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她一到,太后就仔细的问起来,她是怎么拜的老君,祷告时念的经文,老君像是朝向的哪边,最常去的是哪个道观……明达坐在太后身边,抬头一脸同情的看着周满。
饶是满宝已有了准备,也被太后这细致的问题给问懵了,她只能努力的回想。
因为知道这就是个过程,所以她拜神时并没有特别用心,别说念经文了,有时候就是单纯的上香,一点儿杂念也没有。
偶尔会念叨两句,比如,保佑明达身体健康,保佑家里人身体健康,保佑她不那么忙……
或是想说话了,就会絮絮叨叨的和天尊老爷说些话,比如今天吃的饭菜是怎么样的,要是有天宫,不知道天尊老爷在天上吃的饭是怎么样的……
当然了,也有特别虔诚的时候,比如窗外或是院子里有其他女官和宫女时,她就会安静的坐在坐垫前认真的诵读经文,反正从小学的,这会儿也还没忘记。
满宝迟疑了一下,只能挑着好的一方面说了,为免无聊,她“虔诚”的时候念过的经文可多了,一本《道德经》都背完了,还背了好几篇《庄子》。
第1943章
信而不迷
太后迟疑,“却是这些经书有用?”
和他们平时念的有点儿不一样啊。
“你平时都是拜的哪家道观?”
满宝:“我就去过三家道观,一个雍州的白云观,一个是京城的玄都观,还有一个则是我们村附近山上的道观。”
太后略一思索便决定一个都不放过,转头就让人列礼单给三个道观送礼,连大梨村的道观也不放过。
满宝坐在一旁听她划拉出来的礼单,有些心惊肉跳的,不由看向明达。
明达脸上的笑容也收了起来,神色有些沉重。
两个好朋友对视了一眼,想到的都是:万一太后所求实现不了会怎么样?
满宝脑子里一下涌现了史书上各种灭佛灭道的事迹,她浑身一抖,委婉的劝诫太后,“娘娘见过神佛吗?”
太后一脸虔诚的道:“能见到神佛的必是大通灵之人,非佛子和得道的仙长不可。”
她瞥眼看向满宝,问道:“你见过吗?”
满宝直接摇头,然后问道:“梦里的算不算?”
太后没好气的道:“不算!”
梦里,梦里她自己还成仙了呢,那能算吗?
满宝便点头道:“所以世上说见到了神佛的毕竟只是个别人,焉知他们不是在撒谎呢?”
太后蹙眉,怀疑的看向周满,“你是说世上没有神佛?那你还拜!”
这种论调她听得多了,每次一提到神佛,那些朝臣就摇头晃脑的说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可那到底只是孔子一人的想法,怎么就被奉为圭臬了?
满宝道:“我拜他是因为我信他。”
先生通读百书,虽然他未曾明言,但满宝知道他更赞成老庄的为人处事之道,加上母亲的影响,她从小就拜老子,早就习惯了。
满宝是真的信他的。
太后闻言便笑道:“我也信。”
满宝却直接摇头,“太后不信。”
太后蹙眉,冷冷的瞥向周满。
满宝继续道:“太后只是有所求,所以才参拜的,您不是信他,而是迷他,这是大忌。”
“对于神佛鬼怪,我们可信之敬之,不可迷之。”
科科突然道:“皇帝来了。”
满宝便一顿,它不知道此时皇帝的到来对宿主有没有危险,要是以前的情况,这种公开场合它是不会播报这种信息的,可它刚才在太后身上察觉到了强烈的情绪波动。
对于人类它还是不太能够理解,所以数据分析了一下最后还是给周满播报了这一条信息。
满宝等了一下,想等皇帝进来行过礼后再继续说,但她等了一下不见有人唱报。
她自然是不怀疑科科“看”错了,所以只能是皇帝躲在外面要偷听。
满宝在心里鄙视了皇帝一下,见太后被她说得脸色发沉,明达担忧的看着她,她便道:“娘娘,你想这世上有多少人?而神佛才有几个?他们肯定还有许多正经事儿要做,而民间的兴衰荣辱自有自己的一套规律,我想,便是真的有神佛,他们也是不能随意插手民间之事吧?”
“不然,这世上何至于有如此多的天灾人祸?神佛要是都那么厉害,那么眷顾人间和信徒,为何还会有风不调,雨不顺,还会有恶霸土匪?”满宝道:“大家许个愿望把他们都消灭掉就好啦。”
太后和明达:……
站在屏风后的皇帝:……
满宝道:“所以神佛不可迷,人生要靠的还是自己,有时候和神佛许愿不过是求个心理安慰,想着神佛说不定听到眷顾一二而已,但其实做事真实要靠的是自己。”
“而娘娘明明更偏向佛,而非道,却佛也拜,道也拜,”满宝道:“两者不是不可兼之,而是娘娘明明佛也不信,道也不信,为何却又迷之?”
“不信而迷,更是大忌。”
太后沉默了很久问,“你怎么知道哀家不信?”
满宝道:“感觉,我信道,我信的是老庄的对这个世界,对这个国家,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娘娘信的是什么?”
太后张了张嘴,她信轮回报应,这算不算?
她要是说出来,满宝肯定要说,自然是要算的,但娘娘的深处明明还是不信,只是因为恐惧和欲望才不得不信……
幸亏太后没说出口,满宝也没来得及将太后得罪死,一老一少就这么对坐着发呆。
明达看看满宝,又看看太后,觉得她们是在对峙,便不由发出点儿动静想吸引她们。
但太后没回神,满宝倒是回神了,却是睁着黑溜溜的眼珠子看着她。
明达看着眼睛清澈的满宝瞬间没话了,算了,随她们去吧。
满宝其实只呆了一会儿,然后就忍不住在脑子里和科科说话,“皇帝还在外面?”
“在,正站在屏风外面竖着耳朵听呢。”
“你说我现在转过头去看屏风他会不会发现我在看他?”
科科:“……这是木屏风,你们彼此都没有透视的功能。”
满宝这才想起来,“对哦。”
正巧明达发出动静,于是她光明正大的抬头看向明达,和她对视了一眼后便顺势扭头看向入口处那张大屏风。
屏风很厚实,她根本看不到外面,外面的人自然也看不到里面,然后目光一转,她就看到了站在屏风边紧张得连呼吸都屏住的宫人,这才发现那宫人的影子上交叠了一个影子。
满宝汲取了经验教训,原来可以不看到人,却可以通过影子判断外面有没有人呀。
正胡思乱想,屏风外传出了咚咚咚的脚步声,几乎是立刻外面传来古忠的声音,“皇帝驾到——”
满宝这才收回视线,乖巧的和明达一起站起来。
见里面许久没有动静,生怕太后给气个好歹的皇帝总算是没忍住进来了。
他一进来,周满和明达便一起行礼,皇帝挥了挥手,免去他们的礼然后去给太后行礼。
太后回神道:“皇帝怎么来了?”
皇帝上前坐在太后身边笑道:“儿臣来看看母后,母后今日精神头似乎好了些。”
太后便叹气道:“和孩子们说说话精神了些儿,本来还想让人去给道观上炷香,想着谢过神仙们的眷顾。皇帝,你说这炷香该不该上?”
皇帝一时懵了,这可让他怎么回答呢?
第1944章
后悔
他不由看向周满。
满宝立时低下头去盯着自己的脚尖看。
皇帝看见,气得呼吸都重了,事儿明明是她惹的!
“皇帝——”
皇帝回神,立即握住太后的手真诚的道:“母后想去就去,不然我让太子去一趟?您是在哪个道观许的愿望?”
太后闻言沉默起来,半响后叹气道:“你不问我都没发现,我竟没有亲自去许过愿望,那又怎能还愿呢?”
皇帝悄悄松了一口气,以为这事儿糊弄过去了,谁知道太后突然抓紧了他的手道:“皇帝,哀家要去一趟玄都观。”
皇帝瞪眼,连忙劝诫,“母后有何愿望不如让太子代走一趟,您怎么能亲自去呢?”
太后却目光坚毅的道:“不,哀家要亲自去,心诚则灵,若心都不诚,如何还能期盼神仙眷顾?”
皇帝:……
他扭头去瞪周满。
周满在他的目光迫视下不得不上前跟着劝,“娘娘,您的身子不宜出行。”
太后却是认准了“心诚则灵”这一条,坚持道:“哀家就是要亲自走一趟。”
连明达都跟着劝,但没有用,也不知道周满哪一句话刺激到她了,她一定要亲自走一趟,表明自己不是迷而不信,而是既信且迷,对神仙很是虔诚。
满宝很是忧伤,皇帝更忧伤,因为说到最后,太后很干脆的握着他的手叫了一声“猫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皇帝拒绝的话就说不出口了,于是脑袋一热就应下了。
他才应下,话语似乎还萦绕在耳边呢心里就后悔了,可太后已经高兴的连连点头,连连说道:“哀家就知道,猫奴最孝顺了。”
让皇帝连反悔的机会都没有。
等君臣女儿三人站在殿门时已经是两刻钟之后了,太后很懂见好就收,一边让人去准备出行的东西,一边表示自己累了要休息。
皇帝便服侍太后歇下,然后才带着周满和明达离开。
站在宫殿门口的那条青石板小路上,满宝和明达一起低下了脑袋。
皇帝站在俩人面前,瞪瞪这个,又看看那个,也不知道该怪谁。
毕竟两个孩子一开始都是好意,明达是孝顺,周满是向友之心,甭管成效如何,她的心也是好的,希望明达和皇后健康长寿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望。
于是皇帝深吸一口气,将怒气压下后不由在心里悄悄的埋怨太后,周满都说了对于神佛要信而不迷,母后怎么就是不懂呢?
明达悄悄给满宝使了一个眼色,让她往后退了退,然后问道:“父皇,真的让皇祖母去玄都观吗?”
“君无戏言,朕还能反悔吗?”
可以是可以的,皇帝不要面子,再面对太后几次责骂就可以了,反正朝臣这次肯定会站在皇帝这边的。
然而皇帝在权衡之后还是决定履行承诺。
毕竟太后刚才表现得很想去,皇帝也不想太后带着遗憾离开。
他觉得这也是孝顺,但朝臣们显然不这么认为,不少大臣都上书表示反对。
连萧院正都难得的上书,从太后的脉案说到现在的天气问题,总之就是强烈反对太后出行。
不然出去出事了算谁的?
而朝臣反对的原因就更复杂了。
其实对于太后这半年来的迷信行为,不少朝臣心里都有意见,不过是因为太后病重,是将死之人,而她用的又都是自己和皇帝的私房,所以才没有发作。
但现在太后要亲自拖着病体出宫,朝臣们积压的不满一下就爆发了。
连唐鹤和隔壁万年县的郭县令都没忍住上书表达了反对意见。
大家普遍认为,这事儿皇帝要付一半的责任,你以为你顺从太后就是孝顺吗?
对太后身体不好的事儿,为人子女就应该尽到劝诫之责,你以为太后要星星你给星星就是孝顺了吗?
错!
而且是大错特错,于是朝臣们先就着孝道引经据典的喷了皇帝一顿,然后再谈到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压抑的不满。
你以为你们皇帝一家进行的迷信活动是自己的私事吗?
错!
皇家无私事,尤其是涉及这种神佛信仰的事儿,作为无神论的魏知、老唐大人等不仅反对太后做寺庙和道观的慈善和道场,更反对皇帝进行相关的活动。
他们认为今日之困局皇帝要付相当大的责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你们上位者上下嘴唇一碰就要去护国寺,去玄都观里烧香,却不知道转过身有多少普通民众涌向寺庙和道观。
而寺庙和道观的香火一旺盛,必定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
寺庙和道观人手不够要招人怎么办?
民众觉得当和尚当道士有利可图都跑去当和尚道士怎么办?
和尚道士借势欺辱百姓怎么办?
这些问题你们皇家想过吗?
唐县令和郭县令上交的一组数据让大家喷得更加有理有据了。
今年上半年,因为太后设在护国寺下和玄都观下的赈济棚,在护国寺和玄都观周围的犯罪行为,以及各种纠纷比去年高了六成,这也就算了,两个县的整体犯罪数据也比去年同比高了近三成。
刨除去年旱灾对今年的的影响外,今年的犯罪数据还是高得离谱。
郭县令或许一开始没多想,但唐鹤对刑部情有独钟,在研究过后发现这和太后这半年来进行的对神佛的痴迷有一定的影响,于是就拉着郭县令一起上书了。
皇帝一个早朝被喷得不行,最后不得不将周满那天劝诫太后的事说了,并表示,他们都已经劝过,但太后执意如此,你们要是有本事就去让太后收回成命。
只要太后说不去了,他立即不去了。
朝臣:……谁敢这时候去面对太后呀?
不过……魏知抬起头来直视皇帝,目光炯炯的问:“陛下,周满说的不无道理,那么陛下对于神佛是信而不迷,还是既信且迷呢?”
皇帝就觉得天灵盖有点儿疼,想起了往年他只要对护国寺有赏赐,魏知必上书表达反对的行为。
他脊背一寒,又有些后悔将关注点推给周满了,他没想到最后这关注点还是推到了他身上。
百官之中,满宝默默地低下了脑袋,努力的假装自己不存在。
第1945章
同盟
皇帝的目光遥遥的落在周满身上,很想和她统一一下战线,但很可惜,没能接触到她的小眼睛。
皇帝便有些含糊其辞起来。
魏知却一定要他对自己的迷信行为进行定义,因为这将涉及到天下百姓的教化问题。
什么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帝一再对佛寺表达出优厚,让这些年来佛寺的发展都很迅猛,一些地方官为了讨好皇帝还主动拨地给佛寺做田产,这都让魏知很是不满。
以前他也没少弹劾,但皇帝装糊涂,认错认得快,转身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而天下大事儿又不少,魏知实在没心力就抓着这一件事怼皇帝。
他还是很有分寸的,要是为这么一件事惹得皇帝不快耽误了别的事儿,那就得不偿失了。
正好最近没什么大事儿,他可以就这件事好好的和皇帝谈一谈,而且时机也是最好的。
魏知让皇帝当场表态,并且承诺以后不会再迷于佛寺道观这类虚无缥缈之事。
皇帝不想表态,因为他是打心里信服佛理的,他都信了,偶尔去佛寺逛一逛的时候要是不舍一些东西多不好意思啊。
魏知见他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便微微侧身看向后方,扬声问道:“周编撰,你与陛下一样同有信仰,不如你来和陛下说一说这个信而不迷。”
满宝:……
魏知现在是宰相,为百官之首,满宝不敢拒绝,沉默了一下只能硬着头皮起身出列。
她悄悄往上看了一眼,正对皇上的目光。
一君一臣默默地对视了片刻,都有点儿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