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4章

    林晚瞄了一眼,觉得辣眼睛,继续抱着自己的罐头瓶子喝水。这滋味就是是酸爽!

    ……

    江北省会城市,安南市。

    胡妈收到了闺女的来信之后,就去鞋厂找她儿子一起看信。现在家里当家的是儿子,有啥事,她都跟着儿子商量着来。

    胡大哥一边看一边念给他妈听。

    听完之后,胡妈愣住了,“你妹子要回城?这咋可能呢,她以为城里是想回就回的?当初我就不同意她下去的,她非得下去。现在咋能回来呢?”

    胡大哥道,“还不是为了争强好胜吗,为了个先进分子就跑去了。老刘家刘胜男犯傻,谁知道她也是个犯傻的。”

    “对,说起胜男,你妹妹这信里说啥来着?”

    “刚没注意到,”胡大哥又仔细看了看,然后大吃一惊,“有梅说刘胜男进城里了,说刘胜男生的儿子特别聪明,人家县城中学为了招他,就把孩子他爸给招去做工人了,刘胜男跟着一起去县城了。”

    胡妈顿时就道,“不可能。刘胜男那脑子,能生出聪明孩子?”

    胡大哥也觉得不可能,但是又想起一件事儿来,然后去找办公桌上放的报纸,翻到了其中一页。

    “就这个。”胡大哥指着一篇文章,“就这个,今天的报纸,我们厂长还让我们看了呢,说是一个孩子都对国家的未来这么看好,让我们要学习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我当时就说了,我妹子不就是北桥公社的吗?还是上林生产队的呢。”

    “对对对,就是这地儿。”胡妈连连点头,又问道,“这和你妹子有啥关系?”

    “我记得上次我妹子好像也说起刘胜男的孩子念书好来着,说叫啥晚来着、晚生还是林晚?你看,这也是林晚,会不会是同一个人?”

    胡妈仔细看了看报纸上面的落款,眯着眼睛看半天,“不会吧,刘胜男咋可能生出这么出息的娃呢。”

    第84章

    胡妈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也有这种想法,毕竟同一个地方的,名字好像也是一样的,也是很会念书。

    胡大哥就道,“甭管是不是的,和咱也没啥关系。关键是有梅这事儿难办。这几年闹腾的厉害,都想回城。咱们厂里为了让孩子回来,多少工人提前退休啊。一位难求。再说了,她还和当地人结婚了。拖家带口的更不容易。”

    说起这事儿,胡妈心里就难受。好好一个闺女,从小就争气,结果竟然去了农村,还嫁给了一个农村人。

    “要是真能回城,我真不想让她和林家那边的过下去。在城里随便找一个,都比他强。”

    胡大哥也有这种想法。一个人回城本来就困难,还拖家带口的,更困难了。

    而且要真是回来了,还要养两个吃不上商品粮的。这日子没法过。

    当然,两人也就这么想想,关键是有梅现在也没机会回来。

    胡妈一路叹气,她生了一个儿子两个闺女,有梅是她大闺女,也是脾气最倔的一个,当初就说名字取错了,说她应该叫胜男的。倒是让刘胜男给取了个好名字,还不知道珍惜。和人家老刘家的胜男一直不对付。

    结果竟然还为了一个先进的名声,跑农村去支援建设。

    而且这形式一下子就糊里糊涂起来了,说是去支援,咋就在农村扎根了呢。等她闺女要回城的时候,她的工作已经给小闺女顶替了。哪里还有机会回城。

    胡妈刚回家里,就看到一个身强体壮的女人站在他们家门口。正是她的老伙伴,老刘家的刘妈。

    “哎哟胜利妈,你咋来了”

    刘妈道,“我听说你们家有梅来信了啊,就过来关心一下,你们家有梅有说啥吗?”

    胡妈心里哼了一声,啥关心啊,不就是打听刘胜男吗?

    于是道,“也没说啥,就是说现在农村生活过的不是很好,问啥时候有机会回城呢。”

    刘妈皱眉头道,“我就说啦,当初不该去的。要评先进去厂里也成,非得去农村,现在知道日子苦了吧。后悔也没用!”

    胡妈:“……这都多少年了,你这话能不能换换?”

    “换啥,我们家老三就是学你们家有梅的!”

    胡妈不乐意了,这锅她们家坚决不背,“别瞎说,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家胜男是听人说乡下遍地都是种的吃的,这才去的?”

    刘妈顿时黑了脸。想起来这事儿就气人。当初准备给弄工厂去做临时工,谁知道在学校听了啥宣传,又听说胡有梅这个优秀学生也要去农村支援建设,就报名了。

    她知道这消息之后,气的差点没抽一顿。

    后来勉强一想,也算是终于有了志气了。结果一问才知道,是因为听人说农村吃的多……

    气死了,想想就气死了。

    她真是作孽了,才生出这么蠢的闺女。农村哪里来的吃的,没听人说都要饿死人了吗?

    这不,去了没多久就闹着要回来。她还想着法子呢,又突然闹着要结婚了。然后就真的在那边扎根了。这辈子真是被一口吃的给拖累死了。

    胡妈看刘妈又一副激动的要揍人的样子,心里有些害怕。这老刘家的可是个厉害角色。

    “那啥,其实我们家有梅说你们家胜男还是很出息的。好像已经进城了……对,就是进城了。你那个外孙好像还念书挺不错,这不,还上报纸了。你回去翻翻报纸去,就是今天的日报,那个啥作文。”赶紧走,赶紧走,不想和你说话了。

    刘妈一听这消息,一脸不信,“你确定?”

    胡妈翻白眼,“你们家那外孙是不是叫林晚?”

    “嗯。”刘妈板着脸道。

    “那可能真的是的。你回去看看呗。赶紧去,你们家胜男出息了。”

    “出息了也不管我的事儿。”刘妈一脸严肃道。“我早就当没这个闺女了。”

    然后转身就走了。

    回到家里,刘妈就赶紧翻报纸。然后找到了今天她儿子带回来的报纸,仔细的找胡妈之前说的那篇林晚写的作文。

    还好,这作文挺显眼的,很容易就找到了。

    刘妈看完之后,就一个想法。这大约,可能……会不会是隔代遗传了。

    晚上刘家人回来了,刘家也是一儿两女。大儿子刘胜利现在在鞋厂当后勤主任,儿媳妇是服装厂的车间组长。大闺女刘胜美在鞋厂做女工女婿是钢厂的工人。刘妈是大儿子刘胜利的后妈,但是刘胜利是她一手带大的,加上她性子特别的强势,所以这个儿子也挺尊重她的。

    至于儿媳妇,那更不用说了。这房子都是当初分给老两口的,这小两口当然要尊重老的。

    刘妈就和刘胜利说了刘胜男的事儿。

    刘胜利张大嘴巴,“这……真的?”

    “听说是真的。”

    “那,那咱是不是要和胜男联系?”刘胜利问道,当然,内心还是有些不乐意的。这妹子小时候很可爱,当时越长越让人着急。特别能吃……四人帮那会儿,大家都勒紧裤腰带,就她不能勒。家里的粮食锁起来,她都能想法子弄到……

    当然,如果他妈非要和小妹联系,也不是不行。

    刘妈道,“联系啥,都没关系了。她不是非要和那个农村人结婚生娃吗,就让他们自己过。我才不联系呢。自己选的路自己走下去,我又不亏她的。”

    刘胜利听到那个妹夫,心情更复杂了。

    当初妹子要结婚,他还去打听了来着,结果那妹夫也是个让人着急的。

    特别懒……

    当时家里坚决不同意来着,结果他妹子非要和人家结婚。这事儿闹的两边都十来年不联系了。

    不过他们倒是经常能从胡有梅那边听到消息。这两好吃懒做的两口子没饿死。而是继续祸害婆家去了。竟然安安稳稳的过了这么多年了,而且生了一个儿子,按照胡有梅的信里说,那娃和胜男小时候也像。

    刘胜利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一家三口这日子到底是准备咋过下去。

    没想到啊,现在竟然冷不丁的就过这么好了。关键是和胜男很像的儿子竟然这么出息,这咋看都不像是胜男生的娃啊。难不成像孩子爹?但是孩子爹好像也不大喜欢念书,小学没毕业……

    ……

    县城里,刘胜男正在给自家儿子贴奖状。小小的一面墙,贴了好几张奖状了。

    刘胜男觉得自家儿子太出息了。她觉得自己这辈子的智商可能都是给了儿子,所以她念书才不行。

    “儿子啊,妈和你商量一个事儿,我还是不要去念书了吧。”

    林晚正在吃西瓜。西瓜是李强强他妈送过来的。

    他一口下去,全市甜甜的西瓜汁水,心情特别美好。

    冷不丁听到他妈这话,不小心咬大了一口,西瓜汁水都落下来了。

    刘胜男肉疼,“儿子,来,你吃不完,妈帮你吃。”

    林晚立马躲开,“不要,你都吃一份了!”

    一小块西瓜还要和爹妈分,他容易吗?

    刘胜男就鼓着脸道,“儿子,我是真的念不下去了。你是不知道啊,我这两天跟着那位李老师念书,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太难了。比小学知识难太多了!”

    林晚点头,“这很正常啊,我也觉得难。”

    刘胜男惊喜,“那你的意思是……”

    “妈,我们要迎难而上啊!”林晚语重心长道,“妈,说好的大家都要为这个家努力的。你也要努力。”虽然现在日子过好了,但是万一他爸看他妈松懈了,也跟着松懈了呢。他们感情这么好,很容易互相影响啊。林晚想到那个可能就害怕。

    刘胜男嘴巴一扁,十分委屈。

    林晚看了看手里的小半块西瓜,“要不妈,这给你吃。”

    刘胜男看了一眼,然后就着他的手吃了一口,边吃边道,“我这命咋这么苦呢?”

    亲妈天天逼着她学习,上进。生个儿子也这样。

    “儿子,你长大了咱们就分家。”

    林晚:“……”

    第85章

    过了几天,胡有梅就收到了家里的来信。

    胡妈在信里说明了困难。暂时是没有机会的。而且因为胡有梅已经结婚了,就比那些单身的人更加困难了。

    暗示胡有梅在必要的时候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看完信件之后,胡有梅心情就低落起来了。

    看看还围在她脚边走路的两岁的儿子,她心情很复杂。

    这个孩子一直都是她自己带的,她一直很严格的管教这个孩子,所以孩子虽然很小,但是很乖,很少吵闹。生活习惯也很好。和村里的那些孩子差别还是很大的。

    至于还在地里干活的丈夫,她想起那个老实沉默的男人,心情更加复杂了。

    干脆摇摇头啥也不想。反正也回不了城,想那么多多干啥,还是这样过着呗。

    反正现在当老师,日子也比以前要舒坦。

    要是教的好,没准以后还能去公社小学教书呢。那样就更好了。

    她就不信自己还能比刘胜男那个没出息的过的还差。

    暑假里,林晚就跟着刘胜男一起在李老师这边学习。但是因为他都提前学了,所以李老师实际上也没啥辅导他地方,只让他看更深奥的辅导资料,然后发现不懂的,再针对性的教导。

    倒是刘胜男的学习状况让李老师有些着急。

    这天才儿童的妈似乎学习方面有些缺陷。一道例题要讲好几遍才能懂。

    这要是自己的学生,李老师觉得自己可能要发火。但是想到刘胜男当初是第一批下乡的老知青,也算是为祖国建设事业奉献青春了。而且这么大的年纪还坚持学习,可见这是多么的好学。

    李老师觉得自己应该好好的帮助这位好学的母亲。

    于是李老师就和刘胜男杠上了。这样一来,林晚倒是清闲下来。一直到八月底,除了老师的复习天之外,他还学完了初一下学期的英语,历史、地理、政治。

    除了历史和政治之外,英语和地理都考了满分。获得了14个能量点。

    虽然没能全部考满分,但是林晚心情美的不得了。以前他觉得英语真是难啊,难的不得了,反正他是咋学都学不会的。每次学外语都要头疼。

    现在记忆力好了,外语简直太简单不过了。只要记住语法以及句子,甚至只要把课本课文都背诵下来,直接套用就行了。特别的简单。

    这14个能量点,他分别加在了注意力,观察力,以及想象力这三个比较薄弱的能力上面。观察力加了4点,注意力加了5点,想象力加了5点。加完最后一次得到的能量点之后,他查看

    一下自己的智力值。

    记忆力(200):144

    观察力(200):104

    注意力(200):107

    思维力(200):146

    想象力(200):104

    平均智力值:121(优异智力120-140)

    看到自己的智力终于达到了优异智力级别,林晚更开心了。他现在终于算是天才了,都已经优异了!

    “宿主,请不要误会,你现在也属于优异智力层面垫底的。天才的智力最起码要超过140,你还差很远。”

    林晚郁闷道,“……可是我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超过140了,某些方面,我也算是天才了。”

    “所以宿主你现在也就是个会考试的书呆子而已,真正的天才体现在创造能力上面。想象力显然还是很垫底的。在真正的天才面前,你就是个普通的学生。”

    “……”林晚鼻子一皱,“我就是个假天才!”不能把他和真正的天才比,这对他不公平!

    999送给他一个很欢乐的笑容,“宿主你有自知之明就好。不用我每次提醒你,总让我以为我的宿主还是个智障。”

    林晚黑着脸不想说话。

    还有两天就要开学了,林国安就开始琢磨着转户口的事儿了。

    要不然他和晚生倒是没啥,主要是刘胜男同志这边没挂靠户口,还要按时去办手续,要不然还要被街道办事处的给带走。

    林国安和刘胜男还有林晚商量这事儿。

    毕竟转户口有利有弊。比如林晚这边就比较吃亏。他作为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队里分粮食的时候,即便他没去上工,也能按人头分一小部分粮食。这算是白得到的便宜。

    不过林国安也有自己的考虑。

    他心里和城里人想的一样,觉得城里户口还是好一些。在城里生活,如果每个户口,容易被人瞧不起。

    在村里被人瞧不起倒是没啥,反正不碍事。但是在城里就不成了,去办事的时候,人家知道你是农村户口,就要开始查,看是不是没带证明,跑城里乱窜的。

    林晚倒是没看上那点儿粮食,他觉得奖金去买商品粮,也完全够吃了。反正他现在还是个孩子。

    “爸,转户口肯定好,但是你不是说咱家买房子这事儿,不好和爷奶说嘛,让人听了要怀疑。”

    林国安道,“这没事儿,已经故意拖了这阵子了。现在可以说我和单位借的钱。加上你的奖金,还有我的工资,七拼八凑的,他们也不知道到底多少。”

    刘胜男立马表示支持,“他爸,那就转户口。我都听宋桃她们说了,她们每个月都有供应麻油呢,那东西咱都不好买,城里人才有这个供应。咱要是有这个,做饭多香啊。还供应啥冰糖白糖,反正每个月供应东西特别多,比以前我在市里那会儿都供应的多呢。”

    林晚点头道,“转!”

    这事儿一致通过了。于是一家三口就骑车回老家了。

    这次回去,都没穿新衣服。毕竟他们现在可是负债累累呢。穷的叮当响了。

    这会儿要忙秋收了,村里还在忙。

    一家三口回来,又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

    自从上次林晚上报纸那次,这一家子已经一个多月没回来了呢。

    不过他们也听林家人说了,林国安要在单位上班,不能老请假,刘胜男和林晚都跟着老师学习。

    这次林国安他们一回来,路上就有人问他们咋回来了,是不是有啥喜事。

    这也就是随便那么一说,结果林国安道,“是啊,回来转户口的。”

    乡亲们:“……!!!”

    立马有人反应过来了,赶紧儿问,“晚生爸,转户口,转哪里去啊?你不是临时工吗,你转正了?”

    “转县城去呗。快转正了,不过不是转单位去,我要转自己屋里去。这不,正好碰着有人卖房子,我寻思着这以后来城里总是住人家学校的房子不方便,就给买了。”

    林国安买房子了!!!

    其他人都惊的没反应过来,比刚刚听林国安说转户口还要吃惊。

    农村人在城里买房子了,这,还能这样?去了城里咋过日子呢,没吃没喝的,听说城里吃口青菜都要钱,喝口水还要给钱。好像上个厕所也要给钱。

    反正就是没有不要钱的地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