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48章

    满宝想起还没告诉老爹她要赊牛的事呢,于是道:“爹,明天我要去县城,到时候给你拿个大礼回来。”

    老周头笑呵呵的问,“什么大礼?”

    “说了就不惊喜了。”

    “行,你去吧,”老周头从不拦着她去县城,笑道:“明天你二哥要去县里卖豆腐和竹筐簸箕,让你四哥五哥跟你去,反正天返寒了,他们在家里也没事做。”

    满宝应下。

    春天菜很稀缺,钱氏和小钱氏刚撒下菜种没多久,也才冒芽呢,因为春寒,她们刚抱了一些稻草小心的覆盖在上面,打算等这一阵春寒过去再把稻草拿开。

    所以现在家里除了乾菜,腌菜,那就是地里的野菜了。

    满宝不是很喜欢吃野菜,总觉得苦苦的。

    当然,如果是小钱氏做,那还是可以勉强吃一吃的。

    钱氏估摸着城里人现在也没菜吃,所以从大头他们採回来的野菜里捆了好几捆给放到竹筐里,让周二郎明天带去试试看。

    “卖得出去就卖,卖不出去就拿回来,我们家自己吃。”

    周四郎嫌弃得不行,“就这么几把野菜还拿回来吃呀,地里再找就是了。”

    “你以为现在野菜好找呀,”钱氏捶了他一下,将他赶走,道:“现在村里不少人家都是野菜多过馍,他们找野菜可狠着呢,也就我们家孩子多,找的才多些。”

    老周头也点头,“不错,所以从明儿开始,我们家一日三餐都该吃稀的,又不下地干活了,吃那么多干什么?”

    老周头看向小钱氏,叮嘱道:“煮麵片汤的时候多放点水,少放点面。”

    小钱氏应下。

    老周头看了一下院子里正蹲着写字的孙子孙女们,想了想道:“明天豆腐多做些,给家里也多留点儿,这东西不贵,味儿还不错。我们家的豆子不是还有许多吗?”

    “那我今晚多泡一点豆子。”

    老周头点头,满意了,蹲在一边摸自己的老烟枪。

    第二天,满宝吃到了豆腐脑,又吃了蒸鸡蛋,然后吃了小半碗的面片汤。

    她现在已经长大了,加上这段时间的锻炼,从七里村到县城完全可以靠自己走着去。

    周虎一早就在村口等着了,见到周家兄弟到便跟上,还帮周二郎推着板车。

    周二郎才知道周虎也去县城,好奇的问了一声,“嫂子的药完了?”

    “没有,我进城去问一下赊牛的事。”

    他觉得满宝说得对,得进城去看一看,如果真有办法把今年的利息给抵消掉,他更想赊牛了。

    周二郎惊讶,“你想赊牛啊。”

    周虎更惊奇,“你们家不也要赊吗?”

    周二郎推着车子差点给翻到沟里去,他瞪大了眼,第一时间扭头去看满宝。

    满宝骄傲的道:“不错,这就是我给家里送的大礼。二哥,等家里有了牛,我们家能多精耕细作多少亩地呀!”

    周二郎犹豫着道:“可这事也太大了,你跟爹娘说过吗?”

    周四郎已经兴奋的叫道:“说什么呀,告诉爹肯定就赊不成了,我觉得买牛好,有了牛,我们就不用拉犁了,主要是速度还快。要不是家里是爹做主,我都想赊。”

    周二郎瞪他,“万一还不上咋办,这可是三四两的银子呢。”

    周四郎想了想后对满宝道:“满宝你别怕,大不了等秋冬我地里的姜卖了,四哥给你出一些。”

    满宝高兴起来,连忙点头道:“好啊,四哥我可记住了,不过你们不用担心,我已经和善宝说过了,我们也圈出了一块地种姜,就在沟渠边上,地肥,排水好,浇水也方便,足有两亩左右呢,到时候全部种上姜,肯定能卖不少钱。”

    第383章

    才相信

    周四郎呆住了,问道:“你哪来这么多的姜种?”

    他不记得家里给她留了这么多姜种呀。

    “我和大嫂说过了,菜园底下埋的姜块给我一大半,善宝的花圃里也埋了不少,”还有从商城里买一些,不过这一点满宝是不会说的,反正她小手一挥,道:“反正够种了。”

    周二郎听了连连点头,“你心里有成算就行。”

    他觉得就算今年老天爷不赏脸,姜块能种活,那也能卖不少钱了,周二郎是知道姜有多值钱的。

    而且,一亩姜的收成也不少,只看去年老四那五六分的姜地出产就看得出来了。

    周虎并不知道姜块到底有多赚钱,他家里前年的时候和老周家要了几块姜种回去种,种了两年,现在也就够自家吃。

    尤其是现在妻子身体不好,大夫说可以多用姜块煮些红糖,所以家里的姜都不够用。

    不过问钱婶,一般都能拿几块回家。

    周虎想了想,决定回去后也在菜园里多种一些姜,至少得保证家里够吃。

    周虎正在沉思,周四郎却蹦了起来,叫道:“你种了两亩?那等到秋冬,这么多姜能卖出去吗?价钱还不得压死?”

    满宝道:“姜可以做药材,药铺一直收的,我打算晒乾了卖给药铺。”

    满宝的话音才落,科科突然冒出来道:“宿主,乾姜是用生长了两年的老姜做成的,并不是用一年生的鲜姜,所以你要做成乾姜,等明年秋天才行。”

    满宝一听愣了一下,然后就扭头对周四郎道:“四哥,要不今年秋天你别卖姜了,让我卖吧,你的姜留着,待明年秋天再挖,我刚想起来,乾姜是用两年生的老姜做的。”

    周四郎张大了嘴巴。

    满宝道:“其实乾姜的价钱也很高的。”

    周四郎幽幽地道:“你小侄子就要出生了,你这是打算让他第一年就没新衣裳穿吗?”

    满宝,“……”

    周二郎不理他们,反正现在县城里种姜最多的一定是他们老周家,不管是四弟,么妹还是三弟,反正都是自家人,赚的钱也都是进自家的口袋。

    所以他一点儿也不担心。

    周虎都不太明白他们在说什么,更不可能发表意见了。

    周五郎一向站在满宝这边,悄悄和满宝道:“告诉爹娘,让爹娘给你撑腰。”

    周四郎听到了,直接撸了袖子要揍周五郎,“亏我对你这么好,上次摸了鸟蛋还多分了你两个,你就是这么对我的?”

    满宝就叫,“五哥快跑!”

    兄弟俩便打闹着跑远了。

    周虎羡慕得不行,和周二郎道:“兄弟多就是好,不仅可以互相帮衬,平日也能热闹许多。”

    像他家就他一个,家里倒了一个,连帮把手的人都没有。

    周二郎抬头对他一笑,“你现在觉得热闹,那是不知道他们闹起来有多讨厌。”

    反正老周家最不缺的就是热闹,最缺的是安静。

    到了县城,周二郎懒得让他们再跟着,直接挥手让他们自己办自己的事去,他要去摆摊卖东西了。

    不过也叮嘱了满宝一句,“要是牛太贵,超过了四两,你可别买。”

    周虎也踌躇,“不然我们先去牛市看看行情,万一县衙的牛比牛市的还要贵怎么办?”

    满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跟着一起去牛市。

    牛市就是一条不太长的街,里面卖有牛马驴骡等比较大的牲畜,嗯,猪也有。

    罗江县就这么大,卖牛的人自然不多。

    他们从街头走到街尾,只看到三头牛,其中一头还是老得躺在地上,正费力的从主人手里吃一把嫩草。

    满宝好奇的蹲下去看,牵着牛绳的人只看一眼她的衣裳便收回了目光,淡淡的道:“这牛太老了,是卖去杀的,可不是拿去耕地的。”

    “它多少岁了?”

    主人歎息一声道:“有十五岁了吧,我买它的时候,卖它的人说是六岁,正值壮年,它来我家九年了。”

    满宝咋舌。

    然后旁边站着的是一头小牛犊,牵着绳子的人说它两岁了,可以下地干一些轻省的活了。

    还有一头则是正值壮年的犍牛了,六岁左右,但要价也高,周虎问了一声,足要四两两百钱。

    四人退出了牛市,周虎的信心大受打击,他小声道:“太贵了。”

    满宝则拉着他们朝一家当铺走去,走到柜檯前,踮起脚尖也只露出一个小脑袋,她问里面的伙计,“现在一两银能换多少铜钱?”

    伙计看了她一眼,再看她身后的三个青年,轻咳一声道:“看银的成色,要是好,能换一千三百钱,差的也就一千五十文左右吧。”

    “官银那样的呢?”

    “那就是一千二百钱。”

    满宝点头,表示明白了,挥手和伙计告别,转身又拉着他们进了一家银楼问了一遍,得到相同的答案后就拉着周虎去县衙。

    “我们先去看看县衙的牛,要是好,我们就赊。”

    县衙的牛当然不在县衙里,而是在县衙隔壁的一个敞开的草棚里,这本是一块空地,现在被搭了草棚给牛休息,专门供来赊牛的人观看。

    草棚里面站了二十多头牛,虽然地方小,却比牛市更像牛市。

    满宝眼睛闪闪发亮,从布袋里拿出户籍让周四郎去报名进去看牛,周四郎看着手里的户籍,张大了嘴巴问,“你哪来的?”

    这东西不是一直是爹拿着吗?

    “我让娘给我拿的!”

    “那娘是知道你要干啥了?”

    满宝想了想道:“我没告诉娘,但娘告诉我,家里的钱够还的。”

    周四郎一听放心了,但心里还是有些怪怪的,他上下打量满宝,迟疑的道:“满宝,你不会真的是天尊老爷座下的仙子转世吧?”

    自从娘的病好以后,他总觉得娘对满宝更宠了。

    以前虽然也疼她,却不会这样纵容她。

    周五郎却早已经深信不疑,闻言瞥了他一眼道:“当然是了,娘不是说了好多次了吗?满宝要不是仙子转世,天尊老爷怎么会治好娘?”

    周四郎一想也是,看一眼憨憨的五弟,他懊恼不已,他竟然直到此刻才想到这点儿,是啊,如果满宝不是仙子转世,娘的病怎么会一夜间就好转了?

    现在比常人还要健康些,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第384章

    赊借

    满宝他们不是第一个凑上来的,实际上,此时围在草棚外面看牛的人就不少。

    但大多是附近来凑热闹的,要进草棚里看的一个也没有,生怕县衙由此赖上他们,让他们把看的牛给赊回去。

    所以周四郎他们掏出户籍来要进去时,搬了一张桌子坐在草棚口的差吏便看了他们这一群人一眼,问道:“都是一家的?”

    周虎连忙把自个的户籍拿出来道:“不是,我是另外一家的。”

    差吏做了登记,手一挥便道:“行了,进去吧。”

    大家立即进去。

    草棚里只有牛,还有一个管着牛的牛倌。

    见这四人边走边看,一看就是外行人,他便依靠在一头牛的旁边问,“知道怎么看牛吗?”

    满宝微微点头,周虎和周家两兄弟则齐齐摇头。

    牛倌好奇的看着点头的满宝,问道:“你知道?”

    满宝决定要赊牛以后就找农庄里的牛看过,还请教过当时去买牛的白庄头,现在肚子里可装了不少的货呢。

    所以满宝骄傲的抬着小下巴道:“当然知道了,看牛要先看牙齿,四岁左右的牛最好,所以要看它是不是长出了水久性隅齿。”

    牛倌点头,表示没错。

    满宝更骄傲了,继续道:“还要看蹄子,四蹄大而正,蹄质緻密坚实的好。”

    “不错,不错,”牛倌笑道:“那小娘子来挑一挑,看可有看上眼的?”

    满宝眨眨眼,看着围在两边,站成两排的牛,她有些抓瞎,嗯,白庄头是那么说的,她也那么记了,当时也看了一眼牛嘴巴里的牙齿,可怎样的牙齿算乳牙,怎样的算脱落后长出来的永久牙来着?

    牛倌一看便明白了,他哈哈大笑起来,他就说嘛,一个看着才七八岁的娃娃怎么就会看牛了?

    “行了,我帮你们挑,要犍牛是吧?这几头都不错。”

    满宝顺着他的手看去,发现他指着的那几头牛毛髮都油光华亮,牛眼看过来时精精神神的。

    满宝看到它们的脖子上挂着竹牌,忍不住上前看了一下,发现上面写着“壹”,她便问道:“这牌子是干什么用的?”

    “区分牛的质量,价格都是定死的,你们看中哪头,翻过去就是牛的编号,拿了去问价就行,这是第一等的犍牛,价格也是最贵的一批。”

    满宝翻过去,果然后面是一串数字。

    每一头牛都是有编号的,你要卖出去,得先和县衙报备,牛老了要宰杀,也得和衙门打报告,牛不小心病死了,更要通知县衙。

    满宝记下它的编号,问道:“那你知道这头牛多少钱吗:?”

    牛倌笑道:“我当然知道了,这里每一头牛的价钱我都记下来了的,这头要四两五百文。”

    周虎当然唬了一跳,纷纷向后退了一步。

    满宝也没想到这么贵,摸了摸它后问道:“那有没有便宜些,却又好的牛?”

    “那就是次一等的犍牛了,你想要买四岁的不可能了,买头三岁左右的吧。”因为他们是第一批进来的人,牛倌对他们还算热情。

    主要是坐在草棚门口的差吏们不想跟他说话,而草棚里除了他就是牛,可能是平时寂寞惯了,这一开口,说的又是自己最擅长的,他一时滔滔不绝起来。

    领着四人将次一等的犍牛都看了一遍,将他们的优劣都列举出来,然后再建议他们可以买的几头……

    满宝和周四郎周五郎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在商量过后,他们一致决定选中编号为“罗398”的次犍牛。

    满宝再次抬头和牛倌确定,“这头只要三两五百文吧?”

    “不错。”

    周虎在犹豫过后也选了一头次犍牛,比老周家选的差一点儿,只定价三两二百文。

    他拜託满宝帮忙看了编号,又记了下来,便去找差吏问价。

    听他们问价,差吏脸色好了许多,翻了一下册子,报了和牛倌一样的价格后问,“你们要赊吗?”

    满宝连连点头,问道:“是去县衙里先赊银子再来拿牛吧?”

    差吏点头,“不错。”

    “那您再看一眼,我家的牛是不是三千五百文。”

    差吏翻了一个白眼道:“是三千五百文,赶紧去赊银吧,这都快要用午食了……”

    满宝立即拉着周四郎去县衙里赊银。

    杨和书正忧愁的站在县衙里,显然,今天的情形与他设想的出入太大,他有些受挫了。

    他一转身,看到满宝他们进来,他立即眼睛一亮,招手笑问,“你们是来赊牛的?”

    “是啊,”满宝冲上去道:“我刚选中了一头牛,要三千五百文,我带有些许铜钱来,所以只想赊借三两,县令大人,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杨和书笑眯眯的道:“你就是赊一两也是可以的。”

    说完,杨和书期盼的看向周虎。

    周虎脸色涨红,低下头去道:“我,小的也选了一头牛,要三千二百文,所以我也只赊借三两。”

    一下赊出去两头牛,杨和书高兴了,笑眯眯的亲自领着他们去旁边的账房里赊借银子。

    张主簿早有準备,先是起身和杨县令行了一礼,就核对两家的户籍资讯,然后很快就将赊借文书填好,让他们签字画押。

    满宝提了笔就要写字,张主簿眉头一皱,一掌按上去道:“你们家不是有男丁在此吗,应该由男丁来签。”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