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唐县令便点头。“呀,唐县令你怎么在这儿?”一旁的白二郎惊叫起来。
唐县令:……
他顿了好一会儿才看向满宝和白善,问道:“他反应一向如此慢吗?”
白善:“差不多吧,习惯就好了。”
白二叫道:“你们当着我的面说我坏话,太过分了吧?”
“没有,不是坏话,是实情。”满宝道:“这么大一个活人站在我们旁边你到这会儿才看到。”
白二不想理他们了,起身便要走,但想想不对,还是坐回去问,“今儿一大早你们干什么去了?怎么没叫我?”
满宝和白善对视一眼,都决定不告诉他,于是道:“就在村尾转了一圈,是你出来的太快了,我们坐车来的,来那么早有什么用,热闹还没开始呢。”
“谁来赶庙会坐车来呀,往年我们不都是走着来的吗?”
有小伙伴跑来找白二,“白二,你到底还去不去找竹鼠了?这天都快要黑了,咦,满小姑你也在呀,白善,你们两个去不去?”
满宝和白善一起摇头,看向白二道:“天快黑了。”
“黑了怕啥,我们要戌时过后再回去的。”
白善道:“那你们可不要跑远,跑到山里去没灯,我们找不到你们可不会进去找。”
“放心吧,我们年年都去那儿抓竹鼠,太阳一落山我们就回来。”说罢拉着白二跑了。
唐县令跟着俩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他们这儿的庙会,他们吃完了馄饨,又去品尝了一些小点儿,酉时的时候,观里铛铛铛敲响了钟,守清道长从观里出来,随便找了块空地坐下,就给大家讲道。
很通俗的讲,不过是教大家如何放宽心,如何长寿养生而已。
唐县令听了好一会儿,颇觉无趣,便有些走神的去观察前来旁听的信众,就见他们听得很认真,嘴上还念念有词,似乎是想把这些都背下来。
唐县令摸了摸下巴,问道:“你们这儿每年庙会都会讲道?”
满宝点头,“多是说的养生之道和为人处世之道,守清道长说,别的他说了,大家也听不懂,也用不上。”
唐县令笑问:“长博听过吗?”
“听过呀,杨县令还夸守清道长讲得好呢,还给道观写了一篇嘉赏的文章,”满宝道:“杨县令说这是开启民智,别的不说,教人养生之道可使人长寿,教人为人处世之道,更是教化的功德,因此杨县令还把山下那块地拨给了道观以作嘉赏。”
唐县令摸着下巴道:“这么推崇?”
白善则道:“那本来就是荒地,杨县令也就是叫人开出来而已,道虚还和我说呢,那旱地别的都不能种,只能种豆子,还比不上山上他们开的地肥呢。”
唐县令这才忍不住笑出声来,“我就说嘛,他素来小气。”
满宝回护杨县令,“那也比你大方多了。”
唐县令不理她。
第820章
回家
说要乔装就乔装,唐县令跟着满宝他们在观上一直停留到戌时,看着一群少年从山上拎了两只竹鼠欢快的跑下来。
一群人叫上满宝和白善便找了块山坳开始烤竹鼠。
唐县令虽然也跟着友人野炊过,跟着他爹外出时也没少烤东西,但烤竹鼠……还是第一次见。
见少年们手脚麻利,满宝也熟门熟路的捡了木柴点上火,他就蹲在一旁问,“你们常这么干?”
“没有,”满宝摇头,“我一年就一次,他们比较多。”
白二郎从一旁飘过道:“那是因为你们懒,每年重阳叫你们一起,你们都不。”
唐县令笑着看他们闹,然后分到了一小块竹鼠肉,吃了肉,又沿着山道往下逛了一下热闹,大家便要回家去了。
唐县令便笑道:“那我就不多送你们了。”
白二郎好奇的问了一句,“大人不回县城吗?”
“这两日衙门不也开衙,我与守清道长投契,因此在这儿住两天,你们要是来这儿玩可以来找我说说话。”
说得好像他真的会在这里住一样。
白二郎不知道,还不好意思的道:“明日就不能来了,大人好好的在这儿玩吧,守清道长人很好的。”
唐县令笑着点头。
白二郎是和村里的少年们一起走着来的,自然也想要走回去,大家手里都举了火把,相伴一起走便是一种趣味。
大家邀请满宝和白善俩人一起,俩人欣然答应了,跟着一起走。
出了大梨村,还有人唱起歌来,白二郎四处窜着凑热闹,偶尔回头时才发现不对,连忙跑回头找白善,“大吉和马车呢?”
白善往后看了一眼,不在意的道:“落在后头了吧,我们先走,大吉还能丢了吗?”
白二郎一想也是,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跟着大家一起跑了。
快要回到七里村时,大吉才赶着马车悠悠的跟了上来,都走到这儿了,大家自然不可能再坐马车,因此继续走着自己的。
大吉便赶了空马车回到家里,直接将马车赶到了院子里。
满宝从人群里找到玩疯了的三头,“你回去告诉家里,我去白善家了。”
“小姑,这都戌时过了,还不回家睡觉吗?”
满宝道:“不急,我不困。”
三头很羡慕,“我也不困,但必须得回去睡,小姑,我回去告诉了家里可不可以和娘说一声,就说我去白善家陪你?”
满宝拒绝:“不行,你还小,乖乖睡觉才能长高知道吗?”
三头:“……小姑,我比你还大俩月呢。”
满宝已经转身跟白善走了。
三头就看着她的背影叹了一口气,小姑越来越绝情了。
满宝跟着白善跑回到白家的时候唐县令已经站在了堂屋里和刘老夫人说话,俩人立即小跑着进去。
刘老夫人便嗔怪的看了他们一眼道:“跑什么,贵客面前多失礼?”
唐县令却笑道:“老夫人太客气了,我看他们这样就很好,不必太过拘束。”
俩人不好意思的笑笑,然后就眼巴巴的看着刘老夫人。
刘老夫人考虑了一整个下午,也的确考虑清楚了,转身请唐县令去了她院子里的书房,她亲自取了一个盒子出来,打开,里面有三封信件和四份口供。
她将盒子推往唐县令面前。
唐县令伸手先拿起信翻了一遍。
信都是白县令寄回家里的信,纸张已经泛黄,但保存得很好,只是或许常被人打开,因此折痕有些的部分都快要烂了。
唐县令细细地读过,然后去翻那些口供。
口供共有四份,让唐县令惊讶的是,除了二吉的一份和四年前那三人的一份口供外,竟然还有两份很旧的口供。
刘老夫人道:“这俩人是十二年前去我的庄子上打探情况,被庄户们撞见当贼人拿了的。”
唐县令问:“人呢?”
刘老夫人垂下眼眸道:“因为伤势过重,当时便不治身亡了。我们有上报给当地衙门,因为是贼人,都没人去认领尸首。”
唐县令微微皱眉,不过这种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争斗,他并没有要求太多。
看完了所有口供,唐县令问,“老夫人手上还有什么东西?”
刘老夫人摇头。
唐县令心中不太满意,道:“老夫人既然想让我来查这个案子,还是应该坦诚的好。”
刘老夫人道:“是真的没有了。”
唐县令道:“我要见一见二吉。”
“二吉行动不便,只能躺在床上……”
“刘老夫人,二吉是唯一的幸存者,我是必定要见他的,不是现在,将来总有一日也要见,你要是把他藏一辈子,那这个案子也只能藏起来一辈子。”
刘老夫人张了张嘴,白善上前扯了扯她的袖子,小声道:“祖母……”
刘老夫人泄气,退一步道:“好吧,到时候我会把他送到一个地方,大人可以去那里见他。”
“你们家在益州城有铺子或庄子吧?就送到那里去。”
刘老夫人:“那怎么行?”
唐县令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何况华阳县的县令还是本县,老夫人只管放心,你送进去的人是什么样的,我送出去时便是什么样儿。”
唐县令道:“本县不能离开华阳县太久,你显然不能在这一二日内把人送到这儿,况且,当年案子便发在益州城,再在益州城查最好不过。”
白善和满宝也一起点头,“是啊,是啊,且我们也在益州城呢。”
白善道:“府学很难请假的。”
满宝:“我也不好总是不去药铺。”
刘老夫人暗道:我就是不想你们跟着掺和。
但对上唐县令笑眯眯的眼睛,刘老夫人只能叹了一口气,应下了。
魏大人答应了帮她查这个案子,但他日理万机,显然并不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这个案子上,且他官儿多,盯着他的人也多,一行一动都有人看着,以至于四年了,还是没多少进展。
随着白善一日比一日大,刘老夫人的年纪也一天比一天大,她不想再把事情一直拖着。
所以杨和书和唐鹤查上来,她才什么动作都没有,由着他们顺着满宝查到了周银身上,再顺势将这整个案子扯了出来。
第821章
问题
唐县令见刘老夫人答应了,这才将盒子里的东西交给白善和满宝看。
所以,由着他们掺和进来还是有些好处的,他不好拿到的东西,这俩人总可以拿到。
唐县令微微一笑,道:“看完了若有不解之处可以问我,你们慢慢看,我和老夫人说说话儿。”
满宝和白善就看着他们换了个地方说话,俩人一起低头看着盒子里的东西。
白善先去看他爹的信,再去看口供,也并没有看出什么来。
俩人就坐在书房里静静地望着侧屋,撑着下巴道:“也不知道他们在里面谈什么?”
满宝:“说好了要一起的,他们又丢下我们,大人都爱说谎。”
白善便道:“算了,我们也自己查。”
满宝拨拉着盒子里的东西问,“我反正是看不出什么来的,怎么查?”
她叹气道:“也不知道当年你爹给我爹娘的东西哪儿去了。”
白善顿了一下,伸手去翻找二吉的口供,他仔细的看了看,问满宝:“你知道这儿是哪儿吗?”
满宝凑上去看,摇头道:“看着不像是现在我们从县城里回家的路,你爹从益州城逃过来,而我爹娘从罗江县赶着车回家,按说不会在官道上碰上才是。”
“都十多年了,道路总有改的时候,”白善道:“问问你爹娘。”
满宝觉得有理,“我晚上回去就问。”
“现在就是晚上。”白善看着满宝。
满宝踌躇了一下,“我们真的不去听一听他们说什么吗?”
白善小声道:“刘嬷嬷在门口守着呢。”
满宝失望。
白善便凑到她耳边低声道:“别急,等唐县令去歇息了,我就去缠着祖母问。”
满宝这才点头。
白善起身,“走吧,我送你回家。”
这会儿都快亥时了,本来因为大家赶庙会回来有些热闹的村子早就安静了下来,各家各户大部分人都睡觉了。
白善屁股后面跟着一个大吉送她回去,看着她进了屋白善才举着灯笼转身回家去。
老周家大部分人都睡了,老周头和钱氏,以及周大郎的房间里还有动静,一听到大门开合的声音,小钱氏最先从屋里出来,看到是满宝回来了便松了一口气,“我还说你再不回来就让你大哥去接你呢,怎么玩到这会儿?”
满宝看了一眼她爹娘屋里的灯,一边举步往那边走,一边随口问道:“大嫂,爹娘还没睡吧?”
“没呢……”话音还没落,正房屋里的灯就灭了,小钱氏顿时噎住。
满宝也顿下脚,瞪大了眼睛。
小钱氏连忙道:“今天很晚了,爹娘今天还去爬山,恐怕早累了,有话明儿再说吧。”
小钱氏就要送满宝回屋去睡觉,“厨房里热着水呢,我给你打一盆过去梳洗。”
满宝一头雾水的转身回屋,不知道她爹娘为什么躲着她。
屋里,钱氏也一脸无言的看着老周头,半响才问道:“你没事灭灯干什么?”
黑暗中的老周头也一脸懊恼,小声道:“我这不是怕满宝问老二的事吗?”
“她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还怕什么?”
“这不是才知道害老二的是那么大的官儿吗?她要是问我们,我们怎么说?”老周头抱着头道:“王爷呢,那是天上一般的人物。”
钱氏沉默半响道:“这事一直不是我们说了算的,白家是一定要查这事的,你还能不让人家查吗?这说不定就是天意。”
她道:“王爷虽然大,但这天底下总有比王爷还大的人,白家那样见识广阔的人家都没慌,我们慌什么?”
“也是,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老周头踌躇道:“那你说我现在把灯点起来还来得及吗?”
钱氏直接躺到床里,拉起被子盖住自己,翻了一个身睡下,“别折腾了,明儿再说吧。”
老周头便纠结的睡下了。
因为心里有事,他大半个晚上没睡好,结果满宝却是一沾枕头就睡,可能是因为昨天一下子接受的信息太多,生物钟竟然不管用,一直到太阳升起才醒了过来。
满宝一醒来立即爬起来简单的洗漱后便跑过去找她爹娘。
大家都吃过早食了,小钱氏单独给她留出一份来,一见她便招手,“快过来吃早食。”
满宝跑过去左右看了看,问道:“爹和娘呢?”
“刘老夫人派人来请爹娘,说是有些地里的事儿想请教爹娘,所以爹娘过去了。”
满宝瞪大眼,“什么时候过去的?”
“才走,这会儿估计刚到呢。”
满宝转身就跑,小钱氏抓不及,连忙追出去问,“你不吃早食了?”
“不吃了,我要去善宝家吃。”
周二郎便道:“连早食都去人家家里吃了,也忒不客气了。”
满宝已经一溜烟的跑了。
白善早等着她了,看到她跑来便蹦起来问道:“你怎么这么晚?昨天我是你问了吗?”
“我爹娘睡下了,没来得及,是不是唐县令要见我爹娘?”
“是呀,早上吃早食的时候他说想见一见你爹娘,有些话要问他们,祖母便派人去请了。”白善上下看了满宝一下,问道:“你不会才起,还没吃早食吧?”
满宝点头。
白善便叹了一口气,转身拽住了一个路过的下人道:“你去厨房端两碗肉粥,直接送到祖母院里的书房去。”
下人应了一声,转身便去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