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8章

    刘利听见三郎四娘的呼喊声,激动的从马车里钻出。

    刘大福赶紧挥挥手,明明想迎上前去,却还要故作无所谓的样子,站在原地等着刘利跑过来。

    儿子来到身前,先打量一番,没见到少胳膊少腿,又板起脸来教育:“已经是秀才了,怎么还跟个毛头小子似的莽撞,马车都没停好就跳下车来,真是的......”

    科考结果随着秦瑶寄过来的信,早早便传到村里,最惊喜的时刻刘大福一家已经提前感受过,此刻再见儿子,只想知道他这一路上是否安全,身体是否消瘦了。

    刘木匠看刘大福这想关心还要端架子的模样,嘴角扬起一个无声的笑容,朝前迎去。

    “你可算回来了,再不来,我都要忙疯了。”

    见到秦瑶第一面,刘木匠幽怨的话匣子立马打开,说了好多自己这些时日的辛苦和委屈。

    整个文具厂,就他一个懂得全部流程的人,一边要招工,一边要给新人培训,一边还要.......

    秦瑶赶紧抬手示意他先打住,好笑道:“先别急着说这个,等我回家归置好后,立马来找你,后面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咱们做。”

    “当然......”秦瑶搓搓手指,“回报也绝对会让你满意。”

    容她现在先卖个关子,等得空了再同他细说。

    刘木匠还能怎么办,只能放她走了。

    无奈苦笑道:“快家去吧,安置好了早点到厂里来,村长和族长也还有事找你商量呢。”

    文具厂扩张的事情,几乎把整个刘家村的人都牵扯了进来。

    按照秦瑶的主张,凡是招工,刘家村族人优先,是以现在厂里员工有七成都是村里的人。

    男男女女都有,全是村里比较能干的,那些歪瓜裂枣虽然有优先面试的优待,但你干活不行也怪不得咱不要你。

    这做工的人多了,地里忙活的人就少了,村长和族长就想跟秦瑶要个准话——你这文具厂是打算长做还是和先前的水磨厂一样,干一阵歇一阵。

    要是一阵一阵的,村里这么多人脱离耕作,官府是要追究的。

    不过这事说急也急,说不急也不急,如今开阳县城外那混乱场面,当官的肯定顾不上管他们这点小事。

    秦瑶认真颔首,说自己知道了。

    天色这么晚了,看厂里就刘木匠一个人留下忙活,秦瑶催道:“你也回家去吧,时间还充裕,不用这么赶,放松一点。”

    “放松?”刘木匠露出一个又想哭又想笑的无奈神情,“我可不是你啊,我原本就是个小木匠,有村里人找,就干点木工活计,自从跟你办了这厂,我那是账房也当得,管事也做得,还要当先生教那么多人做木工......”

    秦瑶无奈的看着他。

    刘木匠话匣子又起了,不过这次反应及时,忙挥了挥手打住,“算了,我是该跟你学着点,放松、放松!”

    秦瑶无辜摊手:“怎么就咬牙切齿了呢。”

    刘木匠不想开口了,转身自己收拾收拾,灭了灯笼,劝慰自己放宽心,回家去。

    刘季笑着叫他上车来,带他一段路,得了刘木匠一个大白眼,“走你们的吧。”

    刘季耸肩,行吧。

    扭头,“大福叔,我们先回了!”

    “哎哎,去吧去吧,等你们安顿好来家吃饭。”刘大福热情叮嘱道。

    刘季嘴角立马耷拉下来,“吃什么饭,不就是中了个秀才嘛,现在外头多少人没饭吃,还这么显摆,也不怕遭人惦记。”

    他嘴里嘟嘟囔囔,刘大福父子两没听见,坐在身旁的秦瑶却听了个真真切切,警告的瞪了他一眼。

    刘季立马变脸挤出一个笑,慌忙解释:“我就背地里小小声说一下。”

    看秦瑶的冷眼并未收回,立马抿住嘴,不说了,再也不说了!

    秦瑶这才放过他。

    两家进村的动静不小,等走到村井时,刘老汉已经领着老宅一大家子在那候着了。

    刘季将马车停下,夫妇俩领着四个孩子把人都叫了一遍。

    “爷、奶、大伯大伯娘、二伯二伯娘、小叔、金花金宝、还有大毛呢?”

    邱氏笑着应,“睡了,在家里呢。”

    刘老汉一边答应一边连声说:“回了就好、回了就好。”

    张氏嘱咐秦瑶和刘季:“把东西放了就到家里来吃晚饭,省得忙活。”

    “我给你们下鸡蛋汤面吃,量管够!”何氏在旁附和。

    量管够这三个字份量极重,秦瑶立马点头:“好的大嫂!”

    生怕何氏心疼反悔。

    金宝拉着大郎二郎说:“学堂停课半个月,不用去学堂了,等明天我们一块儿去山里打鸟去!”

    兄妹四个惊喜对视,不用上学?

    三郎努力举起手,“金宝哥,我也要去,我也要去打鸟。”

    “行,你给我带好吃的了没,带了就让你去。”金宝嘿嘿一笑,话音未落就挨了刘柏一脑崩,“自家兄弟还要拿好处?反了你了!”

    金宝赶紧捂着脑门躲到三婶身后去,刘柏看在秦瑶的份上,隔空点了点臭小子,听见金宝说错了,这才放过他。

    264

    青菜管够

    四娘对他们男孩子的打鸟活动不感兴趣,拉着金花钻到马车后面。

    指着车上的大包小包,期待的看着姐姐说:“金花姐,我给你带了花灯,夜里放在床头特别好看,而且你也不用怕夜里起夜了。”

    金花果然如她的期待,露出惊喜的神色,“四娘,你就是我最好的姐妹!”

    四娘嘻嘻笑出一口小白牙,两姐妹立马抱到了一起,黏糊得很。

    刘肥拍了拍刘季的手臂,正在跟刘柏刘仲吹牛的刘季笑着回头,“有事?”

    刘肥一本正经:“三哥你别太难过。”

    刘季咧开嘴:你看我这大大的笑脸,像是难过的样子吗?

    刘肥觉得他在强颜欢笑,努力让自己的神情看起来没有那么同情,又补充了一句:“今年没考中,来年肯定行,刘利都读了十几年书,你才读这么一会儿,比不上是正常的。”

    笑容渐渐消失在刘季的脸上,这次是真的悲伤了,悲伤得想撕了刘肥这张嘴,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发现刘季脸上没了笑容,刘肥立马伸出手指着他垮掉的脸,“你看,还说不难过,三哥你全身上下就是嘴最硬。”

    秦瑶耳尖微动,好像听见了“咯吱咯吱”的磨牙声,狐疑回头,就见刘季牙关紧咬,双目睁圆,紧盯着刘肥,眼中怒火熊熊燃烧。

    刘肥毫无所觉,还在嘱咐他三哥不要想太多,人家高中是人家的事,咱们没考上更要加倍努力才行云云。

    句句不提落榜,却字字戳在刘季的心窝上。

    “走了,我们先回家把行李放好再过来。”秦瑶适时喊了一声,要不然她怕这对怨种兄弟当场打起来。

    刘季深呼吸,再深呼吸,狠狠点了点刘肥的脑门,这才“哎”的应下。

    离开近一月,家里的一切仿佛都没有变。

    秦瑶坐在车辕上回头望,夜里天色暗,看不清人的模样,但那一声声熟悉的关心和问候,让人心里暖洋洋的,就连赶路的疲惫都消失了。

    大郎和二郎一人站一边,推开了紧闭的家门,木门展开,发出“吱呀——”的一声。

    熟悉的院落映入眼帘,一家六口站在门前,露出笑容。

    “终于到了!”秦瑶跨过高高的门槛走进门,深吸了一口这熟悉的空气,舒服的轻叹道:“这才是真的到家了。”

    随后,点亮了屋里的灯,一家六口屋里屋外的跑动,沉静许久的小院迅速恢复活力。

    秦瑶负责卸马车和喂马,刘季和四个孩子则把行李搬进屋子,要送人的礼物挑选出来先放一旁,一会儿去老宅吃饭的时候带上。

    院子里这么久没人住,已经积了一层灰,屋里的桌椅板凳,也是一摸一层,刘季想收拾一下,来到厨房旁边大水缸一看,出门前忘了给水缸盖盖子,现在里面全是从院外飞来的烂草,根本用不了。

    只好挽起衣袖,找到鸡毛掸子将屋里的灰先扫一扫。

    秦瑶停好马车,喂饱了马儿,一边查看粮仓,一边将各屋门窗全部打开通风透气。

    粮仓完好无损,里面的粮食也都是干燥的,秦瑶悬着的心总算落下。

    检查完杂物房,重新把屋子关上,扛起锄头出门去上茅房。

    野草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这才一个月没收拾,后坡那片已经被杂草完全覆盖。

    幸好她有先见之明带了锄头,顺利抵达茅房。

    牛车停在老宅,一直由刘柏负责,日常送孩子去上学,文具厂里拉货什么的,都用得着。

    等秦瑶从茅房回来,家里的灰已经让父子五人掸了一遍,终于有了点整洁的模样。

    “走吧。”秦瑶拍拍手,没水洗手,就不讲究了,“先去老宅吃饭,吃完再回来慢慢收拾。”

    父子几个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她去上茅房这会儿,刘季已经把路上剩下的烤饼拿出来,父子五个一人分了一小块儿垫肚子。

    不过硬邦邦、干巴巴的烤饼,怎能比得上热乎乎的新鲜饭菜呢?

    忙不迭点头,大郎兄妹四个带上要送给老宅众人的礼物,嗷嗷叫着冲出了家门。

    刘季提着灯笼在后面一边追一边吼:“小兔崽子们,给老子站住!摔了有你们哭的!”

    秦瑶嘴角含笑,不慌不忙提上家里的超大号水桶,锁了门,缓步跟上。

    带着水桶,回来的时候顺便去把水打回来,这一路奔波,根本没有心情洗个澡,再不洗一洗,秦瑶感觉自己走路带出来的风都得是馊的。

    木桶放在老宅门边,秦瑶看了一眼堂屋里已经在给大家伙发礼物的父子五人,淡笑着朝厨房走去,洗了手,直接往灶台前凑。

    “看啥?府城那么大还不够你看的,来看我这鸡蛋汤面。”何氏打趣道。

    秦瑶凑近锅子深吸一口气,一连好几天没吃到顿正常的热乎饭,香得她想一头扎进去吃个够。

    “大嫂,你这厨艺到大酒楼当掌勺的都绰绰有余。”秦瑶笑着夸道。

    “去去去!”何氏嫌她碍事,拨到一边,“你把碗筷拿出来,差不多快好了,端到屋里吃还是在院里吃?”

    院子里凉快,屋子里亮堂,各有各的好。

    不过秦瑶果断选择院子里,快到六月了,山里的风都带上了燥意,这热汤面一下肚,一准大汗淋漓。

    浪荡到厨房案板那边,看见篮子里有绿色的青菜,秦瑶眼睛唰的一亮,忙喊大嫂等一等再出锅,等她下把青菜先。

    “你们这一路回来到底吃的什么?”何氏狐疑的问。

    一把青菜而已,何至于露出这种饿死鬼投胎的神情?

    秦瑶一边快速洗菜一边叹道:“大嫂你没出门你是不知道,外面但凡是能吃的,草都被采光,我们回来这一路上,一片菜叶也没吃着。”

    邱氏用布带背着已经醒来的大毛来到厨房帮忙,听见秦瑶这话,同何氏对视一眼,“啧啧”两声,这也太惨了。

    又庆幸自己家里早早就囤够了粮食,就算敞开了肚皮吃,也还有很多剩余。

    先前买来的一千斤麦子到现在都没动过,一直存在粮仓里。

    何氏可怜见的对秦瑶说:“那你再多洗几片菜叶,家里菜地青菜管够,咱们不用省。”

    265

    高价粮

    刘季把矮桌搬到院里来,秦瑶将新鲜出炉的晚饭端上来,一家六口拿起筷子沉默开吃,院里只能听见“呼噜噜”的进食声。

    老宅一群人围在一家六口身后,见他们这凄惨模样,又好笑又可怜。

    看秦瑶吃完一碗,何氏和邱氏赶紧给她续上,整整一大锅汤面,被一家六口吃了个精光。

    饭毕,六个孩子迫不及待点燃了从府城带来的花灯,满院子的撒欢。

    这个时辰大毛本该要睡了,现在也兴奋得不行,可惜还不会跑不会说话,只能举起肉嘟嘟的小拳头发出“啊啊”的附和声,一副想要跟着哥哥姐姐们玩的样子。

    老宅生活水平好了,小家伙被邱氏养得白胖白胖的,看着就喜人。

    秦瑶接到怀里抱了一会儿,揉揉小脸,亲亲小手,再配上小家伙天真无邪的笑容,十分解压。

    “阿娘,你把大毛给我。”二郎凑了过来,身后跟着四娘和金花,要接弟弟一块儿去玩花灯。

    秦瑶可不敢把这么小的娃娃交给他们这几个调皮蛋,让他们三个自己一边儿玩去。

    乘完凉,抱着昏昏欲睡的大毛,大人们转到了堂屋里。

    秦瑶给刘季使了个眼色,刘季神秘的冲大家伙露出微笑,“爹,你猜外头的粮食卖到多少钱一斤了?”

    这个刘老汉还真不知道,他们在村里就能自给自足,除非赶大集家里缺东西才会出去一趟。

    倒是刘柏兄弟三个这大半月来一直跟着刘木匠往外跑,知道一些。

    “粗粮好像是四十文一斤了吧?”刘仲不确定的说道。

    张氏婆媳三个听得倒吸一口凉气,何氏大嗓门的追问:“四十文一斤?这谁买得起啊!黑心肝的粮商,这价他们也喊得出口?”

    刘季哼说:“有什么喊不出口的,这会儿已经五十文一斤了,也有的是人买。”

    命都没了,要再多的钱又有何用?

    刘季道:“我们今天回来的时候看见官府正在给本县百姓发放救济粮,这城里的粮价应该会降一些,但对咱们普通百姓来说,再怎么降也还是天价。”

    刘柏皱眉问:“所以你想说啥?”

    这粮价怎么涨怎么跌,他们也不会买,家里的够吃了。

    刘季白了大哥一眼,“说你泥腿子你还真是,现在这粮价,你们就没想干点什么?”

    刘柏早就习惯了他这张烂嘴,懒得跟他计较,没好气问:“咱们能干什么?家里的粮够吃了,等到秋收粮价自然会降下来,也不急着买。”

    “你就想着买了?”刘季难以置信的反问。

    这话把刘柏问得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不敢相信的看向逗着孩子玩的秦瑶:

    “你们想卖粮?”

    秦瑶点点头,刘季接着兴奋的说:“咱们当初买来,算上车马费一斤也才三文多一点,但现在外面这样的带壳麦子都当成中等粮来卖,一百文一斤呢!”

    刘季让兄弟几个自己算算,这翻了多少倍!

    “三十三倍?”刘肥算出答案,心都跟着颤抖了一瞬。

    刘老汉“嘶”的猛吸了一口凉气,真要照着现在这个价卖粮,当初他们花三两银子买回来的一千斤麦子,岂不是能卖到一百两银子?

    全家人一年到头也不过才攒个七八两,这还是如今跟着老三媳妇做工,才有这么多。

    换做从前,一年能攒四两已经顶天了。

    这一百两银子,能抵得了二十五年的积蓄!

    精确的数字在心里默算出来,刘老汉端着苦茶碗的手都忍不住抖了抖。

    茶水洒出,打湿了衣裳,这才慌忙将茶碗放下,还不是很相信,又算了两遍,确定就是这么多钱,震惊的看向秦瑶夫妇俩,“咱、咱也能卖一百文一斤?”

    何氏这会儿不说什么黑心粮商这样的话了,狠狠咽了口唾沫,自己给自己倒一杯茶水想压压惊。

    可惜忘了这是老头的苦茶,一口喝下去,苦得整张脸都皱了起来,口中一阵不适,直打干呕。

    刘柏无奈的赶紧把她赶到厨房去,“多喝点水,看把你急的......”

    邱氏和刘仲面面相觑,有点不安,“真卖这么多钱,是不是有点太心黑了?”

    张氏也道:“这黑心钱拿在手上,夜里都睡不着觉。”

    刘肥点点头表示赞同。

    刘季顿时无语的翻两个大白眼,“咱们当然不能干这样黑心肝的事,就卖五十文一斤好了!”

    “噗~”刚端起苦茶的刘老汉一口茶水喷了出来,得亏众人都站着离得远,这才没有人被喷出的茶水波及。

    这五十文一斤难道就不黑心了?

    不过看老宅众人的反应,都默认了拿出那一千斤囤粮跟着秦瑶夫妇俩一块儿趁高价卖出去。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