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6章

    心里却很好奇,这孩子是有多聪明?

    “哎呦,小哥,你怎么把我的菜苗也都拔了?”

    侍卫僵硬的看了眼手里的“杂草”,问道:“这,这不是草吗?”

    周喜看了眼被他拔掉的菜苗,留下的杂草,同情的看了他一眼,这得多傻缺啊,竟然连菜苗和草都分不出来。

    魏知轻咳一声,道:“你去帮忙提水来浇菜吧。”

    侍卫如蒙大赦,立即起身拿起两只木桶应了一声。

    周喜阻止不及,魏知就笑道:“让他去吧,年轻人有力气,提水更适合他。”

    周喜:其实她想说的是可以用挑的,那样轻松一点儿。

    不过侍卫已经双手提桶,蹭蹭的从河边过来了。

    一番帮忙劳作,魏知和周家这三位女性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周喜和冯氏方氏都热情的邀请他们去周家做客。

    魏知婉拒了,不过和她们一起往回走,一起过桥,因为他想去拜访一下那位庄先生。

    这可是正经事,周喜她们不好再挽留,只能把人送到学堂门口就告别。

    满宝和白善宝打了饭,便乖乖的去小院里陪先生吃饭,顺便开小灶。

    庄先生的小院常年敞开大门,任由人进出的,所以魏知在门口敲了一下门,见无人回应便举步进去。

    向着院子里走了一会儿,便听到一间屋子里传来说话声。

    庄先生也听到了门的响动,但以为是学生们顽皮,玩耍时撞到的,因为谁都知道,他这小院不设门禁,要找他直接进来就是。

    所以他还在给低头的俩孩子训话。

    今天讲新课文,他点了两个孩子起来回答问题,然而不论是满宝还是白善宝,回答得都不得他的意,显然这段时间俩孩子于学习上懈怠了。

    第252章

    相谈

    魏知和侍卫走到窗外时,便看到两个孩子正垂着小脑袋站在先生面前听训,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

    庄先生训了他们一顿,便道:“行了,去用饭吧,用了饭便复习一下功课,等消食后再午睡。”

    两个孩子低头应下,这才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吃饭。

    庄先生的饭菜都是另外做的,和他们的菜色差不多,这是饭和菜是分开装着的。

    庄先生也坐回自己的座位,然后一抬头就看到了站在窗外的俩人,他微怔,连忙起身迎出去。

    魏知微微一笑,也走到门边行礼,“在下巨鹿魏知,贸然来访,还请先生见谅。”

    此时魏知也是士人打扮,庄先生自然欢迎,笑着将人迎进门,“陋室寒微,魏先生不介意才好。”

    他请魏知坐下,看向满宝和善宝,道:“你们去厨房里再拿一副碗筷来。”

    白善宝已经认出了魏知,拉着满宝一咕噜的爬起来,行礼后跑去厨房拿碗筷。

    小钱氏从不会剩下饭,有多的,不是分给没吃饱的学生,就是用剩饭开一锅很稀的粥,可以让孩子们在下午时喝些汤水。

    毕竟现在是炎热的夏天,孩子们午睡起来上过一节课后都会口渴。

    她只会吃锅巴,也因此,不仅白家,还是其他学生的家长对她都很满意,此时锅里自然也没有多余的饭了。

    但听说庄先生有客人,小钱氏略一思索,就把俩孩子打发回去,道:“我再多做两样青菜,烙几个饼,一会儿给你们送去,你们先回去吃东西吧。”

    厨房里没有多余的青菜了,得回菜园里摘,小钱氏先把面醒了,这才擦了擦手去摘菜。

    她素来动作快,又有条理。

    这边洗了菜煮上,那边便开始做饼,等把饼烙出来,菜也煮好了。

    虽然不是专心致志的做一道菜,但味道就是不错。

    小钱氏这才把饼和菜给庄先生他们送去。

    满宝他们两个正蹲在院子里吃饭,顺便烧水。

    小钱氏看了他们一眼,将饼和饭菜送进去后很快出来,走到两个孩子身边,“你们干嘛呢?”

    满宝已经碗底的最后一点饭扒干净,确认碗里没有剩下一粒米后才抬起小脸道:“烧水,煮茶。”

    白善宝吃得比较慢,但速度也比在家时吃得快一些,闻言点头,只是嘴里有饭不好说话。

    小钱氏看了一眼火,问道:“要不要我帮你们?”

    满宝摇头,“不用了,我们可以的,大嫂你快回去休息吧。”

    魏知耳朵尖,听到了,忍不住扭头看了外面一眼,问道:“那厨娘是周小娘子的嫂子?”

    庄先生点头,疑惑的看向魏知,“怎么?”

    魏知一笑,摇头道:“没什么,只是有些好奇,庄先生怎么会想收一个女弟子呢?”

    庄先生道:“弟子不分男女,庄某收徒看的是缘分。”

    魏知点头,“但我想这小娘子一定有出众之处吧?昨日在白兄家就常听人夸她聪明。”

    庄先生笑了笑道:“这孩子是很聪明,且又孝顺贴心。”

    所以我家小弟子不仅有才华,还有品德。

    满宝他们煮好了茶,倒好后奉上来,连坐在魏知身后的侍卫也有一碗。

    侍卫捧着热热的茶,不太想喝,大热天的,他更喜欢喝水,尤其是放冷了的开水。

    但满宝没有读心术,不知道他的想法,秉持着上门的都是客人,于是强硬的给他塞了一碗茶。

    白善宝则拿着茶给庄先生和魏知奉上,然后俩小孩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一人捧了一个装着白开水的竹筒喝得津津有味。

    书房就这么大,四人的位置正好相对着,魏知一偏头就能与他们说话。

    他也不客气,就招手将两个孩子叫到身边,看了一眼他们手里的竹筒,笑问,“你们怎么不吃茶?”

    茶水又不好喝……

    当然,满宝和白善宝不可能那么说,于是俩人道:“我们是孩子,不能喝茶。”

    “咦,为何孩子不能喝茶?”

    满宝道:“因为我们还小呀,喝了茶晚上要睡不着的,一会儿我们还要午睡呢。”

    他们又不是没喝过,当然,是偷偷喝的,但那茶一点儿也不好喝,喝完了晚上还总是不想睡觉。

    他们就更不喜欢喝了。

    茶可提神,魏知当然知道这一点,但见两个孩子皱着小脸,一脸苦巴巴的样子,他便知道他们喝过,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问道:“那你们喜欢喝什么?”

    白善宝道:“我喜欢喝酸梅汤。”

    满宝:“我也是。”

    魏知就让两个孩子坐下,借此与他们说起话来,庄先生悠悠的吃着茶,并不阻拦。

    从喝的说到吃,再从吃说到种植。

    满宝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学着下地了,当然,她并不能做太多农活儿,也就给递些东西,或者扔一些东西。

    比如种菜的时候,小钱氏最喜欢把满宝几个矮墩子带上,然后让他们一个坑一棵菜苗的放下去,她们则在后面负责种植。

    但满宝学习能力很强,她虽然没亲手种过,但嫂子们怎么种她都是知道的,加上大头和大丫年纪都不小了,家里在种东西的时候还会一边念叨一些注意事项,其实就是传授,让他们长大后就能懂得这些种植技巧。

    大头大丫有没有学会她不知道,但满宝是记住了,虽然很多东西她都只是记住了却没学会,但却可以拿出来和魏知照本宣科。

    白善宝亦然,自从种姜以后,他就对种一些农作物很感兴趣,除了和满宝交流以外,他还会和家里的园丁交流。

    他觉得山药挺好吃的,正打算明年和满宝要一些种子,然后在后院靠近围墙的地方种一些,这样藤蔓可以直接爬到墙上,不用搭架子也行。

    于是两个小孩似模似样的和魏知谈起农事来,甚至对于现在村子里受灾后的庄稼情况,俩人也说得头头是道。

    毕竟傅县令来的时候,他们两个可是全程陪同,更是听村长和村里的老人一路跟傅县令哭穷。

    白善宝还罢,满宝在家里可没少听父兄说起地里的事,要说周家的话题最多的是啥,那就是地里的活儿了。

    第253章

    甚欢

    魏知惊讶的看了两个孩子一眼,又看了一眼庄先生,然后笑问,“你们今年多大了?”

    白善宝骄傲的道:“我八岁了!”

    满宝补充:“是虚岁!”

    白善宝:“……你才六岁!”

    满宝哼了一声道:“我很快就比你大了,女孩子都长得比男孩子快。”

    魏知哈哈大笑起来,问道:“这话是谁说的?”

    满宝骄傲道:“我朋友!”

    朋友当然是科科。

    七里村的水土可能很适合白善宝,从去年开始他就长得很快,本来只比满宝高半个头的,但现在已经快比满宝高出一个头了。

    上次他们吵架,满宝生气打了他一下,两个人打起来,她已经很难打倒他了,最后差点亮了牙齿。

    当时科科安慰她,说再过两年,她就会长得比白善宝快了,因为一般来说,女孩子发育的时间要比男孩子要早。

    满宝一直在等那个时间到来。

    魏知以为是谁说来安慰孩子的,并没有往心里去,提起他们的功课来,“昨天我考校过白善的功课,他虽才八岁,功课却完成的不错,不知道你学得怎么样?”

    满宝很自信,“不会比他差的,你考我吧。”

    魏知看向庄先生。

    庄先生也乐得和他炫耀自己的小弟子,举手示意他进行。

    魏知便考她,昨天他已经问过白善宝,知道他已经学完了《诗经》,此时正在读《大学》,但他对满宝的考校却是从《千字文》开始的,而且相比于艰难的《大学》,他更喜欢问满宝《论语》。

    满宝对这本书还是很熟悉的,甚至比白善宝还要熟。

    因为自从她写的字能看后,她就给先生抄了两本《论语》还回去,她所用的第一套课本,全部都是庄先生给她抄的。

    满宝读完理解了,总会给他多抄两本,这样以后他可以给别的学生用,总比去县城里买书要便宜许多。

    小弟子送来,庄先生一律收,而满宝抄写这些书,便又是温习了一遍,加上现在她已经在教几个哥哥和侄子侄女们念《论语》了,当然要比白善宝更熟了。

    孔老夫子有一句话说得还是很对的,温故而知新,她虽不至于每一次读《论语》都有所得,但多读几次还是有些收获的。

    所以她对课文的释义要比白善宝还要深刻。

    魏知听得越来越认真,而满宝也越说越开心,一不小心话唠的属性爆发,干脆把一些科科和庄先生都不能回答的问题抛出来问魏知。

    魏知:……孩子看问题的角度总是有些奇特,问的问题自然也比较奇特,以至于难以回答。

    但这位大佬毕竟是做到了秘书监的人,能力摆在那里。

    所以他虽然惊诧了一下,但还是认真回答了满宝的问题。

    别看《论语》这本书很基础,却是可以给人读一辈子的,别说满宝和白善宝,就是庄先生都听得津津有味,从魏知的讲解中获益匪浅。

    于是,庄先生也忍不住加入进去,将他一些积存的问题也拿出来向魏知请教。

    于是四人越说越嗨,要不是陆丰跑过来提醒庄先生到下午上课的时间了,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呢。

    庄先生有些惋惜的起身,和魏知歉然道:“与魏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惜今日时短,不能与先生畅谈,待稍晚些,不知魏先生可介意到寒舍畅饮一番?”

    魏知欣然应允。

    庄先生高兴的把魏知送出门去,这才领着两个孩子回去上课。

    一直到坐在课桌前,满宝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我们忘记午睡了。”

    白善宝痛苦的道:“你现在才发现吗?我刚才就觉得有点儿困了。”

    但在课堂上睡觉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他们还坐在第一排

    魏知出来了大半天,背着手优哉游哉的回了白家,刘氏将他的行踪都看在眼里。

    大吉垂手站在一边,问道:“老夫人,他可信吗?”

    刘氏沉默半响道:“再看看,反正这位大人也不急着走不是吗?”

    “那满宝小姐那里……”

    自从知道满宝的父母是周银,而周银便是当年的那对夫妻后,大吉对满宝的称呼就变了。

    刘氏这次沉默的时间更长,“顺其自然吧,今天善宝要是再带满宝回来,就让他们到花园里多玩儿玩儿,别总是待在书房里看书。”

    本来,她还没确定是否要对魏知和盘托出,因此不想要他见到满宝,这是为了周家好,也是为了满宝好。

    她不想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将周家卷进来。

    可现在既然他已经见到了人,那让他对满宝的观感更好一点儿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无忧无虑的满宝和白善宝对此一无所知,一下学,白善宝就邀请满宝去他家做作业。

    因为俩人的懈怠,今天庄先生给他们留下的作业特别多。

    他觉得就算是一回到家就写作业,恐怕在晚食前也写不完。

    这让他有些忧伤,还有些怪满宝,“都怪你,要不是你磕磕巴巴的,先生后面也不会问我这么深的问题。”

    满宝不服气,“明明是你自己预习不到位,回答不出先生的问题竟然还赖我。”

    白善宝不想和她吵架,因为一会儿他还要和她一起写作业呢,因此道:“行吧,明天又要上新课文,等做完作业,复习完,我们还得预习呢,干脆你在我家用晚食吧,吃完了我们再继续一起预习。”

    “我回我家吃,吃饱了再过来。”

    “为什么不在我家吃?”

    “因为今天是我大嫂做饭,我二哥他们今天去县城肯定买了肉回来了,等明天是我二嫂做饭,你再邀请我在你家吃饭吧。”

    白善宝:“……好吧。”

    结果才回到家,祖母竟然让他们去花园玩儿,不急着写作业,白善宝更愁了,“祖母,等我们写完了作业再去花园玩好不好?”

    刘氏并不知道他们今天的作业增多,只以为他们又想在书房里偷看杂书,因此脸一板,道:“不行。”

    满宝就拽了拽白善宝,白善宝只能应下。

    一出门,满宝就说他,“你真笨,干嘛要惹刘奶奶生气,我们把作业带到花园里去做不就好了?”

    第254章

    通过

    白家的花园里有一个亭子,就在池塘边上。

    只要不是天黑和冬天的时候,满宝还是很喜欢来这亭子里玩儿的,因为这里四面透风,很凉爽呀。

    俩人直接背了书箱去凉亭那里,下人送上来点心和水便退下,并没有时刻跟在他们身边。

    以前在陇州的时候,白善宝出入都有下人跟着,哪怕是晚上睡觉,外间都有小厮值夜,但来了七里村后,刘氏除了在他身边放一个大吉,以前跟在他身边的下人全被调走了。

    一开始白善宝不是很习惯,不过那段时间他正忙着跟满宝和白二郎做“斗争”,所以没怎么注意,等他注意到的不同的时候,他又习惯了这种改变。

    再说了,白二郎身边也没有丫头小厮跟着呀,不也过着霸王的生活吗?

    但在魏知几个侍卫的眼里,白家这样就显得有些寒酸了。

    他们对白家的家境还算了解,因为早在益州时他们查白启时就查过了,虽然跟他们这样的功勋,和魏大人那样的世家不能相比,但也是士族,家里有田有铺,也养着不少下人,按说不该如此落魄呀。

    魏知在花园里闲逛时,看到两个孩子一人占了石桌的一边认真写作业时便停了下来,没有去打搅他们。

    他对跟着的侍卫压了压手,找了一棵还算茂盛的树,在树底下坐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