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8章

    “各地武装叛乱,第一需要问责的是各地官员。微臣有听闻过各地官员与本地势力勾结的情况。甚至民间有言‘天高皇帝远,庙小神仙大’。”

    “为解决此事,或许需要革新官员制度,规定异地为官,官员不许在籍贯地任职,也要规定官员的任期,以免地方官员与本地势力相勾结。”

    第64章

    苏明礼此话一出,朝中的大臣纷纷点头。

    能在一时间能想出这样的计划,苏明礼确实是有东西在身上的。

    光启帝闻言,也肯定的点了点头:“爱卿之策是为良策,避免本地势力与当地官员相互勾结,叛乱便能及时解决。”

    林丞相听见这话,先是微微一惊,眼眸瞬间变了变,随后又是微微一笑:

    “小苏大人的主意果然好,一语中的,可惜仓促而言解决不了根本。”

    “陛下如今烦忧之事,是各地的武装叛乱,若是此刻调动官员,激怒各地势力不说,新来的官员人生地不熟,不好管,也不敢管。”

    “如今当务之急是解决眼下的难事,百姓武装叛乱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从根本去解决百姓的叛乱?由下至上,这才能稳固。”

    苏明礼没有说话,辛侍郎却猛地抬头,紧紧的盯着林丞相的后背。

    光启帝听闻这话,又看了苏明礼的反应,于是也问:

    “那其他爱卿还有没有见解?如何杜绝匪乱,杜绝武装势力的叛乱?效果又是要立竿见影。”

    朝堂在一瞬间沉寂了下去,

    其实这件事情已经是历史难题,各地叛乱层出不穷,需要皇帝派兵镇压,可今日此处平息,明日那处又起,也实在想不到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

    没有人回答,人群中只有交头接耳的议论声。

    就在此刻,队伍的最后端突然出列了一个人。

    贺云策出列,对着皇帝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微臣心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眯着眼眸,点了点头:“讲。”

    “微臣以为,此事层出不穷,乃是历史遗留问题,与陛下无关,可此事不解决,又将是心腹大患。”

    “因此,需要治标治本,又需要因地制宜。首先解决百姓听从违法势力叛乱的原因,在东南地带兴修水利,合理灌溉农田,保障民生;在中原府邸掌管宗祠,减少寺庙,清理匪寇藏身的地方,削弱宗族势力。”

    “保证民生之后,就算是有人想要闹事,可百姓安居乐业,那么武装势力又是从何而来?”

    听闻这话,现场一片沉寂,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暗暗抽着气。

    可贺云策的话还在继续:“另外,最关键的事,便是重新划分行政区域,使区域犬牙交错,此法能够防止地方依靠天然地理屏障形成割据势力。”

    “同时,不同地区、地貌相互交错,增加了军事防御的复杂性,各地军队也能互相相应,迅速镇压。”

    “不同的民风民俗,防止能形成团结的割据势力,同时也有利于各地经济交互……”

    男子声音雄浑,字字句句,解释的简单又清晰。

    他说到最后,让全场的官员是一片哗然。

    此方法实在是太妙!从他们从未想到角度解决了此事,解决了陛下担忧已久的千古难题!

    此人不过是个无名小卒,年纪轻轻,却能在林丞相发问后的顷刻之间,想出这样周到的解决办法。

    天纵奇才!这真的是天纵奇才啊!

    光启帝静静的听完这话,表情也有了明显的变动。

    他眼眸一亮,又是眯着眼睛盯着最远处的人,招了招手:“你姓甚名谁?是哪里的官?上前来给朕瞧瞧。”

    “你现在站的太远了,朕看不见。”

    贺云策闻言,压住了自己狂跳的内心,死死屏住呼吸,便从人群的最后方走了出来。

    这个主意是他前世结合了各地的事迹,自己想出来的,不是其他人给的。

    前世他提出这个主意后,便获得了陛下的赞叹,最后也在各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如今他在顷刻之间提出,怕是要惊艳四座,身边又有林丞相的提携和帮助,是绝不可能出错。

    刚刚官员们的赞叹就足以说明一切!

    而他珠玉在侧,直接把苏明礼狠狠的踩在了脚下,衬得他什么也不是!

    贺云策无比振奋的想着,整个人变得更加笃定。

    他微微抬着下巴,路过了苏明礼的身边,与苏明礼擦肩而过,又是继续往前走。

    瞧见贺云策的背影,苏明礼微微皱了皱眉,脸上满是意外。

    而辛侍郎的脸色却是完全的沉了下去。

    “微臣贺云策,如今在中书省担任九品的主簿。”

    贺云策走到皇帝跟前,不急不慢的说着,又是朝着皇帝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一举一动都充斥着文人的风骨。

    光启帝瞧见了贺云策的模样,先是一愣,然后眉头一皱:“你是安定侯府的二公子,朕数日前在御书房召见了你,朕有印象。”

    他后面的话还没有说完,可一切尽在不言中,皇帝明显的记起了从前的事情。

    贺云策没想到皇帝会是这样的反应,他的表情微微一僵。

    林丞相听懂了皇帝的意思,只是佯装不知情的笑了笑:

    “贺主簿的这个主意倒是妙极了,不仅是解决了陛下忧心的千古难题,更是福泽百姓,让天下万民感受到皇恩浩荡。”

    其他官员不知道皇帝说的意思,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可:“没错,这主意确实是好。”

    光启帝听闻这话,身子微微往后靠了靠,他瞥着贺云策跪倒在地上的身影,没叫他起身。

    沉默了良久,反倒是意味深长的询问:“这个主意是好,朕也这么觉得。”

    “可朕想知道,这个主意,真的是你一个人想出来的吗?”

    光启帝的话,让在场的所有官员脸色一变。

    贺云策的浑身也是一僵,可众人还是听见皇帝的声音,在不紧不慢道:

    “可朕记得,你前几日还是个白身,并且从前声名大噪的两税法,实际上是小苏爱卿的主意,那么今日你这个犬牙交错的主意,到底是如何想出来的呢?”

    朝堂在一瞬间陷入一片沉寂。

    贺云策此刻舌根都有些发紧:“陛下,从前的事情完全是一个误会,此法是微臣一人想出来的没错。”

    第65章

    “哦?”皇帝低垂着眼眸,坐在龙椅上没有动。

    感受着他积久而成的威势,那意味深长的发话,让林丞相的心中都有些发紧。

    可贺云策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前世他在皇帝身边待了二十余年,伴君如伴虎,他早就摸清了光启帝的脾气和秉性。

    光启帝知人善用,他最喜欢有用的人,他不喜欢求饶和讨好,而是喜欢摆事实、讲证据。

    前世可不是白活的,这既是刁难,也是机会。

    于是贺云策不卑不亢的回答:

    “因地制宜、犬牙交错的主意,是微臣自己所想,微臣未当官时,便偶然听闻父亲关于此事的疑虑,入中书省当官后,便翻阅了各地的资料,力求找到方法,为陛下排忧解难。”

    他语速缓慢,吐字清晰,说出来的话让人信服,若是不知道的,便以为他是朝中的高阶官员。

    皇帝没有说话,视线仍旧是锁定在他的身上。

    众人只听他继续说道:“微臣能当着陛下的面提出,便是问心无愧,否则陛下慧眼识珠,微臣的伎俩岂不是自寻死路?”

    贺云策说着,又是缓缓抬头,挺直了脊背:

    “至于两税法的事情,也诚然是微臣自己想出来的,只是不知道小苏公子早已提出,于是班门弄斧,弄出了误会。”

    苏明仁最讨厌巧言善辩之人,心中对这个贺云策更是厌恶至极,他听见这话,只是冷哼了一声:

    “误会?可你传出苏明礼将死之事,也是个误会?”

    贺云策只是不动如山的点了点头,掩下了眼底的所有情绪:

    “是个误会,求陛下明鉴。微臣事后才知道小苏大人也同样想出了两税法,可这件事在之前只有苏明礼和辛侍郎自己知道。”

    “小苏大人在病榻之中,昏迷不醒,而辛侍郎与微臣不认识,也从未相见,那么敢问微臣又是哪来的途径得到了两税法的内容?”

    “还不知死活的将此法重新献给辛侍郎?”

    贺云策说着,眼前浮现出了宋熹之的脸,语气也带上了几分轻蔑:

    “难不成,是宋熹之,微臣的大嫂,小苏大人的亲侄女,偷了两税法的内容,送给了微臣。”

    听见这话,苏明仁和苏明礼在一瞬间抬起头,两个人异口同声:“这绝不可能!”

    贺云策笑了:“既然不可能,那么微臣就是冤枉的。”

    此事本不是他偷来的,是他前世知道的,那么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可能找到证据。

    贺云策把话说到这里,中书省的几位大人,想起了自己正在喝药的夫人,也纷纷为贺云策开口说话。

    秘书郎周大人,便在此刻站了出来,开始颠倒黑白:

    “臣是贺主簿的上级,也与他探讨过着两税法的内涵,实际上和小苏大人提出的两税法,还是有些出入的。”

    中书舍人吕大人,也急急搭腔:“贺主簿入衙署不过一段时日,能力和见识都是有目共睹,臣相信贺主簿。”

    礼部侍郎趁着这个机会,大声开口:“臣等相信贺主簿,他提出的主意实在是好。”

    “臣等相信贺主簿!”

    苏明仁冷眼瞧着官官相护的众人,咬紧了牙关,山羊胡子气的一翘一翘的。

    光启帝闻言,也是有些意外,他的神色明显的松动了下来:“这样多的爱卿都为贺大人求情,或许从前的事情真还是个误会。”

    “从另一个角度看,贺主簿入职不过短短几日,便收获了全部上司的赏识,也证明你是有能力提出这些主意的。”

    贺云策听见这话,只觉得自己的心脏正在砰砰的狂跳,他急忙掩下了自己灼热的目光。

    随后便听见光启帝的声音继续道:“贺爱卿,你请起吧。你的主意很好,想要什么奖励?”

    贺云策谦虚的拱了拱手:“微臣不敢居功。”

    而林丞相却在此刻笑眯眯的开口了:“臣觉得,六品谏议大夫这个位置,倒是极好!”

    他的话音刚落,苏明仁和辛侍郎错愕的抬起了头。

    苏明礼也明白了贺云策和林丞相的意图,他浑身紧绷,脸色都僵了起来。

    贺云策感受着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他极力掩盖住,又是微微低下了头。

    可林丞相仍旧是微笑着解释,面上是一副纯良的模样:

    “两次提出建设性意见,若他有真材实料,那么待在陛下身边,便能为陛下出谋划策,若是没有,陛下查出他的不对,也能直接问罪。”

    光启帝眯了眯眸子,“连胜三级?这简直是史无前例。”

    林丞相却说的笃定:“若没有先前的误会,贺云策门荫入仕,实际也不会只是一个主簿……不过陛下,这都是微臣的愚见,微臣只是不舍明珠蒙尘!”

    光启帝听到这里,沉默了片刻。

    无论是林丞相,还是其他官员的态度,都说明了贺云策真的是有真材实料,是个好苗子。

    当然,他提出的意见也确实是好。

    若是之前没有误会,以贺云策的身份和才能,门荫做个七品官也是可能,九品的主簿,也实在是有些让安定侯府难堪。

    一想到生死未卜的贺景砚,皇帝终于松了口:“好,那朕就为你破了这个例,众爱卿,可要向贺爱卿好好看齐啊!”

    贺云策听见这话,在一瞬间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他猛地闭上了双眸,随即又是磕头道谢。

    “臣谢陛下隆恩,日后定当尽心竭力。”

    多亏了若安的医术,他才得到了那么多大人的支持,第一次上朝,便旗开得胜,把苏家人狠狠的踩在了脚下!

    可这只是一个起点,六品、五品……一品,他要一步步的爬上去,他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要让若安成为一品诰命夫人!

    第66章

    光启帝金口玉言,升了贺云策做六品的谏议大夫。

    而苏明礼原本预定的官位被贺云策截胡,一时间前头再没有适合的官位空缺,于是升迁的事情就一下子被搁置了下来。

    一下朝,贺云策的身边便被各位大人团团围住,他们又是恭喜又是称赞,成群结队的跟在贺云策的身边往外头。

    耳畔充斥着溢美之词,贺云策春风得意,却还要连连谦虚。

    “感谢感谢,日后云策还要仰仗各位大人的提携。”

    “初入仕途,还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还请各位大人多多指教。”

    贺云策说着,瞧着走在自己前头的人影,眼眸一亮。

    他加快了脚下的步伐,走到了苏家兄弟的身边,又是笑着对苏明礼拱了拱手:

    “小苏大人,我们同在中书省为官,日后还需要您的帮助啊。”

    他眉飞色舞的说着,眼眸上下的扫视了一下苏明礼有些苍白的脸,随即不怀好意道:

    “听闻小苏大人是身体好转,才在今日事上朝,可如今瞧着,为何脸色是这样的苍白?小苏大人还是要好好关注身体才是啊!”

    苏明礼沉得住气,嘴角扯出了一抹笑意,他目光直视着贺云策,却没有退让:

    “那还是要恭喜贺大人了。”

    林丞相站在贺云策的身边,感受着两人之间的刀光剑影,也微微一笑:

    “日后云策就是六品的谏议大夫,比明礼高了一阶,也是要多多提携明礼才是啊!”

    辛侍郎听见这话,脸色便在一瞬间沉了下来:

    “林大人,你知道我想要干什么,却故意抢在我面前,如今这样说话,怕是不好吧!”

    林丞相把双手拢在袖子里,也不计较辛侍郎言语上的冒犯,他脸上的笑容是更深了:

    “辛侍郎,什么叫故意?你这话可就说错了,谏议大夫的位置空悬,那就是人人都有机会的。”

    他说着,眼眸深深:“陛下看好贺大人,又觉得他的主意好,便想要留他在身边出谋划策,你这意思,是对陛下不满意吗?”

    辛侍郎被气的眼前一黑,苏明礼见状,急急上前,拦住了辛侍郎。

    其他官员也在纷纷附和:“小苏大人的主意是好,但是比不过贺大人的主意,陛下知人善用,那么贺大人官位在小苏大人之上,这也很正常。”

    苏明仁长腿一迈,赶到了苏明礼的身边,视线一点点的扫过这些附和的官员:

    “听闻丞相的女儿,各位大人的夫人们,身体都不太好,最近都在宋若安手下治病,这是否是贺大人能够升官的重要原因呢?”

    林丞相一听这话,眼底瞬间幽深了几分:“苏大人这是什么意思?我听不明白。”

    “不过妙可就是我的全部,你最好别随便拿她当筏子,还有,你也要管好你的侄女。”

    林丞相说着,又是讥讽的望向辛侍郎,言语带有威胁:“听闻辛侍郎的夫人也在宋熹之手下治病?难怪辛侍郎和苏家关系这么好。”

    “只可惜,若是找到糊涂庸医,害死了佳人,那可就是害人害己了。”

    苏明仁听见这话,原本愤怒的态度却在瞬间缓和了下去,他甚至突然笑了起来:

    “这话我也送给几位大人,希望几位大人日后不要后悔。”

    林丞相以为苏明仁是辩无可辩,开始心虚,于是他的态度也越发嚣张: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本官做事绝不后悔,当然,小苏大人也要愿赌服输才好。”

    贺云策也洋洋得意,巨大的成功让他整个人仿佛是在云端,要飘飘然起来了:

    “这是第一次,小苏大人先适应适应,接下来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到那个时候,小苏大人可不要口不择言了。”

    其他官员也笑着开口:“小苏大人官场失意,却心生怨怼,这可不是好事,只怕没人会喜欢。”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