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5章

    林国安这突然放出来的消息,把整个上林村都给惊的闹哄哄的。

    林爷爷和林奶奶听到消息,拿着农具就从地里跑来找林国安他们了。两人跑的健步如飞,林晚看的一脸吃惊。

    这会儿林国安一家子正在打谷场被人围观呢。

    林爷爷冲过去就嚷嚷道,“老三,咋回事,都说你买房子了,这牛是咋吹的?”

    林国安翻白眼,“爸,我咋吹牛呢,是真的。我找学校借了不少钱呢。对了,爸,你那边有钱不,要不借给我一点儿,我周转一下。”

    林爷爷:“……”这瘪犊子!

    林爷爷还没来得及发火,就被人给挤一边去了。

    作为上林村这么多年来,第一位城里买房的同志,林国安在大家眼里算是个稀罕物了。

    大伙儿都想知道林国安这房子是咋买的,以后买了如何在城里过日子。还有这房子是咋样的,是不是和县城其他人住的那种砖瓦房一样,听说上厕所还能在屋里上,还不臭。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甚至还有人问,在楼上上厕所,楼下的人没意见吗?

    林晚:“……”

    林国安是个喜欢吹的人,这会儿逮着机会就开始大说的特说。大家问道问题呢,他都一一回答。

    比如说他们现在买的房子是在筒子楼,住的二楼。二楼有厕所,上面上厕所,和下面没关系。房子不大,正好够他们一家三口住。毕竟没钱,大的也买不起。

    林国安虽然难得的说得谦虚了,但是对于农民同志们来说,那种楼房和他们住的阴暗潮湿的土培房子比起来,简直就是豪宅了。

    而且在城里买了房子,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了。在那边扎根了。

    大家都羡慕的看着他们一家子。

    林奶奶则艰难的挤了进来,“老三,你真买房了?城里的房子?”

    “买了,买了。”林国安忙不得的点头。

    刘胜男道,“妈,有时间去我们那边看看。”

    林奶奶激动的捂着心口,不知道是惊的还是气的,还是高兴的。

    又惊又气的是,你一个临时工,还不知道能干多久的,你在城里买了房子,去了城里,以后这日子咋过啊?!

    老三两口子,咋做事儿就这么欠缺考虑呢?

    高兴的是他们老林家人竟然有人成为真正的城里人了。

    第86章

    林国安一家子买房子的事儿,让忙碌的上林村上上下下都有忘了劳作的疲惫,一个个精神十足又满是好奇的一路跟着林国安回到老林家这边。

    林家的院子很快就被挤满了。

    老林家其他人也都眼巴巴的看着侃侃而谈的林国安。都觉得像是在做梦一样,不,应该说,就算是做梦也没想到老三能够有一天会去城里买房,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呀。

    这发展走向有些看不清啊看不清。

    这会儿在林国栋和李春菊的心中,林国安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以前瞧不起的老三,这会儿已经是他们仰望的城里人了。城里人都是有见识的人,所以老三之前说的让孩子去学手艺的事儿,两口子也觉得要赶紧办了。别耽误孩子的发展。

    至于林国强和张秋燕,心情都很复杂。

    林国强一直瞧不上自己三弟的,他一直觉得自己在几个兄弟里面就算过的不是太好,但是也绝对不算太差。他有三个娃,以后老三才一个娃呢。两口子还那么懒,以后日子肯定过的不是很好。

    可现在孩子们还没长大呢,老三已经大变样了。变成家里最出息的人了。

    老四林国华倒是没这么多想法,他现在就着急一件事儿,回头要是小英回来了,知道这个消息,会不会也要买房……真是要命的事儿。

    这边乡亲们已经说的差不多了。了解的也差不多了。

    知道林国安能够买房,完全是因为林晚出息,人家学校信得过,借了钱,所以才买了房子。

    谁说念书没用的,瞧瞧林国安家这个,这么小的娃娃,直接带着一家子过上人上人的生活了。

    对于他们来说,城里的生活就是人上人的生活。

    大伙儿回家的时候,还在唏嘘不已。都憋足劲儿要让自家娃好好念书。要让自家的孩子也像老林家的晚生一样,过上人上人的生活,成为城里人。住那种在家里上厕所的楼房,吃商品粮。而不是再一直做贫农。

    贫农是政治背景好啊,可也是真苦啊。

    乡亲们都叹了口气。

    老林家这会儿终于消停下来,林爷爷和林奶奶也终于找到了机会问林国安这事儿。

    林爷爷边抽烟,边郁闷道,“这么大的事儿,也不和家里商量一下。”

    林国安刚说话说的口渴,抱着搪瓷杯子就喝凉白开,然后一抹嘴,“这不是正好碰着机会了吗,再说了爸,这都分家了,我和你说了,你肯定以为我要找你要钱的。”

    林爷爷:“……”

    林奶奶道,“这得借多少钱啊,以后咋还啊。你还是个临时工。”

    “临时工正好啊,人家担心我还不出钱,就不赶我走了。”

    林奶奶扁了扁嘴,“这工资都还债了,以后咋过日子?”

    刘胜男道,“妈你别担心,我们都打听过了,县中学奖金比初中还要高呢。人家是和全地区的高中比的,到时候我们晚生拿奖金都用不完的。”

    林晚:“……”幸好知道是假的,要不然要吓死了。他还是个孩子,可不能指望他养家糊口。

    林奶奶看着林晚,“这和地区比,晚生能成吗?”

    林国安对林晚使眼色。

    林晚硬着头皮道,“能成。”

    林爷爷继续抽旱烟。这会儿说啥话都难以表达他内心的心情。

    他儿子竟然成为城里人了,在城里买房了。

    这以后家里多了一门城里亲戚了。

    李春菊做好了饭之后,就招呼大家去吃饭。

    这会儿李春菊已经把林国安一家子当客人了,而且还是难得回来一次的城里客人。看着他们在家里吃饭,竟然还觉得正应该这样做的。

    吃饭的时候,李春菊又问起林国安啥时候有时间,想带闺女去找那个老师傅。

    林国安道,“啥时候都成,你们看啥时候方便,我好安排时间。今天最好,反正也不耽误事儿。”

    李春菊本来还觉得农忙不方便,但是听到林国安都这么说了,也就没反驳。

    老三好歹进城了,见识肯定比他们多。

    吃完饭之后,林国安一家子就准备去找老队长开户口转出的手续了。

    这个要去公社派出所那边办。

    老队长索性就让林国华带着去。还把队里的破自行车让林国华骑着去。

    路上林国华就和林国安道,“哥,你说你这每次回来就要闹大动静。别人热闹一下也就算了,可让我吃苦头了。我们小英想法特别多,之前还说让我去公社做临时工呢。现在我丈母娘正在找机会。”

    他本来是准备诉苦的,结果林国安却道,“这是好事啊,去镇上多好,我和你说,咱这村子真是没啥好待的。去个公社都要走一个小时。”

    林国华道,“可这是咱长大的地方。”

    “那咱老祖宗也不是一开始也就住这地儿吧。树挪死人挪活,要往外面奔。要不然以后你儿子孙子还得和咱们一样,留在这里当农民。别的不说,就说这当老师,你看咱队里那些老师有啥好的,你嫂子这儿样的都能拿优秀教师的奖状。你说这能好吗?”

    刘胜男顿时眼睛一瞪,伸手要掐他的耳朵。

    林晚吓了一跳,“妈,别,别打我爸。”

    林国安感动道,“这儿子终于知道心疼爹了。”

    林晚翻了个白眼,“等到了地儿再打,要不然咱要摔了咋办?”

    林国安差点还真的给歪了一下,“兔崽子!我非得好好揍你一顿。”

    林晚吐了吐舌头。一点也不怕。然后和林国华道,“四叔,我爸这话虽然不中听,但是说得有理儿。”

    “确实有道理。”刘胜男也点头,“老四啊,我和你说实话,你这学历不成,你得继续学习知识。学了知识以后机会多。”

    大家一起学习,一起上进,多好啊。

    林晚也觉得特别好,立马道,“对啊四叔,你这学历真的不成,最起码要自己学点儿知识。你看公社哪个干部没个初中学历?四叔你可别偷懒,要勤奋学习。要有上进心。”

    林国华:“……”这突然听到三哥一下子劝他勤奋上进,咋觉得这么不习惯呢。

    虽然觉得有些违和,但是林国华心里也有些动了心思了。

    眼看着三哥一家子越过越好了,他这个原本最有出息地反而还在原地踏步。特别是自己也要当爹了,当然考虑的比以前多了。

    希望孩子能像晚生这么出息。

    问题是老林家这么多孙子,也就晚生这么一个这么聪明的,如果脑子不行,还真要靠好的老师教了。

    有自行车就是方便,骑车也就二十来分钟就到了公社派出所这边。

    林国安拿着城里的房管所开的证明,这边看到证明之后,证明城里确实有房子了,就开了户口转出证明,转到的地方就是房产证明的地址。

    等林国安他们回城里之后,就可以直接去县里的公安局那边办转入手续就成了。

    转出证明开出的这一刻,林国安一家三口就已经脱离农村户口了。

    林国华心情更复杂了,城里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三哥一家子做到了。

    连三哥都做到了,他是不是也能想想了?

    林国安高兴的直接从兜里掏出糖果来,让公社派出所的同志一起分享喜悦的心情。还连带着说了几句玩笑话,哄的人家高高兴兴的。

    离开派出所的时候,林国安就教育林国华,“这多好的机会,和人家说几句话,认识一下多好。回头有啥好机会了,还不是知道的早点儿?”

    林国华不好意思道,“我又不认识,咋好意思和人家说话呢,人家还以为我故意讨好他们的。”

    林国安道,“就是故意讨好他们的,你不讨好人家,人家干啥对你好。老四啊,哥真是看你着急。”

    林晚十分了解四叔的心情,于是道,“四叔,其实我爸的意思就是说,咱除了一张脸,啥都没有了。想要办事儿,那就只能把脸给人家了。”

    林国华:“……”

    林国安道,“就是,等你当了干部了,那脸部就又自己回来了吗?”

    刘胜男道,“老四,听我的,好好念书。我那有课本,回头给你拿。好好念!”

    “……那,那行吧,谢谢三嫂。”

    “谢啥啊,都是一家人嘛。”刘胜男高兴道。

    办完手续之后,林国安和林国华回家里去,林晚和刘胜男就留在公社这边了,王小英知道林晚他们回来了,非得让他们到办公室里聊天,顺便和林晚多处处。沾沾林晚的才气。

    林晚看着她那凸起的肚子,也挺好奇的。

    “系统,这里面是我弟弟还是我妹妹。”

    999道,“男娃女娃都一样,女娃也是传后人。”

    “……那到底是男娃还是女娃?”

    “不知道。我是学霸系统,我又不是B超机。”

    “……”

    林晚顿时郁闷了,“那你之前还说他智商比我以前高一点儿,你连人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就知道智商了?”

    999发出一个微笑,“你们这个家族出过一个智商高的吗?”

    林晚不服气道,“你之前还说我爸智商高的。”

    “也就你爸智商高,为了拉低他的智商,所以他很懒。这样的人就算念书也是学渣。不怕学渣蠢,就怕学渣懒。懒是没救的。”

    “……”

    林晚觉得可能是他们老林家的祖坟没选好位置。以后他有钱了,一定要找个堪舆大师重新选址。

    ……

    林国安这会儿还不知道他儿子已经打起了老祖宗的主意。

    这会儿他正在为了偷懒而做努力。

    比如说,他觉得现在的服装生意虽然做的还不错,但是总是要他去联系人,去送货,还是很累啊。

    除了国家郑策这个没法改变的因素之外,归根结底还是这衣服赚钱不多。

    他听说有人去上海大百货共事买衣服,一件衣服竟然花了一个月的工资,而且还不心疼。

    第87章

    自从走出村子之后,林国安觉得自己的观念一直再不断的被刷新中,在外面越是看得多了,越是发现,原来自己的祖国也不是人人都穷的吃不起饭,穿不起衣服嘛。

    三十块钱一件的衣服,他觉得这简直就是坑人,但是偏偏有人就喜欢被坑。

    竟然这样,林国安觉得可以满足别人的要求。坑人这种事儿他还是很在行的。

    只要你付得钱,我就坑得了……不,应该说是满足你的一切需求。

    当然,他觉得做人还是要地道,所以这衣服他一定要做的比别人好。才能对得起别人付的钱。

    一路上林国安和林国华分别带着李春菊和林晓春,直接往山前李生产队去。

    路上林国安问道,“大嫂啊,那个师傅手艺成不成啊?别到时候教个半吊子啊。”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就记得以前村里烧东西,她屋里找出来的那旗袍,那嫁衣,特别的好看。上面绣的啥龙啊凤的,看着特别精致,现在衣服上面都没呢。”

    林国安一听就觉得这次可能真没白跑一趟。这听着有门道啊。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山前李这边。不过这会儿是回来办正事的,所以李春菊没有去娘家那边,而是直接带着林晓春去那个师傅家里。

    李春菊说的这个老师傅是一个老裁缝,以前民国时期,在县里开裁缝店的,专门给人做旗袍啥的。

    老师傅是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叫郝玉凤,村里人都喊她郝老太。因为前些年被人给批过了,所以看起来有些沉默寡言,不爱理人。村里人也不爱理她。她干农活是干不动了,平时就去割猪草之类的。

    林国安和李春菊找到她的时候,她刚下工回来。

    现在形式虽然好起来了,但是郝老太依然不爱和人接触。看到李春菊上门来了,郝老太道,“春菊,你们这是干啥啊?在我家里来,不怕被人给看到了说闲话?”

    李春菊和这老太太的关系也一般,听到这话有些尴尬,“婶儿,这不是有事儿要求你这边吗?”

    郝老太笑了笑,“求我干啥啊?我还能帮得上你们?”

    李春菊嘴巴也不是能说会道的,这会儿只能求助的看着林国安。

    林国安立马道,“郝师傅,我听说过你的大名。我在县里就听人说起,有一位郝师傅以前做旗袍,那是顶呱呱的。”

    郝老太听到这话,想起自己以前在县里的日子,心一下子有些软了。

    林国安道,“我一听我嫂子说原来郝师傅就使她娘家这边的,立马让她带着我大侄女过来了。我说郝师傅这么好的手艺,这要是能学一星半点的,以后真是一辈子的福气了。”

    郝老太这才听出,原来这是来拜师的。

    她看了看林晓春。十几岁的姑娘,她当初做裁缝的时候也就这么大的年纪呢。

    “学啥啊,这本事还不如没有呢。你看我这些年过的日子……”

    林国安道,“这不是世道都变了吗,郝师傅你不知道啊,现在县里都大变样了,那些搞事儿的人都窝在家里不敢出门呢,就怕你们这样的人去找他们算账。”

    “真的?”郝老太惊讶道。

    “我是县里的人,我能不知道?郝师傅,现在正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要让这些人看看,你现在日子能够越过越好。”

    李春菊听着有些不对劲儿,这收个徒弟,日子咋就越过越好了?老三这嘴真是越来越会吹了。

    郝老太心里五味杂陈的,想起这些年的日子,再看看自己这样,儿女都不咋来往的日子,心里憋的不得了。

    “这日子还能咋过啊?”

    “收个徒弟好好过呗。你看我大侄女这多勤快啊,徒弟就是半个闺女,她以后还能孝顺你呢。”

    郝老太听林国安这么说,就有些心动了,作为一个孤独的老太太,就是缺个人陪着说说话。

    “孩子自己愿意学不?”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