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吕齮知道这场小败意味着什么:迅速扑灭反叛的可能性没了,诸田和轻侠的作乱,恐怕有愈演愈烈之势。更要命的是,听信使的说法,还有盗寇从济北郡过来?这是不是意味着,前些天,济北郡守来信说的“历下群盗”也开始坐大了?
临淄郡的叛乱,是海寇活动和狄县田氏谋划的结果,而济北郡那边响应狄县的人,则是济北郡守仓促之下激发出来的。
当听说狄县出事,田儋兄弟妄图恢复齐国时,济北郡守的第一反应,便是派遣郡兵,将郡内的诸田统统抓起来。结果却招致更大的反弹,人没有抓到几个,一夜之间,济北诸田几乎全被逼反了。
尤其是田氏祭祖的大本营高唐县,也竖起了大旗,一个叫“田解”的田齐贵族响应田儋,杀秦吏占城据守。所以济北郡眼下也焦头烂额,忙于镇压高唐之叛,根本无暇派兵力到临淄支援。
吕齮只能暗自庆幸,幸好临淄诸田,大多在数年前,随齐王建搬去了关中,他们是最早一批被强迁的豪强,故临淄城内暂无混乱,自己还能躲在安全的地域,思索主意。
但事情已经到火烧眉毛的程度了,秦律不但对黔首严格,对官员也很严苛。尤其是军法:抛弃军队的将领要处死,丢失城池的官员要治罪。
身为郡守,若无朝廷旨意,吕齮不用亲自领兵作战,但守土有责。现如今,临淄济水以北四五个县完全沦陷,吕齮已经达到撤职标准了,若让叛乱进一步扩大,成燎原之势,那他对皇帝说的“不是叛乱,只是群盗”定会成为害死自己的供词,几个脑袋都不够砍!
可现在,单靠临淄郡平定叛乱,是没可能了,楼亢将叛军拦在济水以北,已是极限。
这时候,临淄郡丞出主意道:“郡守不必担忧,济北有乱不能来助,朝廷援军也还需一些时日才到,但还有胶东之兵!胶东已逐尽诸田,再无后顾之忧,尉郡守已奉陛下之命,率陆师接近临淄,舟师也扬帆起航,只要数日,便能与临淄兵汇合,水陆并进,平定叛乱!”
看上去主意不错,一切交给胶东那个能打仗又能治郡的黑夫即可,但吕齮却只阴着脸一言不发,郡丞这是在出言挤兑他呢!
作为年过五旬的老臣,吕齮能被派到人口近两百万的大郡临淄做郡守,倒不是因为有多大的功劳,主要是资历足够,入仕三十余年,积累考绩走到这一步,顶多在嫪毐叛乱时,他身为咸阳丞,有过一点亮眼表现。
到了临淄后,吕齮也将这里治理得不错,虽然临淄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王贲这座大山镇着,齐人敬畏。
去年,王贲离开临淄回了咸阳,吕齮顿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是临淄齐人难以治理,也在于他的邻居,胶东郡守黑夫表现太过亮眼……
规范私学、招徕农家、夷灭夜邑田氏、发现金矿,几乎每隔数月,黑夫就要鼓捣出一件轰动齐地的事来,与之相比,平安无事的临淄显得有些暗淡。
等到秦始皇帝东巡时,这种情况更甚,吕齮听了长史的话,搜集了各种祥瑞去献,比如巨人踩踏的大脚印,结果又被黑夫比下去了。“自然祥瑞不如人的祥瑞”,也真亏他说得出来,却又一次让皇帝大悦,亦有对吕齮等人伪造祥瑞的暗讽。
接下来,临淄儒生闹事,以古非今,吕齮也落了个管理市井不善的罪责,遭到训斥。而黑夫呢,他搀和修书、焚书之争,力阻李斯之议,成了百家的救星,一时间风头无二。
总之,秦始皇对临淄的治理评价很低,却对胶东新政赞不绝口,离开胶东时,还给那黑夫赐了字:即墨……
吕齮虽然嘴上不说,心里终归是有些嫉恨的,只是他与黑夫井水不犯河水,犯不着结仇。
但发生在临淄的叛乱,却让吕齮管不了那么多了。
他觉得自己很冤枉:强迁诸田是黑夫首倡的,那四千海寇也盘踞在胶东岛屿上,结果他们不敢在胶东闹,却跑到自己辖区作乱,是当临淄郡好欺负么?
又气又怒,加上想推卸责任,在给皇帝上书时,吕齮就把这场叛乱的锅扣到了胶东郡的头上。
可现如今,凭借临淄自己平叛已成泡影,吕齮还得指望胶东协助,他的老脸往哪里搁啊……
眼看胶东兵明天就要到了,吕齮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与那黑夫合作……
好在,很快他就不必为此担忧了。
就在吕齮踱步思索之际,却听到外面一阵混乱,有嘈杂的声音传来,吕齮顿时大惊,派人去看看怎么回事。
片刻鸿沟,有吏员脸色苍白地跑进来,顾不得脱履,也来不及行礼,急匆匆地说道:“郡守,济水之战的消息泄露,临淄城中,有人乘机作乱!”
吕齮先是一愣,随即一阵恶寒,他只顾得上焦虑济水的战况,却忘了,此时此刻的自己,也坐在一堆随时可能燃起的干柴上!
……
与此同时,远在十余里之外,黑夫站在戎车上,也看到了那座大城里燃起的几道烟柱。
它们直入云霄,仿佛是鬼神从云中伸出来的黝黑手指,扫向何处,何处就充斥着血与火……
“我就知道……”
黑夫吁了一口气,他曾经三次经过临淄,知道秦在这儿的统治,真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浮于表面。
齐之临淄三百闾,却吏不知其民,民不信其吏,虽然临淄诸田早在齐国灭亡时,就随齐王建一起被迁徙了,但谁知道有没有漏网之鱼潜藏在民间,蛰伏等待着复起的时机?而那些里闾轻侠,想要在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作乱,也太容易不过了。
黑夫永远忘不了王贲对自己说过的,秦在临淄,只有四十名长吏,而他们管着的,是四十万态度叵测,语言难通的临淄齐人!
只靠两千名训练不足的戍卒秦军,想要维持城内治安,太难了,这就是一堆密密麻麻的干柴,一个火星落下,就能燃起滔天大火!
曹参也派人飞马回来禀报:“郡君,临淄吕郡守派人来求援,说临淄城内有叛乱,轻侠与刁民走上街头,烧毁官寺,进攻吏卒。唇亡齿寒,临淄若失,胶东也不再安全,还望郡守速速救之!”
共敖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这临淄郡守,他终于承认是叛乱了?不过就算没了他这破唇,胶东的铁齿铜牙,一样能咬得叛军粉身碎骨,成就郡守大功,何必急着去救他!”
说完,二人都看向黑夫。
黑夫却指着临淄,满脸肃然:“我只知道,临淄城若是乱了,那这场叛乱,就不是死几千上万人的事了!”
第0560章
武者止临淄城若是乱了,那这场叛乱,就不是死几千上万人的事了!”
言罢,黑夫站在戎车上,回首扫视自己统帅的五千部署们,微微皱眉,不管是秩序还是士气,他都不太满意。
黑夫这次率部西来临淄,说成是“临危受命”也不为过。
一般来说,在秦朝,郡守管民政财政,郡尉掌兵、贼之事,郡丞管理法务刑狱,郡监负责监督官员,四府分立,相互制衡。
但郡守一职,原本就是设在边境地区的武职,所以也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这种职权。比如秦昭襄王时的蜀守张若,就不止一次率军平叛、进攻楚国。
现如今,这样的事少了许多,可若遇上烽燧、叛乱等紧要的事,朝廷依然会授权有领兵经验的郡守,让其主事平叛。
胶东郡显然是符合这种情况的,任嚣虽然是郡尉,但擅长的是楼船水战,反倒是郡守黑夫,可是十多年的老行伍,靠着实打实的军功,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他显然被秦始皇视作迅速平定齐地动乱的最好人选——事到如今,皇帝也不能牢牢把着权力平衡不放手了,明眼人都清楚,齐地之乱若不能速平,很可能会给全天下释放不好的信号,让动荡蔓延开来。
再者,若是黑夫和临淄、济北等郡能搞定,就不必从关中调兵遣将,再让王贲这把宰牛刀出马了。
前几日,黑夫手持皇帝发来的虎符,名正言顺召集各县军队,又在淳于县集结,花了十来天功夫。等他看着这群大头兵在自己面前站队时,瞧着他们歪歪扭扭的队列,却只感觉到些许牙疼。
“老子从来没带过这么烂的兵!”
秦朝的军队主要是义务农兵,而非职业兵。郡兵的来源无非有二,一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戍卒,比如胶东,主要是陶丘、东郡籍贯的黔首过来戍守,鲜少关中秦人。
其二更不靠谱,便是些本地青壮,每年到郡县做一个月更卒,轮换服役,这些人黑夫可不敢带出来,不临阵倒戈便不错了,指望齐人杀齐人?有点难,让那些已经拥护官府的闾左雇农做炮灰,黑夫又舍不得,他还指望这个阶层能日益壮大呢。
此外,还有黑夫耍了小手段,从临淄“借”过来看守盐场、金矿的三千临淄郡兵,这其中倒是有一千关中秦人,他们是绝对值得信赖的。其余两千依旧是来自梁地、韩地的戍卒,不会死心塌地给秦朝卖命,训练也比较随意松弛。
虽然在任嚣上任前,黑夫已经偷摸摸插手了兵事,安排曹参进入兵曹,又让共敖做过县假尉,加强了对胶东驻军的筛选和训练。可再怎么练,关东郡兵的战斗力,也没办法跟关西的骁勇之师比啊。
他们没有南郡乡党那么忠心耿耿,也没有北地良家子那般训练良好,英勇善战,充其量,就是能维持治安的警备部队,吓唬吓唬轻侠盗寇。
临淄郡的兵卒也是这副德性,甚至还更差,所以黑夫在听闻临淄郡尉竟然被齐人叛军万岁冲锋赶下济水,败退而归时,一点都不感到奇怪。
齐人眼里的“肃整”,放在黑夫眼中,还不及格呢!真正的天下强军,在塞北,在河西,轻侠武装和郡兵,都是在比烂而已。
可事到如今,黑夫只能把烂泥也糊上去墙去,谁让他是个裱糊匠呢……
这时候,黑夫便庆幸自己未雨绸缪,过去大半年里,他依靠迁诸田分土地,让每个戍卒都有八十到一百亩公田的临时所有权。
而作为均田分地的代价,一万户胶东闾左、雇农为官府无偿耕作公田,收获的粮食当做军饷犒劳兵卒。
所以这些戍卒,也遭到了黑夫的利益捆绑,他们是诸田倒台的受益者,与复齐的反叛者天然对立。
至于闾左、雇农等得到土地的无产阶级,则成了辎重大队,远远落在后面,胶东劳动力不足,他们根本没时间参加军事训练,整日种田,秩序实在太差,尚不能充当大任。
看着只是做了日行五十里的行军,队伍就变得稀稀拉拉,层次不齐,掉队人数将近一千,黑夫只能在心中默叹一声。
他无比想念南郡乡党和北地骑士,但有什么办法呢,黑夫只能带着手下这群杂牌军,平定一场可能会把富庶齐地烧成白地的燎原大火!
眼下,临淄城已然生乱,浓烟滚滚而起,城内似有喊杀之声,若去迟了,此城恐怕将不复秦之所有。
但在开战前,黑夫还得给手下们打打鸡血。
“二三子!”
黑夫大声说话,让不同位置的官吏,用三四种方言,向来自不同地区的士兵宣告统帅的话语。
“群盗作乱,欲复辟齐国,齐国一旦复辟,诸田必将归来,到那时,汝等的饷田,便要不复所有了,还会遭田氏报复!但若能取胜,陛下定有赏格!”
“待到平定临淄,本守,请二三子一起尝一尝庄岳之市的美酒!”
和大头兵们聊天,必须直截了当,把利益说得明明白白。所以黑夫短短两句话,简单易懂,立刻引起了底层士卒的响应,急行军的疲倦仿佛减轻了些,大伙都举起兵器大声呼和。
但对中高层的军官,黑夫却有一套文绉绉的战斗宣言,顺便明确下这场战斗的性质。
他让曹参、共敖等人尽数过来,严肃地说道:
“昔日楚庄王曾言,武者止戈,禁暴、戢(jí)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我深以为然也,这才是武者该做的,是不亚于开疆拓土,塞外扬威的职责!”
曹参颔首认同,共敖也直起了身子,认真细听。
“故此役,在于平乱,不在斩首,只诛轻侠豪贵,不得滥杀临淄黔首百姓,汝等更要约束兵卒,严禁趁火打劫!”
“唯!”
共敖大声应诺,曹参也重重点头,他极其欣赏黑夫这种“武者止戈”的理念。
曹参能理解齐人的这次反叛,他也一样,对秦的情绪是复杂的。一方面,他是秦吏,熟读律令,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沛县楚人,若是自家曹氏的田地房宅遭到同样对待,曹参扪心自问,恐怕也会拔剑而起吧……
但若不是性命利益攸关,没有谁是真的想造反的。齐人也好楚人也好,大多数百姓,虽然日子苦了点,但依然渴望和平安居。若是他们不加区别,将屠刀挥向每个人……且不说曹参自己的良心过不过得去,呵,临淄四十万人口,一旦乱起来,整个齐地,整整一个甲子的安宁,都将不复存在!
言罢,黑夫招呼那站在车旁,新近走马上任的擎旗兵……
“刘季,将我的旗帜,举起来!”
浓须再度长出的刘季,方才正望着巨大的临淄城,还有它顶上的烟柱若有所思,这会被黑夫一喊,心里暗骂,但手上,还是高高举起了写着“胶东守尉”的大旗!
已经快满四十岁的刘季,干这活还真有点为难他,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刘季还是涨红脸,大喊道:
“郡君,大风!”
风从西往东吹,吹得旗帜缓缓舒展开来,也吹得临淄城头的浓烟,为之一折……
黑夫剑指临淄:“诸君,乘着这场风,随我入临淄!禁叛卒之暴,戢乱国之兵,安千丈之城,定万家之邑!”
第0561章
乱
田氏的史书说:“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诗经里说:“环佩锵锵,君子如玉。”
但今日,那枚代表田安身份的凤形紫玉佩,并不如十年前一样,悬挂在腰间,也不像这七年来三千多个日月般,藏在他怀中。
而是被握在手里,高高举起,向临淄人宣告一件事:“齐王的子孙,尚在!”
田安是齐王建之孙,庶公子田升之子,七年前,秦军入齐,在他祖、父皆肉袒出降之际,年轻的田安却在一位豪侠华无伤的帮助下,躲藏了下来。
临淄太大了,人口众多,三百闾密密麻麻,足以让一位田齐公子容身。
这之后,田安隐姓埋名,脱下了朱红色的袍服,卸下了冠带,穿着一身平民百姓的衣服,在一位对齐国念念不忘的小大夫家做门客,以“儒生”的身份此掩盖自己的来历——这样他的细皮嫩肉,五体不勤也能说得过去了。
最初,秦人还按照记录齐国王室世系的世本来通缉他,但渐渐地,田安便被人遗忘了……
但和他那懦弱的叔祖父田假不同,田安虽失了权势富贵,沦为士人黔首,却时刻记着自己曾经的身份,渴望有朝一日,能够恢复田齐的统治。
“当年燕国、秦国、赵国、魏国、韩国五国攻齐,楚国也趁火打劫,导致闵王被杀,齐几乎不存。然而公子法章改名换氏,在莒城太史家做佣人,得以幸存,久而久之,乃敢自言‘我闵王子也’。于是莒人共立公子法章,是为先君襄王,以保莒城,齐国遂存……齐襄王之事,亦可在今日重现!”
田安一直觉得,自己的经历,简直就是齐襄王故事的翻版!而最终的结果,也将如出一辙。
那次齐国灭亡在即却最终光复的历史,激励齐王的子孙和朝野失势之士,一直在暗中活动,但却苦于没有机会。
终于,当儒生以古非今,秦朝收紧民间舆论,导致士人对朝廷不满剧增,道路以目时,田安和豪侠华无伤觉得,时机快到了!
挟书令的风头过后,他们再度联络轻侠,招朋引伴,临淄市井的黑道势力,俨然成了复齐的急先锋,毕竟他们是被秦官府打击最甚的一群人。
秦始皇“遇刺而亡”和狄县举事的消息传来后,田安顿时大喜,直说:“田儋兄弟者,今之安平君也!”
虽然对田儋兄弟找了以懦弱出名的叔祖父田假而不找自己有些许不满,但田安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齐地已乱,临淄郡兵尽数出动,去剿杀狄县群盗,正是他们在城内举事的好机会!
穿了七年的儒袍儒冠,终于卸下,田安今日穿戴上了豪侠为他准备好的全套甲胄,脚踏带铜泡钉的皮鞮。一套皮铜结合的髹(xiu)漆皮甲,鱼鳞般的甲片,用红色的葛麻束带编缀成一个整体,饕餮兽面青铜护胸,用铜扣扎紧,腰上是鞶(pan)带,长剑挎在铜制的金属带钩上。
再戴上沉甸甸的胄,紫色大氅披在身后,这便是田安的全套行头,他今日作为临淄城举义的旗帜,必须醒目才行!
“公子!”
就在田安孰视铜鉴里的自己,还有无几分公子、将军气势时,华无伤拎着带血的剑走了进来,朝田安一作揖:
“临淄城中,有三十闾共同发难举事,燃起大火,秦吏秦卒猝不及防,已然混乱,我已拿下武库,将兵刃分给众人,是时候前去夺取城门和王宫了!”
“有劳华大侠了。”
田安颔首,给出了连他自己也不能确保的承诺。
“若齐国光复,我定会禀报叔祖父……嗯,禀报齐王,为大侠表功。”
田安虽然对田假很不屑,但他也清楚,现在是诸田同舟共济的时刻,夺权夺位,等大事抵定再想不迟。光复临淄,这将是不亚于齐襄王保于莒都的政治资本,城内数万户,也足以让他成为新齐国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势力!
“怎么也得让我做左相邦,与田氏兄弟平起平坐吧……”
……
就这样,一众轻侠簇拥着田安,走到了临淄街道上,来到了庄岳之间。
这是一条横盘于郭区的六轨大道,是临淄最热闹的地方,叫做“庄”。这条街附近最热闹的集市叫做“岳”,在北门之内,是市肆和工商集中的地方,除了常年的交易外,大型的贸易集市每五天举行一次。开市之日,要敲足整整三百下鼓,召集天下群商。
今天也是开市日,但响彻街巷的不再是鼓点和讨价还价,而是金戈喊杀之声。
宽敞的大街是轻侠和秦卒交锋的场所,倒毙的尸体随处可见,有秦卒的,有轻侠的,更有不少百姓工商的,他们都是被殃及的池鱼。
热闹的市场不再,来不及撤走的摊位被暴乱的轻侠和民众哄抢一空,再没有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的繁荣,到处都是混战和乱相,鸡飞狗跳。
普通黔首都躲回了家中,紧闭门户,并没有出现临淄人皆袒右,手持农具,出门追随公子田安的这一幕……
田安略有些失望,但民如羊,君如人,难道还能指望羊群以角抵狼么?还不是得人君出面,将恶狼杀绝,才能继续牧民。
“乱相还会持续一些时日。”
华无伤看着已经燃起大火,指着浓烟滚滚的官寺,对田安说道:“眼下儿郎们已逼至官府,与秦卒死斗,我去杀了那狗郡守,公子带人夺取东门,东安平的轻侠会来助阵,这是先前就说好的……”
田安颔首,便与华无伤分道,带着数百人直扑东门。
一路上,到处都是巷战和混乱,无赖游侠乘机抢劫,遇难的无辜者不在少数。
但田安却熟视无睹,他觉得,混乱并没有什么不好,混乱、政变、巷战,不是这座城池司空见惯的一幕么?
他受过优良的教育,知道家族的历史,他们田氏,一直以来,就是利用一次次动乱,才步步登顶,窃国为诸侯的。
齐景公三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5年)十月,田无宇(田桓子)作为齐国执政庆封最信任的亲信,利用高超的演技,在出猎过程中假装母亲病逝,嚎嚎大哭,将庆氏骗得团团转。背地里却飞驰回临淄,与鲍氏、高氏、栾氏发动政变,驱逐了庆氏。田氏因功封为上大夫,势力大增。
而后十年,田无宇又和鲍国联合,再度发动政变,向栾氏、高氏突然进攻,并领封邑高唐,田氏势力进一步壮大。
但这时候的田氏跟国、高相比,依然是小家族。
一代人后,乘着齐景公死去,田乞(田僖子)在国高间玩了一出挑拨离间,击败国、高二相的势力后,派人到鲁国迎接公子阳生,立为齐简公,靠着策立之功,正式位列卿族。
又过了几年,田常(田成子)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和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就是齐平公。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田成子的封邑,大于齐平公直辖的地区。
自那以后,他们家成了齐国实际上的统治者!
总之,五十年内,四次发生在临淄的动乱,成就了田氏的辉煌。
“而这第五次,将让田氏复兴!”
公子田安意气风发,牺牲只是暂时的,临淄之乱可能要死几千上万人,烧掉三分之一的里闾,但只要配合狄县将火烧大,让齐复国,让田氏回到该有的地位,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田氏养士养民两百载,轻徭薄赋,也是时候让他们,为田齐做出点牺牲了!”他理所当然地想。
田安指挥轻侠豪杰进攻惊慌失措的东门守卒,虽然追随他造反的人不多,但也有数百上千把剑,虽然毫无秩序,但对付数量稀少的秦吏兵卒,还不是轻轻松松。
临淄的郡兵多是东郡人,犯不着为秦人卖死命,面对十倍于己的轻侠暴民袭击,大多稍作抵抗就放弃了。但田安没有接受投降,齐人轻侠受了七年的气,需要得到发泄,投降者被绑起来,轻侠们在其身上点了火,付之一炬……
类似的火焰黑烟,在临淄城内星星点点,四处都是。
田安的剑未曾沾血,但光是他高贵的血统,光是他手中的紫玉佩符,自然有轻侠为他卖命,剑起剑落,血花满地之后,临淄外郭东城门,终于易手了!
“砍掉城头的秦旗,换上齐国的旗帜!告诉东安平的轻侠,可以入城相助了!”田安发号施令。
旗帜是逼着一群庄岳绣女临淄缝的,针线有些粗糙,但光是齐篆的大字,便足以激励人心。
“狄县、临淄只是开始,齐地七十二城,必将统统易帜!”
回过头,看着临淄城内尚未结束动乱,残酷的厮杀,以及被大火波及,烧得焦黑,百姓哭号不已的十多个里闾,田安再度安慰自己……
“混乱,只是暂时的……”
汤武除桀纣之乱,不也是流血漂橹,你以为死去的,只是战士,流血的,只是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