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74章

    周四郎琢磨了一下,“我小妹的医术现在都这么厉害了?”

    丁大夫:“……周小大夫现在是太医,自然厉害的。”

    话是这样说,丁大夫自己心里也很惊讶就是了,没想到周满现在这么厉害了。

    在周四郎走后,他就将他的脉案和周满给他用的药方子,针法和药贴给默了出来,然后盯着发呆。

    陶大夫也看完了手上的病人,溜溜达达的过来找他说话,见他神色认真的看着案上摆的纸张,就问道:“怎么,遇到疑难杂症了?”

    丁大夫将脉案和方子都递给他。

    脉案上没写名字,丁大夫不知道是谁,但他看完脉案后再看用的方子,忍不住赞道:“厉害呀,这是谁下的方子?”

    丁大夫道:“周满。”

    陶大夫就看着那针法和药贴,笑道:“难怪了,现在会同时用针法、药贴和汤剂治病的大夫可不多。”

    丁大夫点头,摸着胡子道:“但效果也很好,这个病人只五天就退烧,病也好了大半,像这样的脉象,应该是恶性的风寒,估摸是寒风一吹,肌肤失调将出的恶汗给吸入体内,邪风趁机入体起的病灶。”

    陶大夫专注小儿病症,知道这样的病最难治,叹息一声道:“这样的风寒之症可不好治,一个不好要砸招牌的。”

    丁大夫点头,“等周小大夫下次休沐,我们去找她一起吃顿饭?”

    周满义诊时收治的几个病人全都治好离开了,现在她又很少晃悠到这边来了。

    陶大夫眼珠子一转道:“叫上大掌柜。”

    丁大夫忍不住露出笑容,都觉得这主意不错。

    大掌柜正在烦恼中,再次休沐时,他就盯着到药铺来历练的儿子看。

    郑辜受不了他的目光,只能放下手中的药杵,抬头问道:“爹,你要说什么就说。”

    干嘛一直盯着他猛瞧?他很害怕的好不好?

    郑大掌柜就幽幽地道:“下个月你师妹就要成亲了。”

    郑辜自然知道,他都和郑芍周立如商量着要送什么礼物了。

    郑大掌柜继续幽幽的道:“我听立如说,她二姐也已经定亲,甚至连婚期都定下了,就在今年的腊月。”

    这个郑辜也知道,毕竟周立如是他师妹,虽然他现在只半日在太医署内学习,但师兄妹之间还是有些交流的。

    他看着他爹,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郑大掌柜恨铁不成钢,“你都多大了,能不能给你爹找个儿媳妇?”

    郑辜:“……爹,年前你才跟我说,我现在进了太医院,说不定过个两年就能当上太医,让我不要急着成亲呢。”

    郑大掌柜:“……话是我说的,但你要是不愿意你可以和我说。”

    郑辜:“我愿意。”

    郑大掌柜就更不高兴了,他现在正纠结中,他觉得再等两年,他儿子应该可以说到更好的亲事。

    但再等两年,他年纪越发大了,要是现在就说亲,两年后他都能抱孙子了。

    郑辜不理他爹的纠结,继续低头杵药,躲在不远处整理药材的刘三娘三人悄悄松了一口气。

    周立如小声道:“大师兄也真可怜,好似做什么都不太对。”

    郑芍没说话,刘三娘却笑道:“这叫幸运,我们想要这份运气还没有呢。”

    四师兄妹之中,能有父母如此操心婚事和事业的也就郑辜一个了。

    周立如想到了什么,喜滋滋的和刘三娘道:“师姐,你嫁给了我大哥,我以后是叫你大嫂还是师姐?”

    刘三娘脸色微红道:“当然是师姐了。”

    刘三娘的婚期定在六月二十八,老周家人多,并不用满宝这个小姑娘操心什么事,只是那天不是休沐日,所以她提早两天请假出来。

    周四郎的病这会儿已经好彻底了,正脸色红润的跟着忙上忙下。

    这是老周家住进周宅后的第二场喜事,也算是最大的一场,毕竟长孙娶妻,全家大半人都在这里。

    到了吉时,周立重带着一众兄弟去刘家迎亲,白二郎和白善跟着一起,满宝也想去,但被钱氏拉住了。

    她道:“你是长辈,又和刘太医是同僚,去了不合适,刘家那边也不好招待你,所以好好的在家等着吧。”

    满宝只能目送白善和白二郎簇拥着周立重往外走,看着他们骑着马欢快的跑了。

    她无限的惋惜。

    刘太医现是太医院的代理院正,周满又是帝后和太子跟前的红人,医术在太医院里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两家结亲,前来贺喜的最多的就是大夫了。

    太医院里的太医,以及外面的各家大夫,甚至是药材商人的,先去刘家走一趟,看着刘家嫁女,然后简单的喝了一杯喜酒,便又呼啦啦的去了将新娘迎接回来的周家。

    然后在周家热闹起来。

    太子并不知道周满侄子娶妻的事儿,但太子妃知道呀。

    因为她告假,今日安排给小皇孙把平安脉的是另一位太医。

    因为知道,所以太子妃也让人给周家送了一份礼,不是很贵重,胜再荣耀。

    而太子妃都给了,太子妃的娘家苏家自然也给,更不要说殷家、刘家和封家易家等都送了礼,其他各家看见,便干脆也从库房里挑了一些礼物送来,只是人没到而已。

    周立君将礼单记下,以后这些礼都是要还的。

    向铭学也跟着忙前忙后,见她记得虽详细,却不太好看,便教她如何将账目做得更一目了然。

    周四郎将最后一波客人招呼进门后,转身到门房就看到向铭学半倾身和周立君说着什么。

    第2046章

    出远门

    他立即轻咳一声,上前拉了他道:“铭学,前面有几个商号的大掌柜来了,你随我去看看。”

    向铭学和周立君已经定亲,自然不能再各论各的,所以现在向铭学对着周四郎也要叫一声四叔了。

    虽然他总是能不叫就不叫,但周四郎却适应良好,在两家正式定亲后他就把称呼从向兄弟变成了铭学,特别的顺口。

    周四郎将向铭学拖到前面去招待客人,不让他和周立君相处过密。

    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已经定下婚礼过后就进草原。

    夏收已经结束,向铭学从凤州等地买进了不少粮食和瓷器,再加上一些布匹,他这一次带的东西不少;

    而周四郎则是准备了不少茶叶茶砖和瓷器布匹,货物同样不少,比去年还要多,所以今年周立君依旧跟着他们进草原。

    周立重才成亲,加上莆村职田的账目周立君都移交到了他手上,试验田的数据也要他记录,所以他今年不去草原,而是周立威跟着去。

    因为这个,想给他定下亲事的周二郎和冯氏都着急起来,本来还想祸水东引的周立君却不急了,还和爹娘道:“弟弟他有心上人了,只是人家家里厉害,他现在还没挣下什么家业,人家估计看不上他。”

    冯氏:“谁不是先成家后立业的?”

    她道:“等他成亲自然就有家业了。”

    周立君道:“娘,这话也就骗骗小孩儿,自己一人花用的时候都挣不下家业,再添一个人,甚至是两个人时能挣下家业?”

    “不信您问我爹,他是成亲前比较有钱,还是成亲后有钱?”

    冯氏就看向周二郎。

    周二郎立即道:“我现在最有钱。”

    “那是因为我们几个都长大了,不说我和立威,就是立如现在也不用你们养着,你们每年还能从我们手里拿一些钱去,能不挣钱吗?”

    周立君说到这里想起来,问道:“娘,我要成亲了,你之前从我这儿拿去说要给我攒的嫁妆钱呢?”

    冯氏:……

    周立君一脸了然的模样,然后冯氏不知为什么就突然心虚的不敢再提周立威的婚事了。

    周二郎想了想后道:“没事儿,腊月的时候我们不来,他们肯定也要回家一趟的。到时候再说亲也行。”

    腊月的时候周立君出嫁,当时周四郎他们也都从草原里回来了,他们要是在京城成亲,那周二郎夫妻肯定要来京城的;

    要是能回老家成亲,那就更好了。

    其实不仅周二郎夫妻,就是老周头和钱氏也觉得成亲应该回家里。

    虽然京城的婚宴也办得挺热闹,但一个个人他们都不怎么认识,还是回村里办好。

    老周头就和周大郎商量上了,“等二丫成亲还是回村里吧,到时候让大头把他媳妇也带上,我们再摆几桌酒,成亲这样的大事儿还是得告诉乡亲们一声。”

    周大郎应下,他也想今年过年的时候回家一趟,出来一年多也怪想家的。

    满宝听见了,就悄声和白善道:“你今年要是能考上进士,是不是有探亲假?”

    白善点头,看了她一眼后问,“怎么,你想回家?”

    满宝点头,小声道:“到时候我试着和太医院请个探亲假。”

    白善道:“怕是不容易。”

    不容易也请,她也想回家了。

    第二天,新娘子认亲,红着脸和周立重一起到了大堂,白家人也在列,刘三娘在之前就被叮嘱过,所以也准备了他们的认亲礼。

    满宝的礼物和周大郎钱氏的一样,有一双鞋子和一身衣服。

    满宝没少收到鞋子一类的认亲礼,但像给长辈的衣服还是第一次收到,她喜滋滋的,拿回去后还特意穿出来和白善白二郎炫耀了一通。

    白善就不说了,白二郎都有些嫉妒,扒拉了一下发现,除了将来他生的儿子闺女成亲外,也就他大哥的儿子娶亲有可能拿到这样的认亲礼了。

    白善更不用说了,他家里就他一个人,这一辈子只有从自己的亲儿子身上得到这样的认亲礼了。

    认亲结束后,刘三娘正式加入老周家这一个大家庭,她并不用住在宫中,因为她成亲了,还能和太医署申请外住。

    然后每日可自己往返太医署和家之间。

    她现在还是太医院的医助,太医署的课程她已经学得差不多了,现在只是先生们单独给他们这十二个学生上小课,每一旬只有四天课程,且只占了这四天的一半时间,所以他们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宫中。

    这样的好处是,满宝对宫外的消息和家里的情况知道得更详细了。

    在她再次进宫工作时,刘三娘告诉她,“四叔他们明儿一早就要出门了。”

    满宝微讶,问道:“不是等我休沐才走吗?还有三天呢?”

    “钦天监说再过几天就要下雨,且似乎要下很久,所以四叔他们就决定提前启程。”

    满宝便道:“既如此,我给他们准备的药,下响你离宫前来找我拿。”

    他们之所以要等满宝休沐了才启程,一是总要送行见面,二则是要等满宝给他们准备的药丸等东西。

    每次他们出门满宝都会给他们准备一些药丸,也会包一些药材让他们带上,以备不时之需。

    而这次,满宝还给他们准备了药贴,当然,不是调好的,而是将药膏熬好,直接交给刘三娘,“立君和立威都聪明,你回头教一下他们怎么调配药贴,他们要是记不住就把用量贴在罐子上,这东西很有用,不比我们做的药丸差。”

    刘三娘应了下来,抱了一包袱的东西出宫,拿回去转交给周立君等人。

    等满宝出宫时,周四郎他们已经启程三天了,家里已经习惯了他们的离开,就是周二郎和冯氏都接受良好,然后便计划着回家去。

    周二郎道:“家里就要秋收了,只老三两口子在家肯定不行,爹,我想过两天就回去了。”

    而且入冬以后药材要收,他也得开始将药材卖出去,生药材,干药材也都要处理,周三郎肯定干不来这些事情,所以还是得他回去。

    老周头也知道这一点儿,于是一挥手让周五郎跟着他们一起回去,他道:“找个大点儿的商队跟着,安全。”

    第2047章

    考试

    周五郎就收拾了东西和陆氏依依惜别。

    他们的孩子还小,不好跟着奔波,而且他之所以要回家是因为收上来的药材晾晒炮制好以后要送到京城来的,所以入冬后还得上京,时间不是很久,倒不必要一定带着妻儿。

    周五郎和周二郎夫妻一走,家里就更加清冷了,但安静也有安静的好处,白善他们休沐后看书越发的认真,时间也越来越长。

    进了八月,白大郎开始写了诗文投帖,白善和白二郎想了想,虽然他们没必要投帖,但也写了两篇诗文投给了孔祭酒。

    没办法,他们现在是太子伴读,这诗文投给谁都不好,干脆投给孔祭酒好了。

    孔祭酒从门房那里收到他们两个的诗文,没忍住抽了抽额角,然后将俩人的诗文放在他选出来的三篇不错诗文中,在和同僚们喝酒吃饭时拿出来一同赏鉴。

    投帖是每一个想要进士考的学子都要经历的,为的就是在考前先有一些名气,这样考官们阅卷时看到他们的名字会有一定的印象分。

    当然,要是能遇见一个欣赏你,和你志同道合的官员就更好了,他会向其他官员举荐你,就算你考试发挥得不是很好,有官员力荐,他选中的机会也比别人大些。

    不错,本朝科举考试是不糊名的。

    所以考官的印象分很重要。

    能有皇帝的印象分就更重要了,孔祭酒就不觉得白善和白诚会落榜。

    他们一个虽不显,却是真得皇帝和太子看重,且不论人品才情都是得了满朝文武大臣认可的;

    另一个也算重情重义,又是嫡公主未来的驸马,就算名次不高,他们也不会落榜的。

    而且,他们还用得着扬名吗?

    不过到底是自己的学生,而且俩人才情还算过关,孔祭酒就把俩人的诗文和自己看上的那几篇混在了一起给大家看。

    作为国子监祭酒,太子太傅,孔祭酒每日收到的投文是以箩筐来计算的。

    每天门房都往他书房里搬去一筐一筐的投文。

    他当然不可能一一看过,因为很多人怕自己投一次孔祭酒看不到,几乎天天都往他家里投文,重复率特别高。

    他只能让自己的门生们筛选,之前已经看过的放到一边,明显狗屁不通的放到一边,字不好看的放到一边,卷面不干净的也丢到一边,剩下的他才会亲自看,然后选出自己认为好,或者实在欣赏的,见见人,聊聊天,然后再确定是不是举荐一下。

    因为科举,国孝后有些低迷的京城经济又活跃了起来,且大有一天比一天热闹的趋势,不少从外地赶来的学子填补了京城绝大多数的空房,于是饭馆,书铺,茶馆,酒楼,甚至外面摆着各种小东西的生意也越发红火了。

    周六郎就觉得自家饭馆的生意更好了,便是已经请了一个大厨,又招了两个帮厨也有些忙不过来。

    小钱氏便去帮把手,于是饭馆的生意更好了。

    倒不是她做的饭菜有多精致,而是,“很对胃口,就跟在家里吃的饭菜一样,却又比自家做的要好吃一些。”

    而且周记饭馆的菜量大,不像有的酒楼色香味俱全了,就是很少,一桌子人两筷子就吃完了。

    在这里,三五同乡凑在一起点三两个菜就够吃了,比他们自己请厨娘做饭还要便宜许多,所以住在那附近的考生都喜欢上周记饭馆吃饭。

    尤其是从川蜀来的学生,那更是认定了周记饭馆。

    没办法,太对口味了,别的饭馆酒楼的东西吃着一开始倒是新鲜,后面就吃不下了。

    就在这一片热闹紧张中,时光咻的一下进了十月,进士考开始了。

    满宝跟在刘老夫人身后将白家三兄弟送到考场门外,庄先生也没经历过科举,所以也有些紧张,只能叮嘱他们,“不要写错字,先写会的,仔细检查,卷面要干净……”

    这是崇文馆里所有参加过科举,以及当过阅卷官的同僚的警告,孔祭酒更是直言,“卷子不干净,字迹潦草的,本官直接落了。”

    那么多卷子,时间本来就短,哪儿有功夫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辨认你的字?

    国子监老早就有过规定,所有的考试必须写楷体,楷体!

    所以庄先生此时便只叮嘱这三件事儿。

    白善和白大郎白二郎乖乖的应下了,然后提着考篮进考场。

    刘老夫人这是第二次送孩子进考场了,别说,心里还是很紧张的,甚至比当年送儿子进考场更紧张。

    所以她扶了郑氏和满宝的手后道:“我们在边上的茶馆坐着等一等吧。”

    她现在手脚有些发软,暂时不想坐车回家。

    庄先生想着傍晚他们也要来接人,便点头同意了。

    于是一行人转到了不远处的茶楼里坐着喝茶等待。

    满宝给长辈们都倒了茶,就问庄先生:“今年进士科取几人?”

    庄先生道:“听孔祭酒的意思是只打算取三十二人。”

    满宝惊讶,“这么少?”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