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0章

    而外孙女儿的脸蛋嫩得像豆腐,罗凤英不敢用力,怕在小孩脸上弄出红印,只得小心翼翼抬起手背轻轻蹭了蹭。

    “按道理,新女婿第一次上门,我们做岳父岳母的要好生招待。结果……诶”姜母叹气摇头,“偏偏家里摊上这种倒霉事,亏待你和绾绾了,都是我这个做岳母跟外婆的不是。”

    “下次回家,妈一定留你们多住两天,好好给你们补补营养。”

    场面话说的不尴不尬,徐斯能怎么办,只好客气有余地点头微笑,“瞧您说的,该我们孝敬您二老才对。等绾绾再大些,我们都有空了,再回来好好陪陪您和爸。”

    姜母一连说了几个好字。

    又向大闺女招手。

    临分别了,竟生出几分慈母之心。

    “你在外面一定要注意身体,照顾好小家,尤其是孩子,别让她生病感冒。”停顿数秒,她附耳低语,“明年开春,调好身子,再争取怀上儿子。”

    前半句听进心里着实令人感到暖暖的,……后半句,静姝覆下眼睫毛,刚才的感动都是幻觉。

    “行了妈,我的事情不用您操心,都好着呢。司机该等急了,你们走吧。有空常联系。”

    她举起手臂对着车屁股挥手,直至尾气消失。

    “我们也走吧。”

    静姝挽上老公手臂,潇洒转身,往相反方向离开。

    留下姜大鹏独自站在医院前门的空地上吃冷风生闷气。

    鬼才跟势利眼打招呼告别。

    第61章

    慈善家?

    乘坐十几小时火车返回北京,徐斯和静姝到家第一件事,把行李往地上一丢,安置好孩子,两人不约而同瘫坐座椅上,丝毫不顾忌个人形象。

    沉寂了大约二十多分钟,房间响起一道轻柔倦怠的女声,“有点饿。”

    火车上两人都没怎么吃东西,买的餐盒又贵又难吃,食材不新鲜,米饭闻起来像隔夜馊饭,静姝吃了几口差点没吐地上。

    距离现在,有七八个小时粒米未进。

    她肚子咕咕抗议,叫嚣着要补食了。

    徐斯撑着扶手起身,“我去做。”

    走之前,他记得厨房还剩半斤挂面。去对门张婶家借了把青菜,又从橱柜拿出俩鸡蛋打散搅匀。

    趁徐斯准备食材之际,静姝跟了出来,站在身后看他忙活。

    顺便帮忙烧水。

    鸡蛋青菜面是徐斯最擅长的美食之一,咸淡把握的刚刚好。

    “烫,你进去擦桌子,我来端。”满满平碗沿的汤汁,散发着勾人馋欲的香气。

    看得静姝直吞咽口水。

    她往后退了两步,挪出位置让他站,“行,给你端。”然后三两步踏上台阶进屋。

    热乎乎的汤面吃下去,一路暖到胃里,瞬间感觉全身都舒坦了。

    “明天要回学校吗?”

    热汤喝的他额头冒汗,对面静姝抬头看了一眼,从兜里抽出手帕,“擦擦。”

    擦完汗,徐斯才说:“要去学校。之前答应过老师,处理好家事就去他那儿报到。”

    “不是说没课了吗?”

    “老师应泰禾机械厂厂长委托,修检改造一款老化严重的手扶拖拉机。”

    静姝咬断一截面条,吞咽下去说:“孟老师打算把这事交给你,让你上?”

    徐斯嗯了声。他胃口大,很饿,风卷残涌般将面条吃得干干净净。

    “难搞吗?”

    “要先看机器具体老化到什么程度。不过我想的是与其旧机器改造,不如废物利用,在考虑提升性能,便于操作的基础上,设计一款全新的四轮拖拉机。”

    早在去年跟老师下县城参与农作机械设计的时候,他就有过此类想法。

    只是当时的想法仅仅处在雏形阶段,并未深入研究。

    两人说着话,院子里突然响起急促脚步声,由远及近。

    往外一瞧,是小跑而来的金华。看样子,有急事。

    静姝赶紧起身相迎。

    率先开口询问:“怎么了?”现在还不到下班时间。

    金华冲到她面前站定,呼呼喘气,“老板,有人……”

    “慢点儿说。”

    “有位港城来的女老板想跟您谈笔大生意,这会儿正在店里等您过去详谈。”金华一边调整气息,一边快速说。

    “谈什么生意?”

    金华摇头,“我问了,她不肯说。应该是想和你本人面谈吧。”

    “可我刚从外面回,风尘仆仆的,衣服还没换呢。”

    静姝思忖着,“这样,你回去跟客人说,明天上午若有空,徐汇茶楼见面,我在二楼包厢等她光临。”

    “好。”

    “等等。”

    金华回头。

    “你怎么知道我回来了?”他们昨天下午临时买的票,没有通知任何人,金华在店里如何得知。

    金华噢了下,说:“中午许莉莉从家里过来,看见你们进了巷口,她跟我讲的,我还纳闷,不是说要在老家呆三四天吗?”

    原来如此。

    “莉莉中午回家干嘛。”

    “她儿子这几天生病了。”

    “行,我知道了。你回去上班吧。”

    目送金华走出院子,徐斯单手插兜站在屋里,恰逢女儿醒来,他赶紧抽手,走到儿童车旁边将孩子抱起。

    静姝纳闷地跨过门槛,嘴里嘀咕:“港城来的老板,能跟我谈什么生意,合作?”

    “不会想收购你店铺品牌吧?”正帮女儿穿袜子的徐斯开口搭腔,收购一词是他国资外企书籍时看到的,印象很深。

    显然,静姝对此非常茫然,下一秒,她便懊恼叹气,书到用时方恨少。她明明有大把时间可以看书学习,却整日被无关紧要的闲琐碎小事拖住步伐。

    宝宝穿上了干净衣物和鞋袜,整个清清爽爽的样子,滚进妈妈怀里。

    静姝抬眸,不明所以。但下意识抱住徐斯放进她怀里的女儿,闻着颈根处甜腻的奶香味,忍不住低头亲吻孩子发旋。

    她一手安抚女儿不断向下拱的脑袋,一手托住小屁股,怕孩子突然弓腰摔下去。

    同时不忘跟徐斯交流,“按字面意思理解,她想买我店铺。”

    他俩猜的八九不离十。

    港城来的富婆女老板确实打着收购她店铺的主意。

    徐汇茶楼二层包厢。

    对面的女人与她见过的大多数女人不同,细长眉毛,白白的脸,中等身材且十分清瘦,一头精致卷发拢在耳后,佩戴讲究的珍珠首饰,举手抬足间尽显优雅华贵。

    比电影画报女郎还要光彩夺目。

    女人姓彭,苏城人士,六十年代被父母带去港城,从此在那边定居生子。

    静姝问她,港城发展繁华,为何选择这时候回大陆。

    彭女士捂嘴轻笑,说她陪自家先生回来的,可能要待上许久,想找点事情做做。

    她先生外祖是京城富商,对外开放政策一出,心思活泛的资本家立刻将目光瞄准大陆这片未经开发的巨大市场,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言归正传,时代推着浪潮前进,可与她的小店有何干系。

    彭女士眨眼,指尖穿过茶杯手柄,端起来浅啜一口。

    “其实你不用想太多,做生意讲诚信,我想买你的店,从里到外的所属权。只要你愿意,价格不是问题。”

    “我会让律师拟定合同,你可以先看看,确定没问题,咱们再签字。”

    彭女士扫了眼右后方,保镖收到指令上前,毕恭毕敬向静姝递上合同。

    静姝翻开合同第一页,目光被中间的巨额数字紧紧锁住,再继续往下看,越看心头越发颤。

    脑子里竟不由萌生出,这位姐姐是特意飞来大陆做慈善的,她幸运的被挑选为帮扶对象,这种想法。

    不然,谁家好人会开一个比市场价高出数倍的金额买下她营业不到两年的蛋糕店。

    第62章

    辅食

    “您没开玩笑吧?”

    彭女士微笑,眼神始终保持温和而沉静的流光,如同她的话语一样,毫无攻击性,让人忍不住信服。

    “白纸黑字写得清楚,怎么会开玩笑。”她放下茶杯,坐直身体,“姜老板,我刚才说过,跟我做生意,绝不会让合作方吃亏。”

    “当然,收购金额也不是随便写的,是我代理人通过各方因素考量,从而得出的结论,所以你不必惶恐。”

    小姑娘还是嫩了点,情绪容易浮于表面,叫人一眼看穿。

    静姝放下合同,对上彭女士精致眉眼,温吞道:“容我回去再考虑考虑。”

    彭女士从小接受港式教育,讲话非常儒雅,操着一口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回复她,“好的,静候佳音。”

    回到小院,先去张婶家接孩子。

    “咦,嫂子也在。”

    许翠翠坐在炕床边给小孩子缝衣服打补丁,周围堆砌着不少碎布针线。

    见她进来,忙笑着打招呼,“闲着没事,过来陪陪妈。”

    “上回那工作…”静姝接过闹腾的女儿,抱在怀里摸摸后背,没出汗,很干爽。她顺势坐下来,看向说话的许翠翠。

    “别提了。净耍人,去那边做了一个礼拜,他们又不要小工了。”

    静姝适时提供情绪价值:“啊,怎么这样。”

    “诶,都是压榨贫苦老百姓的资本家。”许翠翠呸道,下针戳地特别猛,像是把衣服当成他们老板了。

    “你做一个礼拜的工,有没有结算?”

    “那倒是结了。不给钱,我把他们家给砸咯。”

    张婶在旁边冷笑,“口气这么大,当老板面屁都不敢放一个。”她看不惯儿媳妇窝里横,只会耍嘴皮子,要真这么厉害,怎么会连个零工岗位都保不住。

    整天有事没事来她这里蹭饭蹭炉子取暖!

    家丑不可外扬,张婶忍着气,忍着气没在外人面前掀儿媳老底,给她留几分自尊。

    空气凝滞片刻,生出一股凉凉尴尬感。

    好在许翠翠脸皮厚,立马堆砌笑容转移话题,“小静,你那儿还招不招学徒啊?”

    “我想着反正在家闲坐,白白浪费时间,不如和你学点手艺傍身。”

    面对她跃跃欲试充满希望的眼神,静姝脑袋飞速运转,思索如何婉转回绝,不至于得罪人。

    “恐怕…暂时不需要学徒工。我那店面小,三个人都足够多了。”

    许翠翠像没眼色似的,不死心,还想为自己再争取争取。

    “没事,我就站旁边看,绝对不耽误他们做工。”

    “……呃……”静姝笑容僵在唇角,她在考虑要不要把话说直白点。

    幸而张婶及时插话,“就你那智商还学手艺,能把菜炒明白,我就谢天谢地了。”

    说到许翠翠的厨艺,张婶有一肚子话要吐槽。

    然后,静姝抱着女儿在张婶房里听了近四十分钟对儿媳的控诉。内容覆盖儿媳情商,智商,好吃懒做,照顾不好男人孩子,控制欲还特别强,喜欢吃飞醋等全方位精准攻击。

    关键,当事人之一的许翠翠老老实实缩在墙角位置,半点不反驳。宛如苦情剧里的小媳妇儿,任凭婆婆指桑骂槐,阴阳怪气。

    场面十分怪异,且不自在。

    静姝待不住,借口要给女儿做辅食,溜了。

    书上说,四到六个月阶段的宝宝可以适当添加辅食。她咨询过医生,辅食不能乱吃,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一种到多种,由稀到稠、由细到粗,这是添加辅食的原则。

    徐斯买回来的育儿书也有相关记载。

    老人们常说,宝宝喝母乳长大,可以增强体质,脑袋会更聪明。

    每每想到这番言论,静姝就特别愧疚,对宝宝的愧疚。

    只因她奶水不足。

    徐斯用尽人脉渠道,给她弄来飞禽野兽补营养。可怪异的是,无论怎么食补,奶水总是不够丰盈,只能让孩子吃到半饱。

    所以他们家每个月都要高价弄外汇券去友谊商店买奶粉,配合母乳一起喝。

    现在外汇券难弄,家里仅剩一罐未开封奶粉的情况下,她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培养孩子吃辅食。

    按书籍科普和医生推荐,小月龄宝宝可以先从稀一点的米糊开始。

    静姝把孩子放入小床上,用枕头挡住围栏细缝,确认安全无误,才转身去厨房。离开房间时她顺手将门关合,阻止暖气走漏。

    想着宝宝独自待在房间,弄米糊的步骤稍稍加快了些。

    她调的很稀,宝宝看到妈妈手里有东西,四肢仰躺着扑腾,翻身就要爬起来。

    静姝便不着急抱她,转头将小碗放餐桌上,悠闲地站在小床边抚掌给女儿加油打气:“宝宝用点劲儿,诶,对,先肩膀侧过去,再慢慢起来……对,就这样,加油……”

    “好棒啊你,绾绾会坐了哦。”

    静姝弯腰,越过围栏双手捧住女儿小脸蛋啵啵。

    要是有相机就好了。

    女儿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学会坐,第一次喊爸爸妈妈,她可以及时用相机记录下来。

    突发奇想的念头浮现于脑海,静姝恨不得马上跑去商场买相机。

    但此刻最重要的是先把眼瞅着快歪倒,坐不稳的宝贝女儿抱起来喂米糊。

    结果小家伙不吃。

    勺子喂进去,被她用舌尖抵出来,糊满嘴巴周围,变成了小花猫。

    “绾绾,你要吃呀,妈妈特意为你做的呢。”

    百般哄劝,小祖宗就是不肯张开金口。

    无奈之下,静姝重新做一碗,加了小半勺奶粉调匀。

    这回肯吃了。

    静姝又气又好笑,控制着力度在小宝贝脸上轻咬了一小口,“坏家伙!”

    “呜呜。”绾绾假哭,嘴里叽里呱啦说着听不懂的婴语,但看神情,静姝知道这是在控诉她。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