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7章

    到旁边小满家是一条修过的平路,铺上沙土碎石,不仅孩子、老人方便来去,就连徐大柱也能独自过来。

    赶在年前终于把房子盖好,在搬家下崖时,江枝亲手在新房煮了一顿饭,两家人连同李老实一起庆贺。

    李老实啃着油汪汪的鸡腿,看着桌上几盘黑糊糊的菜,嘻嘻道:“江嫂子,这就是麻辣兔丁?这兔子是钻了灶洞吧?”

    现在吃食上宽裕了,虽然猪肉还不能随便吃,但自家养的鸡兔基本上已经满足两家人的荤腥。

    尤其是鸡蛋,两个孩子天天都能吃上。

    这次江枝杀了一只鸡,剥了两只兔,兴冲冲给大家做冷锅兔和香辣兔丁。

    在山上就这点好,想吃什么想做什么,不用担心被人说长道短。

    换成在村里,周围邻居们都是青杠粉糊糊红薯粥,一家人真不好吃香喝辣。

    只可惜江枝厨艺不稳,做出来是什么样得看天意。

    冷锅兔没有做成,香辣兔丁被炸得过头,有点焦,辣椒也炒糊了,不过味道还是不错,干酥焦香,麻辣入味,吃一口就想吃第二口。

    尤其是巧云和小满最喜欢,辣得“晞晞、哈哈”的换气。

    妮妮也喜欢,她也被辣得最惨。

    哭一声吃一口,再喝一口凉过的米汤缓缓。

    嘴巴红红的,脸红红的,就连鼻子眼睛也红红的,缓过劲又吃,小满奶和春凤都劝不住。

    被李老实说自己厨艺差,江枝挑挑眉,吸吸冷气,没有怼他,只随意道:“你吃不了兔丁,还有鸡汤可以吃,今天鸡汤里有补药,大家多喝点。”

    山上修房,李老实每天都要运一趟东西上来,晚上返回村里还是挺辛苦的。

    一听有补药,李老实赶紧喝汤:“嘿嘿,就知道江嫂子不会亏待人,明天又运些啥?沙子要不要?石灰呢?要不要再去镇上买点年货啥?”

    只要不干重活,跑腿的事他最喜欢。

    江枝摇摇头,表示不用再驮东西,而是对徐大柱道:“大柱,你要多喝些,前些天你坐着也累,有啥不舒服你要说,可别瞒着人。”

    徐大柱行走不便,一直在砌墙,高抬臂的动作做久了,比正常人还累。

    可他自己从来不说累,非要跟着大家一起干活,懂事得让大家心疼。

    徐大柱笑着道:“江婶子,我已经比以前好多了,白天累一点,晚上睡一觉就好了。”

    春凤在旁边没出声,只默默给徐大柱盛了鸡汤。

    她是枕边人,自然知道半夜徐大柱腰疼得趴着睡觉,可还不让自己说。

    徐大柱说,要是爷奶和江婶子知道,肯定不会让自己干活。

    反正每天锻炼时是累,干活也一样累,比光站着锻炼有意思。

    春凤心疼他。

    不过见他虽然每天都累得趴下,但抬腿一天比一天有力,就知道这也是锻炼对他有好处,只能任由他这样。

    桌上除去江枝做的兔子,还有一锅山药首乌鸡汤。

    夏秀才暴雨发病后,江枝就给夏母一些合欢花,夜交藤给秀才公泡茶熬水。

    平时在山上,两家人炖鸡不是葛根就是首乌,再不就是翻白草。

    今天这锅鸡汤里添有另外一个药材:爬岩姜。

    这种附生在石壁或者树上的蕨类植物,叶片跟普通蕨类相同,但根茎上覆盖一层金色长绒鳞片,状似狗爪长毛,很是可爱。

    又叫“骨碎补”,能治疗肾虚牙疼,腰疼,是治疗跌打损伤的要药。

    在现代已经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因其稀有性在201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

    因为这些药没有规模化种植,如今山上天然生长的只够自己食用,不能卖钱。

    生活好了,饮食无忧,比起刚上山时,小满爷和小满奶仿佛是年轻了几岁,天天看着一大家子也是乐呵呵的。

    小满爷对吃得满嘴油的李老实道:“老实啊!过年时你早些来帮忙杀鸡啊,不用我再请了!”

    还有几天就是大年三十,去年李老实是请来吃团年饭当客人。

    今年就叫他早早来干活,这是当成自家人。

    李老实忙不迭的点头:“老爷子,我来定了,你就是撵都撵不走!”

    大家都笑起来,话头一转,小满爷又问给城里向德金他们送年礼怎么办……

    江枝想了想:“上月小满才去送过,向德金他们不是外人,路上下雨不方便,以后再去吧!”

    小满爷觉得也是,就不再提了。

    此时的村里,工匠们紧赶慢赶,夏秀才的房子也在大年前修好。

    青瓦白墙,满是桐油味道。

    夏秀才特别喜欢,修时就天天看着,一修好,不等墙干就搬家搭灶台,要在新房子里过年。

    临近年关正是置办年货的时候,可徐家村人都没有出门的意思。

    修新房是全村互助,没有花工钱没有花饭钱,可为了买木料上梁,请木匠做门窗,各家各户还是掏空所有家底,甚至还卖了粮食。

    可每户人家心里还是满意。

    去年这时候空着手到徐家村,还在担惊受怕的过着,现在有房有地,不饿肚子。

    不管怎样,能有遮风挡雨的住所,也算踏踏实实的立下足,来年只要风调雨顺,就能粮食满仓,再添置衣物不迟。

    过年了,舍不得给孩子买糖果,家里就炒几根红薯条哄哄嘴巴,或者是炒一把米花苞谷花,几家人相互着送送。

    莲花眼巴巴看着家里刚摘下来的一筐金樱子,这也是准备的零食。

    她现在怀孕两个多月,每顿吃一碗红薯苞米粥,还是感觉空空的发馋。

    可这糖罐罐她不敢吃,因为是药三分毒,她得忌嘴。

    徐根庆有些着急,家里银钱全部用光。

    江婶子说过,村里修房实在缺钱可以借,只要找人写欠条,互相担保就行。

    他想找江婶子借钱,给莲花买点肉。

    第274章

    借钱

    秦氏也想吃肉,可她不想徐根庆找江婆子借钱。

    万一江婆子怪是自己嘴馋,逼着儿子借钱吃肉,自己又要挨骂。

    被江枝明里暗里揍过两次,她心里还是虚了。

    “根庆,别借钱,你江婶子的钱不好借,还得打欠条。

    既然你江婶子说这糖罐子是药,不如我送去镇上药铺卖,能卖几文钱,就给莲花买东西,我不吃。”

    “那才几文钱!还要冒着雨走几十里。”徐根庆摇头,他也不相信自己娘说不吃。

    就是娘不吃,莲花也不敢吃独食,因为只要吃了,以后肯定要被娘到处说不孝,还是得多买些,让婆媳都吃。

    唉,就是江婶子这些天不在村里,想借钱都没有。

    徐根庆决定还是先找徐根有家,问问有没有其他办法……

    他这里还没有动,就见徐根有家的强子飞跑过来:“庆叔,我小叔叫家里去一个管事的,有话说!”

    “有话?拿啥话?”徐根庆一家三口面面相觑。

    听说在外面弹棉花的徐根宝回来了,也只是听娘说,他还没有看过。

    徐根有家房子已经修好,村里没有其他事。

    就连江婶子都不在村里,突然要每家人都去他家想干啥。

    强子有些得意道:“我小叔回来过年了!”

    这一下,徐根庆就更不明白了。

    徐根宝这小半年都在外面弹棉花,就连修房都没有回来,现在回来就回来吧,叫人去他家,是想干嘛?

    秦氏却一下机灵起来,她想起徐根宝和王小菊背着大包袱回来,肯定装满铜钱:“去,快去,肯定是我们帮他家修房,要给各家发钱了!”

    徐根庆:“……娘,你别是想钱想疯了!他会给大家发钱?”

    他不相信!

    这次全村修房子的事,虽然村里人看在徐根有面上没有说什么,还是花三天时间帮着将徐根宝把房修好,背后却是很不满,其中也包括他自己,没少抱怨。

    娘更是天天背地里骂王小菊。

    骂她只知道自己逍遥自在,以前是在婆家当少奶奶,又回娘家当姑奶奶。

    现在两家都不要了,就开始祸害全村。

    不光是徐根庆家,此时在另外一处院子里,徐根生也得到消息。

    外面地湿,他一边整理着脚上的木屐子,一边碎碎念:“江村长用了她家的粮款让我们买到低价材料。

    又让我们互相修房,写了工分,就是不许人在里面占便宜吃亏。

    徐根宝啥也不出,也跟着沾光。

    根有哥是知道这些的,还非要修,说等根宝回来会给大家一个交代,我就要看他怎么说。”

    皮氏想跟着去看啥事:“肯定是王小菊想炫耀,我也去看看!”

    徐根生瞪她一眼:“你去干啥,修房子耽搁了地里的活,你闲着没事就去把地里的草拔了,我去看田贵家的兔子能不能分两只来养。”

    田贵家从刚入夏就养着鸡和兔子,现在鸡已经在下蛋,兔子也生了崽,眼红了村里好些人。

    上次徐根生家买了一头猪,现在也有一百斤,家里留着下肥,舍不得杀。

    这段时间都在修房,雨水又好,菜地里的牛毛草长得又嫩又旺,正好拔来喂猪。

    徐根生还想养兔子,反正现在房子宽。

    皮氏一听要自己拔草,立即就不高兴了,冬天拔草冻手,她不愿意。

    徐根生才不管皮氏愿不愿意:“反正不许你跟王小菊来往。”

    徐根宝和王小菊当众被罚,又在地里干活时打架吵架,早已经被村人笑话。

    皮氏以前跟王小菊还有点交往,现在徐根生就不许两人来往,说的就是别学了那“不落家”的性子。

    皮氏一直都想有自己的房子,现在心愿得成,倒是不跟徐根生闹:“我不去就不去,猪有干猪草吃,我还是到那边看爷去!”

    老爷子身体不舒服,她这个孙媳妇需近前伺候。

    徐根宝的新房也是“小三合”的夯土房。

    没人住,地皮还没有打理好,到处都是当日修房时踩踏过的坑凹痕迹。

    地上放着一个破了口的碳盆,里面烧着修房剩下的木头块,火焰正旺,正适合烤火。

    火盆边聚着十几个人,都是当日参加过修房,被喊过来的。

    家里没有凳子,也没有任何家具摆设,徐根宝招呼众人坐几根修房剩下的木料。

    有人不坐,直接蹲在火盆边取暖。

    这种阴雨天,穿得再多都冷,还是火边才舒服。

    徐根生最是心急,还没等大家找位置坐好,他就道:“徐根宝,你叫我们来啥意思?”

    其他人不说话,也只静静等着。

    徐根宝拖过一个木桩坐下,这才道:“我知道村里修房是换工,我家没出力,可前些天大家还是帮我家修了房子。这事情我记在心里了,感谢各位!”

    好话一句三冬暖,哪怕心里还有怨气,面上总感觉好了。

    众人笑起来:“一个村里住着,谁都有要人帮忙的时候!”

    徐根宝搓搓手,略微有点拘谨道:“我听我哥说了,大家现在都手头紧,没钱过年!”

    一听到钱,几个正被钱逼得眼睛绿的人顿时来了精神,直起身上目光炯炯的看过来:“根宝,你是啥意思,愿意借我点钱吗?”

    徐根宝在外面给人弹棉花听说挣到钱了,要是肯借钱那就是好事。

    就在这时,从院外走过来几人,一个个都是弓腰驼背、缩着脖子。

    走在前面的是徐根有,后面的是田贵和夏秀才。

    秀才公才一到,蹲在火盆边的人赶紧让开:“哎,秀才公这里烤火!”

    其他人也给徐根有和田贵让出空位。

    徐根有的脸色不怎么好看,他先是伸手烤了烤,就嗡声嗡气的开口道:“根宝,你说要给大家算工钱,你就算吧,大家拿着钱也好买东西。”

    算工钱!

    众人不解,立即看向已经从怀里取出一叠草纸和石板的夏秀才。

    村里人干活的确是记了工分,但大家说的都是以工换工,没有提钱。

    私下传着说有钱,那也是假设账面上有钱的事,没说一户人单独结算的。

    要是徐根宝能给大家工钱,那自然是好事了,可田贵和徐根有的脸色为什么不好看呢?

    第275章

    工钱

    不等其他人开口问,夏秀才已经把他的账本打开。

    从江枝任村长开始,大家已经对各种账本非常熟悉了。

    尤其是夏秀才的账本。

    这一个月来,夏秀才虽然不上工干活,可李老实会把每天谁家多少人干活,干了多久,一五一十全部汇报,夏秀才再记录出来。

    徐家村有点特殊。

    江枝是个样样都喜欢打卡记账的,李老实是个捡到鸡毛当令箭的,夏秀才又是个实心眼不知变通的。

    江村长一句话,这两人就一丝不苟的做。

    村里什么都需要记账,村民每天干活都需要在按指印,证明自己干活了。

    对寻常人家来说,这简直就是在糟蹋纸。

    或许说,在徐家村一年,比他们以前几十年见的纸张都多,还有那按指印,花押,真是每一件都是一板一眼,斤斤计较。

    虽然那些都是不值钱的草纸,谁会把这些事情记得这样实。

    哪怕村民们全部都嫌麻烦,这个规矩依然严格执行下来。

    有账本在,于是一边还在修房,夏秀才就把各家相互干活的工分抵消勾掉了。

    等所有房修完,账本上就只余两种人:出工少的欠工分,出工多的富余工分,其他的已经俩俩相减,谁也不欠谁的。

    还有一户人家特殊,那就是放弃修房的石家,不修房也没有出工,自家兄弟俩在田里摔土砖。

    这边因为徐根宝没有出工,无法抵扣,自然全部都是欠着别人的工分。

    而李老实是村里积分最高的,他给家家都帮忙了。

    “徐根宝修房3天,夯土大工合计55分,挑土小工共30分。

    其中,田贵家大工3分,小工4分。徐根庆大分3、小分3,武阳大分3……”

    夏秀才把每个在徐根宝家干活的人名念了一次。

    在场人都没有异议,这是每天自己按了指纹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