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1 开始

    李望拎着全家的便当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了她在新神户的公寓。为了多挣些钱,她每个月要上12个夜班。这个夜班的数量引起了很多中国同事的不满,但是没有办法,毕竟她是这个医院里的中国护士们的前辈。不过,这也是极限了。虽然她的体力还可以支持她上更多的夜班。可再怎么的主任也不能纵容这个所谓的前辈过分的压榨其余护士的利益空间。

    是的,外国护士,大部分都是为了能多挣点钱才选择来的日本,不让人挣钱,谁还会继续留在这个医院。日本的少子化导致年轻人越来越少,虽然护士的薪水算是“天价”,可仍然还是有很多日本年轻人不会选择做这一行,毕竟太累太辛苦了。

    今年是李望来日本的第三年,她一边喝着柠檬茶一边翻看手机银行账户:550万日元。按照五年的合同来算的话,结束的时候她大概可以带走1100多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0万左右。她皱了皱眉头。

    不够啊。

    她活到这么大,一直是家人来安排她的人生的。

    初中毕业去了卫校,然后进了她那个五线开外小城市的县医院,当了一名普通的住院部护士。五年前碰巧护理到了一个大人物的司机,在那个司机出院后,她意外的被调到省会城市的一个大医院去做内科住院部的护士。薪水足足翻了一倍有余。这种像天降鸿运一样的美事就这么砸到了她的头上,这一砸也给她的家人砸出来了花花肠子。

    护士,尤其像她这种基本功非常扎实的护士,听说在国外可是很吃香的,那都是高薪。之前在卫校的时候,因为她英语没学好,错失了去澳大利亚挣1个小时14澳币的机会,家里人就放弃了她。没想到这一次调职,家里又燃起了希望。几经周转,联系到了送她去日本当护士的机会。中介可是保证说一个月最少可以拿到一万五人民币呢,还有奖金分红,一年怎么的能攒个十几二十万的。

    当她坐上飞机飞往关西机场时,她还满脑子都是亲戚们的叽叽喳喳,什么到地方了别乱花钱,五年后努努力带一百万回来,那样弟弟就有钱买婚房娶媳妇了。

    没错,李望有个弟弟,叫李兴,比她小8岁,她对这个弟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这个弟弟不是家里的小霸王,他和李望的性格挺像的,不爱说话,很沉闷。女孩子这样家里人会觉得很听话乖巧,男孩子就让父母比较担忧了。年中送李兴去大专报道的时候,父母焦急的环视周围的女同学们,嘴上还唠叨着男孩子要活泼一点,嘴巴要会说一点,这三年毕业了最好带个准媳妇回家。

    前两天这个弟弟大专毕业了,没有找到工作蹲在家里,女朋友也是一个都没谈上,这几天来自爸妈的微信联系都是三句话不离这个事。她能有什么办法?就是继续努力攒钱呗。一百万啊,她拿出了在微波炉里热着的便当,思考着要不要再额外的去打个小时工什么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李望在一家福祉类的医院上班,仍然还是内科住院部的护士。福祉类的医院,说白了就是那种带医疗性质的疗养院,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像病房里的古川,足足在这里住了十来年了。一年到头也没什么人来探望,家人留下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候死了什么时候再打电话联系。李望在给这个老头子换尿布的时候总是在想,这个半身不遂的老头一天天躺在病床上到底都在想些什么,对于日本冷漠的亲情做何感想。

    还有一位五十多岁的石田,他在整个医院的患者里,算是“年轻人”了。一次车祸,让他失去了一条腿。最初还有同事来看望看望,之后病床前就再也没来过什么人。没有结婚生子的他,每天看着电视里的棒球比赛,带着像假面一样的微笑,不知道思考着什么。

    又是一天的夜班,李望坐在护士站里,写着病例和第二天的晨会总结报告。她最喜欢写的一句话就是:患者体征平稳。不好不坏,维持原样。患者的好转和恶化都会给她增加很大的工作量。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304房2号床位的提示灯亮了。李望放下笔,快步走进那个病房。

    304房是一个8人病房,直达天花板的帘子将8个床位分割开来。个别的床位还有亮光透出,应该是还有在看小电视或者手机的患者。等一下看看2号床的情况,没什么事的话之后再去叮嘱一下那几个不睡觉的老头老太太赶紧睡觉。

    李望挑开帘子摆出来职业微笑看向躺在病床上的老人。

    只见他一只手摸着自己的喉咙,另一只手死命的捏着传叫器摁着。

    有情况!

    患者明显呼吸困难,喉咙里也发出了意义不明的撕拉声。

    李望赶紧查看体征器,发现患者心跳明显变快很多,血压也在极速的升高。她掀开了患者的被子,解开了领口,并且给患者吸上了氧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这个患者是最近才入院的,病因是老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按理说呼吸困难不应该是此类病症的症状。

    做完应急措施后,她一路小跑的奔向夜班医生的办公室。

    “大木医生,304房2号床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情况十分紧急。”

    坐在办公桌一旁翻看病例的大木扔下手中的文件夹,拿起听诊器大步走向病房。一边走一边说,“把叫荒川主任叫起来,带着这个患者的病例一起过来。”日本的医院里,护士长被叫做主任

    李望嗨了一声之后,又转头跑向了休息室。

    荒川主任和带着病例的李望前后脚进了病房。

    而大木此时正骑在患者的身上做心肺复苏。老人翻着白眼,嘴角泛着白沫,双手垂在病床两侧,随着医生的动作起伏着。

    见她们两个人进来,大木手上动作不停,喘着粗气说,“李望你过来继续!”李望又应了一声接着做起了心肺复苏。主任马上翻开病例给医生看今日的用药和患者的并发症详情,以及是否会有引发过敏的可能,结果一一排除。医生皱着眉头快速的开了一针肾上腺素并要求马上吸痰进行化验分析。

    随着生命体征监视器的越来越快速的鸣叫声,三个人都忙碌起来。一针肾上腺素让失去意识的老人重新回转,并发出了一声痛苦的叹息。胳膊发酸的李望翻身下来后,又开始测患者的基础体征,发现体温已经达到了417度。她在报告之后得到了先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临时缓解,并注射抗菌素和退烧剂的指示。就当三人以为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老人重新掐起了自己的脖子,另一只手无意义的胡乱挥舞着,体征器的鸣叫也一下子达到了最高点,最后戛然而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李望愣了一下,那一口呼出的气梗在了喉咙处,又再次翻身做起来心肺复苏。可又一针肾上腺素下去后,奇迹没有发生,那条平滑的线条告诉他们,这一次的抢救可以宣告结束了。

    三人沉默着走出病房继续后续工作。近十年的护士生涯早已让李望看惯了死亡,心下的第一反应只是:今晚甭想睡觉了。

    李望无奈的拖着疲惫的身体打卡下班。折腾了整一个晚上,差点没来得及写完晨间交接报告。下了公交车想进全家买便当的她忽然想起来“钱不够”这个事,自嘲的扯着嘴角笑了一下,直接回了家。

    胡乱的吃了一碗方便面,一觉睡到了傍晚,她伸展了一下僵硬的身体去了后街的市场。

    这个时间刚刚好,正是快收摊的时候,能买到不少打折的东西。

    李望不挑食,能买到什么就做什么吃,尽量保持营养均衡就好,毕竟生病了也是会影响挣钱的。

    大安亭是这个市场的名字,大安,是特别便宜的意思。托这个市场的福,在以蔬菜水果昂贵而闻名的日本,香蕉苹果什么的李望也能吃得起。

    虽然是傍晚时分,今天的人却出奇的少,大半的店铺都已经处于关门的状态了。这让寻思着买点便宜菜的李望略有点尴尬。转了一圈也没什么收获,她只好转身进了业务超市。这是一家卖冷冻食品的批发超市。然而这家超市也意外的人非常少,店员们都戴着口罩一副病怏怏的样子。这是流感来了么?李望赶紧去翻随身的小包,发现备用的口罩正巧都用光了,皱着眉头责怪自己不够仔细时,还是踏入了超市。

    准备速战速决的她,推着购物车快速的奔向那几个位置。作为一个常客,闭着眼睛都能找到自己想买的东西在哪儿。就在得意之时,一个老太太悄无声息的歪倒在了自己购物车的侧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啥情况啊???

    李望慌了,这是碰瓷吗?

    她呆愣的时候,附近的人和店员已经都围了上来。

    略定了定神,李望出声问道:“婆婆,你没事吧?”

    没有回应,店员扶起那个老太太,更大声的喊着,“婆婆,你没事吧?“李望越过购物车,发现老太太紧闭双目,已经完全失去意识了。她赶紧挪开购物车,一步踏前,“我是护士,你们快点叫救护车。”说罢,放平老人,开始做起急救。

    她给救护车留下了联系方式之后,重新回到超市里继续采买,但她清楚,那个老人是救不活了。死因是什么呢?那么短的时间也根本发现不了。

    昨晚那个抢救失败的患者,再加上刚才这个被救护车拉走的老人,李望觉得心情变得沉重了。她自知自己也不算什么很有使命感的人,可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的护士,无力感有的时候也还是会压的她喘不过气来。

    她叹了一口气,继续挑选食材。等到把该买的东西全部买齐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钟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