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80章

    董县尉问,“大人想从何处看起?”

    白善道:“顺着往外看吧,先去李庄。”

    那是往西南方向去,出了城骑马小跑两刻钟左右就能到,董县尉没想到他会先去这么近的地方,愣了一下后点头。

    于是众人先去了李庄。

    李庄里面的人大部分都是李姓,一个家族的,里长也姓李,管着附近三个村子。

    靠近城池的村子发展得都要比别的村子好,村子里已经有人在播种,朝廷每年支援的粮种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也并不是能包下一个家庭一整年的粮种。

    所以家境还不错的人家,没有谁是真等着粮种播种的。

    白善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儿,所以他只解了一下村子里的人口情况,然后就带着人去地里看人播种,摸了摸他们种子,问了一下去年的收成。

    白善抓了一把种子在手里,一颗一颗的按了按,扭头问周满,“我记得我们发种要等它发芽的。”

    满宝点头,“泡两天就发了。”

    白善便好奇的问村民,“你们这里不泡发种子吗?”

    村民道:“以前泡过,说是中原那头传来的法子,但我们泡了之后长得老长,撒下去的时候很多芽都给掰断了,还不如不泡呢。”

    白善沉吟道:“这会儿泡发……昨晚上是有些闷热的,所以可以子时左右起来泡发,第三天早上应该差不多。”

    少去一个白天的功夫,芽苗应该不会这么长。

    但农户们脸上有些不甘愿。

    他们的种子虽然大多是自己留种的,但也留得很辛苦,并没有太多多余的,要是泡坏了,还得上县城里买粮种,很不划算。

    白善见了也不勉强,笑道:“可以选两三斤泡了看看效果,我们南方就是这么育种的,每年的出苗率很高。”

    县令不勉强,农户们反倒又犹豫起来,不由问道:“大人也会种地?”

    不怪他们这么怀疑白善,实在是他长得太白了,和上一任看上去精明强干又发黑的路县令很不一样。

    白善便笑道:“说不上精通,但也从小下过地的,种地也和读书一样,可以多试几个法子,我也知道,农户们不好冒险,所以每年可以只在几块地上试验一下衙门给的新法子,若是高产自然最好,明年其他地也都能跟上,若是不能高产,对你们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来年再换一个法子就是。”

    他们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对种地特别感兴趣,为此翻了不少农书和杂记,上面记载有各地耕种的方法,还有周满找来的各种稀奇古怪的法子,他们全在自己的小农庄里试验过。

    大部分都成功了,当然,自然也有失败的。

    七里村的人和白老爷都习惯了看他们折腾,也由着他们满地撒野的折腾,折腾出效果了,他们第二年就紧跟上,没有就笑眯眯的和他们说一句,“吃一堑长一智”。

    白善认为天下的农民都需要这样的吃一堑长一智。

    围观的村民不少,大部分人都不太愿意去费这个劲儿,但也有人愿意冒险尝试一番。

    正如白善所言,拿出三四斤的粮种试一试就是,就是这点粮种废了影响也不是很大。

    白善见有人愿意听便高兴起来,于是与他们交流,问道:“你们这里肥料是如何解决的?”

    白善和村民在沟通时,满宝则听科科的话在田间和山边挖了一些东西,跟在她身边的多是一些半大孩子和村里的女孩子们。

    满宝还特意叫上了村子里的几个小媳妇,问她们:“你们生病是自己抓药吃,还是进城去看大夫?”

    “吃什么药呀,熬一熬就好了。”

    满宝问:“孩子呢,也要熬吗?”

    “孩子就比较难熬,一般会去镇上找大夫抓两副药。”说话的小媳妇叹气道:“养孩子最怕发烧了,我家那孩子今年就烧了两次,每次我都心惊胆战的。”

    她还不知道周满是太医,打量了她一下后笑问,“夫人是不是也生孩子了?我看大人和夫人都是性格极好的人,生的孩子肯定也很好带吧?”

    第2867章

    下乡(二)

    满宝便笑道:“还没有生孩子,我是医署的署令,来这儿便是想告诉你们青州医署暂时落在了北海县城,所以你们今后生病了可以去县城里的医署看看。”

    她道:“凡是下户,带着户籍去看病都是不要钱的。”

    才开口的小媳妇瞪大了双眼,连忙问道:“那中户呢?”

    他们家家境还不错,是李庄的村长家,所以她才被派来招待周满的。

    满宝便笑了笑道:“我可以免了你们的诊费。”

    小媳妇纠结起来,“为何给下户就免了诊费和药费,我们却不免?”

    满宝道:“陛下和朝廷诸公怜惜天下万民,害怕贫苦的百姓看不起病,所以特意免了下户的诊费和药费,对于中户也可减免诊费,除此外,每有疫情,每年交季,医署也都会出防疫的药汤,万民都可免费去领取。”

    她叹息道:“陛下和国库都穷,现在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要想中户也免药费,甚至天下万民都免费,那还得诸位共同努力。”

    边上的小媳妇、大姑娘和大孩子们都惊住了,用手指指着自己不可置信的问道:“我们?”

    满宝点头,“就是你们啊。”

    她认真的道:“这是涉及天下万民福祉的事,自然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小媳妇便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等能做什么呢?这还是得靠大人们吧?”

    “不,你们能做的可多了,”周满道:“你们经营好了小家,每一家日子都好过了,国家自然也就繁荣富强,这不就是你们的努力吗?”

    不仅这些小媳妇,跑来凑热闹的小姑娘和大孩子们也都听呆了。

    等周满领着一群人回到村里,他们手上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所有人,包括才六七岁的孩子,手中都拽着一把草……是草吧?

    前来陪同的李村村长和里正有些不太确定的想。

    李家的小儿媳妇特别兴奋,到了跟前还和她公公道:“爹,周大人教我们认草药了,说是这种草药晾干了送去县城可以卖钱。”

    李村长急忙给她使眼色,扫了一眼等在后面的小儿子后便道:“乱称呼什么,叫夫人。”

    白善就笑道:“叫大人也不错,这位是青州医署的署令,周大人。”

    村长张大了嘴巴,他不知道什么医署,更没听说过署令这个官儿,所以有些无措的看向里正。

    里正连忙道:“大人见谅,乡野村民没有见识……”

    白善不在意的笑道:“没事儿,不懂我们教便是。”

    他指了李家的小儿媳和后面那些小媳妇及孩子们道:“刚才周大人不是就在教他们吗?过后他们再教给家人便是。”

    小媳妇们还罢,跟着周满已经混得眼熟的小姑娘们胆子却很大,还有那些孩子,立即在大人的目光下挺足了胸膛骄傲的道:“我们都记下了,爹(爷爷),等回头我教您……”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起来,白善便笑了笑,和里正道:“青州医署暂时落在北海县,这是北海县的好事儿,你有时间便召集各村的村民宣传一下,若有重疾,可将人送到北海县医署中诊治,若有贫弱不能就诊的人家,也可以去医署里试一试。”

    周满补充道:“拿着户籍去,中下户可免费看诊,下户会免掉药费。”

    村长怀疑,“有这等好事?”

    村民们也不由问道:“真免费?”

    周满点头,“这是陛下的恩典,暂时只针对贫弱之家。”

    白善他们一走,李村长便带着人围上了里正,“大伯,大人他们说的那什么医署是什么地方?”

    挤进来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抢着回答,“我知道,我知道,问我,问我……”

    李村长没好气的将孩子扒拉到一边,道:“大人说话,小孩儿别淘气。”

    里长道:“你还没听孩子们说呢,怎么就知道他们是淘气?”

    他道:“我知道的也不多,只听说陛下恩典,要在各地开办医署,一些贫苦看不上病的人可以去看病,除此外,还能防疫。”

    里正也道:“听着似乎是因为前些年的天花闹的,关于医署我知道的不多,但这位周大人我却是知道一些的。”

    相比于不太显名的医署,周满小神医的名字却是很多人听说过的。因为凡是读书人都会关注时事,关注时事就会知道益州王叛乱被杀和太子喜得贵子,国本稳固这两件大事。

    而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里面都有周满的身影。

    尤其是太子喜得贵子这一件大事,里面周满可是主角之一,所以凡有读书人的人家多少都听到过周满的大名。

    而且她的身份还那么的特别。

    把益州王拉下来的侠士之女,转身却治好了益州王的侄子——太子,让国本稳固下来,听说夏州前几年闹得特别凶的天花都因为听了她的威名给吓退了。

    当然,这是已经转过几道口的传闻,总之一句话,里正知道这位周大人!

    于是村民们也不散了,直接就蹲着听里正说起这位周大人的丰功伟绩来,当然,他也就听他读书的孙子提过几句,但这不妨碍他发散性拓展啊。

    离开李村,白善便直接往下一个村去,他和周满道:“我看过他们的麦子,挂穗没有我们的长和饱满。”

    他扭头问一旁的董县尉,“你们是用的新麦种,还是自己留的麦种?”

    董县尉哪里知道这些事?只是以前隐约听到些消息,“有中原传过来的麦种,以前户部有送来一批,后来路县令来了以后更是采购过几次分种。”

    白善颔首,“到下一个村子问问。”

    有的村子有人种了分下来的粮种,但更多的人是把那部分粮种吃了。

    白善问了两个村子就问出经验来了,他又不瞎,虽说都是麦子,但麦子和麦子也是不一样的好不好。

    此时冬小麦大多挂穗了,看那长度,看那高度,再看那细微的叶片变化,就算新麦种在不同的地方生长会有细微的差异,但也绝对不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仔细一问就知道前面两年分下来的麦种去哪儿了。

    白善没怎么说话,只是将村子和里正的名字记在了小本本上。

    第2868章

    下乡(三)

    出了村子,董县尉就提醒道:“白大人,太阳快下山了,我们回城吧。”

    白善摇头,“我们去下一个村子,我记得下一个是赵家沟?晚上我们就借宿在赵家沟好了。”

    董县尉:“……大人,赵家沟很偏僻的,我们此时过去,得天黑了才能到。”

    “就是因为偏僻才要借宿,”白善道:“不然明儿又跑赵家沟,就多费一路的时间了。”

    他怀疑的看着董县尉,“董县尉,你不会没带换洗的衣服吧?我之前说了,我们这一趟出来要三天上下的。”

    董县尉:“……大人,下官不着急洗漱。”

    大男人三天四天不洗不是很正常的吗?

    去赵家沟的路比较难走,何况此时天已经快黑了,一行人就加快了速度。

    等他们终于翻过一座小山看到一个村庄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只有月光照着他们前进。

    村庄里的人早就睡了,这时候能点得起灯的没有几个,所以天一黑,除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外就没别的光源了。

    他们骑着马摸黑进村,董县尉知道此时就不能低调,不然很有可能被当成土匪山贼给打杀了都不一定,因此一到村口就喊起来。

    直接将全村人都给惊醒了。

    村长带着青壮们点着火把过来,才到村口就看到一群穿着官服的官差牵着马站在田埂边上。

    最前面的两匹马在火光之下只踢了踢脚,一看就是受过训练的好马。

    一般这样的好马也就官差用得起,村长松了半口气,虽然不知道官差深夜到这儿来干嘛,但总比山贼要好一些。

    嗯,也只是好一些。

    村长弓着腰上前,讨好的问道:“官爷怎么深夜到这儿来了,还没吃饭吧?小的这就让人去杀鸡宰董县尉没好气的问:“你们村养有羊吗?”

    村长讨好的笑道:“羊没有,但猪有,但那猪肉味腥,怕官爷们吃不惯。”

    董县尉:“是怕我们吃不惯还是你舍不得?”

    白善见村长头都要点到膝盖上了,不由皱眉,和董县尉道:“行了,莫要吓他了。”

    他扭头对村长道:“本县是新任县令,前来巡视的,到你们村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今晚要在此落脚,你看村里谁家房屋比较宽裕些的,挤出一间房来给我们歇脚就行。”

    又道:“不必杀鸡宰羊,给我们烧一锅开水就行,我们带了干粮来的。”

    “哪能让大人们吃干粮呀……”村长转头就要吩咐村子里的人去杀鸡,白善拦住他道:“天色已晚,现在杀鸡做饭也来不及了,我们有些困顿,吃了干粮就要睡下了。”

    村长这才没再叫人去杀鸡。

    他引着白善他们住到他家里去,当然,这么多人他家是安排不下的,所以还在隔壁邻居家里腾出一间房来给董县尉他们住。

    就着开水吃了干粮,说困的白善却拉着村长在月色下说话,“你们村的稻种撒了?”

    一顿开水干粮下来,村长脸上的惊惶之色少了不少,他也看出来了,这位年轻的官员很和善,虽然他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官会对他一个小老百姓这么和善。

    满宝洗了一把脸和手,出来站了一会儿便觉得蚊虫齐飞,实在受不了就回房拿了两包药出来,一包让白善他们放在身侧,一包则拿到院子里点了火堆慢慢烧着,围着马不停打转的蚊子慢慢飞远或者啪叽一声落在地上动弹不了。

    一直焦躁不安的马渐渐安静了下来,总算是不原地踏步了。

    到了清晨,天刚亮,白善和周满便醒来,俩人梳洗好以后站在村长家的院子里四望,青山葱翠,雾气朦朦,的确看着是好地方,只是村庄被三座山包围在中间,出行的路难走而已。

    白善活动了一下筋骨道:“看着倒是和七里村挺像的。”

    满宝问:“那他们土质如何?种植的粮食产量高吗?”

    赵家沟的情况比七里村还差一些呢。

    至少七里村有一条可以通马车的道儿,虽然那条道儿有些颠簸,好歹牛车和驴车都可以进出,东西能送到县城去,多少可以赚点儿外快。

    但赵家沟不仅距离县城更远,出行的路还更难走,恐怕推着板车都很难出去。

    白善道:“我昨晚问了一下,产量一般般吧,一会儿用过早饭我要和村长去看一下村里的田,你去吗?”

    满宝则是抬头看向山,昨天刚到赵家沟的时候科科就播报了,里面有五种他们没收录过的植物。

    她道:“你去吧,我和村里的人说说话……”

    顺便再上山挖点草药什么的。

    白善便点了点头,再次拦住提着刀想杀鸡的村长,催促道:“天暖了鸡要下蛋的,还是留着吧,我们赶紧用了早食去地里看看。”

    满宝则让村长媳妇组织了村里聪明伶俐,干活利索的男女老少,一边带着他们往山上走,一边给他们介绍一下医署。

    不过他们不太能听懂官话,他们说的方言满宝更是听不懂,所以只能带上两个衙役做翻译。

    赵家沟虽然偏僻,但偏僻也有偏僻的好处,那就是山上的草药比外头的要多,也要更好。

    满宝本来只想教他们认一认几种清凉解毒,可以防暑的药材,却没想到在山上看到了许多别的药材。

    她想要假装自己看不见都不行。

    于是医署介绍会很快就变成了,“这是葛根,辛凉解表,还能治疗腰腿关节疼痛,你们记住它的样子,挖出来后晾晒干了可以送到县城去换钱,可以给医署,也可以送去百草堂和仁和堂,大夫们自会炮制……”

    “这是桔梗呀,这东西极好,没想到你们山上竟然有它,还这么多,记下来,记下来,这东西可以治疗咽炎肿痛……”

    “这个药常用到,大人和小孩儿都易得,严重起来还会发烧,而且桔梗也不便宜,我教你们采摘,以后摘了晾晒好了就送到县城换钱。”

    对于换钱这件事,不仅周满有极大的热情,村民们也有,于是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看着,努力将它们的样子记在心里。

    满宝还教他们给药材留种,道:“好的地方要会给药材留种,这就跟留着鸡蛋孵蛋一样,要是把种蛋都吃了,来年也就没有鸡可以养了,药材也是一样的,要想长长久久的将这门赚钱的生意做下去,那就得给它们留种……”

    第2869章

    融入

    村民们听得很认真。

    在场的多为女子,因为周满说了要聪明伶俐的,干活利索的,所以大多数人年龄都不大,多是村里二十岁往下的小媳妇,还有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青年和少年们显然不太想和她们混在一起,因此没来,倒是村里八九岁上的男孩子们正是调皮的年纪,因此也跟着来凑热闹。

    不过这会儿涉及到赚钱大计,便是兄嫂姐姐们不说,他们自己也安静了下来。

    等他们这一行人下山时,每个人都是满载而归,满宝更是采到了自己想采的东西,即便它不是药也很心满意足。

    科科也很心满意足。

    村里也正热闹,白善正在给他们做记录分粮种,这会儿已经分得差不多了。

    赵家沟的人也是自己留种,不过白善问过去年水稻的产量,直觉就是留了最好的一穗,只怕种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所以他强硬的要求他们所有人将他分下去的粮种都种了,不得食用粮种。

    他道:“我计算过的,我给你们的粮种只够种两亩田,剩下的你们还是用的自己粮种,本县知道,你们对新粮种的新种法有疑虑,本县也不勉强你们将自家留种的种子也泡发,但衙门下发的粮种一定要用泡种法。”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