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白县令一定会与您再合作的。”路县令也是这么想,他笑着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郭刺史手眼更高,只怕想的更多,未必能和白善完全走到一起去。”这就是他的机会了。
外面天完全黑下来了,只勉强看得到人影。
白善和唐大人就吹着海风慢悠悠的走回自己的房间,俩人就住相邻两间。
因为看到前面的房屋亮着灯,唐大人脚步一顿。
白善便道:“公主他们还没回来,学兄要不要与我同去接一接他们?”
唐大人略一想便颔首,“也好。”
白善便看了身后的大吉一眼,然后和唐大人慢慢的朝海边去,不一会儿大吉就拿了两根火把上来,递给白善一根。
白善接过,和唐大人解释了一句,“海边风大,灯笼的火拢不住。”
唐大人颔首,回头看了一眼夜色中热闹的盐场,微微一笑道:“再来一些人,这地方就能够一直热闹了,将来必定繁华。”
白善笑了笑,“就是进出的路不好走,要想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此,最要紧的便是修路。”
唐大人点点头,笑道:“你胆子倒是大,这是直接想要在青州长久做下去的意思?”
白善道:“又有何不可?在北海县是治理地方,为民办事,去往别的地方不也是治理地方,为民办事吗?”
第2973章
星星之火
唐大人深以为然,想到了什么,忍不住一笑,“长博去江南了。”
白善一怔,“杨学兄调职了?”
唐鹤微微点头,“现在人应该还在夏州,但我出京的时候听说已经定下他为淮南道巡察使。”
这个调职有些莫名,因为按照杨和书自己的设想,他在夏州做出功绩之后,应该是回京,或者留在河东道,还是以民治为主。
怎么也不可能去江南啊。
唐鹤也一度怀疑皇帝是脑抽了,咳咳,但是皇帝有可能会脑抽,魏知和朝中诸公却不会,所以他在出发前就怀疑事情有异。
此时到了盐场,总算知道皇帝的打算了,“陛下是想用世家料理世家。”
白善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他想了刘尚书、老唐大人,甚至还想了魏大人,唯独没想过皇帝会用杨学兄。
他惊得停住了脚步,不知为何手脚有些发冷,他觉得心脏跳得有些快,快到有些失律。
唐鹤也停下了脚步,微微偏头看他,火光中,他能很清晰的看到他脸上的神色变化。
“害怕了?”
白善回神,没有否认,他有些艰涩的道:“江南……太危险了。”
唐鹤也叹息一声,良久后道:“是啊,但陛下下旨前肯定问过他了,他既然答应了,那便是有信心,至少他认为这样值得去做。”
白善紧紧地抿着嘴角,心中思绪万千,最后纷纷被他压下,他张嘴想说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一阵阵笑声从前方传来,白善扭头去看,就隐约见几道人影朝着他们走来,他还能听见周满带着肯定的叫声,“白善!”
然后是白二郎的声音,“不要乱叫啊,是不是还不一定呢,隔着这么远,你看得清吗?”
“他举着火把呢。”
“那也不一定是白善,我就看到两个脑袋!”
“明明是三个!这才几个月不见你眼神都这么不好了。”
明达打圆场,“别吵了,我们就要到了,近前就知道是谁了。”
殷或:“小心脚下。”
白善的心一下就安定了下来,腰背挺得更直了一些,眼神也坚毅起来,杨学兄既然去了江南,那他尽他所能达成目的就是。
脚已经迈出去,身后的路已经断了,脚边就是万丈深渊,他们也只能往前走了。
即便他们当中会有人摔下去,可能会粉身碎骨,也只能继续往前走。
白善闭了闭眼,再睁开时整个人都不一样了,他扭头和唐鹤道:“唐学兄放心,我知道怎么做了。”
唐鹤惊讶的看着只是一瞬间就大变样的白善,见他举着火把朝着那几个人影迎去,略一思索便也释然的一笑,跟了上去。
周满看到举着火把的白善,仰头哈哈大笑起来,“怎么样,我说了是白善吧,你还不信!”
她骄傲得理直气壮,在此之前她可没有问过科科,科科也没和她说前面是白善,这都是她自己看出来的。
白二郎轻轻地哼了一声,不太想搭理骄傲的周满。
白善脸上带出笑容,将火把往他们身前伸了伸,让他们将脚下的路看得更清楚些,“怎么这时候才回来?”
周满:“他们第一次看海!”
他们就和白善周满第一次看见大海那样,眺望一望无际的大海时就不想动弹了,就这么举目四望好像就你看上一整天。
大海似乎没变化,但其实它一直在变,每一瞬间都是不一样的。
当时夕阳就在山头,天上的霞光却一点儿也没影响到大海,它本来该是什么样子就还是什么样子,有海鸥从海面上掠过,留恋的叫了一声,就算是周满已经不止一次的看见大海,也忍不住抬高了头去追逐它,眼中好似含了泪一样。
这一看就不免晚了,等他们回过神来时间过去得太快时,天已经黑下来了,他们只能小心翼翼的往回走。
回到他们住的房子,士兵们来给他们送饭。
其实没有很好的菜色,只有馒头和两道菜,其中一道菜还是全素的。
他们来得突然,盐场里没有准备,现在菜中的鸡肉还是周立威临时从村里买的,让人剁了很小块后煮的。
菜很少,也称不上美味,但就是娇惯的明达都吃得津津有味,觉得今日特别的开心。
她和周满道:“明日我还要去海边。”
周满颔首道:“去吧,我还可以带你去小洼村看一看,上次我来给他们村的人看过病,这次正好复诊一下,他们村里晒了很多咸鱼,村里还有人出海打渔,里面有许多鱼我们听都没听说过。”
明达惊叹,“那他们怎么知道能吃呢?”
周满道:“自然是先辈口口相传传下来的,反正我们至今没有吃过有毒的鱼。”
明达表示很有兴趣。
用过饭,大家各回各屋,殷或和唐大人同屋,他见唐大人似乎睡不着,便问,“江南盐税很难查吗?”
果然,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中间省去了多少步骤啊,唐鹤心中叹息,道:“会死人的。”
殷或躺在黑暗中,闻言沉默了一下后道:“人总要死的,死得有所值,那才不枉来人世一遭。”
唐鹤想到殷或的情况,觉得这个话题不能太深入,不然把人的心病给勾出来怎么办?
周满可是提到过,殷或以前身体那么差,一是身体的确很差,二就是心里的病让身体越来越差。
所以他转开话题问:“殷公子见过草原,今日又见过了大海,觉得是草原好看,还是大海更好看?”
殷或道:“两者是不一样的。”
他顿了顿后道:“我身在草原上,看着广阔的草原时觉得神清气爽,心胸开阔;而我站在海边,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时,直觉沧海桑田,人就和海中的一粒沙子一样微不足道。”
话题好像又被殷或拉了回去,虽然对方声音很平静,但唐鹤依然有点儿头疼,他不介意和白善周满谈沧海桑田,生死无常,却不太敢和殷或谈这些。
隔壁房间里,满宝洗漱过后盘腿坐在床上,小小声的问白善,“所以陛下是要杨学兄去整治江南世家?”
白善也不敢太大声,毕竟隔壁屋住着郭刺史呢,所以只是点头。
周满便也忧虑的皱起眉头,“怎么选了杨学兄?”感觉有些心慌。
第2974章
暗示
白善也洗漱好靠在了床上,“杨学兄总要做选择的,不是现在,将来也要选择。”
他道:“江南世族势力太大,政令不通,不管是陛下还是太子,都是有雄心壮志之人,他们不会忍耐太久的。”
“而且地方豪族势力过盛,不仅朝廷会受约制,普通百姓也很难出头和富有起来,”一定条件内,生存资源是有限的,世家豪族要是掌握太多的资源,那平民能分到的就更少。
而且对方势大,同时还能逃掉应给国家的税赋,国家财政不济,最后又只能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看过不少野史话本的白善可是看到过好几个王朝皆因此而亡,虽然那些朝代更迭似乎都是杜撰,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但他就是觉得它上面写的都是真的。
大晋的世家豪族若是不加以约束,以后必定也会有尾大不掉的隐患。
不仅世家豪族,还有皇族……
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步子也要一步一步的迈,他现在不想去想太高远的东西,只看当下的话,江南的盐税是必要整顿的。
他声音低沉,“我在中书省时看到过江南各地递上来的折子,去年征东之战,因为筹备粮草,我还代陛下去核对过户部的国库银子,其中江南前一年交上来的盐税是应收的五分之一而已。”
周满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这么少?”
白善道:“盐税亏空,户部和御史台好几次都派人去江南查,但都查不到什么实际上的证据,倒是也杀过几个人,流放过几个官员,但都不管用。”
“这还是在杨氏出事之后,陛下从杨氏手上接过了一些东西后才有的盐税,听说前几年江南上交的盐税更少,各种借口都有,制盐困难,人口少,盐卤减少,还有运送途中的损耗,还得搭桥修路,反正年年都在亏损。”他道:“杨学兄虽出自杨氏,但也早看不惯这件事,陛下有意栽培他,肯定知道这些事的,所以才特特提了他去江南。”
周满声音低落:“只怕其他家族不会看他出自杨氏就网开一面吧?”
“不仅其他家族,就是杨氏族内只怕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白善道:“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那些人早把江南视为囊中之物,又怎么肯轻易交出来?”
周满只低落了一下便精神起来,压低了声音问道:“我们能帮杨学兄做什么?”
白善也压低了声音,“将盐场建得更大些,还要修好渡口,让北海县的海盐可以畅通无阻的到达大晋的每一寸土地上。”
他道:“这不仅是在帮杨学兄,也是在帮我们自己。”
海晏河清,自然是需要众人共同的努力,光靠杨和书一人是不行的,白善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将他的后路铺好,让他不至于在江南里孤立无援。
白善叹息,“不知道等他去了江南我们还能不能安全通信。”
周满:“太子肯定有办法。”
人是他们派出去的,他们肯定要保证通信安全的。
她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今日来看盐场的人这么多,晒盐法肯定保密不住,殿下不做约束吗?”
白善双手靠在脑后,翘起腿来摇了摇道:“殿下故意的,就算有人特意往江南传,要想他们相信也不容易,等江南试出来最少也需要半年的时间,长一些的,说不定二三年才弄出来呢。”
他道:“陛下和太子巴不得晒盐的盐场越来越多,市面上的盐越来越多。”
他们不惧盐多,只怕盐少,东西嘛,多了以后才好运作,反正盐税现在也只收到五分之一,皇帝和太子显然很乐意将这五分之一全拿出来和江南各豪族玩一玩的。
这一个晚上许多人都没睡好,倒是周满和白善在聊天过后心情放松了许多,结束话题过后就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太子便和白善等人去了海边。
虽然昨天远远的看了一眼大海,但今天站在沙滩上,直接让海水冲到脚边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
明达戴上了帷帽,欢快的在海边走着,并不想和这些官员们走在一起。白二郎便拉着她玩去了。
太子只瞥了一眼便收回视线,反正俩人就是来玩的,他早已经接受了这一点儿。
郭刺史捧着太子,笑问:“殿下也是第一次看见大海吗?”
“不,”太子想了想后道:“算第二次吧。”
他以前陪同皇帝出行时到过海边一次,不过那时候年纪还小,对大海没有太大的印象。
太子看见海面上有船,微微眯了眯眼问,“那是渔民?”
“是,”白善道:“小洼村还是以打渔为主。”
太子点了点头,站在海边四处望,这一条海岸线的确很长,除了山便是一片片荒地,少见人烟,正如白善所言,人太少了。
白善也在暗搓搓的暗示他们这里人太少,急需人口资源。
本来他觉得慢慢发展也不错,等他的官盐卖出去,有了钱,他就可以派人四处去招募流民,将外面的流民招过来落户,虽然现在没有天灾人祸,外面的流民也少,但肯定是有的。
但昨天听说杨和书要去江南以后,白善就觉得时间紧迫了很多,所以他一直跟在太子身边进言,暗示道:“盐场需要兵丁保护,但也不能只有兵没有民,殿下,若是其他地方人口太多,没有田地划分,不如迁移一些人口过来?”
太子不胜其烦,问道:“别的地方没有田地,难道你北海县就有吗?”
白善略一思考便道:“挤一挤还是有的。”
其实北海县地广人稀,荒地很多,开荒还是能够有很多地的,但问题就在于这里的地不太好,就是开出来了,种植价值也不高,常常赔了人力不说,连种子钱可能都收不回来。
但白善认为问题可以一件一件来,粮食不够,他们可以暂时从外面购进,最主要是先有人,再慢慢想着地的事。
他们有盐场,还是能养活不少人的。
这段时间也走过北海县不少地方的周满便接了一句,“还可以种一些药材,有些地不适合种粮食,但适合种药材。就是需要的年限也长。”
白善道:“没关系,我们如今不缺时间,就缺人。”
说罢还暗示性的去看太子。
宁御史重重的咳嗽一声,不断的从俩人身后经过,眼神警告他们少进谗言。
第2975章
说服
如今能往外迁移人口的只有中原一带,其余地方,江南、岭南、北地和西边都是地广人稀,哪有人口往外迁移?
但从中原迁移的话……
宁御史抬头四望,不说人离乡贱,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不想离乡,就说从中原繁华之地到贫困之地来,许多人不仅心理上不能接受,身体上也不能接受。
太子的性格本来就霸道了,若让他出手迁移百姓,不知道会让多少家人离散呢。
到时候闹出家破人亡的事来就不好了。
所以宁御史对白善谗言太子给他走后门迁移人口的事很有意见。
白善便只能先将此事按下,带着太子和郭刺史逛起大家洼来,顺便再看一下附近的村庄,了解民风民俗。
附近的村子特别少,小洼村是最近的一个,除了小洼村外就还有两个小村子,一个村只有十来户人口,另一个也才二十来户,剩下的土地上都没人。
三个村子因为近海,故都以打渔为生,很少种植庄稼,就是种了,收获也很小。
新盐场开在大家洼,不仅年轻男子可以去盐场里干活儿,妇人也可以,所以他们额外收入多了很多,现在就是不出海,光工钱也能养活家里人了。
当然,为了日子好过一些,除了应征上盐场的人外,家里其他人还是会出海的。
虽然出海危险,但渔民们也自有经验,一般他们会提前一天看天气,决定第二天是否出海。
当然,有时候他们看得不准,这时候就看运气了。
他们的渔船并不足以在海上拼技术,所以只能拼运气了。
太子多留了两天,就看着他们冒着风浪出海打渔,有时天才亮时出海,快天黑时才回来,但带回来的鱼却未必有多少。
而大家洼因为距离县城有些距离,捞上来的鱼能养活的就放在海水里养着,改变送到县城或者青州城里卖。
当然,现在有太子这一行贵人在,没怎么吃过海鱼的人直接包圆了,但在平常,大部分鱼是除了自家吃的以外,剩下的会处理了做成咸鱼,就晾晒在外面。
太子每次走过,还没靠近时就闻到了浓重的味道。
这让太子难得的感叹起来,“民生多艰,这一片露地多,明明可以直接开荒种地,但他们没有开荒,显然对于种地的平民来说,光有地还是不够的,那地还得能种出粮食来才好。”
他提醒白善道:“也不要只顾着盐场,这地还是要治理治理的,若能将这些荒地露地都开垦出来种成良田,那同样是功德无量。”
白善道:“……殿下,您知道这一片地形平坦,为何却种不出足够产量的庄稼吗?”
太子很干脆的摇头,“不知。”
“因为这里近海,”他道:“有时候海中风浪大,涨潮时,海水就会倒灌上来,这些泥土都是咸的,所以粮食的产量很低。”
太子:“地还分咸淡吗?”
“当然,地有地力,自然也分咸淡。”白善想到了什么,顿了一下后道:“应该是分咸酸。”
太子就好奇的问,“那麦子是喜欢咸土还是酸土?”
白善就踢了踢脚下的土地道:“不管它是喜欢什么土,反正一定不喜欢这硬巴巴的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