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69章

    “哎呀,”老周头一拍大腿,乐呵呵的笑道:“原来满宝和你提过了呀,那就算了,那就算了,当我没提这话儿,对了小公子,这满宝有没有说价钱?”

    “说了,”白善宝立即精神一振,看了一眼满宝后道:“我们说定了是三十文一斗。”

    其实在粮还没到时,俩人说定的是三十五文一斗。

    满宝早就想到了,他们家把麦子都当麦种卖了,家里剩下的肯定就那点陈米和已经磨好的面粉,根本不够吃几天的。

    要是买不到粮,她爹一定会往里掺大把大把的麦麸的,一定会的!

    所以她老早就和白善宝谈好了,三十五文一斗。

    好歹还比粮铺里的低五文钱不是?

    结果他们谁都没料到,粮价说降就降啊,昨天晚上白老爷就告诉他们,现在粮商在罗江县各乡镇收的麦子是二十八文一斗。

    虽然粮铺的麦子没降价,不过白老爷估摸着也不差几天了。

    所以满宝就找到白善宝要求降价,两个小人为此还小小的吵了一架,但想着大敌当前,俩人都各退了一步。

    满宝没有要求白善宝一定要给乡下收购的粮价给她,白善宝也不再坚持赚她那五文钱。

    直接成本价给她。

    也正因为昨天晚上“剧烈的讨论”过这个话题,今天两个孩子都显得特别的友好。

    但为了不让自己的苦劳摆给瞎子看,白善宝还是额外解释了一句,“我们从陇州拉来的时候就是三十文一斗,所以我给你们的可是成本价。”

    第437章

    你来我往

    七里村偏僻,目前还没有粮商跑到这儿来收麦子,所以老周头并不知道现在乡下麦子的收购价是多少。

    但他知道粮铺的价是多少,因为昨天晚上他闺女刚给他提过。

    所以他觉着比粮铺少十文钱一斗的麦子真的很便宜,这可是良心价了。

    于是他便越过老妻握了一把白善宝的手,感激的道:“还是小公子心善啊。”

    本来想问的怎么白老爷还从陇州运麦子,不是自家产的麦子……吗?的话也给忘了。

    在老周头的认知里,白宅和白家虽然是两栋房子,但其实是一家子。

    刘老夫人这边没有成年的男丁,自然是要仰仗白老爷的,所以白善宝在他家说的话便是代表着白老爷。

    老周头忍不住在心里感慨,觉着白老爷真是个好人啊,先前他们才从他那儿赚了这么大一笔钱呢。

    这么一想,老周头立即道:“小公子啊,你回去告诉白老爷,等夏收的麦子下来,他要是还想买我家的麦子当种子,我给他算便宜些。”

    “不行!”白善宝和满宝异口同声。

    俩人同时道:“爹(老伯),你怎么能压价呢?”

    “啊?”老周头瞪眼,他闺女反对也就算了,怎么白家的小公子也反对,他不应该和白老爷是一伙儿的吗?

    钱氏无奈的瞥了他一眼,直到这会儿他都还没明白吗?白善和白老爷家是两家!

    满宝道:“爹,你压价了,那我们的农庄怎么办?咱可是自家人,你不能这么做。”

    白善宝深以为然的点头。

    老周头呆呆的看着白善宝,他跟满宝是一家人,可小公子和白老爷不是一家人吗?

    他这不是在通过小公子卖白老爷一个好吗?

    怎么白家小公子也反对?

    一直到把人送出大门,老周头都还有些迷糊。

    白善宝还悄悄的和满宝说呢,“我们可是一伙儿的,你家可不能压价。”

    “放心吧,”满宝道:“我一定看好我爹,我不在家,还有我娘呢。”

    白善宝对满宝还是放心的,这才挥了挥手和她告别,“那行吧,我先回家了,明儿要上课呢,我得先回去预习预习。”

    满宝便也皮一绷,想着一会儿她也要回屋去读书。

    等主仆俩人都走远了,老周头才想起来他还有一个主要问题没问呢,“满宝,你有跟小公子说定买多少袋麦子吗?”

    老周头念叨道:“其实还有一个来月麦子就下来了,可如果白老爷再跟我们家买麦种……其实也没啥,看着这个月也不像是会发大水的样子,麦穗已经开始灌浆,旱一些也没大影响,毕竟前儿刚下过雨……”

    “所以到时候直接跟村里人买一些粮也行,”老周头自己掰着手指头数了一下夏粮下来的日子,算其他的他不在行,但算家里的口粮,他直接的反应可比满宝快多了,因此道:“掺点麸皮,两麻袋也就够了……”

    满宝听见了,立即叫道:“我不要掺麸皮的馒头!”

    大头几个孩子立即围上来,也纷纷道:“爷爷,爷爷,我也不要吃。”

    声音吵得不行,就好似有上百只鸡同时咯咯咯的在他耳边叫,老周头就一脸嫌弃的挥手,“行了,行了,不吃就不吃,那买三麻袋好了。”

    孩子们一听高兴了,大人们一听也高兴了,家里才挣了这么多钱,怎么能掺麸皮呢?

    老周头却转头找钱氏,问道:“不知道大哥他们那儿要不要买麦子,反正家里现磨好的面粉还能吃好几天,要不等明儿大嫂他们上门后问一声?”

    钱氏点头:“行。”

    老周头就低头对满宝灿烂的笑,声音轻柔的道:“满宝啊,你看能不能和小公子说一声,把麦子多给我们留两天,暂时别往外卖,或许到时候我们家多买几袋也是可能的。”

    满宝表示没问题,反正在七里村,白善宝的那些麦子也卖不出去。

    要是卖给罗江县的粮商,好像他又是亏本的。

    老周头高兴起来,伸手摸着满宝的脑袋歎道:“我们家满宝真是越发厉害了。”

    满宝和老周家一家人深以为然的点头,她也觉得她越来越厉害了,而接下来她会更厉害的。

    因为庄先生今天露出来的口风,以后他们读书恐怕要如夏秋的大风,冬春的凛寒一样剧烈了。

    唉——

    进了门,老周头便让人把大门关起来。

    周三郎和周四郎一头雾水的把大门关上,这会儿太阳才要下山呢,天还大亮着呢,大白天的关什么门?

    关了门,作为一家之主的老周头一屁股就佔据了堂屋门槛的位置,只要是有家庭会议的时候,基本上,这位置就是他独佔。

    钱氏不喜欢坐门槛,她还是更喜欢坐在凳子上,满宝拖了个小凳子跟她娘坐在一起。

    虽然已经同意,但事到临头老周头还是有些心痛。

    但见老妻和闺女都双眼亮晶晶的看着他,而底下一众子子孙孙也正一头雾水的看着他,老周头便把烟杆一敲,自以为颇有气势的道:“老大,去把才换回来的银子拿出来。”

    “哦。”周大郎一头雾水的进了爹娘的房间,发现他背回来的背篓还好好的放在地上,里面的银子动都没动过。

    周大郎隐约觉着不对劲儿,但还是把背篓给抱了出去。

    老周头让他把里面布包的银子拿出来。

    周大郎听话的放到他爹跟前。

    老周头将布包开启,里面是一堆数量多了一倍,身量却小了一半的银锭。

    老周头把十二个十两一锭的银子都换成了五两的。

    他觉着他们家恐怕很少会用到十两一锭的时候。

    哪怕已经看过好几眼了,但再看,老周家的人依旧忍不住发亮,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我们家是真有钱了呀。

    老周头却想的是,我很快就要没钱了,果然,钱在他手里就待不住。

    不对,是在他媳妇手里就待不住!

    老周头沉吟道:“我和你娘商量过了,这么多钱放在我们这儿也没用,而你们也都成家立业了……”

    第438章

    每人都有份儿

    老周头说到这儿顿了顿,然后歎息了一声后道:“以后我和你娘要是老了,这家也就不能给你们当了,所以我和你娘的意思是,趁着现在我们都还活着,家里也有了些钱,不如就分下去,让你们各自学着管家,以后我和你娘要是没了,你们兄弟姐妹几个也不至于就乱了。”

    周大郎等人感动不已,热泪都快要流出来了,周大郎代表一众兄弟姐妹们发言,“爹,您还年轻呢,不会老的。”

    “滚蛋,我都这把年纪了,你还想着我能给你拉犁啊。”老周头道:“老不老的,我比你们清楚。”

    众兄弟:……没让您拉犁,而且现在我们家有牛了。

    老周头破功了一瞬间,缓了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情绪,“虽说是把钱给你们,但你们也不准随便花用。”

    老周头总算是找回了自己的气势,指点江山道:“老大,大头年纪不小了吧,再过几年也要说亲了,还有大丫,虽然现在是我和你娘当家,但他们是你儿子,你闺女,你们心中得有数,知道吗?”

    周大郎和小钱氏连连点头,表示明白,并且坚定的表示,他们一定不乱花钱。

    老周头对大房还是挺放心的,然后看向周二郎,歎气道:“二头他不像你,不然跟满宝学着算筹,说不定还真能去县城里做账房先生呢,算了,闺女也行,让二丫多学一些,你有钱了,也给她买个算筹啥的,以后最好也嫁到县城里去,回头还能帮衬帮衬她兄弟啥的。”

    冯氏都听呆了,想着,他们家有谁嫁到县城了吗?这个“也”字……

    周二郎却机灵得不行,连连点头道:“是,爹,以后她去了县城还能帮忙照顾她小姑呢。”

    周二郎以前觉得,他么妹能嫁到镇上就很不错了,不过经过这次卖粮后,他和他爹一致觉得,他么妹是一定能嫁到县城里去的!

    老周头看向老三,说的却是:“老三啊,我看四头这孩子机灵得很,你省钱省得好,先让他跟他小姑多认识一些字,等再长大一点儿,要真是聪明,你就送他去上学,知道吗?”

    划重点,是“你送他去”,周三郎竟然听明白了,他先看了一眼他儿子,然后应道:“嗯,我听爹。”

    老周头满意了。

    然后他直接略过周四郎,直接归纳总结道:“行了,以后就算我和你们娘不在了,你们兄弟姐妹间也有互相帮衬,大郎,你是老大,得给你底下的弟弟妹妹带好头。”

    周大郎应下。

    老周头这才看向周四郎,连连歎息,“老四啊,你得多跟你三哥学,别一有钱就往外花,我真是……”很不想给你钱啊。

    老周头觉着,把钱给老四和满宝,那就跟直接拿到外头花是没差别的。

    差别就是,满宝花钱了还能听见响儿,周四郎花钱,他估计连影儿都看不见,更别提响儿了。

    老周头道:“你是有媳妇,有儿子的人了,别总想着让你大姐给你养孩子,得自己存钱养,知道吗?”

    方氏瞪大了眼睛,疑惑的看向周四郎,啥叫让大姐给他们养孩子?

    周四郎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死,他咳了两声后叫道:“爹,那,那都多少年前的事了,那会儿我还小好不好,我现在可宝贝我儿子了。”

    老周头道:“看出来了,所以我才让你少花点儿钱,我问你,他这还没够百日呢,你给他买这么多布料干啥?还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玩具,不花钱啊?”

    老周头恨铁不成钢,“你这才一个儿子呢就这么花,后头的咋办?”

    周四郎扭捏道:“我,可我现在只有一个儿子呀,后头的用他们哥哥的呗。”

    “所以,我决定少给你,你就跟老五……”

    钱氏咳了一声,瞪了他一眼后打断他的话,道:“老四的花销是大了点儿,但钱都花在了媳妇跟孩子身上,也不算是乱花,就照着之前说好的分算了。”

    周四郎虽然不知道之前爹娘说好的是多少,但他也听出音来了,他一定比老五他们这些没成亲的多!

    而现在他爹想抠他的钱,于是他连连点头,很赞同他娘的话。

    老周头不太高兴,老四花钱也太厉害了……

    钱氏却觉得很欣慰,知道疼老婆孩子,难道以后老四还不会攒钱吗?

    她瞥了老周头一眼,这是这人一辈子也学不会的,说起来,老四倒跟他小叔有些像。

    在钱氏的坚持下,老周头只能屈服,主要是他不想当着孩子们的面儿吵架,他觉得这样太有损他的威严了。

    剩下的则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周喜的钱一直是自个拿着的,而老五老六的钱都在满宝那儿呢,这两兄弟除了偶尔会和满宝拿些钱去县城里买点好吃的,基本没有大的花销。

    在存钱这条道上很有老周头的风範。

    话说完了,老周头便开始分钱,他很不舍的摸了摸身前的银锭,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老大,你给你弟弟妹妹分去吧,你和老二老三一家十五两,老四十两,剩下的,一个五两。”

    钱氏就补充道:“老四,你刚成家,只有一个儿子,家累不重,所以我和你爹才决定给你十两,比你三个哥哥少些。等你以后孩子多了,自然就一样了。”

    周四郎喜滋滋的点头,好歹没让他爹扣去五两不是?

    老周家上下都喜滋滋的,他们是真没想到爹娘会把这些钱分给他们。

    走到把钱一一分给弟弟妹妹们,周五郎和周六郎一点儿也不掩饰他们的钱是满宝拿着的事儿,拿到手上后摸了好一会儿,周六郎甚至还悄悄的用牙齿咬了一口银锭,这才依依不捨的交给满宝保管。

    满宝自己也拿了一锭,笑得眼睛都要眯起来了。

    大头几个孙子辈的看着羡慕不已,作为孙辈,他们暂时还没有分钱的资格,于是他们转身走向自己的爹娘,表示要摸一下银锭。

    周大郎几兄弟很大方的把银锭分下去,让他们摸个够,只不准咬。

    摸而已,又不会少,正好让孩子们长长见识。

    第439章

    顺毛驴

    分完了钱,钱氏又从布包里拿出一锭五两的银子,递给周喜道:“这是先头老四成亲跟你借的银子,还你了。”

    周喜笑眯眯的接过,“谢娘。”

    钱氏欣慰的看着她道:“后儿就是端午,今年家里进了这么大一笔钱,你和你嫂子们进城去逛一逛吧,买些鲜亮一点儿的布料,回头让你三弟妹教你裁衣。”

    几个儿媳妇一听要进城,都忍不住看了各自的丈夫一眼,小钱氏直接撞了周大郎一下,方氏则是捏了一把周四郎。

    周四郎还没来得及开口,周大郎便已经先问道:“娘,后儿我们都进城?”

    老周头看向老妻。

    钱氏则是先看满宝,“满宝,后儿你要不要去?”

    满宝失落的道:“先生说端午不放假。”

    钱氏便点头道:“那我就不去了,你们去吧。”

    孩子们欢呼起来,儿媳妇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

    钱氏笑道:“老三家的,老四家的,你们把孩子留在家里吧,那么小的孩子带出去,万一受了风邪就不好了。”

    钱氏冲何氏伸手。

    何氏立即把怀里的五头给婆母。

    钱氏笑道:“孩子周岁前,都不准出村。”

    老周家的儿媳妇都知道这个规矩,就是方氏都知道了,因为她刚出月子的时候想要抱孩子回娘家看看,结果钱氏没放人,说她要实在想回娘家,那就让周四郎送她回去。

    早去早回,但孩子却不能带出村。

    不仅不能带出村,百日前,连村里稍远一些的地方都不能去。

    尤其是屋后的山那儿,前段时间农忙时,何氏背着五头把鸡食搅拌出来,但家里没人,她便任由鸡叫着也不送到后屋去。

    她若是去,必是把五头留屋里或是交给她照看才行。

    用钱氏的话说,外头远的地方都有邪气,大人上课,幼儿却是不能沾染这些邪气的。

    这是他们钱家多少年口口相传的育儿经。

    老周头闷闷不乐的坐在一旁,钱氏就与他道:“你跟孩子们一块儿去城里看看吧。”

    老周头不高兴的道:“不去!我进城去干啥?”

    钱氏无奈的道:“去给我买两身布料,这天儿眼看着要越来越热了,你给我买点布料回来做衣裳,给你自己也买两身,再给满宝买些头绳,这孩子总不会自己绑头髮。”

    老周头重新高兴起来,问道:“你想要啥颜色的?”

    “我还能穿啥颜色的?你看着买吧,再给我买点儿线……”

    老周头听得认真,一一记下后就从钱氏手里接过了一锭银子,他看着银子问,“买那么点儿东西,怎么还拿银子去?”

    “你忘了,咱家的牛还赊着呢,你去了县城最好去看看,能不能把赊的钱给还了。”

    满宝立即道:“娘,那个我来还吧。”

    钱氏还没说话,老周头便道:“不用,不用,这牛是给家里用的,怎么能让你还钱?”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