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79章

    钱氏则道:“他比你年轻时候强多了。”

    老周头像大头那么大的时候正是最懒的时候,家里家外都有赖媳妇和爹娘操持,他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要他挑一担水都得三催四请,懒得全村出名,他凭什么来说大头?

    老周头没想到她翻旧账,张了张嘴后干脆背过身去不理她了。

    钱氏也不哄他,自己走了。

    老周头自己郁闷了一阵,忍不住小声念叨起来,然后自己好了又去找钱氏。

    满宝对这些一无所知,她正和周立重坐在一起聊天,主要了解一下他对刘三娘印象如何,有多大的决心要成这门亲事。

    没相亲过的白善和白二郎纷纷跑来旁听。

    周立重当着大人的面有些脸红,但当着小姑这些小伙伴的面还真不会,毕竟大家一块儿长大的,他们小时候还是他带着玩的呢。

    哪怕他们现在的辈分似乎比他大,但他依旧像大哥哥一样炫耀了一下。

    白善和白二郎听得津津有味,但看过不少次相亲的满宝面色却没多少变化,特老成的挥手道:“这有什么,既然你看上人家了下次记得给人送东西。”

    周立重就苦恼起来,“送什么呢?”

    白善很有经验的道:“送些好吃的,还有好看珍稀的花草也都可以。”

    周立重:“……她又不是我小姑。”

    白善想了想后道:“那你观察一下她喜欢什么就送什么吧,送礼嘛,自然要送人心中所爱了。”

    周立重就看向他小姑。

    满宝就摇头道:“虽然我是她师父,但我还真不知道她喜欢什么,嗯,喜欢当官,喜欢做大夫算不算?”

    周立重觉得这事儿不能指望他小姑了。

    第二天一大早,满宝就提着她大嫂准备的各种好吃的去了济世堂,将美食分给郑掌柜丁大夫等人,然后就去问在后院挑拣药材的刘医女,“三娘,你觉得我家立重怎么样?”

    刘三娘便红着脸点头,“周大哥他人很好。”

    满宝便明白了,她也看上了。

    于是她笑了笑,伸手拍着她的肩膀道:“你好好学习,剩下的就是大人们的事儿了。”

    刘三娘:“……师父,您是要做媒人吗?”

    满宝摇头,“我倒是不介意,可我年纪还小呢,我娘肯定不给。”

    最主要的是她还没嫁人呢,不适合来回做媒。

    媒人得挑选一个两家都认识且熟悉的人吧?

    满宝摸了摸下巴,问道:“你说是萧院正合适,还是郑太医合适呢?”

    刘三娘:……

    这个话她不好接啊。

    第1787章

    经验

    不过这事儿显然不急,现在还是冬节,大家都在安身静体,没必要太过操劳。

    满宝问刘医女,“可有人宣你进宫给太后扎针?”

    “是,昨日傍晚我入宫扎针了,祖父说,今日萧院正应该还会宣我进宫。”

    她现在还挂着宫中医女的职位,虽不必住在宫中,但宫里有要求,她还是得随时出现的。

    只有成了太医,自主性才会大些。

    满宝便问起她扎针的具体情况来,还有太后的脉象。

    刘三娘还没够格可以摸太后的脉象,她只能根据值班太医写下的脉案来判断病情,不过才一天,太后的针法并没有改变,还是用师父叮嘱过的两套针法。

    满宝想了想后道:“还是应该看一下脉象,等收假回去我和萧院正提一提,以后你们再扎针务必让你们请一次脉,这样好做到心中有数。”

    刘三娘有些激动,却道:“可只有太医才能请脉……”

    “太后的针法是我定下了,所以你可以照着扎针,可若是以后遇到了需要扎针,我却没有看过的病人呢?”满宝道:“虽说别的太医会切脉,你可以根据他们的脉案定针法。但医术这种东西,你还是得自己切脉后再定针法才更好。”

    刘三娘低头应下。

    满宝将此事记在心中,打算收假后就去和萧院正说。

    在药房里指点周立如熬药膏的郑掌柜听见她们说话的声音小了,便估摸着她们说完了,于是笑着出现。

    刘医女很识趣的行礼后退到前堂,找她两个师兄师弟探讨一下医术。

    郑掌柜笑道:“周小大夫,我家里做了好些腊肉腊肠,还搓了很多肉丸子,本来要郑辜给您送一些去的,没想到您先送来了。”

    按理,郑辜等人是周满的徒弟,身为弟子,冬至这天该他们送美食上门的。

    今儿一大早满宝和白善白二郎就端了好些好吃的去给庄先生,和庄先生吃了一顿早食。

    她出门的时候正巧白大郎带着他媳妇搬回来,也带了好多好吃的给庄先生。

    满宝挥手道:“我不在乎这些虚礼,何况我也许久不见郑掌柜和丁大夫们了,所以来看看你们。”

    郑掌柜则严肃着脸道:“那不行,别的礼可废,尊师重道的礼却是不能废的,等到午时,郑辜和郑芍必定是要上门的。”

    那家里还得准备招待客人呢。

    郑掌柜却已经凑近周满换了一个话题,他小声问:“周小大夫,你们家要和刘家结亲了?”

    刘太医提起的,现在她家大人满意,两个小的也有意,这事儿就算成了一大半,因此满宝笑眯眯的道:“到时候请郑掌柜喝喜酒。”

    郑掌柜就心酸不已,又是嫉妒又是羡慕,叹息道:“我家郑辜比刘医女还大些,到现在都没找着合适的女郎呢。”

    其实他到现在都觉得周立君不错,奈何郑辜不喜欢。

    此时见到周满他又忍不住暗示了一下,“周小大夫,你还有个适龄的二侄女吧,她何时定亲呢?”

    满宝跟着她娘领着她四哥五哥相过多少亲呀,那两年,周四郎和周五郎相看过的姑娘,十个有八个她见过,都要充当工具人站在一旁看着。

    对这种开场白再熟悉不过了,于是她想也不想便摇头道:“立君和郑辜不合适。”

    郑掌柜没料到她拒绝的这么干脆,一愣后问道:“为何?”

    满宝就道:“郑辜脾气太软,我家立君可是很能干的。”

    说罢看了郑掌柜一眼,都不用她娘看,她都知道立君和郑家不配。

    立君很有雄心壮志,郑辜却没有,而郑家在郑氏里只是二房,虽然如今占了上风,但里面勾心斗角的事儿不少。

    虽然郑掌柜把济世堂打理得很好,但从丁大夫他们的言语间她知道,郑氏对药铺的影响也不小的。

    立君进郑家不会有好处,只会处处受制,这对郑辜、郑家,周立君和周家都没好处。

    满宝道:“我家立君是可以走草原收药材,也可出入后宅卖润白霜的人。”

    郑掌柜张了张嘴巴,再一想他儿子那怂样,也泄气了,点头道:“也是,郑辜配不上立满宝却笑道:“没什么配不配得上,只有是否相配。”

    她想了想,觉得自己也得关心一下这个大弟子,于是和郑掌柜道:“郑掌柜,这婚姻大事得看小两口间喜不喜欢,自己喜欢日子才能过得顺,不然强拧在一起,将来他们过得不好,会怨长辈的,夫妻之间的事儿有可能就变成两个家庭的事儿了。”

    郑掌柜见她小小年纪说得一套一套的,便忍不住笑道:“周小大夫,你这还没成亲呢,怎么这么有体会?”

    满宝道:“我虽未成亲,但我定亲了呀,而且我从小到大见到的可多了。”

    她道:“我有六个哥哥,他们全是自己看上以后家里才定亲的,我娘就说过,过日子是小两口的事儿,得他们自己看顺心了才行。”

    本来这些事她都不太留意的,一直到她六哥说亲,他这个也看不上,那个也看不上,总也不成亲。

    她爹一度想强硬的给他定亲,给他选个媳妇一娶就完事儿了。

    用他的话说,等娶进门睡一张床上了,他还能不要媳妇吗?

    但她娘却不同意,当时生怕她这个旁听的跟着她爹学坏,还用了自家和村里的例子教她。

    “你看大柱和大柱媳妇平日也算和睦吧?前儿吵架真是什么难听的话都说,还扯上了两家的家长,连这你大嫂子都跟大柱媳妇娘吵了一顿。”

    这个大嫂子自然不是小钱氏,而是村长的媳妇,村长和满宝同辈,他年纪大,满宝平时就叫村长媳妇做大嫂子。

    大柱是村长的长子,当年就是两家做主让他们成亲的,但听说大柱和大柱媳妇彼此都没看上对方。

    钱氏道:“不知自己看上的,将来日子过得不好,总有许多的怨气,要是自己看上了,点头定的亲,将来小两口过得再不好,那也是小两口间的事儿,咬着牙也得自己扛下去。”

    比如她。

    当年她在周家不论过得多苦都没怨过自家父母和周家父母一句,因为这是她选的。

    当年她就是看上了周金这个人。

    “你五个哥哥嫂子,虽都是相看,却也都是他们彼此有意才定下的,你以为他们成亲后就一直和和美美?”钱氏道:“过日子哪有不吵架的,上下牙齿都有咬着的时候呢,可再不顺,他们关起门来自己吵,坏不到整个家。要像大柱和大柱媳妇那样,每次一吵架就开了门,扯上两边长辈,再多的情谊也会慢慢消磨掉的。”

    “所以这结亲啊,不仅要看两家,更要看小两口自己的意思。”

    此时,满宝就语重心长的劝郑掌柜,“大掌柜,你选儿媳妇得选一个郑辜喜欢和喜欢郑辜的,将来小两口才能过得好。”

    第1788章

    媒人

    郑掌柜总觉得周满看他的目光似在看一个恶父,似乎他会卖子求荣似的,可他是这种人吗?

    郑掌柜觉得一定是他儿子在周满面前说了啥,于是气得吹了一下胡子。

    满宝见他生气,便连忙安抚道:“大掌柜,虽然郑辜脾气软,但那其实是温和,作为大夫,脾气温和是最好不过了,您再用心找一找,肯定能找到好儿媳的。”

    郑掌柜感觉更气了。

    中午,郑辜和郑芍提着礼上门拜见他们师父时就一脸苦色,“我爹今天也不知道怎么了,早上还挺好的,师父走了以后就总是看我不顺眼,本来我是要过了午时才要送礼过来的,实在是受不住我爹念叨就提前来了。”

    刘医女则晚了半个时辰过来,两家正说亲,她上门还挺不好意思的,但冬至给师父送吃的也是规矩。

    满宝很高兴的收下了他们的礼,本想留他们在家里吃午食的,结果三人都拒绝了。

    因为今天到周家来送美食的人还真不少。

    殷或、刘焕,甚至封宗平几个都亲自提了一些好吃的过来,直接占了他们家的院子吃吃喝喝。

    封宗平道:“还是你家自在,家里大人不怎么管,孩子又多,又有一个大园子,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

    白善则和满宝道:“我还想着今天下午去给唐学兄和杨学兄送吃的呢,不过这会儿看来不可能了。”

    满宝道:“没事儿,明天还有一天假期呢,明天我们去送。”

    冬至就是交流美食的节日。

    大家劳作了一年,到了冬至,基本上一年的活儿都干完了,接下来便是等着过年了。

    所以就算是贫困之家都会拿出一些东西来做成好吃的食物,然后和亲朋们分享。

    连外面的商旅都停业了,大家可以尽情的交流享受美食。

    白善难得的没有课业,满宝也把手上的工作暂停,连莫老师的课她都暂停了几天。

    莫老师对他们这个节日不是很能理解,冬至在他这里似乎只存在于历史书上,在他那个时代已经不怎么过这个节日了。

    因为只要他们想,每一天都是节日;而只要忙碌,便是节日也如工作日一般。

    满宝几人开开心心的吃了一天,第二天又挑拣了家里许多好吃的,有些特色的东西放到篮子和食盒里,然后提着去给唐大人和杨大人送礼。

    唐鹤和杨和书这两天也尽陪着亲朋吃吃喝喝了。

    唐鹤先收到了他们的礼,略一思索,干脆从厨房里随便捡了一篓馒头,再从厨房的屋檐下拿了几块熏肉就和他们一起去找杨和书。

    于是大家又在杨和书家里消磨了一天,最后走的时候不仅吃得肚子滚圆,还拿了杨家不少的回礼。

    老周头看着立君从篮子里往外拿东西时还好奇的翻了一个盒子,然后问道:“这是什么?”

    满宝看了一眼后道:“燕窝。”

    她道:“这东西好,拿出来让嫂子煮上,娘的脾胃不太好,以后每天都吃一小碗,可以调养脾胃。大嫂也吃,美容养颜的。”

    一旁几个嫂子听见了都忍不住上前看,稀奇道:“这就是燕窝呀?”

    小钱氏看了看,问道:“燕窝怎么煮?”

    “放水就煮吧,”满宝也不是很懂,“要不回头我给查一查,然后抄几个方子。”

    周立君则看了一眼屋里的伯母婶婶们,觉得家里人太多,这点儿燕窝也就够吃一顿的,于是把盒子一合,直接道:“留着吧,这燕窝不也是药吗?以后说不准能用上。”

    钱氏和小钱氏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东西贵重,她们没事儿吃这个干什么?

    结果没几天,满宝再次休沐时,老周头就和满宝表示自己胃口不太好,不想吃东西,想吃些调养脾胃的。

    满宝瞬间就明白了,于是给她爹开了一个燕窝粥的方子,然后拿去给她大嫂看。

    她蹲在厨房和她大嫂说悄悄话,“煮了吧,多煮两碗,就给爹娘和大嫂吃。”

    小钱氏就笑着点了一下她的鼻子,乐道:“真是个机灵鬼,和爹一个样,小心娘知道了揍爹。”

    满宝嘿嘿乐,道:“不怕,过两天娘就好了。”

    小钱氏虽然接了方子,但并没有煮三碗,只是煮了两碗,一碗给了老周头,一碗则给了钱氏。

    老周头吃过以后和钱氏道:“不怪人家那么喜欢吃这东西,还真挺好吃的。”

    钱氏横了他一眼道:“你都多大岁数的人了,为了一口吃的还装病。”

    老周头厚着脸皮辩解道:“谁说我装病了?我是真的没胃口,不过这会儿好多了,晚上让老大家的做些羊肉泡馍吃。”

    钱氏没理他,而是提起刘家的婚事,“满宝说,刘家那边已经同意,两个孩子这几天相处得也不错,我的意思是,趁着满宝这两天休沐,就请媒人去说一说吧。”

    老周头应下,“也是,这会儿都腊月了,过年前定下,过了年就可以选日子成亲了,对了,家里有多少钱?”

    现在账虽然是立君管着的,但钱氏心中也有数,她道:“放心,办一场婚事还是够的。”

    老周头就放心了。

    钱氏这边一有意提亲,满宝就道:“我和刘太医商量过了,都觉得萧院正做这个媒人好,我前两日和萧院正提过,他也答应了。”

    她道:“家里准备好礼物,明儿我带着大哥大嫂上萧家去请萧院正?”

    钱氏点头,立即给她准备礼物。

    因为亲事还没成,所以现在只需要请媒礼,而且这种两方已经说定的亲事,又是请的熟人做媒,连媒钱都不需要,只需要准备一些吃用的东西,很是简单。

    第二天满宝就领着大哥大嫂带着礼物去了萧家。

    萧院正提前一天收到周满的帖子,早早在家等着了,收了他们家的礼后便笑道:“正好,午食有了去处。”

    这是打算中午就去给他们提亲了。

    周大郎和小钱氏连忙道谢。

    萧院正客气的应酬,将满宝送出门时感叹道:“我那小女儿和刘医女差不多大,还得过两年才出宫呢,到时候周太医要是有合适的人选,不要忘了给我介绍啊。”

    周满:“……好的。”

    她怎么就莫名其妙成了牵媒的?

    看着周家人走远,萧院正叹出了一口气,萧夫人不知何时走到了他身边,也叹气,“当初还说要给家里的孩子说她呢……”

    “可别,”萧院正道:“你那儿子可配不上人家。”

    萧夫人没好气的道:“说得好像那不是你儿子似的。”

    第1789章

    归来

    周立重和刘医女私下见了几次面,在小姑和白善及叔叔们的言传身教下,他每次去都给刘医女送点儿东西,或是从园子里摘的花,或是从外面买的一些钗环类的小东西,再或是一些吃食……

    刘医女也偶尔回礼,因为天冷,她还给他做了一个袖筒,外出的时候可以暖手。

    俩人感情迅速升温,刘家看见了,在萧院正第二次上门后便一口应下了亲事。

    萧院正没怎么惊讶,反正都是提前说好的亲事,矜持一次和矜持两次差别不大。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