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她已经把这么多年的事都问清楚了,马宏中第一次动手时不重,当时马母又是打马宏中,又是道歉的,因为只是被打了一巴掌,所以王瑞乐就忍了。但第二次马宏中有些失控,于是王瑞乐就回娘家了。
却没想到王二夫人会直接把她送回去,直接让她在马家那边颜面尽失,从那以后马家,上至马母马宏中,下至仆妇下人,就没有人把她放在眼里了。
所以唐夫人不仅恨马家,更恨她那位二婶。
唐夫人第一次没忍住在丈夫面前说了刻薄至极的话,“到底是庶出的种子上不得台面,崔氏也没把人教好,归家的姑奶奶不说帮着出头,竟还敢把人往回送。”
唐大人却蹙眉,“这不像是崔氏的家教,她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仇怨?”
唐夫人愣了一下便皱眉,“因为我那五弟过继的事儿?”
王瑞乐出自二房,上一次嫡支这边分房头还是她祖父成亲那会儿,所以他们是同一个曾祖,祖父是堂亲,到父亲这一辈已经是分了三代了。
他们都还住在前后几个巷子里,角门关上,那就是独门独院的大户,角门打开,那就是连接一片的坞堡,唐夫人十二岁之前都是在那里长大的,小时候就是孩子头,带着兄弟姐妹们四处跑的。
王瑞乐父亲有兄弟两个,并没有分家,他在家里排行二,嫡支这边排行五,整个家族的排行下来更是排到了十二。
但他们基本只论嫡支这边,所以都是王五王五的叫着,他没有儿子。
不,现在有了,王二把他嫡出的小儿子过继给了王五,父子俩刚好都排行五,只不过运气都不好,因为王五郎过继每两年,还没来得及从王五手上接过他手里的东西,他就死了。
唐大人继续问道:“你想此事怎么解决?是还和马家继续过下去,还是和离回家?要是和离,孩子怎么办?”
“你都将你想要的结果列出来了,才好确定路要怎么走,如今不是生气的时候,我看小姨子她那里也没什么好主意,不如你问过她的意思后我们将事情给她做成就可以了。”
第2409章
你有什么打算二
只要有心,想问王瑞乐的意见并不难,夏荷她们又是敷眼睛,又是整理心情,最后带着人抬了一堆东西回去。
俩人的面上依旧和往昔一样温顺的垂头低眉,还带了些麻木。因为天已经黑了,屋里便是点了灯光线也不是很好,何况王瑞乐还睡着,此时还没有醒,所以院子里点的灯不多,将将让人看得到人而已。
马姑姑看到她们带回来这么多东西便上前问,“怎么拿了这么多东西回来?”
夏荷声音和往昔一样平板的道:“夫人一定要给,说都是以前闺中的东西,我们夫人应该用的惯。”
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两分后道:“夫人让我们夫人留在这里治病,待病根去了以后再回去,还让我和夏草劝一下夫人,至于府里,夫人会去信询问。”
马姑姑早在周满说根治要半年到一年时就料到这一点儿了,其实她也不想回去,夫人要是听话,在这里住上一年半载把病治好也没什么不好。
不过这种事是主子的事,她只管做好分内之事就可以。
今天已经把消息递出去,信件明天应该就能寄出去,到时候府里自有决断。
所以她看了看东西,颔首道:“夫人还在睡,你们动作轻些,别惊醒了夫人。”
“是。”
看她们进去了,马姑姑就招来一个丫头,低声道:“留意一些,别让她们跟外人说了不该说的话,今日那边来叫人,我一个不注意你们就让她们两个一并出去了,这事儿回去要是让大爷和老夫人知道了,小心你们的皮。”
丫头抖了一下,脸色发白的低头应下,将手腕上的镯子撸出来塞进她的手里,哀求道:“姑姑千万别告诉,昨夜是我守夜,夫人起夜七八次,夜里也睡不好,白天又一直忙,下晌才不小心打了一个盹,谁知道她们就被叫走了?”
“哼,”马姑姑收了镯子,小声道:“这次就放过你,下次再这样,我是不敢替你遮掩的。”
丫头连连点头。
王瑞乐一觉到天亮,夏荷和夏草面上不显,心里却是很高兴的,这么多年了,这是夫人第一次睡得这么好。
王瑞乐却觉得懒洋洋的,还想再睡,但马姑姑怕她睡坏了,于是笑着将人劝慰起来。
夏荷和夏草就要服侍王瑞乐更衣,她从昨天下午睡到现在,身上肯定脏了。
马姑姑扫了一眼,立即指了一个丫头道:“春心,你和夏荷去服侍夫人,夏草,你去厨房拿早食……”
几个丫头应下,夏荷和另一个丫头就扶着王瑞乐去盥洗室更衣。
王瑞乐不喜欢别的丫头服侍,即便春心到她身边也好些年了,她依旧只让夏荷和夏草做贴身的事。
春心也知道,所以只站在一旁给夏荷递东西,和往常一样。
马家要的不过是她们不离视线。
夏荷仔细的给王瑞乐整理腰带,背着春心,一张被叠得很小的纸条被她塞进了王瑞乐的腰带里。
王瑞乐看见,低头去看夏荷。
夏荷也只是掀起眼皮看了夫人一眼,然后就垂下眼眸继续将腰带整理好。
王瑞乐换了衣物,身上舒爽些了,面无表情的对夏荷和春心点头道:“你们下去吧。”
春心便知道她要更衣,弯腰点了一支香,然后抱了脏衣服和夏荷一起退出去。
隔着一道屏风,王瑞乐坐在了便桶上,她的手指轻轻地从腰带里取出那张纸条来,放在腿上展开,却是一张不小的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
这是唐夫人给她写的信,信中前面颇有些悲愤,后面则是问她想如何?
若是她还想回马家,她和王家定可以保她安全;若她不愿再回去,也自有不回去的办法。
唐夫人是很恶心马宏中和马家的,因此建议王瑞乐离开马家,不论和离与否,都要离开马家。
王家要养个姑奶奶却还是容易的。
王瑞乐就低头静静地看着膝上摊开的信,眼泪一滴一滴的滴下,一下就晕开了信上的墨。
她面无表情的擦干了眼泪,然后细细地将信折起来,放进了袖子里。
她曾经无数次的想过这个问题,要怎么办呢?
第二次被打,第一次回娘家时,她想的是娘家那边出面让马家付出代价,最好也打马宏中一顿,让他知道怕了,将来再不敢动手。
有聪儿在,就算为了他,这门亲事也得继续下去,她那时候就没想过离开,更别说和离了。
可她被二夫人送回去后面对马家的一切时,她就知道她在马家待不下去了,最后要么是横着出去,要么竖着出去。
但出去也有三种办法,和她想的一样,唐夫人也在问她想要哪一种,是和离,干干净净的一个人离开;或是带着孩子离开,还是分家不和离,她带着孩子回去?
她知道,这三种办法,第三种最简单,第一种也不难,第二种很艰难,不仅实现艰难,将来对聪儿来说也很艰难。
可是,凭什么呢?
王瑞乐眼中闪过狠意,凭什么她生的儿子要留在腌臜的马家,还姓马?
有唐大人的指点,又是在自家的地盘上,交换信息这种事情他们做得很顺利。
唐夫人亲自带着三孩子来和王瑞乐用早食,然后姐妹两靠在一起看孩子们玩闹时,唐夫人从王瑞乐的袖子里掏出了那张纸条,不动声色的塞回了自己的袖子,然后问她,“才厨房送来的三样点心,你最喜欢哪一样?”
王瑞乐捧着送上来的苦药一饮而尽,擦了擦嘴角后道:“第三样最好吃,可我最喜欢吃的还是第二样。”
唐夫人挑眉,笑道:“我也是,也不知道厨娘往里头夹了什么,吃着有些苦,但你别说,这年纪上来了就不像小时候一味儿的喜欢吃甜的,倒觉得苦的也不错,吃起来一阵爽快。”
王瑞乐微微一笑,拉着唐夫人的手笑道:“我倒觉得姐姐的口味一直没变,从前也不见得多喜欢吃甜的。”
唐夫人就叹气,“是啊,倒是你,以前一点儿苦也吃不得,现在喝药就跟喝水一样,那么苦也眼都不眨的吃下去了。”
马姑姑她们站在一旁听,一点儿也没怀疑这些话有什么不对。
第2410章
给你出气
得了王瑞乐的准信,唐夫人就开始动作起来,照她的主意,先告诉她爹,然后找个由头把马聪带回王家,她这边直接就把马家的人打下去,接下来就是和离的事儿了,简单得很。
他们拿了马家的把柄,他们不敢不离,带走孩子有些困难,可孩子已经在王家,其实名义上是不是跟着母亲的并不要紧,不跟着也行,等他长大了,回去再分了马家的财产便是,有什么难的?
她觉得她爹再活二十年也一点儿问题也没有,有她爹撑腰,除非马家后面飞黄腾达了,不然她不信聪儿抢不过马家的人。
他不仅有外家,身份也不差,马家的嫡长孙呢!
只是唐大人听了她的打算后直接把茶给喷了,他乐道:“你这是打算让王氏和马氏结世仇啊。”
唐夫人这会儿还怒火中烧呢,闻言冷哼一声。
唐大人就笑道:“你这样倒把理儿让了他们一半,本来就是我们家占理,何必让我们这边和他们一样背负骂名?”
他道:“对我们来说,和离是不难,但你这样把孩子抢走,世人迂腐,很容易就忘记马家做的那些事,反倒觉得我们咄咄逼人,将来小姨子要是还想改嫁呢?而且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前程。”
“那你说怎么办?就和离,然后灰溜溜的收拾了陪嫁离开?”
唐大人就点了她的额头笑道:“你这是气急则乱,忘了马家当年为什么费尽心思的求娶小姨子了吗?”
唐夫人沉默了一下后道:“我五叔没了。他们家是为了前程,为了和王氏联姻……”
“五叔是没了,可不是还有岳父吗?”唐大人道:“你还是问一声岳父和两个哥哥,问一下他们愿意为这个堂妹妹做到什么份儿上吧,他们那边确定了,剩下的事儿就好拿主意了。”
唐夫人怀疑的盯着他,“你有办法让她和离后带着孩子离开,光明正大的离开?‘
唐大人就微微笑道;“这个关键在于岳父。”
他顿了顿后道:“不过,岳父那边要是不愿意,我这边也还有一个办法,只是要艰难一些。”
“什么办法?”
“姻亲,”唐大人伸手握住她的,微微一笑道:“姻亲,姻亲,为的不就是这种时候吗?不算兄嫂弟妹那边的姻亲,只你们姐妹几个的姻亲就有多少了?”
“好在当年五叔五婶心疼小姨子,特意选了门第不是很高的马家,所以我们可以威逼利诱,要是换了其他家与我们家世相当的,想要做到都有些难。”
唐夫人则呸呸两声道:“五叔五婶要不是选了马家这样腌臜的人家,瑞乐都不一定受这样的罪。”
唐大人一想也是,不过他还是安慰她道:“好在发现得及时,还有补救的机会,这就不算晚,你也别太气了,还是先给岳父和哥哥们写信吧。”
唐夫人就去拿笔,唐大人殷勤的给她磨墨。
不过唐夫人写完信后总觉得这样等着太慢,于是又气呼呼的拍了一下唐大人的手臂好几下。
唐大人夸张的嘶嘶叫,想了想后凑到唐夫人耳边问,“要不,你跟着试一下后一种方法?”
唐夫人就抬头看他,“快说!”
唐大人就微微一笑,捂着手臂叫道:“好疼呢。”
唐夫人:“……我给你揉揉?”
唐大人就伸手。
唐夫人敷衍的给他捏了两下手臂就拍着他的肩膀道:“快说。”
“就先让你出口气好了,你把几个小姨子请到雍州去,最好带上妹夫们,再去请马宏中,一起在雍州会面后就让几个妹夫揍他一顿。”
唐夫人皱眉,“为什么是去雍州?直接来京城不行吗?”
唐大人:“……夫人,为夫既不想抓你们,也不想被御史弹劾。”
唐夫人:“……那我要是把人带到万年县那边呢?”
“别,大朝会的时候郭县令就坐在我边上,我可不想被他打,夫人,雍州也不是很远,你就找个借口在雍州那边见面,找个偏僻点的地方好下手。”唐大人道:“不过要叮嘱好了,打人可以疼,但一定不能缺胳膊断腿,更不能闹出人命来。”
唐夫人冷哼一声道:“我知道,要是真打出个好歹来,便宜的是马家。”
“不错,”唐大人安慰她,“将来有的是机会,我们这样的人家,打人反而是最不心疼的一种方法了。”
唐夫人就丢下唐大人去写信。
崔家女儿遍天下,但其实王家的女儿也不少,只不过和崔家生了许多女儿相比,王家是儿子比女儿多,倒显得王氏没多少女儿似的。
唐夫人自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联系的,她联系的都是可以出手打马家脸,且可能会参与她一起打脸的姐妹。
老四就是第一个。
满宝并不知道她的病人要在外面搅风搅雨,她此时正给第二拨病人种痘呢,而第三批试验者也被送进来了。
第二拨病人也是一百八十人,第三拨则是直接进了三百人,皇庄里又建了不少房子。
不过他们这两天除了给人种痘,也要再给牛种痘。
太医院经过商议,都觉得现在牛痘的风险依旧很大,倒不是一百八十人中死了一个人,傻了两个人的风险,而是因为一百八十人至少有四十人是高烧,而这个比例太高。
在皇帝看来,高烧就意味着高风险,人就有死和傻的高风险,所以务必将这个比例降低。
要让皇帝来要求,那就是一百八十人最好一个人都不要死,不要傻,甚至不要高烧。
萧院正当堂应下了,但一转身出去就忍不住和满宝几个念叨,“这是不可能的事。”
满宝:“那您还应下?”
“陛下心里也知道是不可能的事,他需要的是我等的一个态度,不过高烧的比例的确要想办法降一降,让牛痘更安全些。”
满宝:“说到底还是毒素太大,怎样调制牛痘可以让它的毒性没那么大呢?”
几位太医一起冥思苦想,想了两天,满宝有些不太确定的道:“牛痘比人痘更安全,那用牛痘给牛再种痘,再发出来成熟之后的痘会不会更安全些?”
第2411章
遮掩
萧院正:“……牛痘的毒性小很多,牛还能成功染上天花吗?种人痘的时候都要特别调制痘苗。”
满宝道:“试试呗,反正我们现在也不缺痘苗,就缺几头牛。什么方法都试一试,不行再说。”
萧院正想了想,觉得这话没毛病,于是点头,在拨款上又添了一笔,不过添过后他迟疑,“我们好像没有西域那边过来的牛了。”
满宝就叹气,“是啊,草原上的要不要?我家庄子里有一些从草原上带出来的牛。”
“草原的牛和西域的一样?”
“不太一样,但它们总比我们离得近,说不定是亲戚呢?”
萧院正:“……天下的牛都是亲戚。”
“那不一定,就好比我是人,您也是人,但谁能说我们是亲戚呢?”
这话好有道理,萧院正一时不能反驳,于是他迟疑了一下后道:“买两头。”
满宝就大手一挥道:“行,回头让管事联系我五哥,让他去庄子上把牛送来。”
剩下的三头萧院正还是打算用本地的牛,总不能一直用外地牛试不是?
正好,今年太医署那边也有一批学生要毕业了,可以把他们拉过来,两种试验可以一并进行。
他们不能进病区,但可以做一些打下手的活儿,这样周满和卢太医也轻松些。
萧院正在心里计划着,再一次觉得搞掉那些禄蠹正确无比,钱都宽裕了好多,便是多养了三百人花的钱也是差不多的。
萧院正摸着胡子欣慰起来,和周满道:“等牛一到,你和卢太医就先挑两头牛出来试试手,一头我们这儿的牛,一头草原上来的牛。”
满宝应下。
萧院正又叮嘱卢太医,“这一次接种六号和七号牛痘的二十人要盯紧了,看与其他牛痘相比如何。”
卢太医也应了一声“是。”
萧太医这才准备离开。
满宝就热情的去送他,顺便提了一下过几天请假的事,“也不久,就吃午食和午歇的时间出去就行。”
萧院正就瞥眼看她,“周太医,你日常碰见的都是病人,怎能往外走呢?”
“出去之前我会从头到脚都洗一遍的,穿我从没穿过的衣裳。”
萧院正见她这么坚持,好奇,“怎么,白县子也要开封爵宴了?不是说等过了吏部考试才开吗?这还有一个多月呢?”
满宝就小声道:“我出去看一个病人。”
萧院正就皱眉,“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接私活?”
满宝道:“我不接,她就要死了,就算外面的大夫能暂时保住她的命,那底子也坏了,将来也没多少年寿。而且又是亲近之人的家眷,哪里能推却呢?”
萧院正就不说话了,作为太医,这就是他们的工作特殊性,和别的官员不一样,亲朋求上门来,不想帮可以找各种理由推却,他们转过身可以去找别人帮忙。
可他们不行。
一般找上他们的,都是病,能治不能治都要给准话,不能治也要想办法找能治的人,要是和别的官员一样敷衍的找借口推却,落在亲朋的眼中那就是草菅人命。
那不是生隙而已,那是结仇,还有可能是死仇。
所以对上门求医的人,除非是实在走不脱,不然他们都会给看一看,能不能治,怎么治也都会真心诚意的说出来,至于信不信,那就是对方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