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PS:《周礼·春官·乐师》:“凡军大献,教恺歌,遂倡之。”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秦始皇时民歌》
第0458章
好男儿
“黑夫粗鄙之人,哪有什么诗才,不过是当日见兵卒用命,单于乘夜溃逃,而李将军又率轻骑追击,何等壮魄。故有感而发,以此为恺歌,还望陛下勿笑。”
黑夫倒是谦虚,李信和扶苏却道:“尉将军让士卒所唱之歌,倒是与实际相差无几。”
“通俗易懂好啊。”
秦始皇对这首恺歌倒很欣赏,他说道:“朕虽只是听着这四句话,却能够想见当时情形。”
塞外沙漠边缘暗淡的月夜里,匈奴单于战败遁逃,惊走了水边的大雁,而秦军轻骑列队而出,准备乘胜追击……
“只是当时应该是六七月间,哪来什么大雪满弓刀?”
强迫症皇帝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黑夫垂首:“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这最后一句,是因为来到咸阳附近,恰逢降雪,将士们不管是背上的弓,还是插在靴侧的铜刀削,都落满霜雪……”
秦始皇点了点头,也没有再深究,能唱出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表达士卒们的斗志昂扬,顺便嘲弄一下胆小遁逃的单于,这就够了。
“朕听到的是士卒之用命,还有将之胆气。”
秦始皇满意地看着蒙恬、黑夫、李信三人,又对陪坐的王翦笑道:“武成侯,你觉得这些后辈如何?”
武成侯王翦老了,五年前灭楚时尚壮的老将军,如今却垂垂老矣,齿发动摇。
王翦功成名就,赋闲在家,也就没那么多忌惮,他眯着眼看了看蒙恬、李信,笑道:“当年不能将二十万人者,今已能矣……”
当年,就是李、蒙二将第一次伐楚打了个大败仗,之后虽立小功,但对匈奴的这一战,才真正是他们的雪耻之役,二将都有些羞愧,朝王翦拱手作揖,李信更直言,当年的自己,太过轻狂。
而今的他,头发跟王翦一样白了。
王翦又看向黑夫:“尉将军倒是一如既往的沉稳。”
黑夫不敢怠慢,亦道:“黑夫只学到了老将军的皮毛,无法做到临阵应变,奇谋百出,如今只敢扎硬寨,打呆仗……”
“扎硬寨,打呆仗?”
王翦哈哈大笑:“将军这是将你我一起骂了么?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尉将军可谓善战者了!”
言罢,王翦对秦始皇拱手:“蒙将军治众如治寡,李将军能以正合以奇胜,尉将军无赫赫之名。陛下有此三将军,蒙武若知,便能走得安心,老夫和羌瘣,也能放心告老了。”
羌瘣附和,心里却暗叹一声,他本来是这场战争真正的主帅,想着没了王氏父子和蒙武,便能大放异彩,没想到,时也命运,风头完全叫几个年轻人盖过去了。
最后只能安慰自己道:“一代人做一代事,吾等奉陛下之命,扫平六国,而三将为陛下靖边,宜矣。”
黑夫也有些明白了,这场振旅之仪,仿佛成了一场新老交替的仪式,统一战争的功臣慢慢老去,历史上,能接替的只有蒙恬,但因为历史的改变,李信复又崛起,黑夫也继承了王翦稳如老狗的打法,开始崭露头角。
老将军们看着这一幕,心里肯定会有落寞和不甘吧,自从靖边祠、勋庙两个制度出来后,将军们的人生目标,除了封侯,又多了一个“入庙”的渴望。谁不想死后祭祀入内,留名千古?
但它们的门槛都很高,除了王翦外,没有人敢说自己的功劳足够入勋庙,哪怕连刚去世不久的蒙武,都没这个资格……
按照秦始皇的设想,自此之后天下国泰民安,万世一系,中原战事永绝,祭祀统一功臣的勋庙,王翦将成为最后一个人选,再无他人!
但入祭靖边祠,却依然有机会争取。
李信现在便很有求战的欲,待兵卒们振旅仪式结束后,便立刻禀明皇帝道:
“陛下,匈奴发生了内乱,头曼被其子冒顿所弑,冒顿自立为单于,与三万部众盘踞居延泽,月氏王遣使来报,说起欲与东胡勾结,同秦继续作对。除恶务尽,匈奴后患,不可不除,臣与北地郡尉商议,或可在仲春之月前后奔袭居延泽,将匈奴消灭!”
……
“居延泽在何处?”
秦始皇当然不会记住这么小的地名,让赵高拿来地图一瞧,发现其十分辽远,孤悬于流沙大漠边缘,便皱眉道:“欲袭此处,需多少人马?要行几日?”
“需北地、陇西、朔方的所有车骑,计两万骑,分别从贺兰、高阙出发,以投降的匈奴人、月氏人为向导,慢则半月,快则十日,可至居延泽!”
打了河南地之战后,基本一秦能敌三胡,李信对打赢这场仗很有信心,先前他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斩单于之首,悬于秦阙之上!
“此策似乎有些冒险。”
蒙恬却有不同的意见:“眼下我军大半回到塞内过冬,再发动车骑北上,耗费甚多。再者,千里奔袭,容易让匈奴人以逸待劳,若是失利,恐怕无法撤回!”
黑夫支持李信道:“陛下,此策有些冒险,但若能成功,获益巨大!首先,若消灭了匈奴新单于,匈奴青壮将死伤殆尽,使之不漠北之众,不敢弯弓而报怨,没有三代人,无法恢复人口。”
“其次,居延泽位于月氏以北,匈奴之南,得之可断两邦往来。当地还有道路直通乌孙、西域,可使秦商绕开河西,直接与西域往来,为陛下寻找西王母之邦。更甚者,还能设立哨所亭驿,建城戍守,虽然眼下月氏愿意入朝献贡,但若陛下想打,居延驻军随时可席卷向南!与陇西夹击昭武城!”
蒙恬依然反对:“区区冒顿,弑父之人,纵然回了漠北,恐怕也不能服众,何必担忧?不如先稳固朔方、贺兰,再对居延泽徐徐图之。”
蒙恬的战略,是保守反击,不在于消灭胡人有生力量,先圈地占住再说。他已经在筹划一个将燕赵秦三国长城连起来的大计划了。
秦始皇颔首,却又看向欲言又止的扶苏。
“扶苏,你以为呢?”
他想知道,去见识了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经历了鲜血淋漓的战场,和粗犷豪迈的将士们接触良久后,儿子是否有何变化?
公子扶苏说道:“李、尉二将军欲继续攻打匈奴,消灭冒顿,自然有其考虑。但匈奴可击,将居延泽作为商站,设置亭驿亦可,但若要屯田戍守,甚至驻军?居延泽孤悬千里之外,转输粮食困难。还位于匈奴月氏之间,一旦被两者袭击,难以及时救援,白白使军士丧命,代价实在太大,不妥。”
若扶苏心慈手软直接反战,秦始皇肯定会大为厌恶,若他没有自己的想法,直接附和黑夫,皇帝也不会高兴。
如今看来,扶苏竟有自己的见解,这是不错的趋势。看来自己让他去做了半年监军,除了面皮被沙漠草原的太阳晒黑一些外,还有点收获。
眼看天上的小雪渐渐停了,但天气依然昏暗,似乎还有更大的霜雪,秦始皇便道:
“此事稍后再议,振旅便到此为止,还有饮至大赏在等着众将士!蒙恬、李信、黑夫,汝等三人戎车行于前方,为朕开道,回章台宫!”
……
黑夫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秦始皇车驾时,是五年多前,在淮阳城西郊,大军随王翦击破楚都寿春,押送楚王负刍归来,他带着一群安陆县乡党,在道旁维持秩序,千呼万唤之后才见到了皇帝的金根车,旁人被吓得匍匐在地,他却看着皇帝的身影,颇有感慨。
但直到来咸阳,做了郎官的那一年间,黑夫才有机会近距离看清,皇帝头顶的冠冕,究竟有多沉重……
也就是秦始皇这工作狂,换了任何一个人,那么重的公务,早被压断脖子,或者撂挑子怠政了。
那时候他天天走在皇帝的仪仗中,曾经的新鲜感消退,每次出行,就总是普普通通,无甚感觉,他的注意力,都在防备意外上了。
而今,再度位于车驾之中,倒是与往日有些不同。
秦始皇给予了黑夫、蒙恬、李信极高的礼遇——作为靖边得胜归来的将军,于御驾开道,还让人高声向沿途民众唱功!
他们是从北郊去南郊的章台宫,要穿过整个咸阳城啊!
这是大秦军人最高的荣誉!今年是秦始皇三十年,三十年来,也只有蒙骜、王翦、王贲三人才享受过这等待遇。
按照爵位高低,蒙恬在最前,李信次之,黑夫又次之。
蒙恬隔得太远,他在做什么想什么,黑夫不太清楚,倒是前方数步外的李信,黑夫能清楚看到,看似站得笔直的李将军,双手紧紧扣着车栏,在努力压制着自己的激动。
当年李信夸下海口,说二十万足以灭楚,他是相信自己能做到,并享受这等礼遇的。
但这场凯旋之礼,李信等了足足七年!
七年不长,当日埋骨楚地的七万将士尸体尚未完全化成白骨。
七年不短,足以让少年白头。
此刻,听着两侧咸阳民众的欢呼,李信百感交集,塞外面对敌人箭矢擦耳而过,眼睛都不眨的汉子,这一刻却几欲痛哭流涕。
黑夫倒没有李信那起伏的心境,他只是在享受这一刻。
前世在警校里时,黑夫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宋朝大将狄青有一属下犯小错要被杀,狄青为其求情,说此人是个有军功的好男儿,那文官却冷笑说,在东华门外被唱名是状元的,才是好男儿,一个军卒,算什么好男儿?
但在秦,却恰恰相反,秦人瞧不起耍嘴皮子的策士,厌恶夸夸其谈的儒生,对立功的将军,反倒极为崇敬!
活在这个时代,是军人的不幸,也是大幸……
不幸在于无日不战,甚至难以有铸剑为犁的机会。幸运之处在于,他们,才是真正的好男儿!大丈夫!
所以黑夫面带微笑,看着那些向他欢呼的民众、徭夫,当年,他也曾站在同一个位置上。
车经过北门街时,黑夫看到一群衣衫褴褛的徭夫,手里拄着扫雪用的扫帚,挤在路边,艳羡地看着三将。
为首的,是一个高鼻梁,留着美须髯,头发蓬松的大汉,他定定地看着黑夫,像是见到鬼似的,眼中有颇为惊讶,微微张大了嘴。
而黑夫也不由得多瞧了此人两眼。
“这大胡子我在哪见过么?看上去,似有些面善哩……”
第0459章
大丈夫
“季兄,你这是要做什么?好不容易养了这么多年的美须髯(rán),为何要剃了呀!”
卢绾都快给刘季跪下了,也不知这大兄弟发什么癔症,在北门街扫着雪,有幸见到皇帝车驾及三将军尊荣,他们都觉得长了见识。唯独先前笑呵呵的刘季,却像是见了鬼似的,回到徭夫们简陋的居所,就将一把铜刀削往榻上一拍,竟要卢绾帮他把胡子刮了!
“你莫不是见了鬼,发癔病了?”
刘季嘿然:“没错,我是见鬼了,还是个黑乎乎的鬼。”
刘季确信自己没有看差,虽然那人蓄了点胡须,穿戴着一身裘服甲胄,还戴上了漂亮的少上造鹖冠,威风凛凛,但模样与当年别无二致——长相那么黑的秦吏,这世上也不多见啊!
在白雪映衬下,就更醒目了,好似是雪堆里的一颗黑炭。
七年多前,刘季还是张耳手下的食客,在外黄城头,他与那黑面秦吏对上了眼,二人都是色厉内荏,眼看着就要挥刃朝对方劈去。但当时外黄轻侠已经大败,刘季也杀了个秦卒,算对得起张耳而酒肉,便大喊着“保护张君”撒丫子就跑。(125,126章)
之后刘季浪子回头,在家乡试为亭长,外黄的经历就深埋他心底,想来人海茫茫,那个黑脸小秦吏,说不定早就死于某场战争中了。
然而今日一见,他才发现,原来当日与自己对峙之人,正是近年来声名赫赫的“尉将军”啊!
而让他惊惧的是,这位尉将军居然还看了自己好几眼,目光相对时,刘季冷汗直冒。好在车队行进速度快,黑夫后面就是皇帝的金根车,没办法停下,刘季乘机隐匿于人群之中……
“莫非他也认出我了?”
想到这,刘季就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当年可是作为张耳同党,抵抗过秦军,杀过秦卒的,若是追究起来,被当做叛逆杀头,全家连坐,也不是不可能!
“不行,不能叫他找到我!”
他们是徭夫,有兵卒看着,还身处关中,跑是不可能跑的,于是刘季心一横,便要让卢绾替自己把胡子刮了。
“无缘无故的,为何要给自己施耐刑啊……”
卢绾还是不解,这年头的人,须发都是很重要的东西,就算是死了,死者的头发也要单独埋入土坎,或盛进小囊,放进棺椁里。
刘季这把美须髯,可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标志,过去就算再穷困,都将胡子保养得很好,每日用清水洗一遍,时不时还抹点油,沛县人也因此敬他为“长者”。
再说了,剃须、剃发,可是羞辱性的刑罚。刮胡子叫“耐”,剃掉鬓角叫“完”,剃头叫“髡”,就好比后世劳改犯,也是剃光脑袋,三种沾了一种,在人前就抬不起头来。
不仅如此,就连打架斗殴中揪对方须发,也算触犯秦律:如果打架时你把对方绑起来,再拔光他的胡须和眉毛,事后要被罚去当城旦。卢绾生怕自己割了刘季的胡须,事后会被人说成是私斗,因此获罪,所以不管刘季怎么说,都踌躇不敢动手。
“真是竖子!”
刘季怒了,见卢绾胆小怕事,索性夺过刀削,在凝结成冰的水塘边自己割了起来。
他打定主意后动作麻利,三下五除二就将养了十多年的美须髯刮得精光,只留了点短须,又将唇上的胡子修了修,将之前的浓须变成了短小的矢状胡。
“这下如何?还认得出我么?”
有胡子和没胡子,大胡子和小胡子,人的气质是天差地别的,卢绾等人左看右看,觉得刘季没过去雄壮了,都道:“回了沛县,若不说,恐怕无人能认出季兄了。”
刘季大喜,卢绾又道:“若是官吏问起季兄为何剃须,当如何解释?”
“就说我从塞北回关中后,生了虱子,痒得难受,一气之下割了浓须!”
刘季现在只希望,这样一来,就算那位尉将军要回头找自己,也无从下手,毕竟隔着那么远,他最明显的标志,便是这把浓须……
……
之后第一天平安无事,就算管他们的斗食小吏,见刘季忽然刮了胡子,也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便不当回事。只催着沛县民夫们去干活,往咸阳城郊的军营运送柴火。
但这之后第二天,章邯的弟弟,少府吏章平,却受北地郡尉之托,到徭夫的军营来喝了碗热汤,他和专门管徭夫的咸阳司空寒暄一番后,请他帮忙找找,徭夫里的美须髯之人……
“这些人,尉将军有大用……”他神秘兮兮地说道。
咸阳司空不解其意,但也不好多问。他自然不可能亲自去臭烘烘的迁虏堆里找人,将几万个民夫的验传一一查看又太费功夫,且很多人的容貌,上面没有登记得很清楚。便让手下的几个百石吏做此事,随便应付一下就完了。
百石吏们倒是亲力亲为,下到各处营地里转了一圈,让所有徭夫集合,将目光所见的浓须之人统统喊走。
沛县徭夫也不例外,就在刘季等人推着沉重的辇车,走在泥泞的涂道上时,被一位百石吏叫住,瞧了一眼后,见无人是“美髯浓须”者,便挥挥手让他们走了……
又过了一天,那百多名美髯浓须之人平安无事回来了,都激动莫名,说是得到了北地郡尉的接见。
尉将军倒是没对他们做什么奇怪的事,只赞众人须发浓密,都是一等一的壮士,请大伙吃了顿饱饭,就让他们各自回营。
但如此一来,“北地尉好美髯之士”的传闻,也在咸阳传播开来……
徭夫们倒是没往坏处想,因为黑夫虽然年轻,但他的名声,却已十分响亮,尤其是在来关西服役的底层徭夫中。毕竟放眼整个帝国,能在十年之内,从黔首爬到少上造的,仅此一位。
黑夫的升迁之路,俨然成了军功爵制度现成的广告:宗室无功不得属籍,而猛将必发于卒伍!
在大秦,只论功劳,不看出身!就算你孵于鸡窝,只要有雄鹰之才,也能飞上高枝!
连沛县人周勃到了边塞,听了关于黑夫的事迹后,也生出了“立功得爵”的心思,这在之前的楚国是几乎不可能的,再加上那天位于御前乘车夸功的荣耀,众人得以见到黑夫,皆兴奋不已。
卢绾听说此事后十分可惜:“若季兄不刮了胡须,也能见到尉将军了……”
刘季瞪了卢绾一眼,让他闭嘴。
侥幸逃过一劫,刘季心中庆幸不已,幸好自己机灵,但同时,又有种难以道明的憋屈感……
他本觉得自己数年之间,从人人唾弃的游侠,混入体制,当上亭长,成了一方人物,十里八乡的人都要敬自己三分,已十分不错。
岂料,黑夫比他爬得更快,当年要亲冒矢石的小吏,是怎么在七八年,当上朝廷大员,封疆大吏的?
“他那模样,就算卖屁股,也没人要啊……”刘季粗俗地想。
人比人,气死人啊!当日城头,刘季甚至有机会杀死黑夫,但如今,却是云泥之别,竟要靠剃须来保全自己不被认出,丢了脑袋……
他不甘心!
刘季心里酸溜溜的,但又安慰自己道:“吾弟刘交和我说过一句话,尺蠖(huò)这种小虫子身体弯曲起来,目的是为了伸长;龙蛇这样的巨物,身体是要蛰伏起来的,为的是可以继续生存。”
“大丈夫,能屈能伸!”
刘季虽卑贱,虽然年近四旬却一事无成,内心深处,却亦是自视龙蛇的!
这时候,卢绾还在和沛县众人议论,说尉将军以黔首之身,一路立功得爵,跻身卿位,又为皇帝开拓塞外,未来说不定还能做大将军、丞相,能入祭靖边祠。
他们都觉得,尉将军是大丈夫,乃我辈中人效仿的对象……
“这不算真正的大丈夫。”
刘季本来对着墙壁假寐,听闻此言,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那季兄觉得,怎样的是大丈夫?”卢绾等人奇道。
刘季却又不说话了,继续闭上眼,假装鼾声如雷。
“睡着了?方才是梦话吧?”沛县徭夫们没有在意。
黑暗中,所有人都入睡后,刘季却又睁开了眼,透亮分明。
“是啊,是梦话……”
他习惯性地想要捋自己的浓须,摸到的却是扎手的短鬃。
那一日的经历,真像是做梦一般,先是被黑夫瞅了他几眼惊吓到的噩梦,但随即,却是见证奇迹的美梦……
且不说皇帝前导卫队的威风赫赫,必千乘万骑而行,当黑夫等人前驱,秦始皇的金根车真正驶过时,随着无数声山呼,十里范围,沿途的十多万民众、徭夫、兵卒像是被风吹过的麦田,齐齐伏倒!
刘季也是其中一根麦秆。
他偷眼瞧见,皇帝乘舆法驾,由六匹纯白色的马拉着的庞大马车,车舆严丝合缝,无法看到秦始皇的身形。
但即便如此,刘季依然看到了许多。
他看到了,法驾乘舆,黄屋左纛(dào)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