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后来笑话她的同窗,再想笑她时,她就好声好气解释了一遍,那娃娃也听不懂,还是要笑她,于是被她打了一顿。后来告到爹娘处,那是她记忆以来,她娘亲唯一说打得好的一次,只是后头就不再奏效了。
第241章
昭哥哥
因她后头逼着那同窗嘲笑她名儿,不笑就吓到他笑,等笑了她再打,打完就回去跟她娘亲讲,求她娘亲夸奖,谁知当夜就被娘亲打得嗷嗷大哭,再也不敢了。
不过那以后,同窗的娃娃,都没人敢笑她名字了,唉,还挺寂寞的。
如今这么看,似乎她小的时候还挺人憎狗嫌的,没事要惹点事儿,有事更要赶着往上凑,哪像现在这么怂呀,唉……
还是说回名字吧,自己的名字虽然来头很大,可若是她不说,别人也不知道呀。
所以有时候,她还是不由已自主羡慕别人,羡慕人家有一个不说意思都弄不明白的名儿。
皇帝宠溺地看着她道:“叫一声来听听?”
莲花张嘴想唤,左右看了看,有些赧然:“爷不是说私下里叫么,现下很多人瞧着呢。”
皇帝向后看去,递给张庆一个眼神,张庆立马意会,带着人走远了几步,背过身去,假装不存在。
莲花看着张庆那番动作,跺跺脚不依道:“爷,您耍赖!”
背过身去就听不到了么,张总管只是眼神不好,又不是耳朵不好,想蒙她,哼!
皇帝心痒痒的,就想听她喊一声“昭哥哥”,不禁俯身在她耳边,哄着她道:“乖乖,在朕耳边唤可好?这样只你与朕能听见。”
莲花咬了咬唇,万岁爷这样让她招架不住,她没扛住轻轻唤道:“昭哥哥。”
喊完低下头,脸开始发红。
听到她这句,皇帝心都酥了,搂住她,忍不住在她耳边低声调戏她:“小乖乖,昭哥哥今后只疼你一人可好?”
莲花脸顿时红得滴血,总觉得此话怪怪的,让人羞赧得很。
心里又很高兴,“昭哥哥”往后这便是她的专属称呼了,想想又很开心。
皇帝搂住她笑了,摸摸她的头发,慢慢牵着她回去。
等回到苍澜院大门时,见她脸上红晕消散了一些,才问道:“小乖乖,你的乳名叫囡囡,大名一直都是莲花?”
在他看来莲花这名没什么不好的,他的小妃嫔便是他的莲花仙子,纯净高洁,有天然之美。
只是他担心,这是她在入宫前或入宫后,为了避讳什么人的字,才随意取了一个,并非是她原名,他还是想知晓她的本来之名。
因他思来想去,认为他的囡囡爹娘这么疼她,恐怕不会取如此简单之名。
只怕是为了避讳什么人才这么喊的,便如他从星辰殿调过来的宫女,有一人名中带花,为了避讳他的小妃嫔之名,让齐嬷嬷给改了。
莲花从羞赧中转移了注意力,抬头很理所当然地道:“对啊。”
不明白万岁爷问这个是何意,莫不是想她也说出像“昭”字那般的诗词吧,这个没有,典故由来倒是有一个。
“没有其他名?”皇帝疑惑了,是他多想了?
莲花挣脱他的怀抱,像个老头子一般,边叹息边摇头道:“本来兴许是有的,但后头没有了,此事说来话长,还得从当年的一段往事讲起……”
说着清清嗓子,背着手在前头走,朝着偏殿走去,目光悠远地开始装腔作势起来。
这姿势她是学自她爹爹的,当年她爹爹就这么和她讲的:
很久很久以前,很远的南面有座城,城里有户人家,这户人家是城里排的上号的大户,城外有不少土地良田都是这户人家的,城中也有不少商铺,都租了出去。
这户人家家里有个大茶园,茶园里产的正是清露茶,每年产的不多,茶是不够卖的,除了留着自家喝的外,剩余的都供给了城中的茶楼酒楼,靠这个能挣不少银子。
这个清露茶在城里十分有名气,时常有人游说这户人家,说茶这么好,达官贵人定然也爱喝,不若将茶园扩大,或者将茶的方子卖出去,能赚更多银子,也让这茶的名气打出去,让更多贵人喝上。
这户人家祖上是靠着清露茶白手起家的,祖上有言,清露茶乃莲家根基,秘方不可外泄。
又这户人家当家之人没什么野心,知足得很,从未想过要多富,何况当时时局动乱树大招风,偏居一隅也好,便拒绝了来游说之客。
靠着田租铺租和茶园,这户人家过得殷实富足。
当家的和当家主母心善,怜惜佃户,对佃户收的租子都比别家少一两成,遇上灾年,租子减半或全免,又好说话,佃户争着抢着租这户人家的田地种,抢不上才去别家租种。
这户人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时常救济他人,深得街坊四邻的爱戴,在当地深得人心。
“总之,这户人家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和和美美,红红火火。”莲花走进门口,拿起桌上的茶盏,再“啪”地往桌子上一放,神气地昂着头,仿佛是说书先生在拍惊堂木一般。
茶盏旁边是个托盘,上头盖了布,她觉得有些眼熟,不过不打紧,她正说到兴头上,还没空看。
皇帝不动声色地看了托盘一般,见他的小妃嫔从大门口说到偏殿内,说了半天,说不到正点上去。
听似乎说的莲花家里的事,便耐着性子听下来,见她这副模样,附和道:“这便是你家?那么莲花之名又缘何而来?”
原来清露茶还真是她家所不外传之秘,喝过的人少之又少,难怪他从前不知晓。
莲花被打断了,忍不住瞪了皇帝一眼道:“爷,听书可要耐心~”
怎能随意打断,她都忘了后面怎么起承转折了,接下来这书恐怕不好听了,那就三言两句讲完吧。
皇帝只得比了个请的手势道:“莲先生,请讲。”
莲花“噗嗤”笑出声,万岁爷这么叫她,还挺受用的。
只是迟了,后头太乱了,她爹给她讲时候,她光记得她爹吹嘘的东西了。
她想了想,清了清嗓子,言简意赅地道:“方才说到,这户人家过得十分美满,只有一件烦心事,那便是连生三个哥哥,才生一个小囡囡,后头遇到一个和尚,给取名莲花,说是佛教里的什么,能消灾,总之很厉害,我的名儿就这么定下了!”
第242章
狗尾续貂
莲花一口气说完,坐下给自己倒了一盏蜜水自己喝起来,感觉十分圆满,总之大概的经过就是如此了。
皇帝:“……”
他的小妃嫔可真是,狗尾续貂的一把好手,该一笔带过之处着重着墨,该细讲的关键之处一句带过……
前头的背景交代半天,轮到重点却画风突变,一下讲完。
皇帝无奈,罢了,自个慢慢问她吧。
等莲花喝过水,皇帝就这她方才的总结细细问起来:
说到这家日子美满,只一条让当家的男主人愁坏了——家里的夫人连生三胎,个个都是带把儿的小子!
虽说多子多福,可这家的当家男主人一直便想要个香香软软的闺女,奈何怎么生都是小子。
一家事百家愁,邻里街坊都替他发愁,别家是愁生不到儿子,他们莲府是愁生不到女儿,唉!
从莲花她娘生了莲花大哥后开始,莲花她爹认为,家业还算够用,有个小子继承就可,传宗接代继承祖业的任务便算完成了。
后头开始一心想要个可可爱爱、软软绵绵的小闺女,瞧着就可人的小闺女。
三年后,在莲花她娘怀第二胎时候,莲花他爹盼着生个小闺女。
隔壁的妇人说莲花她娘肚子圆圆的,这怀相像是闺女,又请了个当地有名的稳婆来看,也说像闺女。
莲花她爹听了,高兴坏了,这他找来的稳婆,可是城中有名的接生婆啊,看一胎准一胎,从未失手过,她说像闺女,那定然就是,十拿九稳了。
于是莲花她爹便日翻夜翻书本册子起名,奈何他的学问也平平啊,最后翻来翻去,一拍脑袋,早早给起了个闺女的名儿,叫莲万珍,稀世之珍、万分珍惜之意。
取好名后,逢人便乐呵呵地说,这胎准是个闺女,旁人听了都祝他心想事成。
日盼夜盼,在莲花她爹和邻里街坊的殷切期盼下,莲家主母要生了。
闲着无事的小童走街串巷,邻里奔走相告,莲家主母要生闺女了。
众人纷纷赶去等着道贺,都说这莲家老爷期盼要成真了。
在万分欣喜的期待之下,莲家主母第二胎孩儿呱呱落地。
莲花她爹第一时间冲进产房,在看过莲花她娘,被莲花她娘赶走后,才去瞧刚生下的宝贝小闺女。
从稳婆手里接过襁褓,搂着刚生下的小闺女舍不得撒手,乐呵呵的逢人便笑,舍不得给人瞧,说怕着了风,等满月酒再瞧,总之这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稳婆擦擦汗,头一次不敢道喜,也不敢拿喜钱,悄悄便走了。
待莲花她爹发现时,稳婆早已不见踪影,只得吩咐人追着将喜钱送去。
莲花她大哥好奇啊,三岁的娃娃正是好奇的时候,见他爹日日夜夜念着要生个妹妹,如今妹妹生下来的,爹抱着不撒手,他也想看妹妹长什么样的。
莲花她爹见他好奇,便勉强露出个小脸给莲花大哥瞧。
莲花大哥随他娘,人早慧,左瞧右瞧,问妹妹跟弟弟有什么区别。
莲花她爹不乐意了,勉强又掀开个衣角,爷俩这一瞧,笑意凝固了,竟是个带把的,十拿九稳的事成了泡影。
莲花她爹大惊,不敢置信一般细看去,又摸了摸莲花二哥,终于确信了,急火攻心便要去找稳婆说理。
莲花她娘被吵醒,见这架势将他呵斥住了,让他把莲花二哥放下,训了一顿,总算让莲花她爹消停下来,否则莲花二哥刚出生头一天被这么折腾一遭,后头还不知如何呢。
乌龙一场,莲花她爹十分无力,匆匆忙忙,潦潦草草地直接原名上改了个字,改叫莲万真,自此莲花她二哥便叫莲万真。
这一场闹剧啊,邻里街坊一阵唏嘘,纷纷安慰说下一胎就是闺女了,下一胎就是了。
有人说这妇人怀相,单靠看可是不准,还得诚心诚意求佛主保佑。
莲花她爹一听,有理,有道理!
等啊等,三年后终于盼来了莲花她娘怀第三胎,从知道怀胎起,她爹便开始求神拜佛,心诚则灵,香油钱不知捐了多少,想着这次够诚心了,定然稳了。
这次莲花她爹依旧给还未出生的闺女早早取了名,小名叫宝儿,大名叫莲宝,莲家珍贵的宝贝之意。
日盼夜盼,这回街坊邻居也开始帮他祈福,祈求让莲家老爷梦想成真,生个闺女儿。
这回,除了街坊邻居,连佃户家的婆娘也来帮衬了。
在众人的紧张期盼之下,新换的稳婆出来外院,朝着众人报喜道:恭喜莲家主母平安诞下麟儿。
众人一阵欢呼纷纷道贺,莲花她爹以为自己听错了,也跟着欢呼,只有莲花大哥牵着闹腾要玩泥巴的二弟,皱着眉头没有吭声。
等众人高兴地差不多了,莲花大哥童音清脆的问道:爹,麟儿之意不是男孩吗?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笑容凝固了,稳婆的话他们都没怎么听清,只知道主母平安,是佃户家的婆娘先欢呼的,所以他们也跟着欢呼。
佃户家的婆娘说,麟儿麟儿乡下谁说啊,都用带把儿的称呼,所以她们也不知什么意思,听到主母平安诞下孩子,怎么都值得庆贺。
莲花她爹不敢相信,冲进内院亲自查看,果真还是个带把儿的!
得,又闹了一场乌龙,众人纷纷散去,有好心的说,或许是名儿起太早了的缘故,吓得闺女不敢来了。
莲花大哥看着他爹蹲在地上,想了想,问三弟的名儿要不要改?
这对三弟可是大事!
他是大哥,他的名字叫莲沐苏,含了他娘的姓——苏字,莲沐苏隐喻他爹倾慕他娘之意,还算正常。
二弟的名儿莲万真,勉勉强强也还算好。
若三弟叫莲宝,男儿叫这名儿就实在……
作为大哥的,他不忍心。
莲花她爹无力的摆了摆手,就那样吧,不改了,没心力了。
莲花大哥,一个六岁的小娃,带着个三岁的闹腾小娃皱了皱眉头,想了想,还是为三弟最后再努力一把,去跟他娘说一声。
莲花她娘听到了,叹了口气,说到由着他爹去吧,他爹乐极生悲,郁结在心,还是让他自个想开吧,这名就这么叫了。
何况这名儿也不差,男娃也是府中的宝贝。
第243章
三年又三年
自此,莲花三哥的名就叫莲宝了,或许也是受了名儿的影响,莲花三哥自小生得秀气,有些任性,敏感多思,心思细腻,又多智近妖。
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
又过了三年,莲花她爹等得都放弃了,可惜夫人怎么都怀不上啊,日日看着这三个小子,吃饭是吃不香,睡觉是睡不好,做梦都想要个闺女。
就在莲花她爹以为自己没生闺女的命,真要放弃时,莲花她娘又怀上了。
这次莲花她爹想起了生三儿时候,邻里乡亲的一句话,说是起名太早会吓得闺女不敢来了。
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他忍着不敢给起名,也不敢张扬了。
等人瞧出夫人有孕才往外说,嘴上满不在乎地说是个小子也没事,夫人和孩子均安就好,别的不求。
心里却紧张得很,日日都紧张,心里知道,恐怕这是夫人的最后一胎了,以后他也舍不得让夫人再遭这罪。
莲花她娘劝慰了也不管事,等到日子快临盆时候,更是紧张得睡不着,半夜都起来摸摸莲花她娘的肚子,神神叨叨的。
终于到了临盆日,莲花她爹笑着将来围观的邻里街坊和佃户乡亲赶走,嘴里说着不是什么大事,就不劳各位亲朋好友忧心了,改日请酒赔罪,将人通通赶走。
关上门才紧张起来,他在院中走了一圈又一圈,紧张等着,煎熬得很。
终于稳婆说生下来了,让老爷进去自己看。
莲花她爹神经兮兮的进去,就见莲花她娘饿了,稳稳当当地在吃面条,指了指襁褓,让他自己瞧。
莲花她爹走过去,心里发紧,哆哆嗦嗦掀开襁褓一角,看到是个小闺女,擦亮眼睛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终于确认了,是个闺女!
神色狂喜,形容癫狂,眼白一翻晕了过去,晕之前怕砸到小闺女,朝旁边踉跄了两下被人扶着才晕。
莲花大哥带着两个不知事的弟弟,担心地跑过去,还候在外头以便不时之需的府医正好用上,看了看,说是老爷太累了,睡过去了。
莲家一家子哭笑不得,都松了口气。
小莲花便是在千人万人的期盼中生下的,可想而知,被多少人宠着惯着。
莲府一家,三兄弟性格各异天差地别,却无一例外不是护妹狂魔。
小莲花犯了事,二哥当头呼朋唤友要去帮衬,她三哥帮想点子阴人,可惜自古邪不压正,几人还是小了点,少吃了一些米,在娘面前又格外老实,最终如何都翻不过他们娘的手心。
她大哥要去书院读书,能见着的时候不多,若是大哥在,多半是能劝下她娘打她的,莲府里,娘亲最听她大哥的话了,她大哥出门归来总是会给她带好多好玩的。
除了与莲府有嫌隙的人家,街坊四邻哪个大婶大爷见了她不宠着惯着。
便是她从小调皮捣蛋人憎狗嫌,被祸害的邻居最多也只是气狠了告一状,隔日见她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喊她上门吃糕。
再提到莲花的名字由来,她爹太过紧张,到生她之前已不敢给起名,导致莲花生下来时候,初初是没有名儿的,叫着囡囡的乳名,一直叫了很久都没有大名。
莲花她爹得了宝贝闺女,起初高兴得,都忘了起名这事,还是莲花她大哥提醒的,莲花她娘才懒得提醒,好不容易清净正常个几日,若是一提准得又紧张起来。
这不,果然啊,莲花她大哥还是太嫩了,没有他娘了解他爹的脾气。
这日开始,莲花他爹日日吵吵嚷嚷的要起名,左思右想都不得其法,逢人便问取什么名儿好,见着二儿子和三儿子就气恼,嫌弃两个小子抢了闺女的名儿,搔头搔脑的,整日整日就琢磨这事。
时常唤来一家人集思广益,吵着要给囡囡起名,总之叫什么都不满意,他自己起的什么莲甜甜、莲香香之流,又被一家人所唾弃,取名水平实在有限,一一被她娘否了。
这事一拖,便拖到了莲花满月。
满月酒这日大办,亲朋好友、街坊四邻和佃户乡亲都来庆贺,又喜庆又热闹。
有一老和尚路过,口渴想讨口水喝,老和尚长得仙风道骨的。
莲花她爹喜气洋洋出门接客,瞧见老和尚了,赶忙请进去,说今日是小女满月,高僧若是不嫌弃,不如到舍下同喜,还特地将人引进去,在后院隔开,单独起了一桌,叫厨娘做了斋饭。
安顿好老和尚,莲花她爹便又出去招呼客人。
酒酣饭饱之际,莲花她爹叹息一声,说如今什么都好,就是小女缺个名儿。
自己不才,学问不好,想给自个闺女起个名儿,怎么起都起不好。
众人跟着叹息,这事他们也知道,也给出过主意,只是都被否了,他们如今也没什么想法。
恰巧老和尚用完斋饭出来听到了,阿弥陀佛了一声,走过去和莲花她爹说,如果施主不嫌弃,不若让老衲给起个名。
众人看到老和尚走来,不知怎么的,全都禁了声,只觉得这老和尚身上似有一种不沾俗事、不容侵犯的气质,吵吵嚷嚷的大厅顿时安静下来。
莲花她爹一听,大喜,赶忙将襁褓中的小莲花抱来,让老和尚看面相,又递过生辰八字。
老和尚看了看小莲花,又接过生辰八字,觉得有异,半阖着眼,右手拨捻着佛珠,左手掐着手指仔细推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