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至少有八成的花销得从皇帝的内库里出,所以皇帝很是精挑细选了一番管钱的人,最后挑来挑去就挑中了杨和书。杨和书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他心里没多少波澜的接受了这个新差事,哪怕这件事和太子很密切,他很有可能会被归为太子一伙儿。
可当他看到崇文馆和太医署的名单时,他便有些不淡定了,怎么这三个孩子也在上面?
他爹的内幕消息比较多,特意在中午时找了他道:“太医署的那封折子是周满白善和白诚上的,先是递到了皇后那里,皇后又给了皇帝。”
杨侯爷说到这里摇头一笑,乐道:“陛下把折子给我们这些老臣看的时候,我们还以为这是陛下要与我们同乐,看得是津津有味,过年的时候没少拿来取笑,结果翻过年陛下就要重整太医署,我们这些人倒成乐子了。”
杨侯爷道:“白善和白诚还罢,他们进崇文馆就是陪太子读书的,周满那里你却要当心一些,他们这一封折子不知犯了多少人的忌讳,她进崇文馆要做的事也动了别人的利益,别以为太医院里的那些太医就只会治病救人,能在宫里活下来的,人好不好不知道,但一定不简单。”
杨侯爷知道他儿子跟周满他们关系不错,这才特意提点了一句,本意是让他离周满远一点儿,别卷进这些纷争里。
杨和书当面应了下来,转身却来找满宝,让她进宫去求品级。
当然了,他也从周满他们这里看到了折子的手稿,甚至还看到了许多被修改和删掉的原始内容。
当初他们那封折子可是写了不少时间,三人查资料,想各种点子,还对着户部、吏部、工部的职责来写建议,费了不少的脑筋。
最开始的稿子,那可是天马行空,三人连朝廷拨地种植药材,免费为家贫的病人看病这样的点子都想出来了。
幸亏他们改掉和删除了很多东西,不然这折子最后还真的会变成一个大家传阅的乐子。
稿子太多,杨和书是不可能一下就看完的,他就扫了一眼,偶尔看到了几个让他都觉得惊悚的点子。
然后他淡定的收起来,放进一个盒子后与三人道:“崇文馆已经在收拾了,你们不日就要进宫里去住,这几天便收拾准备一下吧。”
他道:“崇文馆和国子监不一样,你们在国子监里可以在外住,但进崇文馆却是要必须住在宫里的,和衙门一样每旬一休,遇节休沐,这个,你们都知道的吧?”
满宝三个倒没什么意见,只是很好奇,“那些成亲了的学生呢?”
杨和书微微一笑,“也要住在宫里。”
满宝就一脸的同情,“真可怜呀。”
杨和书:……
白二郎好奇的问道:“和我们一样住在宫里,他们有什么可怜的?”
白善忍不住扶额。
杨和书直接起身,点头道:“我先回去了,进了崇文馆你们想做什么先与我说一说,别乱出主意。”
等他走了,白善这才和满宝道:“不止我们,封宗平、易子阳和刘焕也在名单上。”
他们都是三品京官的子孙。
满宝好奇的问,“那殷或呢?”
“殷或也在名单上,不过殷大人以他身体不好向陛下推辞了,他很可能不去。”
除了个别人会找理由推掉外,像白善他们这样的,进崇文馆是好事,是不会想着推辞的。
哪怕身上会被打上太子的标签。
不可否认,这是一条晋升的青云路,机遇素来是与风险相伴的。
而现在太子就要有子嗣了,风险比之前还小了不少呢。
几人坐在书房中说话,满宝频频看向门外,蹙眉道:“我四哥怎么还不回来呀?”
周四郎此时正在去赴和郑大掌柜的约呢,老周家派去的下人正好与他错过。
等他回家时,满宝他们一家吃过晚食,天都快要黑了。
满宝干脆在院子里考校三丫,顺便教她一些医理,身后是周立君的房间,她正在灯下噼里啪啦的打算盘,记好了账目后拿了账本出来,看到四叔带着酒气进来,她便道:“四叔,我正要去找你呢,我看了一下,我们空着车去商州买瓷器,再拉到京城来卖不划算呀,还不如往北拉去,到草原边上去卖给草原上的人,赚的反而多一些。”
周四郎正要找满宝说话呢,闻言道:“那得走好远的,北边的路比南边更不好走。”
因为这一次来京的意外,周四郎谨慎了许多,不像以前那样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人一车就敢走天下了。
所以他道:“咱得惜命知道吗,有了命才能赚很多钱。”
回完了周立君,他扭头去问满宝,“你让人找我回来什么事?”
满宝道:“我想让你传话回去,让家里多种点儿药材,红枣也可以多种些,都是可以入药的,除此以外,你还得想办法多联系一些药农,到时候从他们手里拿药。”
周四郎一怔,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正想联系药农拿药呢?”
他道:“我刚和郑大掌柜说好呢,以后我们家出的山药片、女贞子和老姜都给济世堂,我手上有多少药,他们就收多少。”
满宝没想到郑大掌柜的动作这么快,话说这事儿还是她提醒的吧?
第1491章
打算
满宝无言了一下,还是给周四郎解释道:“朝廷想在各地建立医署,到时候医署的药多半是要从各医馆和药铺进的,所以会很缺药。”
周四郎立即反应过来,问道:“那药什么时候要?”
满宝道:“这个不知道,还没开始建呢,我就是提前告诉你让你做个准备。”
周四郎就摸着下巴道:“药家里可以种,而且村子里有这么多人呢,反正种女贞子和红枣山上和旱地都可以,不占良田,它们也得一二年后才能结果,可我们得提前打好基础,总不能等药种下来了才做这门生意吧?”
周四郎道:“到时候怕是骨头渣子都不给我们剩下了。”
满宝、周立君和周立如一起仰着小脑袋看他,周四郎一脸的纠结,迟疑了好一会儿后一闭眼睛,再一睁开时便道:“行,我知道了,我们去商州进一批瓷器,直接送到夏州去,满宝,夏州远吗?”
“夏州在长城往北了,”满宝想了一下才在脑子里想起夏州,好奇的问道:“你去夏州干什么?”
“去年冬天我不是替郑大掌柜接过一趟药材吗?”周四郎道:“我问过了,那些药商就是从夏州进的药材,上次跟过来的有几个药农,我当时还问了他们家里的地址呢,这次我们送瓷器去夏州,顺便再找找人,要是能进一批药材最好,不能进也探探路,反正亏不到哪儿去。”
满宝道:“好啊,你去吧,对了,家里还有好多布料呢,你要不要拿去?”
她道:“草原也很喜欢绸缎锦绫的,夏天又快到了,这些布料只会更贵。唉,这些赏赐下来的布料在京城里很不好出手,大家都知根知底的,一点儿也不好。”
周四郎立即道:“等我从商州回来就带走,你留几匹做衣裳,虽然你定亲了,但打扮打扮也好看,我昨天看到白善又换了一身新衣裳。”
“那是夏裳,天气要开始变热了,我也做了,不过我没穿。”
周立君在一旁听了半响,道:“小姑,你好像还没告诉四叔你要进宫住的事儿呢。”
“哦,对,”满宝抬头冲她四哥咧嘴一笑,“四哥,我要进宫修书去了。”
周四郎现在对满宝进出皇宫已经不惊讶了,不在意的挥手道:“去吧,去吧,进宫以后别跟人吵架打架就行。”
满宝有些小骄傲的表情一滞,忍不住强调道:“我是要进宫住的。”
周四郎一滞,反应过来后立即道:“那不行,你是个姑娘家怎么能在外头住呢?”
他左右看了看,确定院子里只有他们几个后更是压低了声音道:“这宫里有许多的色狼,你看外头说书的不常说前朝的皇帝看见一个漂亮点儿的女的就要宠幸吗?皇宫里的宫女都过得苦着呢。”
满宝:“……四哥,宫里除了侍卫就只有两种男人,一种叫皇帝,一种叫皇帝的儿子,只要皇帝和他儿子不是色狼,其他人在皇宫里也不敢变色狼的。”
她道:“我进宫也不是当宫女的,我是要修书的!”
满宝强调了一下修书二字,见周四郎一脸懵懂,她便通俗的道:“我是要当官儿的!”
周四郎眼睛一亮,“当官儿?你要当官儿了?是几品?”
满宝轻咳一声道:“几品还不确定,反正肯定是有品的,您就等着吧,对了,等我当好了官儿我也给娘请一个诰命,嘿嘿嘿,到时候娘也有品了。”
周四郎忍不住酸道:“爹要是知道了,心里一定要难过了。”
满宝一听,有些纠结,“可诰命都是封的娘,从没听说过也能封爹的。”
周四郎道:“这对我们男人太不公平了,尤其是对爹不公平。”
满宝仔细一想还真是,然后叹气,“但这是律令,也不能够给我们一家改了呀,唉~”
周四郎回他自己的院子时还有些恍惚,反正颇有些不可置信。
方氏见他魂不守舍的,便推了推他问,“你怎么了?”
周四郎就扭头看着睡在床里面的两个儿子,幽幽道:“都说侄子像姑,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像满宝一点儿,或者隔辈亲,像我小叔也是好的呀。”
方氏:“……我只听说过外甥像舅。”
想到拎着屠刀杀羊的大舅兄,以及前不久拿着刀砍人的媳妇,再看里面躺着的六头,周四郎颇有些忧伤,“像舅舅有什么好的,就算不像满宝,至少也要像我呀。”
方氏道:“当初六头刚出生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还说六头要是像我哥,至少踏实。”
周四郎便轻咳一声道:“那你看我现在不踏实吗?”
方氏摇头,“没看出来你踏实,就觉得比以前更危险了。”
周四郎:……
方氏叹气道:“可有什么办法,我就是欢喜你,也嫁给你了。”
周四郎这才高兴起来,抱着她亲了一口道:“放心吧,这次出门我多带几个人,肯定不会再叫人打劫了。”
“三子他们年纪比你还小呢,虽然机灵,但打架肯定打不过人,你带谁呀?”
“大吉给我介绍了镖局里的人,我前两天去看过了,打算到时候请几个人跟着一起走,虽然花销大点儿,但立君算过,这点儿钱我们还是出得起的。”
方氏一听,果然安心了不少。
周四郎正计划着走商的事,他当然不是自己带着人就走,还得带一个会算账的人呢。
周立威上次跟着他收茶叶,才回到京城不久,还不太想出去外头跑,毕竟走商是真的很辛苦。
有时候走上一整天都找不到落脚的村庄和客舍,基本上只能露宿,他们露宿又不像满宝他们那样准备得这么齐全,基本上就是烧一锅水就着干粮啃一顿,可难受了。
于是周立重便顶上了。
周立君倒是不怕吃苦,很想去,但周四郎不乐意带她,道:“这趟路我们是第一次走,虽然商州不远,但谁知道路上出什么事?你一个姑娘家还是别跟着冒险了。”
第1492章
赐官
他道:“等以后路走熟了,我们都打点过了,你再想走,我再带你。”
周立君只能应下,然后将一本账册交给周立重,看着他们点了钱后送到门外去。
现在家里的钱虽然是周四郎和周五郎拿着,但账本却全都是周立君拿着的,所以家里到底有多少钱,满宝不知道,周四郎和周五郎恐怕都不是很清楚,但周立君是非常清楚的。
她叮嘱周四郎,“四叔,早去早回,本子里我夹了一张纸,上面有我算出来的最高成本,瓷器要是超过那价你们就别买了,不然运回来也是亏本的。”
周四郎应下,“放心吧,我又不傻,还能在这件事上让人坑了?”
坐上了骡车,周四郎还在忍不住叹气。
三子看着好奇,抽了一鞭子骡子让它加快速度,问道:“四哥,你叹什么气呀?”
周四郎又叹了一口气,道:“我叹我被打脸了,前脚刚想着要惜命,后脚就要往夏州去,唉~”
三子几个还不知道,闻言一愣,“不是要去商州吗?夏州离商州很近吗?”
“远着呢,”周四郎道:“我们先去商州拿瓷器,回了京城休息两天就去夏州,夏州在草原边上,要过了长城的。”
“长城是什么?”
周四郎就想了想后道:“好像是一堵墙,满宝说以前的皇帝建的,可以拦住胡人的骑兵,我也没见过。”
俩人的话题越来越偏,三子根本不在意去哪儿,在他看来,不管去哪儿,有饭吃,有衣穿,再有钱挣就行。
他的家乡在益州,只要不是回益州,那在外头哪儿不一样呢?
等他挣了钱,又再长大一点儿他就回乡去,买两块地,建个房子住下。
可惜现在县令不是唐大人了,不知道新来的县令还会不会分给流民土地,要是分,他就可以把买地的钱给省下了。
满宝对周四郎出门的事儿已经习以为常了,和往常一样过着自己的日子。
她先进宫一趟,找皇后娘娘说了一会儿话,过了两天,古忠就捧着一道折子来找她了。
是一封皇帝亲自写的授官折子。
庄先生带着满宝摆了香案跪下,刘老夫人和郑氏也带着方氏和陆氏来凑热闹。
古忠展开折子,言明周满医术高超,且医者仁心,人品贵重,特封为六品太医和五品修撰,赐金带……
金带自然不可能是纯金的,而是因为金带上的銙是金的,边也以金线所制。
之前皇帝送过她五品官服,但没有腰带,现在补上,算是正式授官了。
古忠也合上了折子递到满宝的手上,笑吟吟的道:“周小大夫,不,周小大人,恭喜您了,不算陛下先前赐您的官服,您还能往工部里领两套。”
满宝拿着折子问,“谁是我的上官呢?”
古忠便笑道:“您是太医,自然是萧院正属下;您还是五品修撰,太医署为太子殿下总领,那自然是太子殿下的手下了。”
满宝便明白了,这还是要听太子殿下的呀。
满宝还有些恍惚,迟疑了一下后问,“那我何时进宫报道呢?”
古忠知道她是第一次当官没经验,于是笑道:“不急,周小大人不如等一等,等杨大人说崇文馆好了,自然可以进去了。”
说罢,古忠便弯了弯腰要告退。
庄先生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放在满宝手里,满宝回过神来,摸了摸荷包,有点儿不舍得,但还是放在了古忠的手上,“劳烦古大人走一遭了。”
古忠见她不舍得荷包,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接过荷包往袖子里一塞,笑着走了。
满宝恋恋不舍的倚靠在门边看着他带着人骑马走远,这才转身回去。
陆氏和方氏看着托盘上的那一根金带稀奇不已,刘老夫人则拿过那封折子看了又看,半响后道:“没想到满宝倒比善宝还更早授官。”
郑氏也点头,她也没想到。
方氏连忙问道:“满宝,你有官服了?”
“有呀,收在柜子里呢。”
“你穿来给我们看看好不好?”
满宝眼睛一亮,“好呀,你们等着。”
说罢立即跑进屋里翻箱倒柜起来。
将被压在柜子底部的官服找出来,满宝就脱了衣服换上。
五品的官服是浅绯色的,其实相比于浅绯色,她更喜欢深绯色,奈何她的官品还不够高。
穿上官服,满宝就抓起托盘上的金带系上,然后就开门跑出去,“当当当”的展开双臂问道:“好看吗?”
众人皆是眼前一亮,陆氏也连连点头,然后皱起眉头,迟疑的问道:“好看是好看,但我总觉得有什么不对。”
正说着话,白善他们下学回来了,听见正院这边热闹,放下书篮便过来。
才一进院门他们就一起愣住了。
满宝又在他们身前转了一个圈,问道:“有什么问题?”
白善愣愣的摇头,“没什么问题,你,你怎么把官服穿上了?”
白二郎道:“感觉怪怪的。”
郑氏看了一会儿后道:“是头发吧,满宝,你得把头发梳起来,那样应该更好看些。”
说罢上前拉住她,把她拉回屋里帮她弄了一下头发,“陛下怎么只赐了官服没有赐官帽?不然就可以戴上了。”
满宝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晃了晃脑袋后笑道:“没事,等我去工部领回来就有了。”
她凑近了看铜镜里自己,忍不住撑着下巴认真的看着镜子里的道:“我真好看。”
郑氏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乐着点头道:“是挺好看的。”
门外,白善已经从祖母和先生那里知道了赐官的事,听说她被定了五品便松了一口气,笑道:“这下好了,她进了崇文馆应该也不会被人欺负了。”
庄先生也笑着点头。
他们在这里高兴,殊不知吏部和朝中的官员因为这一次赐官闹得多大,魏知都堵在了太极殿的门口那里和皇帝说这不合规矩。
他沉着脸和皇帝说教,“陛下爱才也该有个度,她一步便受封为五品官,让其他臣子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