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陛下,春祭将近,臣派人清查了各州农户情况,发现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即使春回大地,流民便是想回乡耕田,也没有田地让他们耕种了。”户部尚书出列。
普通百姓在活不下去的情况下,卖田是常规操作,这就给了贵族阶层和大地主们低价购田的机会,甚至都不用威逼百姓,就有活不下去的平民主动买田。
户部尚书指出的现象,是严冬过去后,朝廷面临最严峻的难题。
这算是寒灾的后遗症。
穿着明黄龙袍的女子,气态威严的扫过群臣:
“众爱卿可有良策?”
诸公纷纷献计,但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办法,治标不治本。
自古朝廷最恨土地兼并,却又最无可奈何。
因为兼并土地的,就是各州各地的“掌权人”,那些乡绅豪门,很大一部分就是告老还乡的官员。没有人会傻到自己打自己,诸公也是这个阶层的人。
其次,抛开自身阶层来说,这个问题确实难以处理,因为逼迫太过,会遭遇土地主的反弹。
尤其是如今动乱不安的局势,更让诸公束手束脚。
永兴这个废物……怀庆默默听完,说道:
“朕倒有几个法子,诸公可以一听。”
当初永兴如果采用许二郎的计策,土地兼并现象便能大大缓解。
君王无能,便是祸国殃民。
怀庆道:
“在剑州和禹州增设关市,建立集镇,增进与北方妖蛮、南疆万妖国、蛊族的买卖,收取中原商队和异族的商税,充盈国库。”
诸公眼睛一亮。
这确实是个好法子,南疆物产丰富,木材、药材、猎物、皮毛应有尽有,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地。
北方妖蛮同样盛产皮毛,而这些恰好是如今中原最紧俏的物资,中原商队必定趋之若鹜,挤破脑袋的前往关市做生意。
银子就能大把大把的流入国库。
换成以前,陛下的法子肯定不行,但近来许银锣和万妖国、蛊族结盟,双方是有和谐贸易的基础的。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盈国库,南疆和北方的物资也会涌入中原,大大缓解物资匮乏的窘迫局面。
而有了贸易,必然能带动劳作,让百姓有事做,有收成。
在诸公分析着此计利弊的时候,怀庆继续道:
“战时买卖田地,人头落地!让户部彻查入冬以来的田地交易情况,凡买卖田地者,杀无赦!”
这句话,瞬间把诸公拉回现实,那些如今述职的各州大佬,脸色一变。
“陛下三思。”
首辅钱青书出列,沉声道:
“若是如此,必定引来当地豪绅的反扑,乱上加乱,后果不堪设想。”
怀庆微微颔首:
“钱爱卿言之有理,朕初登大宝,不宜乱造杀孽,便让那些购田者,以买时的价格,卖还给朝廷。”
诸公闻言,愣了一下。
忽然明白怀庆陛下增设关市的原因,这是为收回田地做铺垫。百姓卖田,肯定是贱卖,朝廷回购不需要花费太大的代价。
但这办法好是好,但各地乡绅地主,未必答应啊。
一位回京述职的布政使出列,高声道:
“陛下此计虽妙,但时机不对。”
以时局动荡为由,吧啦吧啦的说了一通。
他当然不能明着和怀庆抬杠,用战争做理由是最好的挡箭牌,而且确实有道理。
朝廷现在并没有这个能力做这件事。
怀庆高居御座,面无表情的听他说完,望着下方的诸公,道:
“朕昨夜收到许银锣法器传书,浔州大捷,杀敌一万余,许银锣击败云州超凡强者,将地宗道首,斩于青州。”
金銮殿内,猛的一静。
安静了几秒后,左都御史刘洪狂喜,高呼道:
“天佑大奉,天佑陛下!”
喜悦的情绪在殿内传播,诸公精神大振,满脸亢奋。
自监正“殒落”后,朝廷便处于低迷状态,太需要这样的捷报来振奋人心了。
那些入京述职的官员,骇然对视。
这一刻,他们突然明白女帝为何故意冷落,心里的不满和警惕,烟消云散。
对于强行回购田地之事,也不敢再反对,他们相信以女帝的手腕和魄力,绝对做的出大举屠杀乡绅豪强的举动。
而事实证明,朝廷有这样的能力。
……
散朝后。
孙尚书追上首辅钱青书,感慨道:
“我仿佛又回到了魏渊在时。”
他指的是元景在位时的局面,与永兴帝不同,元景的手腕、心机,是能压住魏党和王党的。
钱青书沉默一下,摇头道:
“不,陛下的能力,远超元景帝。”
怀庆处理政务的能力,绝不是元景帝能比拟,后者厉害在于帝王心术,前者是实打实的能力。
刚才陛下的一系列计策,让钱青书产生自己是尸位素餐之辈的羞愧。
孙尚书笑道:
“这是好事。”
钱青书默然几秒,叹息道:
“是,天大的好事,大奉气数未尽。”
……
天亮后,各大衙门的告示栏,城门口的告示墙上,张贴出浔州大捷的情报。
正如刘洪所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它一下子把怀庆登基最后的后遗症抹除。
即使最执拗死板的人,也没法再说出“女子称帝祸国殃民”的话。
“陛下真的是天命之人,难怪登基之日,天降祥瑞,看看,这才登基多久,雍州就打了胜仗,咱们也不用担心叛军打到京城来了。”
雍州紧邻着京城,如果雍州战局不利,京城百姓就要慌了。
“陛下当然是天命之人,因为她是许银锣选的。”
“我就说嘛,许银锣在玉阳关可是一人一刀,赶走二十万巫神教大军的英雄,区区云州叛军而已。”
“二品高手是什么境界,很厉害的样子?”
“当然厉害,但再厉害,也没许银锣厉害,许银锣是一品。”
“胡说八道,那不是只比这个二品厉害了一个品级而已,许银锣明明是皇帝级别的,没有品级了。”
消息迅速传来,市井百姓欢呼如沸。
……
浔州,大宅。
许七安酣睡中,忽然被熟悉的心悸感惊醒。
他懒洋洋的伸出手,地书碎片从凌乱的衣服堆里飞起,撞入低垂的床幔。
然后被一只白皙的玉手截胡。
洛玉衡睁开眸子,收回手臂,像看手机一样看着地书碎片的镜面。
……许七安只能凑近了她,和她一起看镜面显示出的文字。
洛玉衡皱了皱眉,淡淡道:
“你压到我头发了。”
剪成寸头吧……许七安心里吐槽一句,小心翼翼的把她散在软枕上的青丝收束好。
洛玉衡这才满意。
不错,金莲道长很守承诺吗……许七安眼睛亮了,给小姨解释道:
“是关于地书碎片的秘密。”
第757章
地书和守门人
地书碎片的秘密……洛玉衡心里一动,握着地书碎片的手紧了紧,防备许七安突然抢走。
她是有身份地位,有人设的,不能像慕南栀那样一把年纪了,还对一个小男孩撒娇耍脾气。
嗯,以上是洛玉衡出于情敌心理的主观臆测。
道长,我觉得阿苏罗是开玩笑,我们不会把你逐出天地会的……李妙真看到金莲道长的传书,差点没笑出声。
身为地书碎片的主人,李灵素同样也听到了可怕的呓语,后续阿苏罗“威胁”金莲道长时,他依然在场,所以立刻明白金莲道长所谓的秘密,多半就是这件事。
其他地书碎片持有者没有说话,全神贯注的盯着地书碎片。
这时,丽娜久违的跳出来传书:
心性淳朴的南疆小白皮,对这件事非常愧疚。
这条传书刚发出去,他就看见丽娜又传书了:
丽娜的一番话,就像警钟一样敲在众人心头。
恒远大师替金莲道长说话。
阿苏罗因为自身的遭遇,是个资深的阴谋论爱好者。
我当初为什么会把丽娜招入天地会……金莲道长深刻反思了三秒,得出结论是,福缘有时候也不能尽信。
丽娜或许福缘深厚,但福缘和智商是没有关系的,尽信福缘,不如无福缘。
棉被下,许七安的右臂轻轻揽住洛玉衡的小腰,手掌轻轻摩挲,感受着小腹肌肤的细腻和嫩滑,问道:
“国师觉得呢?”
洛玉衡没搭理许七安的轻薄,淡淡道:
“要诞生一个邪恶意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另外,地宗修功德,因果反噬之下催化了黑莲的出现。这是金莲数百年行善积德积累的因果。”
同样是道门大佬,洛玉衡的话在许七安看来,就是权威专家的发言。
于是更专心的享受国师的小腰。
女子纤腰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宝地,人们往往只顾着欣赏它,却极少去把玩、品尝它。
当然,这只限于身段好的女子,小肚腩不包括在内。
解释完了,金莲道长回归正题:
地书的诞生?我好像听李妙真说起过,但忘记是怎么回事了……许七安把半张脸埋在洛玉衡的玉颈,一边亲吻、舔舐,一边抽空看着地书碎片。
李妙真和李灵素对地书有些了解,但没搭茬,因为不想给金莲道长东拉西扯的机会。
其他成员则对地书的来源好不知情,另外,也不想给金莲道长东拉西扯的机会。
见无人应答,金莲道长只好无奈的自己接过话题,传书道:
和术士体系差不多啊,这不是弱化版的术士吗……许七安想这么回复,但“手机”被小姨女友霸占着,他无法传书。
另外,他想起来了,当初聊到地书碎片时,李妙真说过,地宗的地书好像是道尊从一群传说中的山神水神手中获得,嗯,应该是李妙真说的。
怀庆脑子永远是最灵光的,立刻给出答案。
楚元缜分析了片刻,传书说道。
宗门的古籍里没有说的那么详细……李妙真和李灵素想起来了关于地宗地书的记载,只知道是源于古代山神水神,但古籍里没有记载的那么详细。
另外,值得一提,李灵素和李妙真可谓博闻广识,天宗的古籍,他们都看过,且牢牢记于脑海。
这并不是说卧龙雏凤有多好读书,而是身为天宗圣子圣女的硬性指标。
连几百本书都记不住,那当什么圣子圣女,什么?你说不想当?行,那今天就清理门户。
天宗的教育方式大概就是这样。
而且师父们清理门户起来,眼睛都不会眨一下,毕竟太上忘情。
道尊把香火神道灭了……天地会成员尽管心里有所猜测,但看到金莲道长点明,仍难掩惊叹。
道尊这位最神秘的超品,背地里做的大事,真是一件比一件震撼。
阿苏罗提出猜测。
这就是地书的来历啊,难怪地书能收取龙脉,难怪地书能克制地脉……天地会成员恍然大悟。
!!!就像一道惊雷,在天地会成员耳边炸开,炸的他们汗毛瞬间竖起,鸡皮疙瘩爬满全身。
果然是内容越短,事儿越大。许七安吞了口唾沫,喃喃道:
“地书碎片的器灵,难道是……”
他感觉到怀里的洛玉衡,娇躯紧绷了一下,似乎也被这个消息震撼到了。
很长时间没有人说话。
洛玉衡和许七安沉浸在这则震撼人心的消息里,久久无法平静。
洛玉衡默然片刻,道:
“手给我。”
许七安一愣,然后心领神会,把按在小姨腹部的手伸出被窝。
洛玉衡抓着许七安的手指,快速书写:
许宁宴还是那么的条理清晰……天地会成员脑子里有十万个为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问起。
见许宁宴清晰直观的指出事件的核心原因,众人心里松了口气,一边在心里夸赞许宁宴,一边静等金莲回复。
国师你还是不够聪明啊,道尊的目的,我已经猜出来了……许七安轻叹一声,还是小恶聪明,小恶是国师智商巅峰的表现。
他的话,说服了天地会成员。
楚元缜不解道。
逻辑清晰!
没必要次次提黑莲,好歹给我些面子啊,你们这些小辈安全不懂尊老……金莲道长传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