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父亲,就算纳妾生子,那也是我和大娘的孩子,也是姓梅的。”不说梅先生,连唐大人和白善都抽了抽脸皮,不知道该做出什么表情来。
白善道:“这个说法倒是稀奇,不过也可看出方公子的良苦用心。既如此,梅先生不如考虑一下。”
他笑道:“梅娘子又不是不能生,只是不好保住胎儿而已,依我看,也有可能是夫妻之间不太合的关系,不如给梅娘子纳几个男妾,说不定能生出孩子来呢?到时候这几个孩子也是方公子的孩子,全都姓梅,相信方公子会把这些孩子视如己出的。”
方三郎瞪大了眼睛,梅娘子更是目瞪口呆。
梅先生面色严肃,却也许久说不出话来。
倒是唐大人瞪了白善一眼,警告了他一下后和三人道:“这小子跳脱,梅先生不要往心里去。”
他问道:“两家已经和离?”
“是,”梅先生回神,立即回道:“切结书便在家中,大人若要看,我这就使人取来。”
唐大人微微颔首,看向方三郎,问道:“既然已经有切结书,为何还来骚扰前妻一家?”
方三郎连忙道:“大人,俗话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当初父亲派人回去要我和离时,是我父母代我做下的决定,当时我无能为力,只想着赶紧上京找到岳父和娘子询问缘由,所以才签了切结书。”
梅先生道:“大人,切结书是三个多月前签的,而他十天前才来到京城,从江南到这里最长也不过半月而已,而他整整走了三个月。”
要说他有多心急,谁信呢?
方三郎连忙表示那是因为他在路途之中生病了,这才耽误了时间。
唐大人来回看了他们一眼,笑问道:“梅先生为何要让夫妻二人和离?”
梅先生顿了顿后决定坦诚,于是道:“大人,我只这一个女儿,她身体不好,将来未必能生育,但方三郎一直心心念念纳妾生子,甚至鼓动我这女儿,将来把第二个孩子改做方姓。”
“或许是我小人之心,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总要考虑到以后女儿的将来,因此我认为他们不合适再在一起。”
第2615章
调解
唐大人微微颔首,看向梅娘子,“那梅娘子可愿意和离?”
梅娘子低着头,拽着帕子道:“我听我父亲的。”
这句话就很有灵性了,唐大人微微一笑,看向青年道:“方三郎,梅娘子的话你也听到了,和离的切结书是你们二人皆同意了的,既已经和离,那你们就不再有关系,你若是再纠缠于于梅家父女,衙役是可以骚扰之罪拘拿你的。”
“我看方公子也是读书人,应当知道礼义诚信的。”他道:“既然已经和离,不如一别两宽,各自祝福的好。”
方三郎脸色难看的没说话。
倒是梅娘子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轻挪脚步上前,蹲下行了一礼后道:“方郎,你我有缘无分,只希望将来你事事顺遂,再娶得娇妻,生下两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梅先生脸色好看了许多,重新将女儿拉到身后,和他道:“方三郎,我如今话也放在这里,你若愿意双方皆好,那自然好,否则,再纠缠,我自也有办法对付你,远的不说,按说,和离之后,你家欠我梅家的那些钱也该还了吧?”
方三郎就打了一个寒颤,脸色巨变。
梅先生点到即止,和唐大人行礼后道:“今日多谢大人来做见证了。”
唐大人笑着起身,回礼道:“梅先生客气,我到底是京兆府官员,京城中的纷争本就该我管的。”
方三郎失魂落魄的离开了。
梅先生不急着走,他知道底下一定还有许多要看他们父女笑话的客人在。
好在这里是京城,认识他的人不多,若是在故乡……
梅先生脸色越发的冷淡,心里对方三郎更不喜欢。
梅娘子也怔怔的,她是软弱,也有些无能,却也不全然是傻子。
方三郎当初肯签和离的切结书就伤了她一回,此时伤得更重,因此怔怔的不说话。
白善和唐大人知道他们父女需要时间冷静,于是告辞离开。
一回到隔壁,大家便都扭头目光炯炯的看过来,唐大人矜持的挥手道:“已经把人打发走了。”
唐夫人便问,“怎么打发的?”
唐大人便笑道:“不过与他讲解了一下大晋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能怎么打发?”
这些话一点儿都不真诚,唐夫人就看向白善。
白善则是和满宝道:“我看这位方公子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
白二郎:“梅先生要报复他?”
白善笑道:“便是不报复,他也不会好过的。”
他道:“听梅先生的意思,梅方两家结亲,梅家付出很多,而且方家在梅家有债务,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方三郎都想着纳妾生子,让妾生子继承梅家……”
白善摇了摇头,很有些一言难尽,“而且他们和离时,梅先生给了他一笔钱,但似乎他是花销得差不多了才上京求和的,如此……无能,便是梅先生不出手,他也不会过得好的。”
唐大人深以为然的点头,和他们道:“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我审过这么多案子,像方三郎这样的人见得多了。”
他啪的一下展开折扇,扇了扇后笑道:“这世上啊,所有的东西都有可能消散,金钱、权势、甚至是夫妻之情,父子之情,只有一样只会越积越多,而不会消散。”
大家一起好奇的看他,“什么?”
唐大人微微仰着下巴道:“本事!”
满宝和白善等人若有所思,然后连连点头。
唐夫人也点头,不过只点了一半,然后似笑非笑的看着唐大人问:“你说除了金钱和权势外,还有什么会消散?”
唐大人身子一僵,顾左右而言其他,“话说我们是不是应该点些茶点?这上上下下的忙一通,有些饿了呢。”
白善笑了笑,正要去叫伙计进来点菜,房门就被敲响。
守在门口的丫鬟打开了门,便有伙计送了瓜果点心和茶水进来,笑道:“公子娘子们,这是隔壁包房的贵客为您几位点的。”
白善愣了一下后问:“隔壁的客人走了吗?”
“才走的。”
白善便点了点头,看向满宝。
满宝便从窗户上往下看,着重看了一下梅娘子的脸色,见她虽有些忧愁,但还不算太糟糕,于是点了点头,笑道:“梅娘子倒是出乎我的意料。”
唐夫人剥了一颗莲子吃,不在意的道:“又不是两情相悦的婚事,便是做了几年的夫妻,没有孩子,难道还能强过父女之情去?”
梅先生也有些忧心女儿,于是回到家后便拉着她说话,“你怪不怪父亲?”
梅娘子摇头,“我知道父亲是为了我好,只是……”
她咬了咬嘴唇,小声道:“只是孩子怎么办?”
梅先生心底无奈,和她道:“以后再招赘一个就是了,何况,孩子不孩子的,父亲现在并不是很在意,只希望你将来平安顺遂便好。”
他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叹气道:“你才是父亲的孩子,养大一个孩子不易,你和一个未曾谋面的孙子或孙女,自然是你更重要了,你要实在想养孩子,以后从族中选个孩子过继便也是了。”
只是梅先生心底其实不太想用这个方法,他女儿脾气太软了,他要是不在了,她过继孩子,将来不仅嗣子的亲生父母可能会压着她,嗣子若是立不住,也有可能压她。
那还不如不养孩子呢。
梅先生忧虑起来,决定明天周满来看病,他得问一问她,梅娘子的病情何时可见效。
亲生的孩子,和非亲生的,区别还是挺大的。
只要生下来一个,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好好的养上十几年,那大娘的未来就有依靠了。
满宝在确定她现在的针法和用药对梅娘子有用后就不再让科科扫描了,毕竟也要积分不是?
这段时间的问诊,她一直是凭借着脉象来判断的。
因此听见梅先生问,满宝就仔细的听了听脉,又拉着梅娘子检查了一下,沉吟半晌后和科科道:“我觉得是通了的,只是还有些宫寒之症,不然你扫描看看?”
科科:“积分。”
满宝大方的道:“扣吧。”
于是科科就扣了,将扫描结果拉出来给周满看。
第2616章
听书
满宝仔细的看起来。
落在梅娘子眼里,就是周满微闭着眼睛在沉思,她一时有些紧张起来,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满宝嚯的睁开眼睛,对上她忐忑的目光,不由微微一笑道:“恭喜你,两岐已经通了,只是还有些宫寒的毛病,我会给你调理,顺便调理一下身体,将来你若成亲,要孩子上应该会比现在容易。”
梅娘子大松一口气,眼睛亮晶晶的,恨不得马上试一下是不是真的能生孩子。
不过梅先生却不急着再找女婿,他对梅娘子道:“好容易来一趟京城,你身体既然好多了,不如到处走走,也长长见识。”
又道:“为父也好好的替你找女婿,你再娶,一定要娶个好的,决计不能再像方三郎一样了。”
梅娘子低下头,脸色红红的应了一声是。
梅先生道:“当年就是太急了,这才急急地定下了方三郎,不然若知道他是这样的人,我说什么也不会让你娶他的。”
梅娘子低下头。
梅先生敲了敲桌子道:“京城人多,不仅有文人,也有武人,还有商人和乡野村夫,我想通了,也不一定要选个读书人,只要略识得几个字,懂得道理,身体健康,人品好就可以。”
梅娘子却不是很抱希望,“愿意做赘婿的能好到哪儿去呢?”
方三郎不就是读书却没有前程,连县学都考不上,又家贫,家里实在是供不下去了才想着做赘婿的吗?
梅先生道:“只是家贫,我们又不要求家世,只要人品好,身体健康,懂得道理,便是不识字也不打紧,我现教就是。”
不知不觉,梅先生的条件又放低了一些。
他道:“要是这样还找不到,那为父宁愿你不招婿,以后想要孩子了我给你从族中过继一个。”
梅先生想到了什么,摸着胡子道:“也不一定就没有,比如周大人,你可知她父亲是谁?”
梅娘子愣愣的摇头,小声道:“她这么厉害,父亲应该也是一个顶厉害的医者吧?”
梅先生就笑道:“是个顶厉害的人,却不是医者,而是侠义之人。”
“她父亲也是入赘的,同样人品贵重,可见这世上并不是没有,只是我们还没遇见而已。”
梅娘子素来不关注外面的事,闻言愣了一下后道:“原来周太医是随母姓?”
梅先生:“……不是。”
他有些郁闷,隐隐觉得当下不是找女婿的时候,而是应该让女儿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
于是梅先生就带着闺女出去,转了一圈后找到一个茶馆坐下,在正对着说书人的二楼上找了个僻静位置坐下,然后掏出几十个铜板来给伙计,指了正在说书的说书人道:“我们想听一听京城小神医周太医的故事。”
伙计眼睛大亮,收了铜钱后弯腰问道:“老爷想从哪儿听起?”
梅先生道:“就从她父母那一辈说起吧。”
伙计顿时明白了,更加高兴起来,一般要从最开始说起的,那必定要从头听到尾,一两天肯定说不完,必定要连着说好几天,这可是大生意。
于是伙计高兴的下去找说书的,扣下两个铜板后把剩下的都给他,指了指楼上和他窃窃私语起来。
说书先生也眼睛大亮,他们最喜欢这种指定了故事的客人了,那样除了茶楼给的钱,客人的打赏外,还有一笔固定的大额收入。
毕竟茶楼给的不会太多,客人的打赏时有时无,除非有好的故事,不然他们很难赚到大钱。
周满的故事他们已经说得滚瓜烂熟,好在她的故事很是曲折,在京城又很有名望,所以即便有的客人已经听过许多次,也依旧很受欢迎。
最关键的是,周满现在就在京城啊,说到最后添加一些故事,比如她近来又看了什么病症,那也是很吸引人的。
于是说书先生喝了一口茶,拍了一下桌子后团团行礼道:“诸位,才说的故事我们且先放到一边,今日我们来说一说周小神医的故事。”
“要说周小神医,那必定要说到她的父母,说起来,她的父母也是灵秀之人,且说她的母亲,出自商州一士绅之家,父亲是一秀才,亦是诗书传家……”
梅先生喝了一口茶,转头和梅娘子道:“虽说说书之人说的话会有夸大之词,但说的故事一般不变其骨,你就好好的听一听吧,这其中可有不少做人的道理。”
梅娘子很迷茫,“什么做人的道理?”
梅先生微微一笑道:“忠义礼智信,全都有了。”
而此时,在二楼另一处喝茶的庄先生看了下面的说书先生一眼,不由笑着摇了摇头。
姜先生见了笑问,“怎么,说你弟子的故事不高兴?这可是扬名的好事,多少人想要说书先生说一说自己的故事,人家还不愿意说呢。”
庄先生笑道:“能被说书先生喜欢的故事都是曲折的,故事曲折,自然人生也波澜。”
“但我看你这三个弟子虽经历过磨难,心性却甚佳,并没有愤世嫉俗。”
庄先生颔首,“那是他们家里教得好,但其实前人受的苦并不会消失,周白两家的遭遇,不过是印证了人生无常四个字罢了。”
姜先生愣了一下问:“你现在怎么参起佛来了?”
庄先生便笑道:“不算参佛,不过近来几个孩子常从护国寺里带些佛经回来,我翻看了些,倒是不小心沾染上了。”
姜先生摇头失笑。
庄先生道:“不过《庄子·天下》中亦言,忽漠无形,变化无常,可见佛道两家于世界一见上有共通之处。”
姜先生是儒家,不喜欢和他谈玄,于是道:“你要么出门右转去玄都观里找那老道论道,要么出门左转去护国寺里找智忍辩经,再说些似是而非的话,我可走了。”
庄先生连忙道:“难得休憩,不敢得罪,不敢得罪,我们来喝茶。”
姜先生这才满意。
姜先生这才满意,喝了一口茶后扭头看向外面大堂。
庄先生好笑,“这故事都听了这许多回了,怎么还如此沉迷?”
姜先生就摸着胡子道:“你这三个弟子,尤其周满和白善,实在诱人,百听而不厌,可惜了……”
可惜已经是人家的弟子,他想抢也抢不来。
庄先生笑了笑,也扭头看向下面,正巧茶楼大门进来几个人,他们直接在正对着说书人的台子前坐下,让坐在二楼的庄先生看了个正着。
庄先生认出了对方,脸上的神色便有些冷淡,还有些怔忪。
第2617章
从容
姜先生一回头见庄先生正走神,不由一愣,也扭头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大堂下只有正在喝茶的人,桌子和桌子之间的距离不是特别大,他看不出来庄先生在看谁。
不懂就问,于是他问道:“看什么呢?”
庄先生已经回神,收回目光微微一笑道:“没什么,时间不早了,不如我们就此散去?”
姜先生:……这才坐下来还没有半个时辰呢。
不过他见他兴致似乎不是很高的样子,便点了点头道:“好。”
俩人结账离开。
虽然梅先生打听过周满的事情,但让下人打听来的东西和说书先生说的还是有些差别的,因此也正听得津津有味呢。
一旁的梅娘子更是沉迷其中。
庄先生下楼,不由又看了一眼坐在正中桌子上的几人,也只是一眼便收回了目光,和姜先生一起出门去。
立即有下人赶了马车上来。
姜先生见他心情似乎不是很好,便站住了脚步后笑道:“罢了,罢了,下次我随你去玄都观里找那老道,听你们论道。”
庄先生总算露出了笑容,颔首笑道:“这可是姜兄说的,我记下了。”
姜先生笑着点头,先上了马车离开。
庄先生站在街边目送他离开,下人牵着马车停在边上,太阳太大了,忍不住提醒,“先生,我们要回去吗?”
庄先生回神,将他招到跟前道:“看到里面正中坐着的那一桌人了吗?”
下人只往里看了一眼,“先生说的是一老丈一个中年和两个青年的那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