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周满微微皱眉,扭头问她儿媳妇,“你还要再看吗?”儿媳妇有些不安,迟疑了一下还是摇头,小声道:“我回去会劝相公来看一看的。”
周满颔首,和妇人道:“她没问题的,气血旺盛,其实是很容易受孕的体质,她没怀孕,要不是你儿子有问题,便是缘分未到。”
她道:“其实我素来主张来求子的都要夫妻二人一起来,只有夫妻两个都没毛病,才有可能生出孩子来。这也没什么丢脸的,女人可能生不出孩子,男人自然也可能生不出孩子。女人的病能治好,男人的病自然也可以治好,都只是病而已,就跟发烧咳嗽一样,吃药治一治就是了。”
就是治得好,治不好的区别而已。
周满压下了最后这句话,鼓励妇人,“你儿子还年轻,有病早治,能够更容易的治好,年轻人恢复也快,若是拖下去,时间长了,那才难治呢。”
妇人想坐在地上大哭,但又怕把儿媳妇吓走,而且外面还有很多亲朋以及同村的人,要是哭出来,大家肯定都知道了,那可是很丢脸的事,所以她哭都不敢哭了。
只能点头。
周满就看向另一个小姑娘,她年纪小,才十一二岁左右,所以和缓了态度问道:“你是看什么病?”
小姑娘一时没敢说话。
妇人打起精神来,和周满道:“这是我女儿,已经十四了,只是长得小,且到现在都没来月信,我,我担心她是石女。”
周满便让她坐下,一边把脉一边问道:“她是足月出生吗?”
“不是,早了一个月,我下地干活时脚滑了,跌了一跤后在地里生的,所以这孩子不好养,打小就吃不进去东西,怎么养也养不大。”
周满摸着她的脉,看了眼她有些青白的脸色和干枯的头发,问道:“平时饮食吃些什么?”
“跟家里一样,”妇人道:“家里对她可好了,她爹和哥哥们吃什么,她就吃什么,但吃了多少好东西也不好。”
周满见小姑娘一直不说话,都是由她母亲代言,便笑着说,“我给你摸一摸肚子,坚持坚持身上看看有什么不适,走,我们进里屋去。”
周满带着小姑娘进屋,妇人抬脚就要跟上,明达眉头一扬,微微抬头,伺候在她身边的宫女便伸手拦住,不太高兴的看着妇人道:“周大人在里屋看病时不喜人跟着。”
“我是她娘……”
“别说你是她娘,就是天王老子也不管用,周大人给皇后娘娘看病的时候,陛下都要退避三舍呢。”
妇人一噎,不敢说话了。
明达依旧端坐在椅子上摇着扇子,细声问儿媳妇,“医署能免费看诊的事你们村里人都知道了吗?”
“知道的,”儿媳妇年纪看着比明达还小些,乌溜溜的眼睛小心的抬起看了她一眼,看到她端坐在那里就好似仙子一样,一时手脚有点儿不知往哪里放,“以前周大人到村子里给人免费看诊过……”
只是怀疑的人多,虽然去凑热闹的人也多,但多是村子里的老人,他们是不许村里的年轻人和小孩儿去的,怕来的是坏人,万一是拍花子把人拍走怎么办?
即便周满身边带着一个衙役,大家也不是很相信她。
“前段时间里正家的娘子和我们说医署是皇后娘娘的恩典,说我们这些人看病,只要不抓药都不要钱,家贫的,连抓药的钱都可以免了,我们才知道县城里竟然真有这样的好地方。”
因为里正家的娘子吹嘘说她还见到了公主,就是皇帝的女儿,跟天仙一样,那周大人就是皇家的人派来的,专门给皇后和公主做功德的。
村民们深信不疑,这才相约着来县城领功德。
进到里屋的周满牵着小姑娘坐在一张病床上,将她的手拉过去按住脉,小声问:“你在家里早食都吃什么?”
小姑娘见她凑到耳边说话,声音温温柔柔的,大有和她说悄悄话的架势,犹豫了一下便也小声回道:“吃馒头。”
“白面?”
小姑娘摇头,“怎么可能吃得起白面,是杂粮馒头。”
“你喜欢吃吗?”
小姑娘犹豫了一下后摇头。
周满小声问她,“你喜欢吃什么?”
小姑娘也小声道:“我喜欢喝粥,吃饭也可以,吃馒头,我不好受。”
“和你娘说过吗?”
小姑娘点头,声音低落,“我娘说吃干的好,吃得饱,有力气。”
但她脾胃弱啊,尤其是胃气不足,吃的杂粮不够细,对肠胃其实是一个负担,吸收还不好。
周满又问她,“你在家里要干什么活儿?”
“我干的活儿少,我娘只让我洗衣服做饭,其他的事都让我哥哥嫂子们做了。”
周满:“……比如?”
“比如打猪草喂猪,收拾猪栏,还有挑水下地之类的活儿,”小姑娘倒也坦诚,直接道:“我娘说这些活儿重,我身体不好,不让我干,全让我哥哥嫂子们做了。”
周满握住她的手道:“别的还罢,衣服你别洗了,换个活儿吧,打猪草就不错。”
小姑娘:……
第3003章
都看病
周满看了看她的神色,好奇的问道:“你家养了很多猪吗?”
小姑娘小声道:“养了三头呢。”
那是挺多的,至少周满知道的,当下很少有人养猪,就是养,最多也只养一二头,突破两头的人家极少。
相比于养猪,更多的人喜欢养羊和养鸡。
因为吃羊肉和鸡肉的人多,吃猪肉的人……似乎也多?
周满发现她以前从没有留意到这一点儿,这会儿终于留意到了,她摸着下巴思考起来,他们家吃的猪肉多,但吃的鸡肉和羊肉更多。
而自她到京城后,去别人家做客,似乎很少看见猪肉。
倒是他们家饭馆有不少猪肉。
她好奇的问小姑娘,“你们家养这么多猪,是因为青州人都喜欢吃猪肉吗?”
“不是呀,大家更喜欢吃羊肉,猪肉不好吃。”
“挺好吃的吧,”周满道:“粉蒸肉和粉蒸排骨都好吃,卤猪脚也好吃。”
小姑娘双眼迷茫,周满顿了顿便问,“这些东西你都没吃过吗?”
小姑娘自卑道:“没有,我……我都没听说过。”
“没关系,这个很容易做的,你家既然养有猪,我可以把方子交给你,嗯,粉蒸肉怎么做来着?得要糯米粉……”
俩人聊起吃的来,但周满也没忘了自己的事,将小姑娘从小到大的生活情况摸了个底朝天,然后才拉着人出去。
她和焦急等在外面的妇人道:“她是因为气血不足才没来月信的,而且她才十四岁,你也不要太着急。”
妇人着急道:“十四岁都能成亲生子了,因为她月信没来,家里都不好给她说亲。”
周满道:“这有什么要紧,女子成亲最好是十八岁后,即便她现在月信来了,你敢让她嫁出去吗?”
她示意妇人去看她女儿,“以她的身体情况,你让她在这时候怀孕生子吗?那是会要人命的。”
妇人扭头看了一眼女儿,小姑娘虽然已经十四岁,但因为身体不好,看着比同龄人小很多,身量如此瘦小,再想象她挺着一个大肚子……
妇人打了一个寒颤,连连应“是”。
周满扯过一张纸给她开药方,道:“我给她开一副调理脾胃,补充气血的方子,只是这方子需要依靠饮食,吃了以后,她吸收会好一点儿,所以容易饿,你家得改一改,至少她最少得吃三顿。”
“以粥水和米饭面条为主,”周满道:“她脾胃虚弱,吃杂粮不好克化,但小米粥可以吃,还有白米粥,早食和晚食都可以用这个,午食可以吃饭或者面条……”
“家里有条件,多给她吃些红肉,不行就吃鸡蛋,每日一个两个就行,还有,她体寒宫寒严重,尽量让她不要接触冷水,她可以去做别的活儿,打猪草这样的活儿就行,动一动也有助于活气血,驱寒消淤……”
周满一一叮嘱过,然后将写好的方子给她,“我们医署的药价和外面药铺的一样,你若是不想在医署里买也可以去外面药铺买,收好药方,这药可以连着吃半个月。半个月后你再带她来看,若是调养得好,我会给她辅以针灸,对了,你家哪儿的?”
妇人听得一愣一愣的,想起听说的在医署看诊的规矩,连忙将户籍掏出来。
周满看了一眼,在一旁的脉案上快速的记下信息,扫了一眼她家的人口,觉得人不少,只是村子离得有些远,“虽然耗费时间,但半个月后还是要带她来复诊的,针灸对调节气血也很有效果。”
妇人小声的问,“那针……贵吗?”
周满大方的道:“若只是针,不用药,我免费给你扎,就是药……”
她想了想道:“也不贵,几文钱吧。”
妇人大松一口气,连忙应了下来,将药方折了放怀里,但依旧压着她女儿没让她起来,而是讨好的笑道:“大人,不如您现在给她扎两针?”
周满道:“现在扎是事倍功半,等她吃了药再来扎,那是事半功倍。”
那也是功不是?
妇人不愿走。
周满见状,打量了一下她的神色后便点头,“行吧,反正你也要看,那我就给扎几针好了。”
周满让小姑娘进里屋去,脱掉衣服躺在床上。
妇人拉着儿媳妇跟着进去,明达也好奇的跟进去看。
小姑娘见这么多人围着她,很是不安,就磨蹭着不肯脱。
周满见状就把人都赶出去,顺便将帘子给她拉起来,然后看向妇人,“让你女儿缓一缓,来吧,先给你看。”
妇人没觉得自己有什么毛病,她主要是带儿媳妇和女儿来的,结果被周满一检查,那是腰也不好,气血也亏损,毛病竟然比她女儿身上的还要多。
然后她也躺到了床上,和她女儿隔着一道帘子一起被扎针。
周满给母女两个扎了针,耳边总算是清净了下来,她转身出去看下一个病人。
这次进来的依旧是大的带小的,只是小的更小而已,只有三岁左右,是个小男孩儿,“……一直咳嗽,也用过药,却总是不好。”
在周满看诊时,孩子又忍不住剧烈的咳嗽起来,周满皱了皱眉,看过后便道:“医署里有药贴,我给你开方子,你去找文大人贴药,他的病症拖延的时间有点儿长了,最好住在医署里治疗。”
周满给她开了方子交给她。
小娘子没多犹豫,接过方子后就抱了孩子下去。
明达也常有咳嗽,所谓久病成医,何况她看的还是最优秀的御医,所以她也看出来了些,“这是寒疾当热疾来治了?”
周满无奈的点头,“很多人都觉得此时正是暑热之时,人不会受寒,只会受热,却不知道便是最热的三伏时候,凌晨时分也会有寒气,你也听到了,夫妻二人觉得热,因此开窗酣睡,那孩子着凉的可能性便更大了。”
“前一位大夫开药辨错了症,”周满叹息一声,略过此事,“好在此时改过来也不晚,只是孩子要多受一些罪。”
今天来看病的人不少,基本上都是女人带着家中的儿媳妇女儿,甚至是孙媳孙女来的。
有些人是开了药回去,周满一律叮嘱服药的日期,好了就不必再来,没好就一定要来,依旧是看诊免费;而有的人周满要一再叮嘱到了时间一定要再来。
比如那对婆媳母女三人,周满就叮嘱道:“吃完药一定要来看,这些病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治好的……”
妇人一脸恍惚的点头,两手都提着药的把儿媳妇女儿拽跑了,她到底还是在医署买药,而且还买了不少。
第3004章
实习
满宝以为她们要半个月后才来的,没料到第三天就又来了,而且这一次她们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男子。
院子里全是求诊的女子,带着的孩子最大的也不过十岁上下,全在文天冬那边排队问诊,所以男子一进来,不仅自己脸色通红,有点儿举不动脚,女子们也呼啦啦的离他老远,尽量躲着他走。
男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往周满那边去了,坚定的站在了文天冬那一排队伍的后面。
他娘拽了他许久他也不肯挪步,“娘,这边是男大夫,都是大人,我在这边看也是一样的。”
“哪里一样了,你没听人说吗,文大人还是周大人的学生呢,这先生自然是比学生厉害的,你赶紧过来。”
“我不!”
妇人抬手就捶他。
一旁的儿媳妇见了忙道:“娘,不然我与您去排队,等到了再把夫君叫过去就是。”
好容易才说服了他来看大夫,可别还没看就把人给打跑了。
妇人一想也是,就夸儿媳妇,“还是你想的周全。”
自从知道儿媳妇的身体没毛病,有毛病的有可能是她儿子后,对着儿媳妇她就一直有些气虚,不自觉的就有些讨好。
婆媳两个拉着小姑娘先去排队了,等轮到他们的时候,儿媳妇就过去边上将男子拽了进去。
却不知这种欲盖弥彰的动作更引人注目。
周满对他们的觉悟却很满意,一看到男子便招手笑道:“过来,我与你看看。”
男子脸色涨红,几乎同手同脚的上前,在周满的示意下坐下。
见他脸色困窘,明达非礼勿视,起身带着宫女转过一道屏风,出了后门往后院去了。
屋里一下只剩下听吩咐的西饼和病人一家了。
周满看了看男子的脸色,问了他一些问题,因为问题太过私密,他支支吾吾的不肯说。
他娘就捶了他一下,“问你你就说,这可关系到咱家的子孙后代。”
男子这才支支吾吾的说了。
周满便起身走到他身边,直接上手按了他身上几个穴位,问了一下他的感受后便道:“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我给你开一些药,再给你扎针,嗯,你每隔五日来一趟医署,我给你换药和扎针,先服药三个月看看效果。”
妇人没想到还真是她儿子的问题,连忙问道:“不知他是什么问题?”
男子脸色通红,然后又有些白。
周满安抚他们道:“弱精,这毛病可治的,而且他也还年轻,压力不必太大,回去后注意休息,但也要保证精神,莫要颓废。”
妇人一再询问,得到保证可以治疗后这才拿着药方要去抓药,走到门口才反应过来,连忙拉了她女儿道:“大人,您再给我女儿扎个针?”
周满点头答应,反正她哥哥要扎,顺手再给她扎也不费多少时间。
她在脉案上写下针法,问男子,“你是要我扎针,还是要文大人扎?”
男子连忙问:“文大人也能扎针吗?”
“自然,他也是学过针灸的。”
男子立即道:“我要文大人扎。”
周满便点了点头,将纸交给他,“过去找文大人吧,将这张纸交给他,他就知道了。”
不等妇人反对,男子拿了纸就走,他可不要再当着女大夫的面脱掉衣服扎针了。
他以为他去了文天冬那边就算躲过了,却没想到他脱光了只穿着一条裤子趴在床上时,周满和文天冬一起进来了。
男子:……
他恨不得当即晕过去,但晕不过去,只能趴着装死。
文天冬不觉得有什么,在京城的时候,多少男子求到太医署来要请周博士问诊,有一些还是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的。
脱衣服怎么了?
在教学男子不育这一堂课时,周大人甚至面向外面招募病人,招来的病人她会免费看诊,但需要给她的学生教学。
不仅他们,针灸科的其他女同学,还有体疗科的女同学都是跟着一起观摩的。
来报名求医的病人依旧络绎不绝。
有些病人钱财有限,在济世堂堵不到周博士,有没有能力通过官方求医,就只能在太医署外等着,就等着太医署招募病人时一拥而上报名。
所以他不觉得周满出现在这里有什么问题,难道先生她看的男人身体还少吗?
周满主要是来看文天冬施针的。
别看到京城和周满求医的不育患者很多,但落到这些学生手里的病人,几乎没有。
除了周满,他们还会向刘太医、济世堂那边的丁大夫等人求诊,反正就是不太信得过太医署里还没毕业的学生。
也就周满了,仗着自己的名声招募来一批病人给他们观摩学习,但也只能观摩。
已经承诺了人家,只要给学生们看,她就亲自治疗,那治病的事就不能假以他人之手,所以文天冬还是第一次上手给不育的病人扎针。
周满袖手看着他动作,几乎不出声。
文天冬拿出自己的针袋来,深吸一口气后便开始在他的身上寻找穴道,他按了按他的后背,让他放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