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章

    沈娢从不来姜家,但姜家送的东西,倒是没一件不收的。

    母亲生下龙凤胎的事,没有一个人信她,平远侯府没人信,姜家也没有,母亲越是执着,姜家就越愧疚。

    从马车上下来,沈棠迈步进姜家,姜家有一个算一个看到她都是不敢置信。

    毕竟姜老太爷过寿都不来的人,不年不节,不,是前两日为了拒嫁靖阳王世子,不惜拿金簪扎伤自已的人,该待在府里养伤的人却出现在了姜家,不惹人奇怪才怪了。

    沈棠到姜家的次数实在是太少,少的连路都不熟悉,还得丫鬟带路。

    丫鬟领着沈棠进二门,朝姜老夫人住的翠柏院走去。

    走到一半,沈棠就看到两道俏丽身影朝她飞快走来,正是姜家两位表姐妹。

    沈棠和她们倒是挺熟,她虽甚少来姜家,但京都世家办的大大小小的宴会没少参加,她和姜家表姐表妹能在别人家府上碰面,说上几句话。

    见到沈棠,姜二姑娘姜柠欣喜道,“丫鬟禀告说表姐来了,我还不敢相信,竟是真的来了。”

    沈棠问道,“外祖母还好吧?”

    姜柠道,“祖母听说你为了不上靖阳王府的花轿,扎伤自已的事,心疼了两天,刚刚听说你来,高兴的眼泪都涌出来了。”

    外祖母疼她,沈棠是知道的。

    每每来,外祖母总是要把她搂在怀里,半天都不松开。

    沈棠道,“我这就去给外祖母请安。”

    沈棠抬脚就要往翠柏院走,却被姜柠拽住袖子,道,“表姐得等会儿才能去。”

    沈棠看着姜柠,“府里来客人了?”

    姜柠捂嘴笑道,“怕是过不多久,大姐姐就要出阁了。”

    姜梨脸腾的一红,作势要打姜柠。

    两姐妹嬉闹,看着姜梨羞涩的模样,沈棠心情却像是被乌云笼罩了般,闷的她有些喘不上气来。

    沈棠问道,“来提亲的可是永宁伯夫人?”

    姜柠点头,“永宁伯夫人来替李三少爷求娶大姐姐。”

    说着,姜柠又觉得奇怪。

    方才表姐好像并不知道府里来客人了,怎么又猜到来的是永宁伯夫人?

    沈棠云袖下手攥紧,道,“我得去见外祖母。”

    她转身就走。

    她为什么带伤也非要来姜家不可?

    就是为表姐姜梨的亲事来的!

    前世她嫁给谢归墨冲喜,谢归墨当天晚上就醒了,这事在京都引起不小的轰动,都说冲喜管用,也让不少家里有生病,一直治不好的人家生出来冲喜的念头。

    永宁伯府就是其中一个。

    永宁伯世子身染肺疾,卧病在床,至今未娶妻,也没有定亲,沈娢和靖阳王世子半年前定下的婚约,都怕守寡不愿意嫁,何况明知道永宁伯世子有病在身了。

    永宁伯府想死马当成活马医都办不到,没人愿意嫁,永宁伯夫人为了儿子的病,不惜骗婚。

    她打着为嫡次子李三少爷议亲的幌子上门提亲,永宁伯世子是肯定活不长的,前世不到两个月就病逝了,爵位自然就落到李三少爷头上,永宁伯夫人登门为李三少爷提亲,姜家怎么可能会不同意?高高兴兴就应了。

    可到了出嫁那天,才发现永宁伯世子和李三少爷同日娶妻,该嫁给李三少爷的姜梨被送进了永宁伯世子的新房,嫁给永宁伯世子的姑娘却嫁给了李三少爷。

    永宁伯府说是下人忙中出错了,登门赔礼,但木已成舟,只能将错就错了。

    可这错的是姜梨的一生。

    永宁伯世子成亲不到月余就病逝了,姜梨和永宁伯世子都没圆房就开始守寡,后来姜家出事,病的病,死的死,她一根白绫了结了自已。

    前世,沈棠一直愧疚,认为是自已给谢归墨冲喜,害了姜梨,想着这一世,她不嫁了,应该不会有这一出了。

    但她不放心,再加上她想见外祖父外祖母,还是来姜家了。

    没想到不论有没有她给谢归墨冲喜这回事,永宁伯夫人都会打姜梨的主意!

    永宁伯夫人自已也有女儿,她摸着自已的良心说,她舍得自已女儿嫁给一个命不久矣的人冲喜吗?!

    永宁伯夫人想给儿子冲喜,又怕冲喜管用,不敢随便让个人占了她永宁伯府世子夫人的位置去,就选中了门庭清正,在朝中没什么靠山的姜家。

    心头堵着一团怒火,沈棠脚下步子越发的急,银杏小跑才能跟上。

    姜梨姜柠互望一眼,不知道沈棠为什么这么急着要见姜老夫人,也赶紧跟上去。

    第13章

    心虚

    沈棠一口气走到翠柏院,没让丫鬟通传,直接就进屋了。

    绕过花鸟山水双面绣屏风,沈棠就看到坐在罗汉榻上,头发梳理齐整,但两鬓早已霜白的姜老夫人。

    此刻姜老夫人和永宁伯夫人相谈甚欢。

    姜老太爷官拜御史,姜家诗礼传家,不是会轻易把人往坏处想的人,永宁伯夫人又长袖善舞,八面玲珑,谁能知道人家笑面下竟给姜家挖了这样一个深不见底的坑。

    沈棠走过去,丫鬟瞧见了她,道,“表姑娘……”

    听到丫鬟的喊声,姜老夫人才注意到沈棠进来了,她先是一怔,随即眼底就被泪花蓄满。

    沈棠容貌生的太像姜氏,乍一眼看去,姜老夫人恍惚以为看到了自已女儿。

    沈棠走上前,福身给姜老夫人行礼,哽咽唤道,“外祖母……”

    明明都住在京都,离的不远,却像是隔了几百里一般。

    姜老夫人也顾不得永宁伯夫人在,连连招手道,“快过来,让外祖母好好瞧着。”

    沈棠走上前,姜老夫人紧紧的手握沈棠的手道,“你不是受伤了吗,怎么不在府里养伤,来姜家了?”

    沈棠酸了鼻子道,“我今儿是代母亲来给您和外祖父请安的。”

    靖阳王世子昏迷不醒,沈棠却在花轿前,言之凿凿他不用冲喜也会醒,甚至拿自已的命做赌,这事随着靖阳王府花轿空着抬回去,传的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靖阳王世子醒后,就更是人人好奇,沈棠晕倒了,叶贵妃还把二太太叫进宫问话,沈棠是奉九泉之下亡母的托梦叮嘱拒婚也随之传开。

    因为这事,京都这两天的香烛纸钱都卖了一空,供不应求,都是祭拜祖先求庇佑的。

    想到死去的女儿,姜老夫人泣不成声,“是姜家对不起你父亲和你母亲……”

    沈棠摇头,“母亲从没怪过姜家,她让您和外祖父保重身子,还让您护好表姐,别叫她被黑心烂肝的人算计了去……”

    前面的话听着很正常,但后面这句,就叫人听不明白了。

    姜梨望着沈棠,姜大太太心往上一提,永宁伯夫人的反应就更大了。

    她正和姜老夫人提亲,替儿子求娶姜大姑娘,平远侯府二姑娘就来了,当着她一个外人的面,祖孙哭哭啼啼的,实在是尴尬,她端茶降低存在感,可茶才端起来,就听到“算计”两个字,她心咯噔一下慌起来,抬头去看沈棠,正好和沈棠眸光撞上。

    沈棠眼底一抹寒意,惊的她失神将茶盏打翻。

    永宁伯夫人打翻茶盏,屋子都跟着乱起来。

    丫鬟赶紧帮她擦身上的茶水,永宁伯夫人却是已经待不住了,匆忙道,“我就先告辞了。”

    不等姜老夫人开口,永宁伯夫人起身就赶紧走了。

    走的很快很急,好像慢了就会被人拿扫把撵出去一般。

    姜大太太虽然很心急想知道为什么要护好她女儿,但来者是客,永宁伯夫人离开,不能不送,她还是出去了。

    姜老夫人则有些奇怪永宁伯夫人的惊惶,还有沈棠看向永宁伯夫人的眼神……

    永宁伯夫人脚步凌乱的离开,姜老夫人收回眸光,看向沈棠,“永宁伯夫人这是……?”

    沈棠愤慨道,“她是心虚了。”

    心虚?

    姜老夫人心头一震。

    莫非要算计梨儿的就是永宁伯夫人……

    哪怕到这会儿了,姜老夫人也没把人往坏处想,沈棠道,“永宁伯世子身染恶疾,病入膏肓,已命不久矣,他一病逝,世子之位就是李三少爷的了,永宁伯夫人现在竟有心情给自已并不着急议亲的嫡次子提亲,外祖母不觉得奇怪吗?”

    这一点确实奇怪。

    虽然大家都觉得永宁伯世子的病十有八九是没转圜的希望了,世子之位是李三少爷的囊中之物,但到底永宁伯世子现在还没死,李三少爷还不是永宁伯府世子。

    伯府一个少爷喜宴规格和世子还是要差一个等级的。

    再者李三少爷年纪也不大,等成了世子,再议亲也不迟,确实过于心急了些。

    不过做娘的想儿子早日成亲,早点抱孙儿也在情理之中……

    想到方才永宁伯夫人的慌乱,怕是真存了算计。

    姜老夫人心底闪过一丝猜测,让她的脸色难看起来,她看着沈棠,沈棠压抑了怒气道,“永宁伯府打的就是偷梁换柱,借嫡次子的幌子给病入膏肓的世子成亲冲喜。”

    姜二太太倒吸一口凉气。

    姜老夫人气的嘴皮直哆嗦。

    姜梨更是脸色惨白。

    若没有永宁伯夫人当场落荒而逃,她们还能怀疑是沈棠误解了,可沈棠还什么都没说,永宁伯夫人就心虚逃了。

    “欺人太甚!”

    方才姜老夫人有多高兴,现在就有多愤怒。

    气的姜老夫人猛烈的咳嗽起来。

    沈棠连忙抬手帮她拍后背顺气。

    “外祖母别气坏了身子……”

    姜老夫人怎么能不生气,要不是沈棠及时进来,她就允婚了。

    怕姜老夫人气坏自已,沈棠转移话题道,“我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外祖母。”

    姜老夫人望着沈棠,沈棠道,“在梦里,母亲告诉我,大哥还活着,人就在京都,让外祖父和舅舅别派人到处去找大哥了。”

    自从大哥失踪后,平远侯府和姜家这么多年一直在派人找寻,只是找了十几年,一点消息也没有。

    不少人都认定大哥早就被害死了,就连父亲都不抱什么希望了,舅舅一直不放弃,还一度要为离京找大哥辞官,被父亲拦住了。

    父亲知道大哥的失踪不是姜家故意为之,姜家疼母亲,两个舅舅更是疼大哥这个亲外甥,若是可以选择,舅舅宁愿丢的是表哥,换大哥回来。

    沈棠早把大哥在京都的消息告诉父亲沈绥了,但多一个人寻找就多一份力量,与其姜家浪费人力财力满大齐的找,不如集中精力在京都找寻。

    姜老夫人抓着沈棠的手,喜极而泣,“你大哥真的在京都?你没有骗外祖母?”

    沈棠摇头,“等找到大哥,您就知道我没有骗您了。”

    第14章

    寻死

    姜家和平远侯府找丢失的平远侯世子沈延找了十几年,一点音讯都没有,现在却告诉她人就在京都,离他们并不远,姜老夫人不敢相信,更不敢不信。

    沈棠说不用冲喜靖阳王世子就会醒过来,人当真很快就醒了,还有方才发生的事,也由不得他们不信。

    姜老夫人高兴的说不出来话,要不能把外孙儿找回来,她就是死了也不能瞑目。

    想到姜氏给沈棠托梦,死了十几年也不能安息,姜老夫人心如刀绞,握着沈棠的手问道,“你母亲可还有别的交代?”

    沈棠正要说呢,当下点头道,“春闱在即,母亲说两位表哥肯定能榜上有名的,但切忌春闱前去有水的地方。”

    前世春闱前,大表哥二表哥应同窗之邀去游湖放松紧张的备考心情,结果在游船上出了意外,二表哥落水,大表哥跳下去救他,险些一起淹死。

    虽然两位表哥命都救了回来,但大表哥胳膊受伤,连字都写不利索,二表哥受寒,带病上的考场,高烧险些没能活着出来。

    两位表哥读书一个比一个厉害,外祖父和舅舅对他们寄予厚望,就因为一次游湖,最后双双落榜。

    二表哥自责自已落水,连累大表哥救他受伤,影响春闱,看着那些读书不如大表哥的都高中了,一个个春风得意,心情气闷,借酒浇愁,醉醺醺的骑马回府,在路上坠马而死。

    前世沈棠从来没怀疑过二表哥的死,沈娢说二表哥是死于他们之手,只怕二表哥游湖落水和坠马都不是意外。

    老天爷让她重生,她不会再走前世的老路,她也不会让表哥再被他们给害了。

    姜家本就看重春闱,她特地叮嘱,别说出府游湖了,只怕两位表哥连府里的莲花池都别想靠近了。

    沈棠未经允许,擅自出的府,身上还带着伤,不便在姜家多待,她道,“外祖母,我今儿就先回去了。”

    姜老夫人不舍道,“好不容易才来一回,不能陪外祖母吃顿午饭再回去?”

    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了。

    沈棠知道外祖母舍不得她,她道,“我以后会常来给您请安的,来的次数多了,外祖母可不许嫌我烦。”

    姜老夫人被沈棠担心自已会遭嫌弃的模样逗笑了,伤感尽去,“外祖母只盼着你能住在姜家,日日在跟前瞧着才安心,怎么会嫌你烦?”

    沈棠自然是知道的,亲昵的靠着外祖母的胳膊。

    姜大太太送走永宁伯夫人,她脚步匆匆的进来,不过不是为了永宁伯府要算计她女儿姜梨的事,姜大太太进来道,“老夫人,府外都在传,靖阳王府退掉了表姑娘的亲事……”

    虽然姜氏生前对沈娢不闻不问,说不是她生的,甚至要掐死沈娢,沈娢也从不来姜家,但姜家一样疼她。

    听到沈娢被退婚,姜老夫人就变了脸色,“靖阳王世子和娢儿的亲事是谢老王爷和老侯爷定下的,虽然冲喜没成,但靖阳王世子已经醒了,怎么会退婚?”

    姜老夫人不信。

    沈棠道,“退婚是真的。”

    姜老夫人道,“你祖母也同意?”

    祖母是不同意,可祖母说了又不算。

    再者她折腾这么一通,靖阳王府要不退婚,她得气个半死不可。

    沈娢不是姜氏亲生的事,沈棠想告诉姜老夫人,但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母亲生前厌恶沈娢,说姜家只有她一个外孙女,外祖母又不是不知道,不一样疼沈娢,她现在还没有找到证据,本来外祖母就因为大哥和平远侯府没了往来了,要姜家再偏疼她,不把沈娢当亲外孙女,老夫人会更恼姜家。

    她又何必说出来让外祖母为难,反正有她在,不会再让任何人欺负到姜家,占到姜家半点便宜去。

    沈棠没把沈娢退婚当回事,姜老夫人也知道这事不是她能管得了的,除了心疼沈娢被退婚之外,也不能做别的了。

    宽慰了姜老夫人几句,沈棠就福身告辞了,姜梨姜柠送她出府。

    出门时,姜柠不舍道,“表姐说以后常来看祖母,不是骗祖母的吧?”

    敢情就没一个信她的呢。

    沈棠摇头失笑。

    姜柠噘嘴道,“我就知道表姐是哄祖母开心。”

    沈棠耸肩道,“说了你们都不信,那我只能用行动来证明了。”

    姜柠连连点头。

    小厮将马车赶来,沈棠坐上马车,然后就打道回府了。

    马车里,沈棠靠着马车坐着,轻轻的揉膝盖,银杏则有些担心,“姑娘没经过允许就来姜家了,回去不会挨罚吧?”

    “不会。”

    语气斩钉截铁。

    她跟在父亲身后出的松鹤堂,紧接着就出府了,祖母一定以为是父亲同意的,那日她伤的那么严重,都被叫到松鹤堂了,现在好歹养了两天,父亲同意她出府,祖母不敢责怪父亲,甚至提都不会提半句。

    而父亲才说过祖母,也不会再怪祖母放她出府。

    就算最后露馅了,她还能拿母亲做幌子,父亲腰间挂着那块玉佩,心底就算还不认同她借口母亲托梦说的那些事,也断然不会阻拦她替九泉下的母亲尽点孝心。

    再者靖阳王府退亲,祖母和父亲心情都不好,哪有心情管她出府这点小事。

    沈棠有恃无恐。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