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00章

    叮嘱

    满宝辩解,“我这是看病,当然要问仔细些,也要叮嘱仔细些。”

    小钱氏头疼,“以后的姑爷能受得了你吗?”

    满宝乐道:“姑爷也爱说话就好啦。”

    三头:“那完了,你回娘家的时候家里全是你俩的声音了。”

    满宝伸脚要踢他,三头就一蹦蹦开了,俩人嘻嘻哈哈的笑闹着跑到了最前面。

    白二郎今年也要去他舅舅家拜年,定了初五出门,要在那边住两个晚上,初七才回来,因此大家便定了初三去县城给庄先生拜年。

    自庄先生卸了学堂的教学之责后,满宝他们再要拜年就得去县城庄家了。

    庄家也习惯了每年抽出一天的时间来招待他们,满宝他们熟门熟路的提着年礼上门,给先生拜了年,留下吃了一顿饭,然后便拿了红包告辞离开。

    因为要进县城拜年他们起的有点儿早,一爬到马车上满宝便有些犯困,她打了一个哈欠,找了个舒服点儿的位置靠着脑袋。

    白善坐在她的身侧,问道:“有没有觉得今年拜年有什么不一样的?”

    白二郎问:“有什么不一样的?”

    满宝大大地打了一个哈欠,差点把眼泪打出来,她道:“有呀,今年师嫂对我特别热情。”

    白善也点头,“我也觉得她对你好热情,可是为什么呢?”

    白二郎和白善一起扭头看她,满宝微闭着眼睛道:“因为我是女孩子,出门在外,肯定是我照顾先生多一点儿,所以师嫂在感激我。”

    白二郎便叫道:“才不是呢,明明是我照顾先生更多些。”

    正要说话的白善忍不住和满宝一起却了一声,不过他也没再提这个话题,而是问道:“说好了元宵一起来县城?”

    满宝点头,窝在角落里靠好。

    大家便安静的回家去了。

    元宵和过年又有些不一样,这一天杨县令下令打开城门,从十四那天早上城门大开后,一直到正月十六都不会关闭。

    所以哪怕是住在乡下的村民也可以到县城里来赶热闹,只要人够多,走夜路也是不怕的。

    不过像老周头这样的老头子是不会去的,相比于出去吹冷风,他更喜欢老婆孩子围火炉,安安稳稳的过节。

    不过今年的元宵他想老婆孩子围火炉是不可能了,因为就连周大郎和周三郎都决定带老婆孩子进城去赶一波热闹,更别说其他人了。

    不过,五头六头和七头年纪都还小,尤其是七头,此时还只能靠人抱着呢,所以他们三个孩子都被留了下来。

    他们的爹娘都特别坏,听了满宝的建议,中午的时候特意带着他们玩儿,就不给他们睡觉,下午早早的吃了晚食,然后就哄他们睡觉。

    孩子中午没睡,几乎才放到床上就睡着了,都不用哄的。

    然后一大家子人就出门去了,满宝与他们一起到村口去,白善他们在车上等她,车尾的还挂着一个鸡笼。

    小钱氏知道他们三个要好,加上有大吉在,便特别放心的道:“你去和他们玩吧,我们在后面自己走。”

    “那我去了,我在县城里等着你们。”

    周四郎道:“别,我跟你四嫂不跟你一块儿玩儿。”

    周五郎道:“我也不,不用等我们。”

    而大头他们早在村里呼朋唤友相约好了要一起去县城玩儿,更不会和他们一起了,也就三头几个小的,因为还有被拍花子拍掉的危险,所以必须跟着各自的父母行动。

    不过周大郎他们也各有自己的计划,也不打算带满宝玩儿,所以道:“你自去玩吧,你不是说晚上你还要回来的吗?若是不想回来,就去铺子里住一晚,我和你大嫂会回铺子里等着你们的。”

    小钱氏点头,“不论你们是要回家来,还是就留在县城,到最后都得回铺子那里说一声,免得我们担心。”

    满宝应下。

    小钱氏这才对大头几个大孩子道:“就算能去县城玩儿,但也不能在外头玩得太晚知道吗?”

    几个孩子只管点头。

    小钱氏却继续唠叨:“不论做人做事都要以和为贵,今晚人多,你们可不许跟人拌嘴吵架,遇事先退一步,让三分,知道吗?”

    大头:“娘,你以前可不是这么说的,你说人争一口气……”

    周大郎就拍了一下他脑袋,“你娘说话你就老实听着,哪儿那么多话?这是往常,所以要人争一口气,这在外头玩儿,就这么一个晚上的功夫,人来人往,万一遇上个急脾气的打起来,你岂不是白受罪?”

    周二郎也在一旁点头,顺便叮嘱二头,“不错,你们这会儿退一步又不会少块肉,这在外头不要争一时之气。”

    又不是在村里,你软弱相让后以后会有人踩着你的软脾气再欺负上来。

    大家一起看向还站在车边的满宝三人,道:“满宝,你也要如此,可不要跟人吵架。”

    “知道了大哥大嫂,”满宝本来正看得津津有味,这一扯到自己便心虚了,连忙爬上马车坐好,“那我们走了。”

    老周家人一起冲他们挥手,慢悠悠的跟在马车后头走。

    反正现在时间还早,县城得等天黑下来才热闹呢,他们有的是时间。

    孩子们都是第一次晚上去县城过元宵,兴奋得不行,尤其是三头四头和三丫,他们三个小的,连县城的晚上都没看见过,更加期待不已。

    而爬上马车的满宝也很期待,虽然她知道罗江县再热闹也不会有益州城的晚上热闹,但还是期盼不已。

    白善则看着她嘿嘿一笑,“你可记住你大哥大嫂的话了,可不能跟人吵架呀。”

    满宝道:“你脾气比我还急呢。”

    “胡说,我素来稳重,从不吵架打架的。”

    满宝和白二郎就静静地看着他。

    白善脸色微红,却一脸严肃的道:“我说真的,你们看我在府学的风评就知道了,我被人孤立欺负了,但我有跟他们打架吗?”

    满宝不服气的问道:“那你干嘛跟我打架?”

    “那都是你先打我的。”

    满宝仔细的回忆了一下,否认道:“才不是呢,比如上次打白凝就是你先动手的。”

    白二郎也想起来了,“对,你最先动手的。”

    满宝还在记忆里翻找起来,继续道:“还有六岁那年的夏天,在河边,也是你先打我的,还把我的胳膊给磕破了呢。”

    白善仔细的想了想,总算是想起来了,道:“那是因为你先抢我的鹅卵石的,那是我从河里摸起来的。”

    “我没抢,我就是看一看……”

    眼见着俩人又要吵起来,白二郎忍不住在俩人中间伸手,叫道:“别吵了,周大哥都说了要让一步了,你们就不能让一让吗,要是在车上打起来车倒了怎么办?要吵架下车去吵。”

    第777章

    灯山

    白善就哼了一声转过头去,满宝也哼了一声转过另一边去。

    白二郎一点儿也不操心,反正一会儿他们自己就好了。

    车外驾车的大吉更不担心,从头到尾一直半闭着眼睛让马慢悠悠的往前跑,一点儿也不心急。

    到了县城,大吉找了地方停好车,三人便一起背着手,意气风发的从大街的街头往下走。

    此时已是傍晚,沿街两边的商铺都已经把灯笼挂好了,还有巨有钱的乡绅和商家一起做了灯山,在县城里占了好位置,等到夜色降临,这些灯山就会被点亮,整个县城都是亮的。

    满宝他们此时逛过去只是看到各种灯笼而已,倒不显得多震撼,但沿街走动的百姓很震撼,他们没少看县城的元宵节,觉得今年的元宵节似乎格外的热闹。

    “我数了一下,整整九座灯山,晚上要是点起来,那得多好看呀。”

    “今年的灯是比往年要多得多,听说县衙也做了一座,张老爷家里也做了一座,刘老爷家最厉害,整整做了两座灯山呢,说要成双成对。”

    满宝他们坐在茶寮里听人说八卦听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话题便扯到了他们熟悉的人身上。

    “要说我们罗江县有钱的人家,白马关镇的白家也算是一家了,但怎么从没见过他家做灯山?”

    “抠吧?”

    “不见得吧,你看每年县里修桥挖沟,白老爷都有出钱的,去年冬至那会儿还捐了些棉衣棉被出来给县里的贫户呢。”一人道:“我就在县衙里做文书,暗暗算过,这满县,除了县太爷外,每年善事做的最多的就是张老爷,然后就是白老爷了。”

    “那白老爷也有钱,怎么不做灯山呢?”

    “白老爷也不来县城过元宵呀,费那么多钱做一座灯山干嘛?”

    白善和满宝一起盯着白二郎看,白二郎就压低了声音道:“我爹每年都在绵州城做一座灯山,不过今年没做。”

    满宝好奇的问:“为什么?”

    “因为我大哥开年以后就要去京城考试,他不在绵州了,再做灯山给谁造势?”白二郎小声道:“我爹说了,等我大哥考上国子监,以后他就让人在京城做灯山,那个花销更大。”

    白二郎从没为钱操过心,但被他爹念叨多了,他也就上心了一些,和俩人道:“我爹说,这花灯一年就看一次,看一次过后,这些花灯就算废了,钱算是打了水漂,所以得用在刀刃上。我大哥在府学读书,他就让人在绵州城做灯山,让人不至于看轻了我哥,我哥去了京城,就给我哥在京城做一座灯山,外人见了便知道我家也不是无能之辈,就不敢欺负我哥。”

    “等我将来考中了益州府学,我爹也给我在益州城点灯山……”

    满宝问,“那你想你爹给你点灯山吗?”

    “不想。”白二郎小声道:“我家做的灯山一般,回头我还得守着灯山,还不如去看别人家的灯山呢。”

    满宝和白善就一起松了一口气,冲他竖起大拇指,夸道:“你这想法才是正确的。”

    白二郎嘿嘿一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小声道:“主要是,我也不觉得自己能考上益州府学。”

    白善认真想了想后道:“考上还是能考上的,就是可能得多学习两年。”

    白二郎眼睛一亮,问道:“果真?”

    白善点头,却一脸忧愁,“可两年后我应该也拿到去京城考试的名额了,到时候你是要去府学读书,还是跟着先生读书?”

    白二郎一呆,怒气上来,“你怎么就知道自己能去京城了?”

    满宝乐道:“这叫自信。”

    “那先生干嘛非得跟你去京城?我也是先生的弟子,我还是小弟子,先生就不能跟我留在益州城吗?”

    “因为二比一,我们人比你多,少数服从多数,先生肯定要跟我们去京城的。”

    白二郎愣了一下后看向满宝,“你能不能不要去京城,京城这么远,可能一年都回不来家一趟。”

    白善道:“她怎么可能不去?”

    “她为什么要去?”

    白善愣愣的道:“她本来就要去呀……”

    至于为什么一定会去……

    白善挠了挠脑袋,这不是必定的事吗,为什么还要有理由?

    白善扭头看向满宝。

    满宝却沉思起来,半响才问道:“京城一定有很多我没见过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吧?”

    白善点头,白二郎摇头。

    科科道:“去吧宿主。”

    满宝就挥着小拳头道:“我去!”

    白善展开大大的笑脸,得意的冲白二郎扬眉笑,把白二郎气得不轻。

    满宝对白二郎道:“你傻呀,到时候都在益州城待三年了,该玩的地方都玩遍了,为什么不去京城走一走呢?反正有先生跟着,读书不成问题。”

    白善道:“若有不解的,师兄我也可以教你,反正我都在府学里上过的,先生们怎么讲课我都知道。”

    满宝不甘示弱,立即道:“师姐我也可以教你,我看的课外书可多了,你想学什么?”

    虽然都是好意,但白二郎就是觉着气鼓鼓的,于是扭过头去不理他们。

    满宝和白善相视一眼,像两只小松鼠一样偷笑起来,然后一人拉住他一边,把他拖起来道:“行了,别生气了,我们去玩吧,现在离天黑还有好一会儿时间呢,不如我们先去看一看县衙的灯山,然后去酒楼里定一个好位置坐下。”

    “灯还没点呢,此时去看有什么意思?”白二郎不太想动弹,道:“我们直接去酒楼定位置好了,免得去晚了没位置。”

    但县城到底不比益州城,出来玩儿会到酒楼定位置的人不多,哪怕天都快黑了,空位置依然有很多。

    甚至还有好位置,好包厢呢。

    满宝三个高兴不已,看了几个包厢后便定了一个视野最好的,直接给了钱让他们上茶水点心。

    小伙计非常高兴的拿着钱下去了。

    白善推开窗往外看了好一会儿,笑道:“这个位置好,几乎将半条街都收入眼底,能看到好几座灯山呢。”

    第778章

    包间

    三人正凑在窗边看,掌柜的就亲自端了茶进来,看到三人便觉得面善,可又想不起来是谁,就犹豫着问道:“小公子们和小娘子也是我们罗江县人?”

    “当然了。”

    掌柜的便笑问,“不知道公子是哪家的,恕小老儿眼拙,竟没认出来。”

    白善道:“我们是白家的。”

    掌柜的连忙把茶放到桌子上,给他们沏茶,笑道:“原来是白家的公子和娘子,除了已经点的茶点,可还要再来些饭菜?”

    他们都是从家里吃了团圆饭出门的,不过他们可能要玩很晚,宵夜肯定是要吃的。

    于是白善道:“先等一等,我们饿了自会点的。”

    掌柜的笑着应下,行礼后退下。

    一到外面,他便一巴掌拍在小伙计的头上,道:“就忘了叮嘱一句话,你就把这好位置给送出去了,你真是……”

    小伙计捂着脑袋道:“叔,客人上门咱总不能把人往外轰吧,谁知道张家和刘家的老爷来不来这里赏灯?要是不来,咱家的包厢空着,那不是浪费吗?”

    “你就不会给别的位置呀,除了预留出来的那个包厢外,这个和隔壁那个是最好的了,往年都是张家定的。”掌柜的头疼道:“等晚上他们两家人来了,给了一家,不给另一家,你是嫌弃我头还不够秃吗?”

    小伙计忍不住嘀咕,“那您不是说要给人换个包间吗,怎么也没换?”

    “换什么换?”掌柜的听到他的小声嘀咕,忍不住气道:“这是白家人,也是不能得罪的。”

    这家不能得罪,那家也不能得罪,最后掌柜的就只能自己受罪了。

    他扭着小伙计的耳朵下楼去,大吉见他们走了,这才将包厢门合上,回头对上少爷疑惑的目光。

    大吉靠在门边,见满小姐和堂少爷正探出半个身子和楼下卖糖炒栗子的人挥手……

    白善收回了目光,与他道:“大吉,你坐着休息吧,在包厢里不必太拘谨。”

    大吉应了一声,在桌边找了个位置坐下。

    没过多久,包厢门被敲响,一个穿着褐色布衣的中年人拿着一荷叶的糖炒栗子,弯腰问道:“才是少爷小姐们点的栗子吗?”

    “对,就是我们点的。”满宝掏出钱来结账,笑眯眯的接过糖炒栗子。

    白善和白二郎伸手拿了一个吃,忍不住点头道:“吃着还不错,糯糯的,再多买些吧。”

    满宝便又掏出了一把铜钱,“帮我们再炒些上来。”

    中年人高兴得接过钱,弯腰道:“少爷小姐们稍等,我这就去拿上来。”

    满宝请大吉一起吃,大吉也不拘谨,就坐在桌边吃起来,而他们三个则搬着椅子坐在窗边,一边看着外面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一边吃。

    夜色降临,不少人家不约而同的将挂在门边和廊下的灯笼点了起来,他们站在二楼居高临下的往下看,昏暗的夜色中,一盏盏各种式样的灯笼被点亮,绽放着橘黄色的暖暖灯光,整个夜色都被映照得温柔起来。

    三人安静下来,静静地看着整个县城慢慢的亮了起来,而直到此时,街面上才传来人的欢呼声。

    有孩子哇哇的叫着,也有大人指点花灯的说话声。

    三人低头看去,这才发现街面上不知何时多出了许多人,不过,与他们见过的益州城大街还是少许多人。

    人走在街道上既热闹,却又不会拥堵。

    大家也不急,就慢悠悠的踱步往前走,你来走右边,我往走左边,互不干涉。

    大家并不急着去看街对面的摊位和花灯,反正整个县城就这么大,一个晚上那么长,他们就是乌龟一样的速度也能逛完,所以急什么呢?

    逛街的人不急,楼上看人的人自然也不会着急,就这么宁静平淡的看着,半响满宝才打断了沉寂道:“我更喜欢这样。”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