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如果翻山走小路,那就更不好了,独走山路荒野遇人,比遇鬼还可怕。之前因为有人要来服徭役,村里还紧张了一下,让人在路口拦住。
之后徐家村的团结让人吃惊,旁边又有巡检营,没有民工敢冒头生事。
这一个多月相安无事,有人开始大意了!
村里无事不等于路上无事,江枝也不担心是自己多想,直接安排小泉通知人:“小泉,你让你庆哥马上去接他娘,不能单独走。”
秦氏这个白痴出事,最后倒霉的还是莲花和徐根庆。
田小泉和石猴子一听接人就笑,连连摆手:“不用不用,不用庆哥去,老实叔今天正好要去镇上,他说顺道就能看秦氏想干啥!”
“哦!既然李老实去了,那就这样吧!”
江枝听到李老实又骑老骡子去镇上,才想起李老实之前的确说过,他要去买些鞭炮和红纸,请夏秀才给全村人写对联……不过说的是明天才去,今天他就去了!
既然有李老实顺路,江枝也不再多说,她吩咐两个男孩子不要在外面时间长了,扯草打湿衣袖裤子要着凉,还是回家去烤火暖和一下。
石猴子和田小泉答应着慢慢回村,江枝也往秀才家来,心里慢慢觉得有点不对劲来。
李老实对秦氏是不是盯得太紧了?
在村里随时看着是怕那女人犯错,现在就连去镇上也要跟……
男孤女寡,莫不是有什么意思?
不行,等李老实回来,自己得问清楚是不是对别人有心了!
江枝心里琢磨着,很快就走到夏秀才的新家。
这处房是“三正一小偏”全木构造的小院,可能也是全村用钱最多的房子。
秀才娘子之前卖了两把团扇六两,后来江枝进城去见霍二小姐时,又请小满帮忙卖了一把团扇。
还有用江枝的粮款买低价木料和抵去工匠师傅工钱,自己也整整花了九两银子,其中还没有算田贵和徐根生几人的工分。
虽然欠着江枝的钱,要还也很容易。
花了钱就是不一样,其他土夯房的厚重笨拙,而这处院子给人的感觉是真正的轻灵飘逸,就连住在里面的人都带了灵气。
江枝到时,厢房的竹窗支着,夏秀才在窗里抽查夏元背书。
屋里搭了木架,秀才娘子端坐着,一边飞针走线的绣花,一边听儿子朗朗书声。
气氛安详而平静,江枝站在门口都不忍进去打搅。
正踌躇间突然背后有人低声道:“江妹子,可有什么事,到我那边正房坐坐去。”
江枝吓一跳,回头见是正端着一筐菜的夏母。
第278章
夏家新希望
夏母头上缠着长巾,身上穿着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虽然挽起衣袖的手因为下地拔菜冻得通红,可整个人神采奕奕,脸上再无愁容。
江枝道:“夏嫂子心情不错啊!”
夏母笑:“托你的福啊!”
屋里,等夏元背完,夏秀才脸上带着微笑道:“元儿,这篇《千家诗》可能背全了?”
夏元点头:“我能背下来!”
夏秀才微微点头:“好,每天再练三个大字……”
江枝的到来,打破刚才祥和的气氛,夏元过来恭恭敬敬行礼:“江奶奶好!”
对奶奶这个身份,江枝已经能坦然接受了,尤其是面前这个乖巧懂事的小学童。
六岁年纪的孩子,眼里都是沉稳。
经历过生活波折,又读书启蒙过的夏元从来不会在村里乱跑,每天不是陪着奶奶干活,就是跟犯病的爹爹在一起,要不然就替娘整理绣线,懂事得让人心疼。
江枝摸摸夏元的头:“听你奶奶说,你会背弟子规和三字经,真是读书的好苗子!”
被人夸奖,夏元含羞的点点头:“元儿只会背,还不解其意!”
“哎呀!”江枝惊讶道:“瞧这小人儿多会说,能背都很好了,你还想解意。哎,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以后又是一个天才!”
夏母刚才还笑着的脸僵了僵,江枝也陡然察觉自己说错话了。
夏秀才就是个天才,天妒英才,对别人是夸奖的词,对夏家却是伤疤。
还没等江枝想法缓解气氛,旁边夏书言出声道:“世上并无天才,不过是天道酬勤罢了!”
可能是事事顺心,再加讲学时需要对着外人说话,夏秀才如今看着气色不错,就连说话都流利起来。
秀才娘子也道:“元儿性子静,只是就比别人多识几个字,当不得夸奖!”
这夫妻俩是一个比一个谦虚。
江枝现在已经知道,秀才娘子表面柔柔弱弱,可实际上性子最是坚贞刚烈,夏秀才患病科举无望始终不离不弃。
如今以一己之力扶助夫君,赡养婆母,抚育幼子,就连桃儿娘那生死之时,把自己逼晕了也能完成。
现在面对田家的感恩和自己的夸赞,秀才娘子还是温温柔柔,并无二致,让江枝越发佩服:“你们真是太谦虚了!”
夏秀才平静道:“光阴似箭,村里的孩子也应该多学!”
江枝眼睛一亮:“秀才公觉得该怎么教?”
之前的夜校基本上是以娱乐为主,学习上只是皮毛而已。
江枝从来没有想过正式开蒙上课。
毕竟村里居无定所,尚处在饥饿贫困中。
读书耗钱耗时间,乡下孩子已经是家里重要劳动力,没空上学。
更主要的还是教书是苦事,好人都要气出心梗,夏秀才病情不稳,担心被学生一气要发疯。
所以也没有说过真正教学,只希望能学习一些知识。
现在夏秀才主动提起,自己也可以顺势问上一问!
可江枝才说这一句话,刚刚还看着好转的夏秀才立即蹙眉陷入沉思,口中喃喃,又成了宕机状态。
他脑子还是不好使,只知道孩子们该上学了,具体怎么办他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唉,不行不行,这事急不得!
江枝赶紧安慰自己。
教孩子学习是个体力活,好人都要气病,夏秀才已经在好转,可不能急于求成又弄疯了。
心病还须心药医。
江枝没有谈教学,而是提起另外一个毫不相干的事:“我准备请县令恢复书言的廪生资格!”
这是她冬月时去县城,跟向德金他们闲谈想到的。
此话一出,满堂皆静,夏母放下手中正剥的菜头,震惊的望着她:“江妹子,这话你当真的?”
旁边,秀才娘子和夏秀才都怔怔望过来,同样的期望和怀疑。
江枝点头:“这事一定可以办的。”
这些时间里,江枝观察到夏秀才病情反复,讲学时神采飞扬,可转眼又极度不自信。
这种病人他们其实知道自己很优秀,只靠简单的夸奖能起到的作用不多,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认同。
廪粮是官府嘉奖优秀学子的物资奖励,一月一斗糙米,两百文钱。
这种奖励是考取秀才功名时连续名列一等才有。
钱粮虽然不多,对学子有微薄补助,更是家庭的精神支柱和荣耀。
若说夏书言屡考不中,让人嘲笑还只是外界打击,只要进学堂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就能躲起来。
而被教谕免去廪生资格,就是对他以前的优秀进行否定,成了心里插刀的致命一击,这才彻底摧毁了他。
江枝以前也只以为夏秀才是考不中举人,又被嘲笑才郁郁成疾。
可现在看来,夏秀才其实什么都清楚,他只是走不出那个圈。
对于从官府拿廪粮的事,她没有问过章县令。
这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自己说明夏秀才的情况,再说秀才公夜校讲学,教化民众,章县令一定会答应。
就是县衙不给粮钱,自己也可以私下贴补上。
只需要一个由头,话让向德金他们来说效果也是一样。
马上要过年了,自己一句话就能让这一家人过上一个开心的春节。
果然,夏秀才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整个人都充满神采:“县令知道我?教谕不会再责备我?”
江枝道:“章县令说过,民为本,你能教学村民,是读书人的典范,领取廪粮是应该的。”
她的话说得漏洞百出,可夏秀才一家并没有听出来,此时三个人都掩饰不住的喜悦。
夏母欢喜道:“书言一直都是优秀的!”
秀才娘子看向夏书言的目光满是柔情:相公的学识自然是极好,若是被县教谕夸奖,病也会好起来。
夏家其乐融融,满是希望和喜悦,徐根庆家里却是气氛压抑。
秦氏拿着钱独自赶集,徐根庆虽然气恼不愿意去找人,可心里还是放不下,气得在屋里打转:“我娘那人脑子是不是有病,天天的不消停,人家夏秀才一个脑子有病的都没她事多。”
莲花知道婆婆是眼馋自己能吃独食,也是又好气又好笑,劝道:“以后要吃啥就给大家一起吃吧!你别只顾着我!”
徐根庆恼道:“这还不是家里缺钱,要不然哪里会这样算计。”
第279章
两人失踪
之前徐根庆担心会被人说不孝,事事都顺着娘,不敢让莲花单独吃点东西。
现在他也想通了。
娘话多,样样都依她,自己一家人就别想过好,还是莲花和孩子要紧。
等以后娘老了,自己和莲花自然会好好照顾她,不在这一时半会。
知道自家娘不靠谱,徐根庆把徐根宝家给的五十文钱,连同借回来的钱都让莲花收着。
可他没有想到,秦氏会硬抢了钱去买东西。
莲花看着徐根庆道:“娘已经走半天还没有回来,你还是去镇上接一下,路上人多!”
徐根庆没有接这茬话,每次娘总要吃点苦头才知道错,自己去接人,肯定要挨骂。
他拿起几根用剩的木块就往外走:“我去田家,找田叔做一个小板凳坐!”
农家汉都是“弯刀木匠”,平时在家用菜刀柴刀砍砍劈劈,总能用剩木树棒做些板凳木架什么的。
田贵手巧,以前在种地的同时,还负责全家人的翻房修家具。
到徐家村住窝棚时就已经给他自家做了床板凳子,现在又在家用杂树棒做桌架子。
徐根庆也想做几个小凳。
现在每户人家都在平平静静过日子。
新房修好,还要搭鸡圈,修猪棚、垒院坝,修土路,修修补补细碎的活做不完。
养着几张嘴的家庭事更多,牲口随时都要吃。
该放牛的放牛,该喂猪的喂猪,喂兔喂鸡就更偷不了懒,冬日也要下地扯草,要不然那些饥饿的嘴巴连起来,大得可以把人吞了。
不过忙归忙,繁忙才代表生气。
见过死地一般的徐家村之后,此时猪儿讨食的尖叫和满路撒下的羊粪蛋子都无比亲切。
江枝从夏家出来就又去了王小菊家,对她给村民发钱进行夸奖。
面对江枝的表扬,正忙着收拾家当的王小菊没有哭惨卖穷:“我能挣钱,不欠村里人情。”
挺好,请继续这样的桀骜不驯!
江枝很喜欢人硬气点,王小菊以前就敢在镇上强买强卖东西,脑瓜子还是够用。
刘氏和田氏在家煮猪食,新家新圈养上一头猪,旁边还养着两头牛,婆媳俩收拾得干干净净。
一看见江枝,刘氏就拉着她说王小菊现在变了,早早晚晚干活很勤快,不再像以前那样天天怨气冲天。
刘氏开心,江枝也开心,一个家里只要女人支撑起来,这家就能兴旺。
王小菊分家另外起了房子,自己动手就能丰衣足食,当然要勤快了。
江枝没有去徐根庆家,想着秦氏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自己处理。
在村里东家坐坐,西家走走,一晃眼就是两个多时辰过去。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枝开始焦虑起来。
从徐家村到梨花镇十几里,按村人平素翻山越岭走习惯的脚力,买东西最多一个半时辰就可以来回。
秦氏和李老实还没有回来,难道真的出什么事了。
眼看着天阴沉下来,又要下雨,江枝坐不住了,还是去秦家里问问。
不料家里只有莲花一人在。
徐根庆嘴巴上说着要让他娘吃苦,怎么可能真这样做。
拿着木料在田家待了一会就回来,早已经往镇上去接他娘,按时间算应该马上就要回来。
“那就好!”
既然有儿子徐根庆去接秦氏,江枝终于放心,去仓房收拾一些药材就准备回山。
前一个月因为修房,仓房这边就住过几户人家。
装药材的篓子都堆放在一起,她正费力翻找时,突然听到有人跑过来喊着:“江婶子,江婶子!”
江枝出来一看,见是裤腿鞋上全是湿泥的徐根庆。
“根庆,你这是从镇上回来了?你娘呢?”
徐根庆抹一把脸上跑出来的汗,焦急道:“江婶子,我在镇上找了一圈,没找到我娘,也没有找到李叔!”
江枝眉毛一下就立起来了:“两个人都不见了?”
她把后半句话吞进肚子里:不会是私奔了吧!
见村长着急,徐根庆点头道:“婶子,我在路上问过那些修路的民工,他们都说没有看见女人去镇上,也没有看见李叔去镇上!”
民工在路上待了一个月,李老实经常骑着老骡子去镇上,不少人都认识他。
现在一问,居然都说没有看见人!
这可就奇怪了,秦氏没去镇上,李老实也没去镇上,按田小泉和石猴子的说法,两人是前后脚走的。
江枝略一思考:“你别慌,也别乱嚷,马上去把我们的人叫出来,我们分两路去找人!”
我们的人,就是指八人组的人,一年来这些人已经习惯说话要保密。
江枝觉得,这事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
只是夏秀才不能找人,小满今天也在山上做事,能出去找人的只有田贵,武阳和徐根有。
到梨花镇有官道和小路,自己这边也需要分开找。
徐根庆非常庆幸今天江婶子在村里,自己在,肯定就挨家挨户的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