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0章

    被人揭破口音,那人顿时哑声被推出来!

    江枝看去,的确是徐家村的外来户。

    徐二瑞开口喊:“田家二叔!”

    那人正又气又急,听到有人喊自己,抬头四下一找就看见徐二瑞,立即露出惊喜过来:“是二瑞!李老实,你们也来赶集!”

    他过来就看到江枝,忙弯腰点头:“江嫂子!”

    江枝已经听徐二瑞说过这个田贵,三十出头年纪,夫妻俩带着三个半大孩子,一家五口从外地来。

    因为家里兄弟多,这个田贵夫妻是不受父母待见的,平时在家干活的都是他俩。

    而且爹娘还说想让自己才十一岁的大女儿田桃早些嫁人,免得在家吃闲饭。

    恰遇上兵乱流落徐家村后,夫妻俩就决定在这住下,反正回去也是一辈子干活的。

    江枝觉得,能为孩子另寻出路算是一对称职父母,而且思想也不迂腐。

    第

    149章

    梨花镇(1)

    几人在镇外打过招呼,田贵就说自己无法进镇,想请徐二瑞帮忙买些米粮。

    “我这里有五十文钱,想买些细粮,能买多少买多少!”

    田贵从怀里摸索着取出钱袋,这是在医棚干活换来的粗粮卖成钱。

    不知道现在粮食价格,只能尽钱数用,可现在连镇也进不去了。

    徐二瑞拿过钱,有些意外:“田二叔,你家现在吃得起白米了?”

    田贵有些不好意思:“我媳妇又怀孩子了,吐得厉害,就想买些白米熬粥给她喝!”

    江枝:人的繁殖能力真强,现在这情况依然可以怀孕。

    不过章县令最喜欢看见这些事,人口太少,万物待兴!

    她接过钱袋:“好,我帮你问问米价,就用这五十文买吧!那你在这等着!”

    田贵连声感谢:“好,感谢江嫂子!”

    人群向镇里走,就在徐二瑞小满顺利进镇,江枝担心李老实被拦住时,李老实冒出一句,不得豁你,是本地人就被放行。

    他脑瓜子灵活,几个月天天在山上跟小满徐二瑞混,早就学会本地口音,年前就自己混进来的。

    梨花镇只有一条街,店铺沿河而建,都是一些瓦房和砖房。

    原本是五六十户人家的大村子,渐渐周围各村民众自发聚集形成集市。

    有人开店铺做生意,饭铺、酒肆、药店、布庄,也就成了有规模的商业街。

    里长代管着集市琐事,招募青壮担任镇丁,可乱兵流匪来时,镇外矮墙失守,住在镇上的里长被杀,镇丁也全部驱散屠杀。

    现在这些镇丁还是各村回来招来的,业务生疏,需要辨认口音。

    被毁的梨花镇现在已经恢复了一部分。

    赶集的人很多,每个人都在街边摆上自己带来的商品。

    有粗粮,有蔬菜,还有半旧的衣服家具。

    销售换钱也好,以物易物也好,都想赶紧找到自己家里需要的。

    过完一个冬天,每个人对生活的渴望仿佛是地皮下的草芽,都在这即将到来的春天萌发。

    徐二瑞背着一大包灯芯草,在人群里很是打眼。

    不等他放下,就有人过来询问:“小伙子,你这灯芯草是怎么卖?”

    徐二瑞没有卖过,江枝也不知道这里的物价,尤其是现在的物价。

    还是不务正业的李老实答话:“每斤五十文!”

    那人转头就走,显然是要价高了!

    徐二瑞一下就急了:“娘,人家不买怎么办?”

    江枝不急,不买就不买,她还要转一圈,看看行市再说。

    这还真不能怪李老实喊高了。

    灯芯草一般人少有买一斤的,草芯松散又轻,一斤就有一大捆,徐二瑞身上满满一大背篓还不到四斤。

    灯芯一晚上用不了三寸,一斤草够半年。

    对现在还缺吃少穿的人来说,油灯可有可无,至少江枝在山上就很少点灯。

    偶尔点灯棉线就能凑合着使,自然用不上灯芯草。

    李老实也不急,买卖东西就是这样的,他以前为了捡便宜,没少做些心里想买,人却故意转头走的动作诈别人。

    市集上卖东西的人多,买货的人少,大家都穷,每个人都是想自己能遇上一个傻的。

    江枝在卖鸡蛋的摊位上问了价,一枚鸡蛋四文钱,不便宜,比带壳的稻米贵。

    价高东西还少,那男人面前也只摆三枚蛋。

    现在能养鸡的人家少,冬天鸡缺食又不下蛋,就连山上两家人的鸡也是隔上好几天才下一个。

    二是鸡蛋什么时候都比粮食贵,就现在一个土鸡蛋至少得2元,一斤稻谷1.1元。

    所有生意最好的大概是铁匠铺,此时满满围着一圈人,一手捏着钱袋,一手摸着锄片,满脸纠结难舍。

    春播在即,无论是留下没有逃的,还是返乡,家里都缺少锄头镰刀。

    没农具就无法种地,掏空家底也得买。

    江枝先帮小满和二瑞在街边找到一处空位,把十几双草鞋、几束麻线葛丝摆上。

    草鞋定价十五文一双,十文一小束麻,十文一束葛,还有自家晒干的红棘果粉三文一斤。

    不管钱多钱少,先见钱再说。

    而带来的木耳菌干没有摆,在这里恐怕是不好喊价,若是卖得太低又亏,反正能放,还是存着等以后有机会去县城。

    一切安排好,江枝则让李老实带自己去药店。

    这里是一处两间的铺子,上次流匪入镇,药铺没人抢,但东西被砸,现在镶嵌式的门板还有破损痕迹。

    跟外面喧哗的街道相比,店里生意就冷清了,只有一个顾客提着一串药包,正很不开心的离开。

    嗯,任谁正月还没有过完就进药铺,也开心不起来。

    李老实一进店,立即高声道:“掌柜的,卖药!”

    很快,旁边隔间里就出来青年,一身蓝布棉袍洗得发白,手上捏着一个药包,头发上还满是灰尘,这是在处理药材。

    那青年看一眼李老实,显然没有认出他来:“你们是卖药?”

    江枝刚把灯芯草连背篓放在柜台上,那个伙计立即厌弃的往下推:“放下去,放下去,也不看看你这背篓底都是泥,别把我这柜台给弄脏了!”

    江枝笑笑,也不跟这个十五六岁的伙计计较,直接把背篓拎在手上:“掌柜的,这些灯芯草你们收不收?”

    那青年走过来,捏捏灯芯草,感觉质量不错,点头道:“这灯芯草不错,我这百草堂要收的,但价格上只能按往年的九成收。”

    这是不涨反降了!

    江枝蹙眉:“药怎么降了?”

    李老实也渣哇起来:“你是不是掌柜?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你叫以前那老掌柜的出来!”

    他在年前来这里卖过药,那是一个老掌柜,给钱爽利,自己的草药是鲜活的,还是按干的收,价也给得高。

    现在这年轻人抠钱。

    青年笑了笑,眼中却带一丝愁苦:“这位大叔说的应该是我祖父。

    本来年前药铺是不开门的,祖父说病不分时,医馆药铺不忌节日,一直开到年三十才歇业。

    结果他回城冒了雨受凉,现在还在家养病。这个药铺我现在暂时打理着。”

    李老实瞪大眼睛:“哎呀,老掌柜真是个好人,你家县城里也有药铺?”

    青年点头:“是的,县城里还有一处药铺!”

    江枝想起自己在县城里的霍家卖过药,那是号称最大最全的药行,就开口道:“小师傅姓什么?我之前在县城霍家卖过药。”

    青年诧异的看一眼江枝:“那是敝店本家!”

    第150章

    梨花镇(2)

    店里生意清淡,那青年见江枝居然在本家卖过药,索性就多说了一阵。

    梨花镇的百草堂是霍家旁支,之前那老掌柜是懂医的,平时也给顾客开方。

    老霍掌柜的医术只是一个爱好,寻常病能看,主要还是以卖药为主。

    梨花镇没有遭灾时,每逢集市赶集人也上千。

    这里免费开方,药价便宜,对农户人家来说就是善堂,百草堂的生意自然是兴隆。

    于是,老霍掌柜就二四八在城里,三、六、九到梨花镇,两头经营。

    可去年兵灾时老掌柜恰恰在梨花镇,虽然躲进地窖逃得性命,受了惊吓身体就不好,再在除夕夜淋雨受凉就躺下。

    老掌柜说灾民受苦,能帮一点是一点,但他病倒就只能让大孙子霍彦杰来打理百草堂。

    跟心善的老霍掌柜不一样,现在这个小霍掌柜自然要把百草堂经营起来,还是赚钱为主。

    可没有老霍掌柜在,这里的生意就淡了,现在赶集日生意也少了一半。

    江枝听着,默默点头。

    难怪李老实挖药三天就能卖三百文,花脸细辛再贵也不能卖到这么多。

    这就是老掌柜没有赚钱的在收药。

    至于为什么今天药材要降价,小霍掌柜也有话说:“我祖父做了这些年的善事,家里虽然有两个药铺却没赚到银钱。

    再这样做下去,药铺不仅要亏,还得关门,我只有控制成本,才能把这处药铺坚持下去。”

    “行,你先说灯芯草怎么个价?”

    江枝对霍家药行的印象很好,前有县城里卖山合欢时产生误会,那个掌柜是主动找老师傅验证,而不是对自己等人口出恶言。

    现在有老霍掌柜善心,再加上这个小霍掌柜看完药先就说明得降价,都是坦荡荡的人物,可以交往。

    只要把话说清楚,少一两文好商量。

    江枝也不是抱着信仰就不食人间烟火的。

    以前天天接触打折促销都习惯了,现在也把药材当生意。

    既然是生意,自然要盈利,让谁单方面亏本,这生意就做不长久。

    见江枝对价格没有异议,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因为没有免费少钱就骂自己黑心,他不免高兴。

    这一月的咒骂霍彦杰可是听得快崩溃了。

    他不明白自家祖父施药几年,现在仅一个月没有给人减免药费就被骂。

    霍彦杰脸上有了笑容,他给出跟往年一等品的价格,没有降那一成:“你这灯芯草色泽光亮,没有霉斑,茎管也粗,就给你三十五文一斤,婶子能不能接受?”

    江枝点头:“好,我卖了!”

    背篓里的灯芯草一共三斤七两,霍彦杰取了一百四十文:“多出十文钱就当婶子对百草堂的理解。”

    江枝坦然收下。

    这些灯芯草也是去年灯草的全部收成。

    这草虽然水边很多,但不是一大株草全部能剥成灯芯,还得精心挑选。

    在现代,药材里四川的灯芯草品质一般,茎细的就不能剥取髓心。

    而贵州等地所产者,茎细,髓心小,也不能剥取。

    只有苏州所产灯草,品质最好,其外皮为制作蓑衣的原料,还能编席,而茎的髓心只为副产品。

    这边卖药说话,李老实坐不住,一直就在东游西荡,时不时还跑去看小满他们的生意如何,他要帮忙讲价卖货。

    江枝又打听一下其他药物,比如说过路黄,车前草之类的,相比果然价格低,晒干也只有四文一斤。

    实在是这类草药太多了,不过销量也大,只要合格都收。

    卖药结束,江枝正要离开,就看见李老实佝着腰跑过来:“江嫂子,有人在跟小满吵架!”

    唉,真是的,一天都不消停!

    江枝匆匆忙忙去了二瑞和小满摆摊的地方。

    集市上喜欢热闹的不少,小摊前围了一圈人,江枝还没有挤进来就听到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小满,你家就是五亲不认的,有粮食也不肯救济一下本家的亲戚,现在还摆在集市上卖。”

    小满的声音充满愤怒:“救谁,救你这种狼心狗肺的坏人吗?为了骗我家土地,丧良心做假证,现在还好意思说我不救济。”

    徐二瑞也道:“根宝媳妇,你们想骗小满家的地,我们全村人都是知道的,你以为胡说就又能骗人。”

    根宝媳妇跳着脚骂:“你们两个就是缺德玩意,现在有东西情愿卖也舍不得帮自家人,再说我已经给过你钱了。”

    周围有看热闹的人插话:“大家都不容易,少点就少点吧,草鞋就出在自己手上活,那些火棘果也不是什么稀罕的,到下年再摘就是!”

    这话,说得跟放屁一样,哪里都有路边圣人!

    江枝蹙眉挤进去,就看见一个年轻妇人一手抱住草鞋,一手提着红棘果,嘴里还一口一个“吝啬,缺德”,好像二瑞小满的东西就该给她。

    小满和二瑞拦住路不让走,可根宝媳妇年纪跟二瑞相差不大,两个小伙子不好上前拉扯,只能用身体挡着很是被动。

    就在看见江枝进到人圈里,根宝媳妇王小菊明显的瑟缩了一下,顿时有些傻眼。

    江婆子,她怎么来了?刚刚可没有看见她呀!

    她可是知道江婆子耍起泼来,那就是不管不顾的。

    江枝现在已经不是原身,而且一年没有骂人,现在要当着街上这么多人的面说脏话,她还真不习惯。

    但手还能动啊,骂人也可以练啊!

    打皮糙肉厚又顽劣的小野猪已经习惯了,就连妮妮都是动作麻利。

    只见江枝什么话还没说,先一把抓住地上丢的五文钱,连泥带土抬手就塞进王小菊的嘴里,也不等她吐出来。

    左手熟练的揪住后脑发髻,右手大耳刮子就呼过去,这才骂道:“你这个败坏徐家门风,被撵回娘家的女人,在徐家偷摸骗不过瘾,现在还敢在大集上抢!”

    话就这样说,偷的是什么,抢的是什么,当然是各位看官脑补!

    人类的劣根就是喜欢偷鸡摸狗的事,越是暧昧迷糊越激动,然后偏听偏信,一路脑补!

    王小菊显然被江枝的话给惊住了,她想叫,嘴里还塞着五枚铜钱,乱动就要噎死。

    只能硬着头皮挨了一巴掌,她眼睛瞪着,抱着草鞋一个劲的“呜呜”!

    周围人哄堂大笑:“看不出来这个小媳妇还是个能人,难怪五文钱就想拿东西,这偷不过瘾、抢不怕羞,挨打也不松手,厉害!”

    王小菊终于是回过神,丢下草鞋和红棘果,口中含着铜钱,捂着脸跑了。

    第151章

    卖草鞋

    因为来得晚,摆摊的好位置早被人占了,之前小满和二瑞的摊位并没有人停留。

    也幸好有根宝媳妇这一闹,已经围上一大堆人。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