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关于织布,徐慧记得江州那里上好的绸缎,售价大约在二十两到三十两银子左右,白棉布一匹三钱银子,三梭布一匹六钱一分银子,斜纹布最贵,上等的卖每匹一两银子。明州这里织布的人少,布匹都是从外地贩运过来,价格会比江州高一些。徐慧从卫婶子那里打听到细白棉布在镇上是卖三钱五分银子一匹,按照她现在的速度,大概十天能织出一匹细白棉布,刨去纱线成本,一匹布能挣两钱五分银子。一个月织三匹能挣七钱五分银子,放到一般人家不算少,可离徐慧的期望值却差的太远。
因为这里不养蚕,徐慧很难买到便宜的丝线,所以眼下徐慧不能织贵重最挣钱的绸缎。但她也不打算织速度最快的白棉布,她决定织斜纹布,斜纹布在石桥镇上也是很高档的棉布,大概是一两三钱一匹。织斜纹布比织白棉布慢,徐慧现在一个月大概能织出来两匹,好一点的是纱线成本并不会增加多少,两匹斜纹布能让徐慧一个月净挣二两三钱左右,对这个收益徐慧暂时还算满意。
她计划先织布攒钱,等攒够钱就帮徐家弄一台织布机,这样周氏她们也能织布挣钱帮忙养家了,最终徐慧是想要弄到织纱机,织出那像金子一样值钱的花纱来!
虽然急着挣钱,可徐慧不会拿身体为代价,她每日只是上午织一个时辰,下午织两个时辰,晚上绝不熬夜,保证正常的休息和活动时间。
因为要织布,所以萧大勇离开后,徐慧大部分时间就是和妞妞待在家里,除了一日三餐,就是织布和教妞妞说话认字。
每日里都会有人按时送来木柴和水,需要的青菜鸡蛋从卫婶子家都能买到,最爱挑事儿的贺氏被徐慧收拾了一顿,暂时不敢露头,其他的萧家人因为萧老爹发话,要为了萧河考试创造良好的环境,所以都非常安静,徐慧和妞妞的日子也平静极了。
这日,徐慧起床收拾好,正在做苞米糊糊当早饭。
虽然徐慧会做饭,可那也只是炒菜,可没怎么做过面食,像蒸馒头做窝头蒸包子之类的就更不行。徐慧学了这么久,做的饼子还是不够松软,怕妞妞吃了不好消化,所以早餐她们经常吃稠一点苞米糊糊,这样不用吃主食就能填饱肚子,而且做起来还很省事。
刚把搅好的苞米面倒进开水锅里,徐慧就听见后门处有人敲门,她忙走了过去。
询问了一声,徐慧把门打开,来人是每天按时来送柴禾和水的王家大妞,看到徐慧开门,长得粗壮皮肤微黑的王大妞憨憨的笑了,背着柴提着两桶水就走了进来。
第二十一章
舅家来信(一)
王大妞是村东头挨着官道王家的大闺女,她爹王长旺以前也是个军户,打仗断了一条腿不能继续从军,也没法种地,一家老小又都指望他过日子,就用营里给的抚恤银子买了辆大车,平日里往镇上拉客送货挣些钱过日子。
王长旺家一共四个孩子,王大妞是老大,今年十三岁,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家里孩子多不好养活,王大妞生得粗壮天生有把子力气,自小就被王长旺当男孩用,平日里不光跟着她爹跑车,还帮着村里没有劳动力的家里砍柴挑水挣些小钱。
但萧家庄毕竟是村里,舍得雇人花钱砍柴挑水的没几个,像萧大勇家这样让长期送柴送水的更少。
因为专门请人送柴送水这事儿,徐慧还曾被萧李氏叫去说了顿不会过日子浪费钱等等,徐慧自是把事情往萧大勇身上一推,只说萧大勇已经付过钱不好要回来,萧李氏念叨了一顿说了些难听话也没办法。
王大妞对徐慧这样的大主顾自然十分照顾,每日雾气刚散就忙背着柴提着水送了过来。
把柴禾放在屋檐下垒好,将水倒进水缸,王大妞搓了搓手,从衣襟里掏出一把东西递给徐慧。徐慧诧异的看了王大妞一眼,慢慢伸手接过来,一看,是一把酸枣。
徐慧不太明白的看向王大妞,王大妞笑着说:“我砍柴的时候顺手摘的,不是什么稀罕玩意,给妞妞吃着玩儿!”
“那谢谢你了!”徐慧笑了笑把酸枣递给一旁好奇盯着的妞妞,王大妞忙说:“不用谢,不用谢,婶子昨儿送给我的香辣白菜可真好吃,我爹拌着饭一口气吃了两碗呢!”
“我做了很多,你们要是喜欢吃,我再给你装一碗!”徐慧回门听了周氏的话,
回到萧家后,就开始储备粮食蔬菜和柴禾等东西。前天看到卫婶子家弄了很多白菜做酸菜为过冬做准备,便也跟着买了一些白菜萝卜什么的,她觉得全做成酸菜吃多了也吃够,就把一部分白菜做成了香辣白菜,昨天早上刚开缸尝味道,看到王大妞送柴来,就随手送了她一碗。
“不,不,哪儿敢老是要婶子的东西,我是想,那个,那个-——”王大妞有些为难,觉得自已给人送柴送水挣了钱,还跟人提这种要求有些太难为情了,可想想自已家里总是半饥半饱的弟弟妹妹,王大妞不由咬紧了下唇。
徐慧看了看王大妞轻声说:“你想说什么?我又不吃人,不用害怕!”
“嫂嫂好!”妞妞站在徐慧身边,吃着王大妞给的酸枣,抬头看着王大妞,眼神中还莫名有些鼓励的意思。
徐慧看的好笑,王大妞一咬牙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我是想问问,婶子能不能教我怎么做这香辣白菜,我想镇上不是有卖小菜的铺子,也许会喜欢这口味,看看能不能挣几个小钱?当然我要是挣钱了,一定少不了婶子那份,我,说话算话!”
王大妞一口气说完,一脸期盼的看着徐慧,徐慧很是意外的看着王大妞,没想到这个看着有些粗笨的王大妞居然还挺有脑子,知道用新鲜的吃食去挣钱,还知道给自已好处获取自已的同意,倒还真是个做生意的料子呢。
自家现在是军户,不能做生意,但要是提供一些点子方子,让别人做生意,自已在背后挣点好处,是不是也算一种生财方式?
徐慧迅速盘算开了,王大妞看徐慧沉默不语,以为对方不许,不由有些丧气。正准备收拾收拾跟徐慧告别时,却突然听见徐慧问:“香辣白菜做法很简单,白菜虽然便宜,可调料却不便宜,你要是做好了菜,打算怎么卖?”
王大妞大喜过望,忙说:“我打听了,镇上小菜店里,普通两斤装的一坛子小菜卖六文钱,放了花生芝麻的八宝菜最贵,卖十二文钱,现在家家菜地里都有白菜,十分便宜,一文钱能买七八斤,就算调料贵,我估计一斤香辣白菜的本钱也不超过一文,坛子从烧窑的那里直接买,一文钱一个,这样卖一斤香辣白菜,就能挣一文钱,我觉得还是有得赚,婶子觉得呢?”
“镇上小菜店生意好吗?一天能卖出去多少坛小菜?你见过镇上有人卖香辣白菜吗?”
“小菜店生意挺好的,石桥镇通着盂县的官道和潍河的渡口,租客不少,他们都是直接从小菜店买菜吃;现在天快冷了,小菜店生意很好,我去看的那会儿功夫,不到一个时辰,就卖了十几坛子菜呢,镇上还是老吃法,把白菜做成酸菜,可酸菜从腌上到做好得两个月,我就想着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卖一些香辣白菜,挣的钱我和婶子平分!”
徐慧点了点头,王大妞还真是个人才,居然连市场行情都摸透了,不过十三岁,就有这份细心,真是难得。
香辣白菜这种做法是徐慧在现代学来的,趁着新鲜劲儿好好弄倒是能挣几个钱,可和王大妞平分利润,这个不行。
这事要是折腾起来动静一定不小,被萧家人知道,这钱根本到不了自已手里,还会给萧大勇带来一些麻烦,毕竟军户不能经商,朝廷可是有明文规定的,徐慧不至于为了一点小钱打这个擦边球,惹麻烦。
可到眼皮下的钱,徐慧会不挣吗?
当然不会!
徐慧想了想对王大妞说:“这样吧,我可以把这个做法教给你,而且把你教会为止,你家一次性给我三钱银子,我不管你们卖多少香辣白菜,挣多少钱,我只要三钱,要是行,咱们就合作,不行,我送你一碗你端回去自家吃!”
一两银子10钱,一钱100文,一两银子就是一千文,按一斤白菜刨去人工成本净挣一文算,三钱银子就是三百斤,徐慧觉得这个数目目前看来还是很容易挣到的。
当然香辣白菜的新鲜持续期不会太长,这里的人怕是习惯性的把白菜做成酸菜,所以很少会想到另外的吃法,香辣白菜的做法简单,只是配料多了些,厨艺好的人回去细细琢磨,应该不难学会。
也只能是趁着最开始的新鲜劲儿挣些小钱,徐慧估计,石桥镇算个大镇,人口不少,要是抓紧时间一切顺利,在酸菜腌好的这两个月内,王家卖出去个千儿八百斤香辣白菜还是不成问题的。她要三钱肯定是比平分少点,但同样也少了很多麻烦,还是很划算的。
王大妞愣了下,想了想说:“我得回去跟我爹娘商量商量!”三钱银子她可做不了主。
徐慧笑了:“那你回去商量吧,但不管怎么样,你们不能把我刚才的话跟外人讲起,尤其是萧家的人,如果我要是听到有什么风言风语,你可知道一句话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加倍还之?”
虽然徐慧依然是笑语温言,可王大妞莫名就觉得后背一寒,胳膊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她看着徐慧的眼睛,慢慢的用力点了点头。
送走了王大妞,徐慧从坛子里夹了一碟子香辣白菜,又把煮好的鸡蛋拿出来放在碟子里,盛好两碗苞米糊糊,就和妞妞开始吃饭。
现在每天早上,徐慧都会给自已和妞妞煮一个鸡蛋,她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当然要及时补充营养。妞妞现在吃得饱穿得暖,跟着徐慧心情也好,从成亲到现在不过半个来月,小脸居然都吃胖了点,看着再也不像徐慧第一次见那样黄瘦可怜的样子。
吃了饭,徐慧收拾好,就带着妞妞去地窖房开始织布,她在织布机旁放了个小桌子和小板凳,织布的时候,让妞妞坐在那儿用小木棍在沙盘上写字,这样也不至于她一个人呆着无聊。
织了还不到一个时辰,徐慧听见外面似乎有人在喊自已的名字,忙站起身从地窖房的窗口往外看去,模糊看到有人在外面,就忙拉着妞妞走了出去。
打开门出去一看,居然是贺氏,她还冲自已笑的一脸灿烂!
饶是徐慧再聪明,也想不出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能让贺氏冲自已笑的跟捡了银子一样。
不过也不用徐慧猜,贺氏自已就很快说出了原因:“大勇媳妇,你娘家来人了,提了好些个东西呢!”贺氏说的忍不住心下嫉妒,也不知这大勇媳妇是有多大的福气,都到这个地步了还有人眼巴巴的惦记呢!
徐慧心里一颤,娘家?她回门到现在也才十来天,怎么突然来人了?莫不是家里或者徐靖庵出了什么事?还是去服劳役的冯氏捅了什么篓子?
徐慧忙深吸气呼气,不敢让自已乱想下去,胡思乱想最害人,还是赶紧过去看看就知道了。
徐慧拉着妞妞快步往上房去,贺氏撇了撇嘴,也跟了上去。
看到在屋里端坐的安氏、周氏,和站在她们身旁的徐煜煜哥儿,徐慧冲萧李氏和萧老爹福了福身,忙走了过去,看到周氏等人一脸喜色,想来不该是坏事,这才松了口气。
周氏拉过徐慧坐到自已身旁,笑着说:“巧姐儿,大好事,你舅舅来信了!”
舅舅?徐慧愣住,想到记忆里那个爱开玩笑总是笑眯眯的舅舅吴敬行,和特别疼爱她的舅母谢氏,不由惊喜的问:“舅舅来信了?他怎么知道咱们在这儿?信上说了什么?”
周氏掏出一封信递给徐慧:“你舅舅舅母从咱们离开后,就一直托人打听咱们的地址,只是到底千里之隔,咱们这地方又偏僻,费了很大劲儿才打听到,你舅舅和舅母他们都十分挂念你,收到信你爹和你二叔就让我们快过来给你送信,你一会儿给他们写封信,也好让他们放心。”
第二十二章
舅家来信(二)
徐慧听到周氏的话,不由笑了起来,忙接过信打开仔细看。
只见信上写了一番担心牵挂的话,又叮嘱巧姐儿不要害怕,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帮忙等等。最后写到随信寄过来汇票二百两,凭巧姐儿签名,和她娘亲给她的印信就可以去票号兑换,希望巧姐儿她们能先把生活安置好,以后大家一起想办法再谋出路。
合上信,徐慧不由感叹,造化弄人,如果这封信早来上半个月,她手里有这二百两银子,就能花钱找人帮忙服劳役,绝不会应下和萧大勇的婚事,也就不会有了今天的这些牵绊!
现在已然成亲,说这些也没有用,不过有了这二百两银子,可以帮忙解决眼下的许多问题。签名好说,至于那个印信,莫不是现在她脚链上的小花朵,除了那个她身上再没有其他东西了。
信上写明了寄来的是汇票,没有巧姐儿的印信和签名,别人拿着这张汇票只能是废纸一张,这也间接保证了巧姐儿的人身安全,更确保在信件中转的过程中,不会有人见财起意,中间给截胡了!
不过怎么没见汇票在哪儿?
徐慧扭头看向周氏,周氏冲徐慧悄悄使了个眼色,徐慧微微勾了勾唇角,看来是周氏她们担心萧家人看到汇票起了什么念想,就提前把汇票单独放起来了。
徐慧很是开心,看来她回门的时候说的话,徐家人记得很清楚啊,面对毫无底线的萧家人,严防死守再小心也不为过。
因为徐家这次来人没有成年男客,以女眷为主,萧老爹就自动回避,现在只有萧李氏带着贺氏在陪客。
萧李氏看徐慧看了信笑眯眯很开心的样子,不由问道:“你舅舅在信里写了些什么?”既然是江州府的举人老爷,那肯定很有钱了,拔根毫毛也比她们的腰粗,这么挂念外甥女,肯定会给点什么好东西吧?
徐慧笑的坦荡,把信递过去:“舅舅和舅母很挂念我们,信里说让我们不要担心,安心过日子,大家一起努力谋出路!”
萧李氏不识字,就算再拎不清,也没有当着媳妇娘家人的面,拿了人家舅家寄来的信,给自已的儿子看看里面到底写了什么的道理,便没有接信,只是追问:“就这些?没了?”
“没了!”徐慧回的干脆,却把萧李氏噎的半死,她才不信大老远的写封信,就说这些个废话,也不给外甥女送些金银珠宝什么的。
不怪萧李氏没见识,想不到有银票这种东西,普通老百姓家里,银锭都不怎么见过,更别提什么银票汇票,他们大概想的没想过,信里捎带上一张纸,这张纸就可以去票号换出很多的银子!
徐慧懒得和萧李氏贺氏纠缠,便直接说:“奶,三婶,既然我奶奶和我婶子过来了,我就带她们回我屋吧,也省的叨扰了你们!”
看着堆放在萧李氏手旁桌子上,周氏她们提来的一堆礼品,徐慧有些心疼,这些东西入了萧李氏的手,怕是她们一下都挨不上。可徐慧也知道这是没办法,不管是给她长脸立靠山,还是顺应人情往来的需要,周氏她们初次登门,又快中秋节了,自然不能空着手来,不然会被人诟病的!
周氏她们早就想和徐慧说说私房话,一听徐慧这么说,周氏也忙跟着说:“我们这么一群人,连声招呼也没打,就突然过来叨扰亲家,真是不好意思,实在是舅爷来信太过高兴,正好我和娘也都没去过巧姐儿那屋呢,我们过去坐坐,回头再来和亲家说话!”
萧李氏有些不甘心的想再问问,贺氏却忍不住悄悄拉了拉婆婆,用眼神提醒婆婆桌子上的礼品,周氏她们提来的又是肉又是鱼的,正好自家人留着慢慢吃,要留下她们吃饭,一会儿还不都进了她们的肚子。
萧李氏看了看礼品,又看了贺氏一眼,没再挽留,说了两句客气话,就让徐慧带着周氏她们去了她那屋。
徐慧忙热情的招呼着众人往屋里去,这是安氏和周氏等娘家女眷第一次来徐慧婆家,至于煜哥儿送亲的时候他已经来过一次了。
安氏和周氏坐下,仔细打量了一下徐慧现在的住所,看屋里虽然家具简单,但收拾的干净利索,青砖瓦房光线充足,在这里还算是不错的,心里的遗憾稍微减轻了些。她们所想和徐慧一样,要是舅老爷这边能早上十天半月送来信和银子,他们可以花钱找关系解决徐靖庵劳役的事情,也就不会有这出婚事了,巧姐儿就可以慢慢找个好些的人家再嫁啊!
徐慧倒了几碗水放在安氏周氏等人面前,装作起身关窗,仔细的看了看四周,虽然没人,但还是觉得不放心,就让煜哥儿带着妞妞在门外玩儿,帮着把风。
这一番动作把安氏和周氏看的直皱眉,徐慧笑着解释:“二奶奶和婶娘莫怪,实在是相公这一家人,有些太不知分寸,我也是以防万一!”
“苦了你了,巧姐儿,要是舅老爷这信早来些就好了!”周氏心里难受忍不住说到,看来巧姐儿的情况比她回家说的更差,这萧家人怕是连面子都不会多顾忌呢,不然巧姐儿也不会仔细到这个份儿上。
徐慧摆了摆手,笑着说:“不说那些,二奶奶婶娘你们等一下,我把印信先拿出来!”说着,便走到炕上坐下,脱下鞋子,解开袜子,摸了摸脚踝上的脚链,上面有一颗小花朵一样的坠子。
徐慧快速在记忆中搜寻了一番,慢慢扭动坠子,左一圈右两圈,然后往上一提,坠子落下来了,徐慧松了一口气,她猜对了,这个坠子果然就是印信!
安氏和周氏看的目瞪口呆,徐慧将鞋袜穿好,笑着说:“我舅舅最爱弄这些稀奇精巧的东西,这是他给我娘的出嫁礼物,后来我出生后,娘就送给我了!”
“舅老爷好巧的心思,要不是这样,咱们这一路走过来,怕不是被搜刮走,就是早弄丢了!”安氏笑着感叹,未出嫁闺女的脚,从不给外人看的,除非她自已拿出来,谁能知道,这么重要的印信居然在脚脖子上藏着呢。
徐慧找出一张草纸,用坠子沾了点水,使劲摁在上面,拿开坠子一看,上面是一个篆书的“巧”字。徐慧这才拿过汇票,先用笔在草纸上写了几次,跟记忆中差不多厚,便在汇票上面填上自已的名字,又把坠子递给周氏:“这是印信,婶娘收好,回头让二叔去把这汇票兑了银子,咱们就有钱弄织布机了!”
“这如何使得?这是舅爷给你的银子!”
“婶娘糊涂,咱们一家人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能依靠的只有彼此,还分什么你我?”×02
“可--”
“婶娘,你莫让侄女无地自容了,要不是二奶奶婶娘和叔叔照看,我们一家如何过的下去?咱们不是说了,要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一起谋个出路吗?”徐慧想的很清楚,徐靖庵清高傲气,在这么个文风不兴的地方,发展空间很有限,可徐靖姚不一样,他经济世故又有头脑,比徐靖庵会来事也比徐靖庵年轻,最重要的是和徐靖庵情谊深厚,自家真想谋个好前程,少不得徐靖姚一家多帮衬。
只有将两家人紧紧的捆在一起,才能真的在这条荆棘路上,搏出一个前程来!
安氏看了看徐慧,拍了拍周氏的手,劝道:“听巧姐儿的吧,咱们是一家人,彼此照应相互扶持才是正理!”
“二奶奶说的正是,婶娘你就别推辞了,等兑了银子,你们就托人去找萧家庄的老木匠,我会画一张织布机的图纸找人捎过去,他帮我修过织布机,有了图纸,应该能做出来织布机来;剩下的钱你们把家里房子好好盖一盖,再让二叔帮忙想想办法,给我爹找一个轻省点儿的活儿,总不能一直让她替着;还有瑆哥儿和睿哥儿,但指望我爹和二叔这么零星教着读书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该寻个好点的私塾去读书才是!”徐慧把想好的事一件件说给安氏和周氏。
徐慧这一条条一句句清楚明白,把该考虑的都考虑了,安氏感叹道:“巧姐儿要是个男儿身该多好,我看徐家这么多小子都比不得你聪慧通透!”聪慧的孩子,安氏这一生不知道见过多少,徐家家学里从不乏少年才子;可年纪轻轻能像巧姐儿这样通透的,实在是难得,只可惜不是个男儿,不然凭巧姐儿也能支撑起靖庵家的门户,担负起徐家重塑荣光的希望了!
徐慧笑道:“二奶奶太偏着我了,自然看我哪里都是好的,我的不足之处都尽数当看不见了!”
“你要再不足,我们这些蠢人可真没法活了!”周氏笑着把徐慧搂在怀里,娘们几个说着笑着,十分畅快!
窗外突然传来煜哥儿大声说话的声音:“妞妞,那是你家的哪个哥哥?怎么躲在那里也不过来呢?”
徐慧忙起身走到窗边,小心的拉开窗户缝往外看,只见贺氏的小儿子萧学武缩着脑袋,躲在墙根处,被煜哥儿喊个正着,正一脸尴尬的往后退呢。
这帮人果然不死心,萧李氏怕是恨不得自已舅舅立刻送来真金白银,好用来给她儿子的前程铺路呢!
萧李氏和萧老爹现在心情的确很复杂,虽然知道徐慧有个举人舅舅,也未被牵连,现在还在江州府好好的,可毕竟隔了那么远,也不知道到底感情好不好,还记不记得他有个外甥女在这儿呢?
所以萧李氏和萧老爹除了第一次听到,徐慧有个举人舅舅很震惊,后来却并没有太把徐慧舅家当一回事,可不成想,人家现在费尽心思找到徐慧,还给她写信来了。这不表示,以后还会来往,那自家可实在是攀上了个举人老爷家了,哪怕离的再远,那也是货真价实的举人老爷啊!
这简直像是随手买了张彩票,突然就中了五百万的感觉啊!
第二十三章
斗法
而贺氏这心里的滋味就更奇怪了。
徐慧这门亲是她帮着给萧大勇定下的,只是想着尽快给萧大勇定个亲,赶紧娶了媳妇生儿子,别万一战死了家里没人继承军户。可不成想,居然给萧大勇找了这么一个媳妇,进门才不到半个月,自已在她手里已经吃了好大一个亏,现在人家还来了一个这么身份显赫的舅家,贺氏感觉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脚!
和萧李氏一样,贺氏也不相信,徐慧舅舅千里迢迢送来一封信,就只是担忧关心外甥女,没一点好东西什么的。
再说安氏周氏她们不过是流放的军户,当初为了不到二十两的聘礼,就能把巧姐嫁过来,现在居然能拿出这么丰厚的礼品,可见手里还是有些银钱的,说不好就是用的徐慧舅舅送来的银钱。
贺氏和萧李氏都觉得,徐慧舅家送来的好东西估计都让她娘家人扣下了,可这到底是她们自已想的,真是不是这样也没个证据,怎么能把这些钱要回来呢?
如果对方是个普通人,萧李氏和贺氏哪怕逼着,也得让对方把那些好东西弄过来,可现在知道那后面有举人老爷,萧李氏和贺氏就不敢这么轻举妄动了。
贺氏便给萧李氏出了个主意,学武是个小孩,让他过去听听徐慧和娘家人到底说了什么,要是真是那家人把好东西都留在自已手里,她们就能直接问他们要,那可是她们孙媳妇的亲舅家,东西自然也该是她们萧家的!
佛语有云:诸法唯心造,诸相唯心现。在萧李氏和贺氏眼中,所有人都像她们一样,什么都为自已考虑,恨不得把好处都攥在自已手里才行!根本想不到对方拿这些礼品过来,是出于亲戚的本分。
徐慧自认不是什么好人,所以才很清楚萧李氏和贺氏等人的想法,她不害人,也不会让人来害她。
看到学武正往后退着躲着,徐慧忙拉开窗户伸出头,高声喊道:“学武,怎么来了嫂子这儿还这么躲躲藏藏的?你这孩子就是淘气,回去跟你奶说,我中午自已做饭待客,让她们把肉啊鱼啊的给我送些过来啊!”
萧学武被徐慧打过一次后,见她就跟猫见了老鼠一样,此刻突然听见她说话,顿时吓往后躲得更快,不成想一不小心绊了一脚,重重摔到地上。那狼狈的样子把妞妞看的直接笑出声,徐慧和徐煜也忍不住想笑,萧学武脸涨的通红,忙爬起来,连拍灰都来不及,飞快的往上房跑去!
贺氏没想到听墙根没听到什么,反倒被徐慧抓个正着,学武弄得一身灰,婆婆还因此发了火,看着萧李氏狠狠的瞪着自已,不由吓的缩了缩脖子。
萧李氏没好气的骂道:“没脑子的呆瓜,瞎出什么馊主意,看看,现在弄得她张嘴要鱼要肉,你是给还是不给?”
贺氏暗自腹诽,刚才我说让学武看的时候,你不也点头了吗?可她哪敢跟婆婆顶嘴,忙笑着说:“娘,咱理她呢,她又没亲自来管咱们要,再说她都自已开火了,娘家来人了自已张罗正好,相公这几天看书看的那么累,我看了都心疼,听说吃鱼最补脑了!”贺氏哪舍得把这些好东西给徐慧,她们这儿地界儿少水,鲜鱼可并不多见呢!
萧李氏一听萧湖读书累了,忙不迭的张罗着让贺氏快些把鱼做了给萧河补身体,至于徐慧那边,她也不好当作没听见,就让贺氏过去回话,就说自已昨晚没睡好现在已经睡着了,让贺氏自已想办法给推了这事,原则只有一条,别丢了她的面子!
贺氏不由悄悄翻了个白眼,婆婆死要面子当好人,坏人都让自已当呢,这个老婆子,等相公考中了秀才,自已一定要在镇上买房搬走,不伺候这老货了!
贺氏才不肯自已去跟徐慧说,就让萧学武又跑去回话,还许了儿子鱼肉吃,萧学武看在鱼肉的份儿上,不情不愿的跑到西厢房外,冲徐慧嚷一句:“我娘说奶累了,困觉呢,等醒了再和她说!”
徐慧不由笑了,眼看快中午了,萧李氏居然要睡觉,摆明了不想给自已拿东西!
不过这也在徐慧的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居然会得到这么个奇葩的回复,看来她是没低估对方的无耻,倒是高估了她们的智商!
没有肉和鱼,也难不倒徐慧,她从卫婶子那里弄了一些白面和发面用的老面,又要了一些小葱,准备做一顿猪油渣包子招待娘家人。
因为白面贵,庄户人吃不起,一般大家做面食,就将白面、高粱面和苞米面混合在一起,习惯称为三合面。
徐慧觉得这样吃味道不错,也省粮食,就混了一盆子三合面搅匀,然后把老面用水泡开倒入三合面中,用力揉,直至揉成光滑的面团,装在盆子里放在炕头,然后把炕烧上火,利用炕头的温度把面快些发起来。
趁着发面的功夫,徐慧开始弄包子馅,刚拿出一颗白菜,正要剥开,听见后门处有人喊自已,忙擦了擦手走过去。
只见卫婶子的小闺女云儿拎了个小篮子站在门外,看见徐慧开门,便把篮子递给徐慧笑着说:“我娘说家里没什么好东西,大舅之前给了些粉丝,在咱这儿还算稀罕物,给嫂子送来些,也好给待客桌上添个菜!”
徐慧忙接过来,粉丝在这儿的确是稀罕物,而且混在包子馅里味道很好,卫婶子一个外人,听见自家亲戚过来,还知道给些稀罕东西让自已待客用,对比之下萧家人真是越发不堪了!
谢过云儿,徐慧拿着粉丝回来,安氏和周氏得知是邻居专门送过来的,不由都替徐慧开心,婆家人不好,有个好邻居也是万幸。
徐慧将白菜剥开,用开水烫过沥干水分,切碎;然后又把泡好的粉丝也切碎,和一样剁碎的猪油渣搅拌在一起,放入切好的香葱碎、姜末,用盐、白糖、酱油、胡椒粉、芝麻油调好。
猪油渣那股诱人的香味在各种调料的刺激下,已经明显能闻到了。
徐慧看了看三合面已经发的差不多,便把面盆端到案板上,将面倒出来再揉,分成一个个小团,然后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四围薄的圆饼形,包入馅料。
周氏也来帮忙包包子,很快,一个个拳头大小十分漂亮的包子就摆满了案板,放了一会儿后放入了蒸架上,周氏还提醒徐慧在蒸架上垫上一层湿纱布,这样防止包子粘锅!
虽然是三合面,但是猪油渣调成的馅料非常香,配着徐慧做的极其下饭的香辣白菜,和爽口的鸡蛋汤,饭菜虽然简单,但大家都吃的很舒心!
尤其是年纪大,牙口不好的安氏非常喜欢这种软香的包子,居然吃下了五个,周氏笑着说,以后回去了她也这么做包子!
吃饱喝足,周氏服侍着安氏躺在徐慧屋里的炕上歇息,徐慧拿出笔和纸,开始给舅舅写回信。
妞妞和徐煜混熟了,很喜欢这个性情温和长得又好看的哥哥,便带着他去地窖房里参观,还把自已在沙盘上写的字给徐煜看。
等到徐慧回信写好,安氏迷瞪了一会儿也醒了过来,周氏忙端过水给安氏喝,安氏喝了水感慨道:“老了,精神不行了,白天要不眯这一会儿啊,下午一点精神头都没有!”
徐慧笑着说:“哪里是您没精神头了,明明是您比我们更懂养身,诗中有云:花竹幽窗午梦长,此身与世且相忘。二奶奶,您这样可是要活成老神仙呢!”
安氏被逗乐:“哎呦我的姐儿啊,承你吉言,奶奶我啊,可真要活成个老神仙,以后不光要看着煜哥儿睿哥儿他们长大,还要抱重孙呢!”
“哪里只到重孙这儿,煜哥儿可都十三了,您啊,将来是要抱曾孙做老祖宗的!”徐慧笑着说到,把信仔细折好,递给周氏。
安氏笑起来:“看看这张巧嘴儿,难怪叫巧姐儿呢,咱们一家人的巧宗都落到她一个身上了!”
“可不是,媳妇我以后得经常过来看看巧姐儿,也好学了她的巧宗,回去让婆婆开心!”周氏见安氏高兴,也笑着凑趣道。
徐慧挽着安氏的胳膊撒娇道:“二奶奶,婶娘取笑我呢,你也不管管?”
安氏笑的更厉害,作势拍了周氏一下:“你侄女小着呢,脸皮子薄,你可不敢拿她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