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36章

    钱氏就点了点头,二房的周立威和三房的周立固也都说了没问题,她的目光就落在周大郎身上。

    周大郎道:“我没意见。”

    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周立君神清气爽,道:“既然如此,各房把钱凑一凑,我明天去交定金,十六那天就要收够钱把铺子买下来,争取在重阳前把铺子开起来。”

    人群散去。

    钱氏就叫住了周大郎,让他留下说话。

    等人都出去了,她就问他,“你们夫妻有多少私房?”

    周大郎就挠了挠脑袋道:“八百多。”

    钱氏就叹息,“那还差不少呢,老三的钱一直是我拿着呢,也才八百多,我想着之前大头娶媳妇花了不少,你们应该也差不少,缺的这点钱你们打算怎么办?”

    周大郎道:“满宝昨晚来找过孩子他娘,说是缺的五百两她借给我们。”

    钱氏就微微皱眉,“满宝就要出嫁了,她是要准备嫁妆的。”

    她不由扭头问老周头,“你知道满宝手上有多少钱吗?”

    老周头摇头,“不知道,立君估摸着知道。”

    钱氏沉吟片刻后道:“罢了,既然她要借你们,那你们就收着吧。”

    周大郎点头,退了下去。

    等儿子走了,钱氏就和老周头道:“那些钱不用存着了,都给满宝置办嫁妆吧。”

    老周头就瞥了她一眼道:“我早准备好了,你还真想把我们的私房借给他们呀。”

    钱氏就拧了他一下道:“你酸什么,我为的什么,还不是这个家?一碗水要是不端平,以后这家迟早要散。”

    她道:“你没听二丫头说吗,这铺子赚钱着呢,现在拿钱的时候不觉得,等以后赚钱了,哪一房要是少了,回想起今日之事肯定会心生怨气,甭管是对是错,有了怨气就容易吵架,吵架一多就伤了人心,人心伤了这家就散了,不然你以为二丫头为什么不让个人认份额?”

    “要是能让个人认,满宝能一口气把他们不要的都拿过去,还有四郎、立君、立威,就是五郎和六郎也有余力,那样大房和三房就弱了下来,将来铺子的生意越大,差距就会越大,不说下一代,怕是这一代都要吵起来了。”

    所以她要平,至少,其他房有多少份额,大房和三房就要有多少,尤其是大房,他们将来是要管着家里的,那就不能弱于下面的弟弟妹妹们,不然说出来的话要被当成屁放了。

    感情很重要,周家几兄弟的感情都不错,但也要利益摆得正。

    第2489章

    借钱

    老周头和钱氏是有些私房的,本来想着大房和三房要是不凑手,那就帮一把,可既然满宝主动借给他们了,那他们两个老人家就不好再插手,嗯,这也是一碗水端平。

    一碗水端平的夫妻两个拿出自己的账本仔细的分辨上面的数字,老周头道:“我已经看过好些庄子和田地了,唉,京城的地太贵了,雍州的也不便宜,而且卖地的人也不多,我想着还是买雍州的这一家吧,不是庄子,但是个大户人家卖的,足有八十亩。”

    老周头拿出一个条子,挠了挠脸道:“七两银子一亩,我之前问过五头,他给我算出来了,但我又忘了,反正超过五百两了,出了这一部分钱,我们剩下的钱就不多了,再给她买些什么?”

    钱氏也算不明白,不过这个问题不大,她道:“还是买地吧。”

    她道:“布料这些宫里和贵人们赏赐的不少,我们也买不到更好的了,就再买两匹红色的布,付掉和绣坊定做的嫁衣,还剩下的都给她买地。”

    宅子满宝不缺,铺子的话这点钱在京城是买不了铺子的,所以只能买地了。

    “职田到底是朝廷的东西,不太稳定,她还是应该有几块自己的地,”钱氏道:“回头你还在雍州那一片问问,到时候买了地,依旧租给佃户种,只要有地,人就饿不着。”

    老周头应下,踮起起另一件事来,“你说白家会给什么聘礼?”

    钱氏抬头看了他一眼后道:“反正不会少的。”

    “可最近也没看见他们添置东西啊,他们有在准备聘礼吗?”

    走出院子的周立重等叔叔婶婶们都回屋后便撞了一下周立威,挤眉弄眼道:“行呀你,都会给立君唱白脸了。”

    周立威脸微红道:“我这是坏话先说到前头,家里现在人多了,自然要多做些解释,以免生了误会。”

    周立重就点头,扭头和周立君笑道:“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不过九月开张会不会早些?要不等到小姑成亲之后?”

    周立君摇头,“那就太迟了,九月正好,秋天干燥,正好用滋润霜和润白霜。”

    周立重点点头,皱了皱眉,和他爷爷有一样的疑问,“对了,白家有在准备聘礼吗?我几次回来都没看见那边有添东西。”

    当然是有的,刘老夫人从上个月就开始让人陆续往新买的宅子里搬东西了。

    隔三差五的她就要带郑氏出门一趟,去新买的宅子里检查送过来的东西。

    房契地契这些就不说了,她让人准备的各种摆件、玉器、瓷器以及一些古董字画和书籍,也都陆陆续续的从陇州和七里村送来。

    当然她搬家时大部分东西都随着一起去了七里村,只有部分东西因为太重带不走,所以留在了陇州那边的老宅里。

    她也没想到白善会在京城成亲,为了聘礼好看,她便让人回七里村将一些东西取来,连着留在陇州的一些东西一并给白善做聘礼。

    别说其他人,就是郑氏这个儿媳妇看了都心惊胆战的,忍不住问:“母亲,这些都做聘礼吗?”

    刘老夫人笑着颔首,道:“今时不同往日,不管是满宝还是善宝,他们结交的人身份都不低,也不少,以此看后,我们得为将来做些准备,所以善宝的聘礼就不能差了,这样满宝的嫁妆也才撑得起来。”

    她道:“我知道外头那些人是怎么想的,无非是觉得我们白氏没落了,善宝也没个父兄帮衬,而满宝出身寒门,虽说现在深受君恩,可到底与世家大族差了一些。这一次婚礼,我便让他们看一看两家的底蕴。”

    周家是没有什么底蕴,但白家有啊。

    以刘老夫人对周家的了解,她送过去多少聘礼,最后恐怕除了现钱外,其他都会在陪送回来。

    而现钱也能换成其他更体面的陪嫁。

    虽说这些东西转了一道手就从白家的变成周满个人的财产了,但她就一个孙子,孙媳妇的不还是孙子的吗?

    刘老夫人目光炯炯,而且也是时候让本家那些人看看了,他们这一支是不是就没落了,哼。

    和刘老夫人隔了一条甬道,两个院子的满宝正爬过去关窗,将窗户关上以后她便盘腿坐在床上进入空间,然后数她的钱。

    六月那会儿周四郎回京,将卖宝石和香料的钱给了她,其中大半是白银,剩下的就是铜钱。

    满宝没有将铜钱收进空间里,太占位置了,一般来说,她只会往里面放个十几吊铜钱,不够了再回家塞一些进去。

    剩下的铜钱都放在她隔壁的耳房里,那里被她当做仓库来用,里面全部放着她不好收进空间里的财物。

    其中铜钱就有好几个麻袋。

    满宝去打开箱子,好几个箱子里都放着白银,有一锭一锭很整齐的官印,也有一块一块不太整齐的银子,但质量还都行。

    满宝都有数的,之前数钱时都写了标签贴在箱子上,加上她还有自己的账本,因此很轻易就能知道自己有多少钱。

    她数了数,发现钱不少便松了一口气,于是将两口箱子放出空间,就丢在墙角那里。

    第二天周大郎和小钱氏就被叫着悄悄去数银子。

    五百两可不轻,周大郎拿了两个大篮子装了,然后上面盖了一个盖子,就和小钱氏一人提着一个篮子回去了。

    一路上还和人打招呼,没人知道大篮子里面放着白银。

    满宝觉得这个方法特别好,于是也翻出两个篮子装了白银后去找周立固,“你得代你爹给我写个欠条。”

    周立固也正愁钱不够的事呢,闻言立即点头,去看到篮子里的白银后奇怪的问,“怎么放在篮子里?”

    “这样不显眼,没人注意的到。”

    周立固一听,立即压低了声音问,“小姑,这件事不能告诉家里人吗?”

    满宝问:“你告诉家里干啥,告诉你爹娘就行。”

    周立固就纠结,“那也不能告诉三哥吗,我和三哥最要好,我好多事都瞒不过他的。”

    “那你告诉他呗,”满宝道:“他也欠着我钱呢。”

    周立固一怔,问道:“欠了多少?”

    “和你一样,都是五百两。”

    第2490章

    懒散

    周立固就咋舌,感觉肩膀上的担子好重,他就问道:“小姑,你是怎么赚到这么多钱的?”

    好羡慕啊,他和三哥除了几年前给四叔掏的那点儿本钱能赚些钱存下来外,剩下的也就抄书和去饭馆里给五叔六叔打下手时赚了点儿零花的,可那点儿钱也就够他们买点儿吃的,连笔墨都不够买的。

    满宝就拍着他的肩膀道:“等你们学会了一项本事,再要赚钱就简单了。”

    “我们读书的本事是什么?”

    “考官,然后学会处理政务,这就是你们的本事了。”

    周立固和小姑一起提着一篮子的银锭去了西面的院子,当然不是去他的屋,而是去了老周头他们的屋子。

    因为他们三房在京城分的钱都放在爷爷奶奶这里呢。

    钱氏收下了钱,知道周立固还给他小姑立了借条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送完了钱,满宝神清气爽的跑去找白善和白二郎出门觅食。

    她只有两天假呢,等休沐回去后就要进大明宫了。

    白老爷正在院子里转腰锻炼身体,看见周满便停下动作,笑眯眯的给她指路,“他们两个昨天晚上被大郎拉着喝了两口酒,此时还在赖床呢。”

    满宝谢过白老爷,跑去看。

    白善和白二郎已经起了,只是人还有点儿呆,白善就没什么精神,整个人呆呆的坐在窗下晒太阳,有小厮端了热水进来,将水放在架子上喊了他一声便退了下去。

    白善脑子一片混沌,什么都没想,似乎也没听见,突然感觉阳光被人遮住,他便抬起头来看。

    满宝探着头认真的看他,问道:“要不要给你煮碗醒酒汤?”

    白善一下就清醒了,连连摇头,“不用。”

    他起身去洗漱。

    满宝还想去找白二郎,结果隔壁住着的白二郎听到了她说话的声音,已经连忙起床了,听见她敲门的声音便高声道:“我没醉!”

    等俩人洗漱穿戴好,满宝就与他们一起往门外溜着去,庄先生拢着手站在院门前看风景,看见三人鬼鬼祟祟的模样,就出声道:“下午早些回来,二郎,给你们布置的课业你大哥已经做完了,你何时交上来?”

    白二郎身子微僵,偷偷抬起头来看了庄先生一眼,喏喏的应下,白善就直起了身体,不复之前的鬼祟,他一边拉着满宝和白二郎往外挪动,一边道:“先生放心,我们会盯着师弟的,后天收假前一定让他写完。”

    满宝连连点头,和白善一起拖着白二郎就溜了出去。

    庄先生摇了摇头,并没有将白二郎约束在家里,正是过节时候,留下来也是浮躁不安,不如让他们自在的玩两天。

    不过,也不能过分,若是不克制,恐怕两天后收假他也很难沉浸进学习里,他下个月可就要考试了。

    三人溜出去,大吉已经牵了马和两个护卫等在外面,等他们出来就将马交给他们,然后六人一起溜溜达达的上街去。

    白善和白二郎还没吃早饭呢,他们就问:“早食吃什么?”

    满宝道:“上大街上,看见什么想吃的就吃什么。”

    于是一行人便往内城的坊市去。

    白善慢慢的往前溜达,最后选中了一个馄饨摊子,坐下后和店家道:“来……你要吃馄饨吗?”

    见满宝点头,白善便道:“来三碗馄饨,要肉的。”

    “好勒。”

    摊主高兴的应了一声,立即给他们下馄饨。

    大吉和两个护卫将马拴好,然后就在旁边坐下,白善问他们,“你们要吃吗?”

    大吉三人摇头,他们早上吃得很饱,暂时不想吃,要留着肚子吃中午的。

    白善抽了一双筷子拿着,看到大街上正好过来一队车马,最前方打着镖局的旗子,他就问大吉,“伯安不在京城吗?”

    大吉就笑道:“他走镖去了。”

    白善便点了点头,“你们还不打算给他定亲吗?”

    大吉就道:“那孩子倔强,并不满意我们给他说亲,我和他娘也不好逼他,就让他再混两年吧,长大就知道要成亲了。”

    “那叔平呢?”

    大吉就不好意思的笑道:“叔平明年要去考明经,我们想着等他考过后看情况。”

    要是能考中,那自然是更好说亲的,要是考不中,也可以看一下他答的成绩怎么样,要是还行,再等两年说亲也是可以。

    要是成绩不太好,很难取中,他们再想办法给他说一门合适的亲事……

    大吉算了一下自己的钱,想要在外城买个小院子,有了房子就好说亲了。

    白善也猜出他想买房子,于是道:“若是缺钱与我说。”

    大吉就咧开嘴笑,“少爷,去年从西域回来,我手上的东西也换了一些钱,买房子的钱是够了的。”

    他还给伯安留了钱,等他以后成亲了也能买个院子。

    说起来还真多亏了这一趟西域之行,不然他要想买两个院子,哪怕是在外城,那也得再干上十年左右,连着之前的积蓄才够。

    馄饨送上来,三人立即低头吃,等吃饱喝足,他们这才牵着马慢慢溜达着去西郊马场。

    赵六郎他们早来了,还看完了一场比赛呢,看到他们三人并排着不急不慢的走来,不由焦急,大声喊道:“你们怎么这么慢?”

    白善道:“白二约我们的时候又没说具体的时间。”

    只说了是今日,谁知道是今日的什么时候?

    赵六郎就看向白二郎。

    白二郎立即道:“你也没说时间,我原话告诉他们的。”

    满宝道:“他们两个昨天晚上喝酒醉了,今天赖床!”

    赵六郎立即扭头看向俩人,“好呀,我们请你们喝酒你们就是不喝,却去喝别人的酒。”

    白善:……

    白二郎强辩道:“那可不是别人,那是我大哥。”

    “好啦,好啦,喝酒也不是什么好事,此事就这么过了吧,”满宝挑起事来又和稀泥,左右看了看后问:“你找我们来是要做什么?又是看马赛?”

    满宝其实对马赛一般,对打马球比赛也很一般,一年看个一两次也就行了,看多也不好玩。

    赵六郎道:“……介绍人给你们认识呢,这不是要进士考了吗,京城里来了许多读书人,来吧,我介绍你们认识,全是各世家的弟子。”

    第2491章

    前程

    赵六郎着重给他们介绍的一个人是裴守约,出自河东裴氏,真正的名门望族,他这次进京就是来参加进士考的。

    他比白善大几岁,是个很伟岸的男子,不像个读书人,更像军武之中的人。

    他对白善三人很有好感,一见面便拱手行礼道:“久仰三位大名,今日总算是见到了。”

    赵六郎搭着他的肩膀笑道:“怎么样,我说会让你见到他们吧?”

    裴守约笑起来,拱手道:“多谢赵六哥了。”

    “客气,客气。”

    满宝和白善白二郎一起笑着回礼,赵六郎拉着他们去和其他人见面。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办到的,明明和白二郎一起在宫里读书,也是一起休沐的,但他就能一天之内认识了这么多人。

    全是进京赶考的学子,家世就没一个简单的。

    进了人群,裴守约反而不怎么说话了,只是安静的坐在一旁,但赵六郎并不怠慢他,时不时的就会把他拉到话题里,并不冷落了他。

    中午是大方的赵六郎请客,嗯,大吉他们想蹭的就是这顿饭。

    避着人,赵六郎悄声和他们道:“别看他在他们之中不显,要我看,这么多人里也就他能看了。”

    白善扬眉,“你竟能看出来?”

    赵六郎道:“我怎么就不能看出来了?”

    白善道:“我看他手臂紧实,蜂腰猿背,似乎习武?”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