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49章

    益州王与他有知遇之恩,他也一直很感激益州王,自入王府后便尽心尽力为王爷操持。

    分封名号时,王爷因为年纪比前头几位皇子都小,在朝没有功劳,是他出谋划策,帮助王爷得了先帝的喜爱,而后才分封了蜀地这一大块肥美之地。

    到了益州城,朝廷因四处征战缺钱,只把益州王府建起来,里面许多东西都不齐全,更别说名草名花,是他东奔西走,拉拢着益州本地的豪绅做了几笔生意赚了钱将整个王府撑起来……

    他以为,他这一生虽不能造福天下百姓,却也可以帮助王爷管好益州这一亩三分地,也算是于国于民于主有用了,这一生就不算白走。

    谁知道王爷会悄无声息的准备夺位?

    因前太子病重,且无嫡出子嗣,二大王和三大王夺权,益州王年纪轻,且不像前面四位大王那样有战功,他以为他们就是看个热闹……

    这并没有什么,前太子若薨,益州王和二大王三大王一样都是嫡子,自然可以争,可夺权大战很快尘埃落定,二大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基,天下就算定下来了。

    他没想到王爷还不肯放手,似乎知道他不太赞同此时,便避过他层层运作起来。

    等他知道的时候,河工的银子贪了,兵马也养起来了,他甚至联络了朝中不少大臣挑动了他们对皇帝的不满……

    关老爷不傻,甚至他很有几分自知之明。

    他是见过那位二大王,当今的皇帝的。

    相比于自家的王爷,那位才是真正腥风血雨里杀出来的,不仅是将才,也是帝才!

    就算他争位的过程中有不光彩的事,但他兵权在手,拥趸众多,他们怎么可能从他手上夺得皇权?

    那个时候,天下初定,边关还不稳,不说朝中的大臣,就是关老爷自己都不想再起纷乱。

    所以他在知道后,犹豫彷徨了一年多,还是没忍住将此事露给了益州城中唯一还算清白的蜀县县令白启。

    可惜,事不密,情况又比他们想象的更严重,上至节度使,下至地方小吏,都被益州王网罗其中,根本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白启手中有王爷造反证据的事漏了出去。

    先是何家父子失踪,白启察觉到危险,立即带着人出逃,只来得及给他送了一张字条。

    然而,没有人逃得出去,所有的知情人和不知情却被牵连进来的人都死了。

    自白启他们死后他便担惊受怕起来,看着益州王查验府内,他连病都不敢病,生怕引起怀疑。每一日他都活在恐惧之中,恐惧他的性命,他家人的性命,更恐惧那摇摇欲坠的犍尾堰。

    四年前,犍尾堰轰然一倒,他当时就觉得生不如死了。

    而今,他终于死了,但一颗心却怎么也放不下。

    关老爷的眼角沁出一滴泪来,眼皮半耷拉着,似乎要闭上,但又没有闭上。

    关大郎见父亲许久没动静,便忍不住探出手去摸了摸他的鼻息,只觉鼻间无气,甚至连温度都降了,他愣了一下后哭着扑倒在床前,叫道:“父亲——”

    纪大夫连忙上前来看,摸了摸脉后宣布,“关老爷仙去了——”

    屋内顿时哭声一片。

    唐县令站在人群后面,看着屋内的人或真或假的哭泣,他微微叹了一口气,稍稍帮手关家料理后事。

    等关老爷换上寿衣收敛好,唐县令便和王府的属官一起给关老爷上了一炷香,慰问了一番关大郎,等天快黑了才出门。

    唐县令非常大方自在的邀请王府属官一起走,一路感叹道:“关老爷一走,以后再想找个旗鼓相当的棋手就难了。”

    关老爷的棋艺也是益州城里有名的,王府属官跟着一起叹气。

    唐县令问王府属官,“这段时间本县忙与春忙,很久未上门与王爷请安了,王爷身体可还康健?”

    “康健,康健,”王府属官道:“王爷近来沉迷于诗赋,常招来蜀的才子们作诗作赋,心情倒是不错,不过这次关大人一走,王爷恐怕伤心了。”

    “是啊,王爷一向爱才,”唐县令不走心的夸道:“何况王爷和关老爷二十年的情谊呢。”

    “是啊,王爷待关大人一向亲厚。”

    俩人说着闲话回到益州城,然后各自分开,一个回王府,一个则回县衙。

    唐县令快步回到县衙,直接抽出本县的舆图看,看了半响没找到他想找的地方,他沉吟片刻,招来一个老吏问,“前儿我隐约听着一个叫什么东溪庄的地方有良田卖,你知道东溪庄在哪儿吗?”

    “大人要买地?”

    唐县令就笑道:“我倒不想买,只是夫人想置办些产业,说我还不知道要在这儿干几年,不好总和家里伸手拿钱。”

    “那是得置办些产业,”老吏想了想后摇头道:“倒不曾听说过东溪庄,会不会不是我们县的?这要是外现的那可就远了,不好打理呀。”

    唐县令笑着点头,“那不行,买地得买近一些的,算了,我回头再找找看还有没有合适的。”

    等老吏走了,唐县令便沉吟一番,将明理叫了进来,“你派人悄悄的去打听一个叫东溪庄的地方,记住,别弄得闹哄哄的,私下问一问,找到具体的地方就行。”

    明理应下。

    第908章

    惊醒

    关老爷的去世并没有让人太意外,他病了很多年了,这半年来大家也都知道他时日不多,就连益州王都不怎么吃惊,只是叹了一口气便接受了这件事。

    关大郎听从关老爷的吩咐,等丧礼一结束便与益州王请辞,益州王没有答应,道:“你父亲生再益州,长在益州,也就小时候跟随父祖回过几次老家罢了,现在你们家与那边血缘淡薄,回去做什么呢?”

    益州王道:“不如留在这里,你父亲一辈子服侍本王,本王自要为你兄弟二人筹谋一下,你先守孝,等孝满后本王这里有个职位给你。”

    又问道:“二郎呢,你父亲病逝,他怎么也不回来吊唁?”

    关大郎垂下眼眸道:“他与家里派去的人错开了,现去了通州,因通州与故乡梁州更近,父亲又想回乡下葬,小的便提前送信给他,让他先回老家去等了。”

    益州王没想到关大郎动作那么快,这时候他要是还拦着不让关家回乡,那就不是爱才,而是不近人情了。

    他沉吟了一下,到底心中有疑,便道:“那你扶灵回乡,也不必等守孝过后,等守足热孝便回益州城来,你父亲跟了我二十年,我都已经习惯身边有他了,他的许多事我想转交给你。”

    关大郎的确心动了,因此他只迟疑了一下便低头应下。

    益州王见了满意,这才让关大郎离开。

    关大郎出门的时候,正巧一辆马车进了院子,他身份不高,便让到一边等着。

    唐县令掀开帘子看见他,便跳下马车拍了拍他的肩膀,慰问起来,“近来怎么样,父亲停灵好了?”

    关大郎一一回答。

    唐县令便侧头看向明理,明理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来。

    唐县令将信递给关大郎,道:“我答应了你父亲的,他希望你们兄弟能够读书长进,考取功名,这封举荐信你拿着,待你们孝期结束可以去京城看看。”

    风轻轻吹过,关大郎一下就清醒过来了,他想起来父亲说过的话。

    他看了眼递到跟前的信,躬身接过,连忙道谢。

    唐县令笑着微微点头,和迎上来的王府下人一起进去找王爷去了。

    关大郎收了信,目送着唐县令走远,他心内有些不安,父亲临终前的种种异常和唐县令异常殷勤的上门同时浮现在他脑海中。

    他紧了紧手中的信,上了自己的马车,对车夫道:“回家。”

    关大郎坐在马车中看着手里的信,想起父亲怎么也不肯招二弟回来,还执意要把他的长子一并送走……

    关大郎咽了咽口水,将信仔细收好了,决定明天就收拾东西准备扶灵回乡。

    五月,天气越来越热,小麦低垂着脑袋开始变黄,满宝三个终于等到了一天的休沐,跑到自己的小庄子里野了一天,看着地里又长又饱满的麦穗,三人舒心的笑了起来。

    白善回头去看他们的果园,手指遥遥一指道:“走,我们摘果去。”

    这会儿能摘的也就桃子,三人一起冲上山,开始选已经成熟的桃子摘下来。

    三人摘了一大兜,干脆用衣服兜了拿回家,最近都是读书,烦闷得很,难得出来一次,他们一直到夕阳落下才依依不舍的爬上大吉的马车。

    钱氏看着脏兮兮回来的满宝,又气又笑,“我看庄先生对你们还是太宽容了,就应该一天假也不给你们才对。”

    满宝嘿嘿一笑,兜着桃子上前讨好母亲,“娘你看,这都是我专门给你挑的。”

    钱氏看了看她兜里的桃子,问道:“不是要留着卖吗?”

    “山上还有呢,咱也不缺钱。”满宝将捡了两个比较红的桃子放到一边,“娘,这两个给你和大嫂吃,剩下的我拿去分给他们了?”

    “多留几个,等明儿你二哥去县城给你大姐带两个去,”她道:“你大姐就快要生了,现在嘴馋得很,但她年纪大了,又是第一胎,陆老大夫都说了不能吃太多,我想着吃果子就不怕,拿点去给你大姐解解馋。”

    满宝想了想后道:“那我晚上和白善白二说一声,明天一早让二哥再上果园去摘一些吧,山上有好些也能摘了,只是我们今天拿不了太多,所以没有摘。”

    “这样好吗?”

    “好呀,”满宝特别大方的道:“摘吧,和大姐说一声,等她要生外甥了我去给她接生。”

    钱氏:“……你还会接生?”

    “不会,所以想看一看嘛。”满宝道:“我最近有在看产妇生产的医书的,就是看不太懂。”

    钱氏就把这糟心的闺女推到一边,道:“拿你姐姐练手,也不怕我捶死你,边儿去。”

    满宝就留下两个桃子跑了,把兜里的桃子分给了侄子侄女们,她就拍了拍手回自己的房间,进入系统里看书。

    满宝给周喜算过预产期,应该下个月就会生,所以她最近便和莫老师讨论过生产的事。

    莫老师对此也很感兴趣,主要是,他们生育并不一定需要母体孕育,去医院里申请,只要通过考试和检查,就可以申请到孕囊,不行,还可以高价买孕囊。

    所以生产方面的知识,莫老师只从历史医学中学到,论经验恐怕连满宝都不如呢。

    因为满宝好歹在屋外等候过她嫂子们生产,经验比之零经验的莫老师还要丰富呢。

    师徒两个,一个男子,一个年纪尚小的姑娘一起研究生孩子的事,越研究越迷糊,最后就只能请教陆老大夫和纪大夫了。

    陆老大夫和纪大夫倒是可以给她提供不少病例,但真正可以在生产中做的事却不多。

    陆老大夫这边是因为,生产时,他带的药材总有缺失,乡下人家不可能常备贵重的药材,最后往往是有医无药,只能给人扎扎针,推一推胎位帮助生产;

    而纪大夫却又完全相反,城里的人家讲究多,多数时候他连病人的脸都看不到,只能靠隔着帘子的摸脉开些药方,他想扎针,想推胎位都不可能……

    满宝综合了一下两位大夫的病例,发现他们在产房中用到的手段都是全部不重合的,惋惜的是不能用药或不能用针,而她将两边一结合。

    虽然还是有些懵懂,但她隐隐摸到了一点儿边。

    可惜,她至今没见过人生孩子,要是能进屋里看着生就好了。

    第909章

    周喜生产

    时间咻忽一过,虽然平淡,但因为忙碌,三人都还没感觉,地里的小麦便收干净了,村子里的人开始收豆子了。

    满宝他们只能每天上学前和下学后往田野里看一眼忙碌的人群,然后便去读书做作业去了。

    庄先生现在对他们的功课抓得很紧,一个月才给他们休沐一天,要不是三人轮着到先生跟前转悠,反复的提及要劳逸结合,恐怕连这一天的休沐都没有。

    休沐困难,连请假也比以前困难百倍了。

    以前,他们连事假都能请,现在是连生病了,只要不是病得厉害,都得带病上学。

    最多庄先生把你的课桌从三人中间移到最边边上,美其名曰:免得传染别的同窗。

    于是大家连生病都不敢了。

    满宝觉得请假很困难,但听说周喜要生了,她还是大着胆子去跟庄先生请假。

    庄先生想了想后同意了,但道:“只许去两日,两日后必须回来上课。”

    满宝兴奋的应下,高兴的跑回家,收拾了自己的医用背篓便跑去找正要出门的钱氏和小钱氏,“娘,大嫂,先生答应放我假了,我也要去看大姐。”

    钱氏想到满宝毕竟懂得医术,虽然是个小姑娘,但在某些方面也比她们强些,便伸手将她拽上牛车,“行,一起去。”

    周大郎看她们坐好了便赶着牛车往县城去。

    跑回来通知他们的是二头,他自然也跟着一起去了。

    现在县城铺子是大头和大丫管着的,周六郎和二头则在铺子里帮忙,二头道:“一早就有大姑父的邻居过来,说大姑要生了,所以我就跑回来通知了,等我们到了大姑应该就生了吧?”

    他觉得三婶生孩子就挺快的。

    钱氏摇头道:“你大姑这是第一胎,没这么快的,希望天尊老爷保佑一切顺利吧。”

    满宝则抓紧翻自己的小册子,将她和莫老师整理的生产注意事项又看了一遍。

    钱氏一扭头见她拿着册子念念有词便有些头晕,她连忙移开眼睛,想了想道:“满宝啊,你和济世堂的掌柜熟,要是你大姐生产不顺,你就赶紧去请大夫知道吗?”

    满宝将册子收了起来,自信满满的道:“娘你放心吧,我之前和陆老大夫都请教过了,而且我也摸过大姐的肚子,我觉得胎位是正的。”

    钱氏还是担心。

    主要是周喜这一路走得都不是很顺,女人生孩子又是一只脚踏在鬼门关里。

    钱氏担心了一路,到了松树街,关辛的宅子里正一片热闹,全是邻居在里面。

    有邻居看到牛车上的小钱氏和二头,一下就认出是老周家来人了,连忙迎出来笑道:“哎呦,是关辛的岳家来人了吧?”

    钱氏未语先笑,半行了一礼后忙问道:“我是喜的娘,她怎么样了?”

    “好着呢,正在屋里坐着,还没开始呢,”邻居笑道:“两个都是第一次生孩子没经验,这肚子才动就嚷着要生了,其实还早着呢。”

    说着话的功夫关辛已经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了,看到钱氏立即迎上去,“娘,大哥,大嫂,你们来了。”

    念完了看到满宝,他更加高兴,“小姨子也来了,快里面请。”

    他本来还想叫人特意回家把小姨子请来呢,毕竟她可是会医术的。

    满宝和他打了招呼,和钱氏一起挤进屋里看,就见周喜挺着一个大肚子正坐在床上,身边围了不少的人,连空气都浑浊了几分。

    满宝皱了皱小眉头,钱氏脸色不变,笑着和众人道:“两个孩子不懂事,有劳邻居们帮忙看着了,小关,快请大家去堂屋里坐着,别怠慢了客人们。”

    关辛应下,连忙请众人出去。

    屋里的人见周喜娘家来人了,磨蹭了一下还是笑着出去了,不过却热情的和周喜道:“有事叫我们呀,你生孩子不方便,家里的事只管交给我们,这远亲不如近邻嘛……”

    周喜笑着应下,等人都出去了才松了一口气。

    满宝转身便去推开窗,周大郎只进来看了一眼周喜,见她没事便不好再留下,拎着二头出去了。

    小钱氏则把屋里客人们吃剩下的瓜果收起来,将地上的垃圾给扫了。

    钱氏坐在周喜身边,伸手摸了摸她的肚子,问道:“羊水破了吗?”

    周喜红着脸摇头,“还没有,就是疼得厉害,我以为要生了,不过稳婆来看过了,说也就今明两天了,关哥没让人走。”

    “那人呢?”

    “在厨房呢,”周喜道:“邻里来的人多,关哥怕冲撞了稳婆,所以让她去厨房坐着了,若我需要吃的,还能帮忙做些。”

    “怎么能让稳婆忙这些呢?”说罢看向小钱氏。

    小钱氏便手脚麻利的把扫好的垃圾拿出去,顺道便去了厨房招呼稳婆。

    屋里只有母女三个了,满宝便挤到周喜身边,乐哈哈的道:“大姐,你给我摸一下脉呗,我看能不能把出你什么时候生。”

    周喜便笑着把袖子一撸,伸出手来道:“行,你摸吧。”

    关辛进屋里看了一眼,见妻子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一直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听到堂屋和院子里传来的热闹,他连忙转身出去。

    来的邻居太多了,年轻的妇人,年长的妇人,还有一些老太太,左邻右舍足有十几个人,把关家不大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

    本来三个女人就能凑出一台戏了,这十几个女人凑在一起就不知道是多少台戏了,关辛团团行礼,表示孩子出生后请大家吃红鸡蛋,然后一边说话一边把人往外送。

    费了两刻钟的时间才把所有人都送走。

    厨房里的稳婆看见了大松一口气,忍不住和正在烧水的小钱氏道:“都是吃饱了没事干的,为了吃顿喜饭和两个红鸡蛋也真够用力的。”

    小钱氏抬头对她笑笑,问道:“您看是烧一锅水还是两锅都烧上?”

    “烧一锅吧,关家娘子是头胎,这才开始痛,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生呢,不急。”

    这边话音才落,那边屋里满宝正认真的摸着周喜的脉,她疑惑的抬着小脑袋仔细的听着,又去摸了摸她的肚子,然后奇怪道:“大姐,我怎么摸着你就是要生了呢?”

    周喜脸色微变,然后抖着声音道:“娘……我,我好像出血了,大腿湿漉漉的。”

    第910章

    紧张

    钱氏看了一眼,安抚她道:“是羊水破了,别怕,满宝,去把稳婆叫进来。”

    周喜紧张的绷着肚子,但见母亲这么平淡,她又微微放松了一些,这一放松就感觉到肚子一阵一阵的疼。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