲笑我、恶心我、打压我的理由。

    我看着他那一身代表着权利的华贵衣袍,觉得好笑,便也真的笑了出来。

    我戏谑道:[他逼你那陛下不如让人撤了圣旨!]

    看着他那张脸在一瞬间黑如锅底,我心里的郁气总算是缓解了一点。

    我从小就是个混不吝的性子,混起来的时候说话就没有任何顾忌。

    是以,我对顾淮之说话可以算是毫不客气。

    [难不成陛下不敢]

    [怎会如此啊!陛下在冷宫的时候就护不住自己,没想到出了冷宫又给不了心爱的人正妻的位分。]

    [看来陛下也只能在我这个孤女面前耍耍威风了。]

    我对着他轻蔑一笑,就差把[自己无能,就别把锅甩到别人头上]这句话砸他脑门上了。

    果然,顾淮被我气的面色铁青,双拳紧握,一双狠厉的眸子直勾勾的盯着我,黑眸里涌动着我看不清的情愫。

    我与他面对面站着,丝毫没有向他行礼的打算。伸手拍了拍,早就被我一番言论吓的抖如筛糠的太监,示意他继续扶我走。

    没办法,跪了一夜的膝盖早就肿的不成样子,动一下都生疼。

    在与顾淮擦肩而过的时候,猛的被他攥住了手,[苏谨,你不要太放肆了。现在你的身后可没有镇国大将军给你撑腰了。]

    华贵的衣服衬出他的尊贵,自上而下的蔑视显露着他的威严,确实足够骇人。

    如果我没有见过他落魄的样子,如果我还是曾经天真无邪的苏谨,或许会被他唬住。

    可没有如果,我遮风挡雨的人也不复存在,那他又有何惧呢

    我用了巧劲,甩开他的手,毫不畏惧的迎上他的视线。

    [那又如何]

    [顾淮之,你敢杀了我吗你能杀了我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陪他呆在冷宫7年,对他情深义重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data-faype=pay_tag>

    刚登上皇位的他,正需要一个人,来体现他的有情有义、不忘有功之人。

    本来这个人不一定是我,他的小青梅就挺合适。

    可李景是大夏的镇国大将军。

    屡战屡胜,为大夏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死之前,唯一的心愿,便是我这个名义上的女儿,能以[正妻之礼嫁给心爱的人]。

    这个要求,顾淮不答应也得答应。

    我是帝王有情有义的代表。

    是他安抚有功之臣与武将,最有用的定心丸。

    所以,我哪怕再对他不敬,他也不敢对我怎样,还得捏着鼻子封我为后。

    顾怀握紧了拳头,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苏谨,来日方长,你以为李景这个护身符能保你多久]

    闻言,我不屑的笑了,[如果李景的事与你有关,你知道我会干什么的……]

    3

    出冷宫已有数日,我还住在以往身为宫女时所住的芳菲院。

    我知道,这是顾淮故意的,他没法明面上对我不好,就只能在暗地里给我使绊子,逼我向他妥协。

    可我苏谨从来就不是一个能轻易妥协的人。

    我是功臣之后,顾怀对自然得找一个借口安抚朝臣与百姓。

    对外他说的是,朕感念皇后在微末时不离不弃,欲把天下的奇珍异宝都放进凤仪宫里,来显现朕对皇后的爱重,所以得先委屈皇后暂居于别殿。

    话说的有理有据、冠冕堂皇。

    哪怕他的心上人早已入住贵妃用的关雎宫,与他夜夜笙歌,世人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但足够恶心了,在平常人家,也没有正妻不过门,就先纳妾的规矩。

    朝堂上自会有人帮我吵。

    我也懒得搭理他这些不痛不痒的小动作。

    现在最重要的是李景的事。

    我先是向宫女、太监,打听李景带兵出征前的事儿,却没打听出什么。

    昔日与我相熟的宫女太监已经被换掉,新人我不太熟,而他们对李景的事儿一无所知。

    能做到这种事的人,只有两个。

    一个是皇帝,另一个是太后。

    但我心里更加倾向于太后。

    太后是个狠角色,在作为贵妃的时候,就能牢牢的把整个后宫抓在手里。

    换掉一些知情人士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很快,我的猜想得到证实。

    从前与我玩的好的一个小太监,趁夜色翻进了我的院子里。

    他告诉我李锦在出征之前曾去过太后宫里,出宫时脸色惨白,神情恍惚,好几次差点走错路。

    他之所以那么清楚,因为李景在进太后宫前曾托人告诉他,要托他给我送样东西。

    但由于太后的突然召见,李景没来得及把东西给他。

    所以,他便在宫道上等着。

    没想到李景出来后,却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连太监追了他一路,都没发现。

    再后来李景便出征了……

    我拔下头上的簪子,塞到他的手里,郑重的感谢他,又给了他几两碎银子。

    算是感谢他,冒着风险告诉我这件事儿。

    却被他婉拒。

    他说李景曾救过他,这算是在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我还是把银子塞到了他手中,让他尽快离开皇宫,免得被人杀人灭口。

    从那以后,我便每日在自己的小院里,晒晒太阳,修身养性。

    直到,我接到太后的传召。

    太后所居住的慈宁宫十分华美,五步一景,十步一回廊。

    可以看出,顾淮之真的是在用天下供养自己的母亲。

    我跟着宫人走过大大小小的宫殿,见到了坐在主位上的太后。

    平心而论,太后长得极美,哪怕年过四十,依旧风韵犹存。

    她嘴角含笑,像慈眉善目的观世音菩萨。

    我刚行礼,太后便推说自己累了,身旁的嬷嬷立刻懂事的在太后的身侧塞上两个枕头,让她小憩一会儿。

    顺便让我不要弄出声响打扰太后休息,意思也就是让我保持行礼姿势不要动。

    这也是宫里折腾人的一种刑法。

    明面上看不出什么,只是让你别动而已,可只有受过这个刑的人才知道这种刑罚的磨人之处。

    我抬头看着她头上微微摇晃的翡翠头面,看着她被细心保养的没有一丝皱纹的脸,想到了李景。

    想到了那家伙,每次见到贵妃时,那一瞬的愣神和眼里化不开的愁绪。

    心突然一揪一揪的疼。

    被我直勾勾的盯着,她就算心理素质再好,也无法装睡了。

    果然,太后颤了颤眼睫,装作刚睡醒的样子,见我还保持着行礼的姿势,又假意的训斥了身旁的嬷嬷。

    这才,走上前,亲自扶起了我。

    我顺势坐到了她的下首,心里暗自思忖,她与李景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太后道:哀家听说,你那日从冷宫出来时,与皇帝闹了点不愉快

    我不语。

    太后又继续道:哀家知道,大将军去了,你心里悲痛,可是皇上损失了……

    恰到此时,宫女上前奉茶。

    我接过宫女端上来的茶,浅尝一口,咂吧咂吧嘴,把茶磕在桌上,发出声响。

    打断了太后接下去的话。

    我故意的。

    太后眼里的不满由原先的五分变为了十分,她压着气问我,[可是哀家这里的茶不好,让皇后不喜]

    我嘴上说着:[娘娘恕罪,臣女没喝过这么好的茶,一时喝不习惯,这才失礼了。]身子却没有半点动作。

    将一个不懂礼数、一朝得势便目中无人的势力女演绎的淋漓尽致。

    见此,太后黑了脸,[放肆!李景就是这么教你的]

    [太后娘娘,息怒。]

    我对着太后扬起一个明媚的笑,乖巧美丽的样子,让太后一时都说不出其他斥责的话来。

    我继续道:[说起来,我爹在临走的时候,见的最后一个人就是太后娘娘,臣女僭越,想知道我爹都与娘娘说了些什么可曾留下什么话臣女]

    太后闻言,端着茶碗的手一抖,又很快太后恢复原来的表情,打量着我挤出一抹笑来,[将军无非是向哀家托孤,只是没想到,当日所言竟成了真。]

    语毕,还用帕子擦了擦眼角,做出一副感伤的样子。

    只是那双美眸频频落在我身上,似是想弄清我到底都知道些什么。

    我用浸染了姜汁的帕子抹了抹眼角,装出柔弱的样子,声泪俱下道。

    [娘娘勿怪,你也知道,我爹就我一个孩子。]

    [他为江山社稷而亡,我这个做女儿的,是既骄傲又伤心。]

    [每每夜里惊醒,总是责怪自己,未能在他膝下尽孝……请太后娘娘成全,恩准臣女出宫,按规矩为他守孝三年,也算全了这十几年的父女亲情。]

    见我如此说,太后终于露出一丝真心实意的笑容。

    她本就不想让皇帝娶我,如今我的一番话,正好随了她的心意。

    只要我出了宫,一切就都有了转圜的余地。

    而且如果我出了宫,要想处置我就简单的多,比如,病逝、通奸、被敌国的奸细刺杀什么的……

    到时候天下人可怪不到她们头上。

    太后只是略一思索,便同意了我的请求。也不再计较我之前的失礼,脸上的表情肉眼可见的生动了起来,嘴角的笑意都快压不住了。

    但面上还是一副悲伤的样子,

    [好孩子,哀家知道你孝顺。只是你已被封为皇后,虽还未行过大礼,但终究是在天下人面前走了明路的,随意离开皇宫,让天下人怎么看……]

    我自是要给她这个台阶的,臣女知道,只是礼法不可废,更何况……呜呜呜。

    说着,我掩面哭了起来。

    太后,假模假样的安抚了我一阵。

    [罢了,哀家怜惜你一片孝心,便准了你所求吧,只是三年太长,你调整好心情就快些回来吧,后宫里还等着你主持大局呢。]

    我装做十分感激的样子,下跪道谢,太后亲自下来扶我,面上一片慈爱。

    好孩子,哀家和皇上等你回来。

    我暗自松了一口气,虽然顾怀之成功的登上了帝位但实际上掌权人还是太后。

    只要她答应,我出宫的事便是板上钉钉了。

    4

    我离宫的时间,订在三天后,理由是将军府空闲已久还需修整一番。

    我没有意见,静静的等待出宫的日子来临。

    一开始还会担心自己要离宫这件事,被顾淮之知道了会受阻碍。

    但我显然是高估了自己,或许是被我那天的话气的狠了,又或许是忙着和新欢谈情说爱。

    这些日子以来,顾淮之除了让宫女给我送了一些东西,嘱咐我安分点外,根本没有任何动静。

    我将他送于我的东西,全都处理掉。

    金子就偷偷融掉,其他小玩意拿出皇宫卖了换成银票,便于携带。

    顺便给边关去了一封信,那里有李景留给我的人。

    跟我做完这些,也来到了我出宫的前一天。

    顾怀之破天荒的来找了我,手里还拎着一个食盒。

    他看到我空荡荡的房间,愣住了。

    以前,我的这间屋子里堆满了他送我的各种玩意。

    我没有京城贵女的审美,又喜欢亮晶晶的东西,所以只要是他送的宝石、黄金等,都会被我随意放在桌上,一进门就能看见。

    此时,房里的东西都已经被我处理的差不多了。

    他扫视着空荡荡的屋子,眉头不由蹙起,为何朕送你的东西,全都不见了你还在生气

    苏谨,你搞清楚,说错话的人是你。朕都没有追究,你还要怎样……

    打住,那些东西我卖了而已。我不想听他废话,实话实说道。

    他审视我一会儿,笑了,御赐之物也能买苏谨,你就算是敷衍朕,也不愿找一个好点的理由吗。

    我无语的翻了个白眼,御赐之物当然能买,只是要费点功夫而已。

    突然,他双眼猩红的瞪着我,你就认定了,李景是我害的哪怕我现在告诉你,不是。你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朕告诉你。

    他是死在敌军手里,死在自己的狂妄自大。他割下了敌军首领的头,就洋洋得意,没有防备,死在敌军的冷箭下。主帅受伤,军队失去了指挥,陷入混乱,差一点就被敌军反扑,军队也因此死伤惨重……

    而他撑着最后一口气所说的,是请旨封你为后……没有丝毫顾及到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这样的人,不堪为帅。

    可朕为了你,将这个事实掩下,给了他体面,如他所愿封你为后。可你呢……

    不可能。我想也没想,脱口而出道,李景不是这种人。

    呵,羽林卫亲自查出来的消息,你认为有可能作假吗顾淮之气急,将手里的食盒扔在地上,苏谨,朕看你是被李景迷了心了。说完,他一甩袖子怒气冲冲的走了。

    我知道羽林卫,是只听命于皇帝的暗卫,他们个个本事了得,最擅长探查,但谁能保证他们查出来的东西就一定是真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利益足够大,谁又能保证暗卫会一直忠于自己的主人。

    何况,像李景那种胆大心细、把兄弟当亲人的人,怎么会因一时的战功,就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卸去防备。

    我看着食盒里散落出来的东西,是我从前最喜欢的莲花酥。

    想起了在冷宫的日子。

    冷宫的日子很苦,不仅什么都要自己做,还要防着别人来害你。

    那时顾淮之正处在风口浪尖上,他的那些皇弟们也趁机落井下石。

    所以,我们住的屋子是最破的,下雨时还漏雨,吃的饭也是馊的,衣服也要自己洗。

    顾淮之还特别矫情,每天就知道伤春悲秋,还两天就要沐浴一次,衣物也是一天一换。

    在这种折磨下,我对顾淮之那点爱慕之情很快就消磨的干干净净,渣都不剩。

    等李景打通关系,来看我时,我整个人都已经瘦了一圈了。

    我扑在李景的怀里哭,边哭边痛斥那鬼迷心窍的自己,求李景带我出去。

    可进了冷宫又哪里是想出去就能出去的,在李景给了我一个爱莫能助、自求多福的眼神后,我就什么都懂了。

    好在,在他的打理下,送来的东西总算是能入口了,我在冷宫的待遇也好了不少。

    干活的人,便成了顾淮之。

    刚开始,他还怨声载道,痛斥我作为侍女在其位,不谋其职,还把主子当奴仆用,巴拉巴拉。

    我不听他的,直接端走自己的饭,让他住漏雨的破屋,吃发硬的馒头,自己面对到处乱窜的蛇虫鼠蚁。

    那时的顾淮之,也才十六岁,平日里再怎么装得老成,也还是个少年人。

    很快,他就忍受不住了,只能又眼巴巴的跑回来,向我求和。

    我们关系的变化,就是因为一盘——莲花酥。

    那盘莲花酥是贵妃宫里的大宫女端来的,顾淮之对着那个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姐姐没有防备,吃了一个。

    念着我也喜欢吃莲花酥,他便将剩下的给了我。

    巧的是,那天我刚好吃的很饱便没有吃。

    过了一刻钟,顾淮之便满头大汗的倒在床上,随即喷出一口血来,把我吓得够呛。

    我连忙嚷嚷着要去给他找太医,可守卫不开门,我也出不去,正急得满头大汗时,李景刚好派人来给我送东西。

    我松了一口气,连忙告诉那人实情,让李景帮着找来了太医,这才把顾淮之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因为这件事,皇帝震怒下令严查,贵妃借机复宠,李景也因为救废太子有功,被封为平西将军。

    之后,虽然顾淮之没有复位,但我们在冷宫的待遇好上许多,只是他又可以读书了,皇上还偷偷派了太傅来教他经史策论。

    可顾淮之却日复一日的变得越来越沉默。

    后来,李景凭借战功,地位越来越高,贵妃也重复盛宠。

    我能感觉到我们在冷宫里与在外面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除了不能出去。

    再后来,老皇帝病重,宣顾淮之侍疾,与他在殿里待了三天三夜。

    等宫门再打开的时候,老皇帝殡天,顾淮之成了新帝。

    我却并没能从冷宫里出去。

    七皇子叛乱,李景带兵镇压。

    朝局刚稳,吐蕃又进攻中原,李景临危受命去平定战乱。

    我们连最后一面都未见到。

    5

    我离宫那天是个难得的好天,万里长空,云彩丝都不见,像极了李景带我入宫那天。

    我没有去那个气派的镇国将军府,而是甩开宫人偷偷去了我们曾经一起居住过的小院。

    令我意外的是,小院里住着的是崔玉。

    她是李景买来伺候我的,更多时候像一个知心大姐姐,总是跟在我身后一边哭一边给我收拾烂摊子。

    她明明只比我大三岁,做起事来却妥善周到。

    李景曾不止一次的感叹过,我要是有崔玉一半的懂事,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被李景送去宫里的前夜,崔玉哭了一夜,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宫里是如何险恶,教我该如何保护自己……

    往事如烟,再见面,曾经爱哭的姑娘已经盘起头发,成了别人的阿娘。

    她见到我,没有半分意外,把我迎进了门。

    我接过她递来的茶,向她道谢,多谢姐姐。

    崔玉看着我,温柔一笑:我知道你,总是要来的。

    说完,不等我说什么,崔玉便转身进了里屋,再出来时,手里捧着一个匣子。

    她把匣子递给我,轻声道:这是李将军命人送来的,他说,若你来找我,便将这个匣子给你。若是你没有来,便让我寻一个妥善的时机,把匣子处理掉。这座宅子,便是他给我的谢礼。

    谨儿,他知道自己会死。

    崔玉语气哽咽,声线颤抖,说完最后一句话后,便哭的不能自已。

    我却无暇安慰。

    我打开匣子,看到里面的东西——一封信和一枚虎符。

    我颤抖着打开信,映入眼帘的第一句就是:出了皇宫,你就活不了了。

    从小就是个倔脾气,真是枉费了本将军的一番谋划

    算了,你也不是能蜷起来活的人。

    谨儿,别查了,去边关吧!

    我从来没有怪过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