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7章

    满宝依依不捨,“你一路保重。”

    傅文芸连连点头,上了马车后把姐姐挤到一边,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和满宝挥手道别,“等我给你写信,你一定要回我的信啊。”

    满宝狠狠地挥手。

    正巧扫了一眼这边的张主簿便皱了皱,恨铁不成钢的看了一眼他的大女儿,小声道:“你就不能跟人家学一学?”

    张大娘子没说话,她看了一眼满宝后便收回目光。

    她当然也认识满宝,应该说,罗江县上下官吏的小女儿小儿子们就没有不认识周家兄妹的。

    他们会卖很好吃的糖,就连他们的祖母母亲等人都知道他们,尤其是周四郎等人,因为她们常从他们手上买山药,姜块等。

    不是多贵重的东西,但新鲜,而且有人送货到门上。

    大家本都是生人,但买得多了,一来二去便成了熟人。

    所以在张大娘子眼里,满宝不过是家里做些小买卖的农户之女罢了,她为什么要跟她学习?

    满宝一直目送马车走远,这才歎了一口气。

    白善宝忍不住看了她一眼,皱眉道:“我去陇州的时候你都没这么难过。”

    “可你还会回来呀,傅二姐姐可能不会再回罗江县了。”

    白善宝一想也是。

    不过他没什么朋友,更没有朋友远行,所以他不能感同身受。

    他左右看了看,凑到满宝耳边小声道:“一会儿我们和堂伯说去县城玩儿吧。”

    “县城有什么好玩儿的?”

    “不知道,但肯定比村里好玩儿。”

    满宝一想也是,于是点头,和白善宝一起看向乖巧的站在一旁的白二郎。

    这种事怎么能少了他呢?

    等白老爷终于跟一众朋友说完话时,三个孩子也嘀嘀咕咕的商量妥当,站在了统一战线上。

    白老爷一回头,三个凑在一起的小脑袋立即分开,然后齐齐抬头无辜的看着他。

    白老爷走过去,伸手摸了摸自家傻儿子和白善宝的脑袋,道:“走吧,我们回家。”

    白二郎立即道:“爹,这儿离县城不是很远了,我们去县城买些东西吧。”

    白老爷问,“买什么?”

    “买书!”

    白老爷就瞥白二郎,扬眉问,“你买?”

    白二郎面色不变的点头,“爹,我想买一本字帖临摹。”

    白善宝在一旁连连点头,道:“堂伯,先生说二郎的字不好,得多练,我看过他练字,他都不照字帖来,自己练肯定不好看,所以还是得买字帖。”

    白老爷精神一振,立即道:“家里有字帖,儿子啊,你想练什么字型,爹给你找。”

    “啊?”白二郎忍不住看向白善宝。

    白善宝道:“堂伯,你那些字帖都贵重,二郎肯定不捨得拿来用。”

    满宝在一旁补充,“而且他可能还不喜欢,这字帖得选自己喜欢的才行,练字的时候开开心心的,这字才会写得好。”

    白老爷就沉思起来,“二郎不喜欢读书写字,难道是因为家里的字帖不合他的心意?”

    白善宝和满宝扭头认真的看着白二郎,白二郎只能硬着头皮点头。

    白善宝便道:“堂伯你放心,等他买了自己喜欢的字帖,我们练字时都叫上他,字嘛,写得多了就好了。”

    白老爷深以为然的点头,立即笑道:“那行,我们现在就去县城,二郎,除了买字帖,你还想买什么书?”

    白二郎总觉得自己掉坑里了,但他暂时没有证据,只能心惊胆颤的摇头,“不,不想买书了……”

    白老爷点头,“是应该再买一些书,家里的书还是少了点儿,一会儿我们去书铺里看一看,笔啊,墨啊也得添置一些,要是有好砚就更好了。”

    白二郎不知为何,突然想哭。

    第356章

    规矩

    白善宝和满宝是书铺的常客,一进书铺就熟门熟路的带白二郎去找字帖,还暗暗催促,“赶紧选,选好了我们出去玩儿。”

    白二郎就想随手拿一本,满宝已经翻开了一本字帖问道:“你喜欢什么样的字型?圆一点儿的,还是瘦长一点儿的?总不可能是潦草一些的吧?”

    白善宝已经从一堆字帖中选出了两本来递给他,“这两本不错,你自己选。”

    白二郎便赶鸭子上架一样的翻开字帖,小声问道:“等回家,你们能帮我临摹字帖吗?”

    “不能吧,你爹知道了要生气的,”满宝道:“自己的事自己做吧?”

    白二郎嘟了嘟嘴道:“可我不喜欢写字。”

    满宝道:“我也不喜欢吃鸡蛋,大头和大丫也不喜欢下田插秧……”

    白二郎委屈巴巴的选了一本字帖,满宝不明白这有什么好委屈的,她长这么大还没有一本自己的字帖呢。

    都是借白善宝的临摹。

    白二郎在这边磨蹭着才下定决心,那边白老爷已经在书铺里挑出了好几本书,正笑着沖三个孩子招手,“来看看我给你们选的书,二郎,你看你还有喜欢的吗?”

    白二郎看到父亲手上的书,忍不住张大了嘴巴,他隐隐有些后悔了,其实县城也没那么好玩儿。

    白善宝和满宝却上前了,俩人上前翻了翻就不是很有兴趣了。

    一个道:“这书我家里有,不想买了。”

    一个道:“这书我翻过,好多我都看不懂,我觉得我还得再长一长才行。”

    白老爷惊诧的看着俩孩子,那话其实是吓唬他们的,这书是他给自己选的。

    白老爷沉默了一下,然后扭头看向他家儿子。

    白二郎也正翻着白老爷选出来的书,发现他一本都不认识,甚至连书名都看不太懂意思,不由挠了挠脑袋。

    白老爷越发沉默了,见两个孩子正闪着目光看着外面热闹的街道,他觉得不能任由两个孩子这样自由生长,他们既然这么聪慧好学,那就应该有约束力才是。

    于是白老爷对两个孩子挤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道:“你们有没有要买的书?选出来,我买了送你们。”

    白善宝先摇头,“堂伯,我家里的书很多的,祖母每隔一段时间还都会买些新书回家,我家里不缺书。”

    “那总有你想看家里却没有的书吧?难得来一次县城,堂伯给你们买几本书,只是你们得答应我,买回去了要看,看完了我还要考校的。”

    满宝则自觉收这么贵重的东西不好,于是也拒绝。

    白老爷对她越发和蔼,柔声道:“这是叔叔给你们的鼓励,像你们读书这么厉害的孩子,若是因为书籍不够读多可惜呀,所以你只管去选,叔叔请你们。”

    满宝还是摇头。

    一本书可不便宜。

    而且能够满宝喜欢的还不是一般的书。

    像最便宜的《千字文》《论语》这种薄一些的书籍她都有了,其他常见的书籍先生和白善宝那里也有,基本上都是任由她翻阅和抄写的。

    所以满宝想买的,基本上都是很贵很贵的书。

    娘亲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掉了,你捡了馅饼,回头就得给老天爷上贡一只鸡。

    爹爹说,世上的人好坏参半,但趋利的人一定佔了九成。没有人会不喜欢利,如果一个人无缘无故的对你好,那是因为你可爱;但那个人的好需要花很多钱,那一定是对方有所图谋。

    老周头老早就给满宝立过规矩,道:“价值在五百文以下的礼你随便收,在五百文以上,你可不能拿,爹娘还不起。”

    所以满宝小心的看了一眼不远处书架上那厚厚的几本书,坚决的拒绝了白老爷的好意。

    她心里有些惋惜,要是白老爷送她街上那些好看的玩具就好了,她可是问过价的,都不是很贵。

    白老爷见送不出去一本书,略微有些惋惜,然后就扭头看向他儿子。

    白善宝和满宝能推辞,他儿子总不能推辞吧?

    于是白老爷对他儿子挤出笑容,大方的挥手道:“二郎,你去看看还有没有喜欢的书,拿过来,爹一併给你买了。”

    白二郎要哭了,摇头道:“没了,爹,我觉得家里的书更多了,我用大哥的旧书就好。”

    “不行,我对你们兄弟一碗水端平,你大哥有的,你也都有。”

    白二郎弱弱的道:“不,我,我觉得用大哥的旧书很好。”

    白善宝和满宝大概了解了他的痛苦,都同情的看了他一眼。

    最后白二郎还是没能抗争过白老爷,在他的压迫下选了好几本他并不喜欢的书。

    等走出书铺,不仅白二郎有劫后余生的感觉,就是白善宝和满宝都鬆了一口气。

    书铺的掌柜笑得眼睛都快眯起来了,殷勤的帮忙把白老爷买的书、笔墨纸砚等送到马车上,然后站在门口快乐的和满宝等人挥手告别。

    满宝他们没坐上马车,而是走着顺着街道往下逛。

    冬日漫漫,大家閑着无聊,于是街上的经济活动便多了起来,虽然进城依旧需要进城费,但大家还是喜欢到城里来逛一逛。

    当然,多数是没成亲,却可以说亲的大小伙子以及大姑娘们,还有的就是家境比较富裕,不抠那几文进城费拖家带口的人。

    因此街上卖吃的,卖各种饰品和玩具的佔了多数。

    很多玩具白二郎和白善宝都玩过,甚至现在家里还有呢,但他们在街上看见还是会忍不住想买。

    他们俩人尚且如此,更别说满宝了。

    她的玩具都是家里人给做的,老周家从来不会给孩子买玩具,都觉得有那个钱买吃的岂不是更好?

    毕竟吃的还能进肚子,玩的玩一段时间就不喜欢了,多亏呀。

    所以满宝看着会迎风而转的风车喜欢,看见小木马喜欢,看见木陀螺也喜欢……

    白老爷平时虽抠了点儿,但在对小孩子的这些小玩具上还是很大方的,主要是这些东西都不贵。

    便宜的两三文,贵的十文钱左右就能买,所以他很大方的和三个孩子表示,喜欢什么就拿,他付钱!

    满宝问了一下价钱,觉得这在她老爹给的规矩之内,于是高兴的选了自己喜欢的玩具。

    白善宝更不客气。

    走了不到两百米,三个孩子怀里就抱了不少东西,三人都乐陶陶的,总算是觉得来县城来对了。

    第357章

    白庄头

    有了玩的,三个孩子的目光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吃的上面。

    白老爷没让三个孩子在街上吃小摊,而是领着他们去酒楼,笑眯眯的道:“我们用了午饭再回去,你们还想去什么地方玩儿?”

    都是从孩童时过来的,白老爷当然知道三个孩子为什么来县城。

    三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讨论,县城里能玩的地方不多,但也不少。

    满宝以前来县城多是有事做,少有能畅意的到处玩的,更不要说白善宝和白二郎了,他们来县城的次数比满宝还少一些。

    今天无事,又有白老爷带着,三人便放开了玩儿。

    就是白二郎都不怎么忧心,他爹也一向疼他的。

    三个孩子用完了午饭便在县城里撒欢似的玩了一通,直到快傍晚了白老爷才带着三孩子坐上马车。

    没有午睡,又玩疯了三个孩子刚坐上马车没多久就昏昏欲睡起来,还没出城门就东倒西歪的睡着了。

    白老爷只能认命的把他们放倒,护住他们的小脑袋,让车夫放慢了速度。

    出了官道拐进山道,路就不好走起来,好在马车走得慢,虽然一摇一晃的,但并不是很颠簸。

    三孩子就这么一路睡回到七里村。

    马车先送满宝到老周家,这才调头过河回白家。

    满宝抱了一怀的玩具,乐滋滋的去和侄子侄女们分享。

    老周头坐在门槛上看着他们玩儿,问满宝:“这些都是白老爷买了送给你的?”

    满宝点头,“大家都有。”

    老周头这才没说什么,转而问道:“县太爷家的小姐有没有说什么?”

    满宝都快忘了她的好朋友离开的事了,老周头一提才想起来,她从自己的布包里拿出一个盒子,开启给老爹看,“这是傅二姐姐送我的。”

    老周头看了一眼,见是手绢,就砸吧嘴道:“倒是个好东西,不过你现在还小,也用不着,先收着,等你再长大点儿再用。”

    大丫看了一眼,羡慕道:“好漂亮,小姑,这是不是传说中的绸缎?”

    满宝就伸手拿出一块来看,摸着软软的,滑滑的,她迟疑道:“应该是绢吧?不都叫手绢吗?”

    老周头深以为然的点头,“不错呀,不然干嘛叫手绢?”

    大丫怀疑,真的是这样的吗?

    不过老周头说得对,满宝现在用不上这东西,她将盒子放在了自己的书架上。

    说是书架,现在上面除了书外还放了各种东西,所以还不如叫置物架。

    满宝将它放在最顶端,决定等她想傅文芸了再拿出来看一看。

    不过年纪还小的满宝显然没那么多忧愁,她和傅文芸本来就更多的是书信来往,所以一段时间不见并不会太过思念。

    不比白善宝,他们每日都见面,所以一分开一段时间便想念得紧。

    白善宝见满宝几乎不怎么提起傅文芸,也不忧愁,就放下心来,然后就找她讨论许多问题。

    本来还担心她伤心,不想她太过发愁呢,不过今天看来是没必要的。

    刘氏给他们找的农庄管事到了。

    不错,刘氏从白家的的庄子里调了一个管事来帮他们管理那一百二十亩的田地,以及那一座山。

    连白老爷都觉得刘氏有些太小题大做了,一百多亩的地而已,又是在七里村,随便交给一个长工或是下人都行,何必还要从别的庄子调派管事过来?

    不过之前便说好,人力物力由刘氏他们出,所以白老爷并没有说什么。

    人到了以后,刘氏让三个孩子到家里去见管事。

    三孩子比之前都高了一些,但在刘氏等人眼前,他们还是孩子。

    被请来的管事垂手站在一旁,听到动静便微微抬头看向他们。

    三人也正好奇的看着这个管事,见他鬓髮微霜,面容苍老,脸上带着憨笑,而手指粗大,显然是常干农活儿的。

    刘氏道:“这是白忠,以后他就是你们的庄头,有什么事你们吩咐他去做就好。”

    满宝很有礼貌的叫了一声白伯伯,因为白庄头看着比她爹还老一点儿。

    白善宝看了她一眼后道:“应该叫白爷爷。”

    白二郎深以为然的点头。

    满宝苦恼的皱眉。

    刘氏看了好笑,摸着他们的脑袋笑道:“你们以后称他白庄头就好。”

    有些不安的白忠连连点头,躬身道:“少爷,堂少爷,满小姐以后有事只管吩咐小的。”

    在三个孩子来前刘氏就和白忠说过,这个小庄子三个孩子都有份,所以他们三个都是他的主子。

    满宝他们虽然雄心勃勃,但他们并不可能把太多时间花费在农事上,尤其是他们此时年纪还小,心性不定,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事实上这段时间他们也很懈怠了,每日从学堂里下学回来做完作业就会忍不住凑在一起玩儿,前两天因为周四郎他们要上山抓竹鼠,三孩子还跟着去凑了一回热闹呢。

    地里的长工虽然听命令在犁地和沤肥,但没有人管,做事很懈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