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佛陀传奇:从皇宫到涅盘的光明之路/ 3.7【魔王波旬出现障碍佛陀】第三章离开王宫证悟成佛,解析(9)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3.7【魔王波旬出现障碍佛陀】第三章离开王宫证悟成佛,解析(9)

    37【魔王波旬出现障碍佛陀】

    相应部4相应1经苦行经魔相应有偈篇只夜

    我是这样听説的:有一次,世尊在优楼频螺地方,尼连禅河岸边的牧羊人尼拘律树下住,那时他刚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那时,世尊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我确实已经从那些苦行中解脱了。真好,我已经从那些无益的苦行中解脱了。真好,我已经解脱并证得菩提。"

    这时,恶魔波旬知道了世尊心中的想法,就来到世尊所在之处。到达後,用偈颂对世尊説:

    "你已经放弃了苦行,

    这苦行原是人们得清净之道,

    不清净却自以爲清净,

    你已经偏离了清净之道。"

    这时,世尊知道"这是恶魔波旬",就用偈颂回答恶魔波旬説:

    "我已经知道一切苦行都是无益的,

    就像船上的桨橹一样毫无用处。

    通过修习戒定慧,

    走上觉悟之道,

    我已经达到最高的清净,

    &魔啊,你已经被打败了!"

    这时,恶魔波旬心想:"世尊已经认出我来了,善逝已经认出我来了",就心怀忧愁和不悦,当下消失不见了。

    371象王经相应部4相应2经象王经魔相应有偈篇只夜

    我是这样听説的:有一次,世尊在优楼频螺地方,尼连禅河岸边的牧羊人尼拘律树下住,那时他刚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当时,世尊在漆黑的夜晚坐在露天处,天空正在飘着零星小雨。这时,恶魔波旬想要让世尊生起恐惧、战栗、身毛竖立,就化现出一个巨大的象王形象,向世尊走来。它的头像巨大的水晶宝石,牙齿像纯净的白银,象鼻像巨大的犁杆。

    这时,世尊知道"这是恶魔波旬",就用偈颂对恶魔波旬説:

    "你在漫长的轮回中,

    变化各种美丑形相,

    恶魔啊,这些对我来説已经足够了,

    &魔啊,你已经被打败了!"

    这时,恶魔波旬心想:"世尊已经认出我来了,善逝已经认出我来了",就心怀忧愁和不悦,当下消失不见了。

    372净妙经相应部4相应3经净妙经魔相应有偈篇只夜

    我是这样听説的:有一次,世尊在优楼频螺地方,尼连禅河岸边的牧羊人尼拘律树下住,那时他刚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当时,世尊在漆黑的夜晚坐在露天处,天空正在飘着零星小雨。这时,恶魔波旬想要让世尊生起恐惧、战栗、身毛竖立,就来到世尊所在之处。到达後,在世尊不远处显现出各种不同的se相,有美好的,也有丑陋的。

    这时,世尊知道"这是恶魔波旬",就用偈颂对恶魔波旬説:

    "你在漫长的轮回中,

    变化各种美丑形相,

    恶魔啊,这些对我来説已经足够了,

    &魔啊,你已经被打败了!

    那些在身、口、意上

    都能很好地自我约束的人,

    他们不会随魔力而转,

    不会成爲魔的随从。"

    这时,恶魔波旬如前所述就在那里消失不见了。

    373七年追随经相应部4相应24经七年追随经魔相应有偈篇只夜

    我是这样听説的:有一次,世尊在优楼频螺地方,尼连禅河岸边的牧羊人尼拘律树下住。那时,恶魔波旬已经追随世尊七年了,一直在寻找机会让世尊犯过失,但始终找不到机会。

    这时,恶魔波旬来到世尊所在之处,到达後用偈颂对世尊説:

    "你是否陷入忧愁而在林中禅修?

    是失去财富还是在追求什麽?

    你是否在村中犯了什麽过错?

    爲何不与人们交往?

    没有人能成爲你的朋友?"

    世尊回答説:

    "我已经连根拔除一切忧愁的根源,

    无过无愁地在此禅修。

    已经斩断一切对有的贪yu妄想,

    无漏地禅修,哦,放逸者的亲友啊!"

    魔王又説:

    "凡是他们説这是我的,

    或説这属於我的,

    如果你的心还执着於此,

    沙门啊,你就逃不出我的手掌!"

    世尊回答:

    "他们所説的不是我的,

    説这些话的人也不是我。

    恶魔啊,你要这样知道,

    你连我的道路都看不见!"

    魔王又説:

    "如果你已经觉悟了

    通往不si的安稳道路,

    你就独自离去吧,

    爲什麽还要教导别人呢?"

    世尊回答:

    "那些想要到达彼岸的人

    向我询问不si的境界,

    我爲他们如实宣説,

    那无所依附的真理。"

    接下来魔王説了一个b喻:

    "尊者,就像在村落或市镇附近有一个池塘,里面有只螃蟹。那里的许多男孩nv孩们从村里或镇上出来,来到池塘边,把螃蟹从水里拿出来放在地上。每当螃蟹伸出一只螯,这些孩子们就用棍子或石块把它打断。这样,当螃蟹的所有螯都被打断後,就再也不能回到池塘里去了。同样地,世尊已经打断了我所有的诡计、伎俩和挣紥,我现在不可能再找到机会接近世尊了。"

    然後,恶魔波旬在世尊面前説出这些表示失望的偈颂:

    "乌鸦绕着看似油脂般的石头飞翔,

    想要在这里找到柔软的东西,也许能得到一些美味。

    但在那里找不到美味,

    乌鸦就失望地离开了,

    就像乌鸦撞上岩石一样,

    我们对乔达摩佛陀感到失望而离开。"

    374魔nv经相应部4相应25经魔nv经魔相应有偈篇只夜

    此时,恶魔波旬在世尊面前説完这些表示失望的偈颂後,离开那个地方,在离世尊不远处的地面上结跏趺坐下来,保持沉默,垂头丧气,耷拉着肩膀,低着头,陷入沮丧,无话可説,用木棍在地上划来划去。

    这时,魔王的三个nv儿——渴ai、不悦和贪yu来到恶魔波旬那里,用偈颂对他説:

    "父亲啊,你爲什麽如此忧愁?

    你在爲哪个人而悲伤?

    我们会用aiyu的绳索,

    像捕捉森林中的大象一样捕捉他,

    把他带回来,他会听命於你。"

    魔王回答説:

    "他是世间的阿罗汉、善逝,

    不会被aiyu所引诱,

    他已经超越了魔的领域,

    所以我深感忧愁。"

    然後,三个魔nv来到世尊面前説:"沙门啊,让我们来服侍您的双足吧。"世尊没有理会她们,因爲他已经在无上的灭尽依着中获得解脱。

    於是三个魔nv退到一边商量説:"男人有各种不同的ai好,我们不如各自化现出一百种少nv的形象。"於是她们各自化现出一百种少nv形象,来到世尊面前説:"沙门啊,让我们来服侍您的双足吧。"世尊仍然没有理会。

    接下来她们又嚐试变化爲各种不同年龄和状态的nvx形象,包括未生育的、一胎的、二胎的、中年的、年长的nvx,但世尊始终不爲所动。

    最後,三个魔nv退到一边説:"我们的父亲説得对:

    他是世间的阿罗汉、善逝,

    不会被aiyu所引诱,

    他已经超越了魔的领域。

    如果我们用这种方法去接近任何未离贪yu的沙门或婆罗门,他们的心就会碎裂,口吐热血,或者发疯失心。就像新鲜的芦苇被割断後会枯萎g涸一样,他们也会这样枯萎g涸。"

    然後,渴ai、不悦和贪yu三个魔nv再次来到世尊面前,站在一旁。站在一旁的渴ai对世尊用偈颂説:

    "你是否陷入忧愁而在林中禅修?

    是失去财富还是在追求什麽?

    你是否在村中犯了什麽过错?

    爲何不与人们交往?

    没有人能成爲你的朋友?"

    世尊回答説:

    "我已经达到了目标,内心获得了平安,

    战胜了可ai可意的军队,

    我独自禅修,证得安乐,

    因此我不与人们交往,

    我不需要任何人做朋友。"

    然後不悦魔nv用偈颂对世尊説:

    "b丘在此如何安住,

    才能超越五暴流,渡过第六暴流?

    如何修习禅定,

    使得yu想无法接近他?"

    世尊回答説:

    "身t轻安,心得解脱,

    无造作,具念,无所住,

    通达法义,无寻思而禅修,

    不瞋怒,不忧虑,不昏沉。

    b丘就是这样安住,

    超越五暴流,渡过第六暴流,

    这样修习禅定,

    &想就无法接近他。"

    然後贪yu魔nv在世尊面前用偈颂説:

    "他已经断除渴ai,与衆同行,

    必定会有许多信衆追随他。

    这位无家者必定会带领

    衆多的人们到达si魔的彼岸。"

    世尊回答説:

    "大雄者、如来们以正法引导,

    当以法引导时,

    智者有何嫉妒之理?"

    然後渴ai、不悦和贪yu三个魔nv回到恶魔波旬那里。恶魔波旬远远地看见她们走来,看见後用偈颂説:

    "你们这些愚人用莲j去磨山,

    用指甲去挖山,用牙齿去咬铁。

    就像用头撞岩石,

    在深渊中寻找立足之地,

    像用x膛去撞树桩,

    你们对乔达摩佛陀已经失望了。"

    "她们光彩照人地来到这里,

    渴ai、不悦和贪yu,

    但是导师把她们驱散了,

    就像风吹散棉絮一样。"

    佛教词句详解

    "我已经知道一切苦行都是无益的,就像船上的桨橹一样毫无用处。通过修习戒定慧,走上觉悟之道,我已经达到最高的清净,si魔啊,你已经被打败了!"

    这段偈颂是佛陀对魔王波旬的回应,蕴含深刻教义:

    苦行无益:佛陀明确指出极端的苦行如絶食、自我折磨等对解脱无益。佛陀曾亲身实践过六年苦行,最终认识到这条路不通向真正的觉悟。

    桨橹b喻:佛陀用船上的桨橹作b喻,表明苦行就像在g涸的河床上划船一样徒劳无功。正确的方法不是拼命划桨,而是找到通向觉悟的正确之流。

    戒定慧:佛教修行的三大要素。戒道德规范,定禅修专注,慧智慧洞见。佛陀指出真正的修行方法是通过这三学而非极端苦行。

    最高的清净:指涅盘境界,彻底清净、无染的心灵状态。

    &魔:指魔王波旬,象徵si亡、和一切阻碍修行的力量。"被打败"意味着佛陀已经超越生si轮回,不再受其控制。

    "已经斩断一切对有的贪yu妄想,无漏地禅修,哦,放逸者的亲友啊!"

    对有的贪yu妄想:"有"是佛教术语,指存在或生命存在的状态。"对有的贪yu妄想"指对继续存在、轮回生si的渴望和执着,这是造成衆生轮回的根本原因之一。

    无漏地禅修:"漏"指心中的烦恼泄漏,包括yu漏、有漏、见漏和无明漏。"无漏"意味着没有这些烦恼,是清净的禅修状态。这表明佛陀已经在禅修中彻底摆脱了所有烦恼。

    四漏详解:佛教中的心灵w染源

    在佛教教义中,"漏"又译爲"漏洞"、"烦恼"、"流注"或"有漏"是指从心灵中泄漏出来的烦恼,使衆生继续在轮回中流转。这些心理w染物像是从容器中泄漏的yet,使修行者无法保持心灵的清净。佛陀的觉悟状态被称爲"无漏",即完全断除这些烦恼。以下是对四种主要漏的详细解释:

    &漏

    定义:对感官的贪着和执着。

    范围:

    对视觉、声音、气味、味道、触觉和思想等感官t验的渴求

    对愉悦t验的执着和不断追求

    对感官满足的持续渴望

    影响:

    导致不断追求外在刺激和满足

    使心灵不断外驰,难以安定

    産生得失心、嫉妒和竞争

    制造对感官对象的执着,导致痛苦

    2有漏

    定义:对存在和持续生命的渴ai,对"成爲"或"继续是"的执着。

    范围:

    对生命持续的渴望

    对某种形式存在的执着如渴望投生天界

    对自我永恒的追求

    对成就、地位、权力的贪着

    影响:

    造成对未来的担忧和规划

    産生对现状的不满足感

    引发对si亡的恐惧

    导致执着於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

    3见漏

    定义:错误见解和观点的执着,特别是对自我和世界的错误理解。

    范围:

    常见认爲有永恒不变的灵魂或自我

    断见认爲si後一切都不存在

    对仪式和形式的迷信执着

    极端的哲学或形而上学观点

    执着於自己的观点爲唯一真理

    影响:

    导致偏执和教条主义

    産生与持不同见解者的冲突

    妨碍对真理的开放探索

    阻碍对因缘法的理解

    4无明漏

    定义:最根本的烦恼,对实相的无知和迷惑,对四圣谛的不了解。

    范围:

    不了解苦、集、灭、道四圣谛

    对因果法则的无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