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5章

    江枝见他好像已经站立不稳,忙扶了一把,却被夏秀才推开:“江村长不用担心,学生还能承受的县尊教训,都怪学生才疏学浅,不堪考验!”

    他这时候只感觉头疼欲裂,却又无比清醒。

    章县令没再多言,直接走到夏秀才身边,拍拍他肩膀道:“不,你很好,本官想说的是你能教诲村人,开化愚民,比为官更好。

    根深叶茂,先要根深方能叶茂,只有安居才能乐业,你能教村民读书识字,知廉耻,懂荣辱,就是救人于苦难!”

    夏秀才显然懵了,愣愣看着章县令,虽然人还在抖,声音却高亢起来:“县尊,县……尊说、说学生……”

    章县令不等他说完,补充道:“徐家村有今日之气象,固然是江村长的带领作用,也离不开你教导有方!”

    “教导有方!教导有方!”夏秀才呢喃着。

    章县令转身面对宋亭长等众人,大声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位都是一方能人。

    夏书言能在身有疾患的情况下,不忘初心,是我辈楷模!”

    他的话就只说了这么多,夏秀才已经是浑身颤抖,站立不住。

    章县令这一压一夸让他心情激荡,热血沸腾。

    也击破他一直以来的伪装,那遮掩在脆弱后面的孤傲心房。

    屡考不中,迷茫至今,他找不到人生方向,在徐家村这里虽然已经让心灵平静,却始终有所残缺。

    现在,他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了!

    旁边,宋亭长也是很激动。

    他一样有秀才功名的,刚才因为江氏已经在县尊面前落了面子,此时必须跟上。

    他随着章正的话赶紧道:“能像县尊这般考中进士实在难。

    我等自知天赋如此,若以后能教化民众,也不枉寒窗苦读十余载。”

    “嗯,如此甚好,你等同为秀才,应该相互理解尊重!”章县令又开始打脸。

    宋亭长和另外两个秀才顿时脸色羞红。

    对章县令这种官场手腕,江枝惊为高人,也感叹官场真不是一般人混的,自己的脑子一定会烧干。

    章县令又说了几句场面话,让江枝和宋亭长留下,其他人全部离开。

    很快驿站的厅堂里就只有章县令江枝宋亭长三人。

    章县令这才提起江枝在村里对自己过的那句话:“江村长,你说要在旁边小山谷里建药坊,这就可以跟老宋说吧!”

    建药坊!

    宋亭长两只眼睛瞬间瞪大,不可思议的看向江枝:“你要建药坊?什么意思?”

    江枝正色道:“宋亭长,我跟霍家药行有契约,可以制药销售,想要青泉湾。”

    青泉湾!

    老宋,也就是刚刚上任的宋亭长脸色变了,他严肃道:“你应该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若是在一个时辰前,满脑歧视的宋亭长肯定要先把江枝训斥一番,可现在不能了!

    章县令说过,让他当亭长,是需要扶持下面里正、村长管理村民,而不是打压下面的人,尤其是做事的。

    若再挑事训斥,那就是明晃晃的跟县令唱反调。

    跟江枝有了前面的矛盾,他现在急于在章县令面前表现出改变,至少不能让人说自己要抢功。

    对江枝此时提到青泉湾,也不敢有异色,还好心提醒一下。

    江枝点头:“我知道,兵乱时,那几户人家被裹挟走了,生死不知!”

    宋亭长看一眼旁边正喝茶的章县令,收起一切心思,努力让自己习惯跟一个女人商量事情。

    他深吸一口气才缓缓道:“梨花镇那一晚被乱匪打开后,混乱中死了一批人。

    事后收拾到无人认领的的尸首,已经全部埋在镇外的大坟包中,有熟人看过,其中好像就有那几户人家的人。

    你若是要青泉湾做药坊,可要忌讳?”

    宋俊衡当时已经避去县城,对镇上的情况并不完全知道,只在事后听说镇丁反击,第一批被杀的就是被当成人盾的村民。

    江枝自然是知道那处山谷的情况,也不避讳章县令,直接道:“兵乱过去,生灵涂炭,哪里还有净土,徐家村一样也被焚为白地。”

    她没有说村边山上还有几十具砍过人头的尸骸,弄得徐家村的人现在都很少往山上去。

    死人不可怕,可怕的还是活人!

    只是那片山谷不在徐家村范围内,面积也够大,自己要买,还需要跟镇上说一声。

    宋亭长略一思虑,青泉湾那里以前居住三四户人家,只是普通的一处山湾。

    现在已经绝户,成了一处少有人气的死地。

    既然江枝讨要,他这个亭长也没有什么能说的,而且当着章县令的面,正要卖个好!

    “好,那里以后就归你所有,不过这地契还在县衙,要是原主尚有后人在……”

    章县令抬头:“书吏已经办了过户手续,若是原主回来,只要拿地契,再另外补一块地就是。”

    他最擅长的就是这乾坤大挪移之术!

    宋亭长连连点头:“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办!”

    他心里嘀咕,地契买卖都在县衙经办,既然章县令跟江氏已经商量好了,自己一个亭长的意见有何用,还故意问到面前来。

    江枝没管宋老头的疑惑,既然当面问,自然是告诉他:自己有章县令罩着,别再不懂事。

    只笑着道:“民妇建好药坊,对大家都是有益的。一是需要收集大量草药,可以给周边村民提供一项收入。二则是给官府纳税。”

    章县令手指在桌面轻敲几下,提醒道:“你买地的银子可以拖欠半年,半年后,税收是一分不少,卖地皮的银钱也一分不少!”

    江枝恭谨回道:“县尊放心,半年后一定会交上银钱!”

    心里却暗暗腹诽: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自己要办企业,当地政府理当拨地拨款。

    只是章县令是缺钱的主,能让自己欠钱半年已经不易,想拨款没门,但自己可以欠账,先拖上一年半载再说。

    什么时候把许诺自己的周王手书拿来,自己再给钱。

    第292章

    安排

    江枝欠账不单为拖欠手书,还因为的确没有多少钱!

    她这一年忙得团团转,又是嫩苞米,又是卖蚊香驱蚊液,还卖粮,实际上身边只有一百两银子,要买地再办药坊是不够的。

    外人眼中,徐家村家家起房造屋,户户都有口粮填肚,是因为村民团结一心。

    殊不知这一切的背后,江枝贴了不少钱。

    之前卖蚊香和嫩苞米的钱全花在徐家村了。

    修房和雇人做蚊香,给村民拿高额工资实际就是扶贫项目。

    江枝做这些事情是有原因的,别人是为利,讲究闷声发大财。

    她需要名声,要让自己这个徐家江氏赫赫有名。

    只是一年,现在的徐家村已经在梨花镇,乃至平川县有了风头。

    有了工分和黄荆条子,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鼓舞下,徐家村的村民更是对自己“尊敬佩服”(管教有方)。

    风浪越大鱼越贵,众目睽睽,以后谁想攻击伤害自己,就必须得站到阳光下,光明正大的使阳招。

    而且只要药坊一建,章县令必定舍不得这个摇钱树,自己也能有谈条件的资本。

    章县令一走,刚刚看似平静的徐家村顿时喧闹起来。

    徐根生追着江枝屁股后面问:“江婶子,高县令来说什么?夸我们村的新房子没有?”

    江枝无奈:“那是章县令,章县令夸奖我们村了,说徐家村人杰地灵,不仅团结友爱还热情好客,要请他吃饭!”

    徐根生嘿嘿笑:“我媳妇那时候不知道是县令,胡说的,等我给她说是县令老爷,她吓得钻进猪圈不出来。”

    皮氏一开始不知道穿着常服的“高官爷”是县尊,还大着胆子请人吃饭。

    等徐根生告诉她来的是头冒紫烟的县太爷,一向胆大的皮氏顿时吓到了,装着铲猪屎,一头扎进猪圈就不出来。

    口中还道:县太爷我那一句只是客套话,你可别来了,我怕你真吃饭!

    夏秀才家也有点乱!

    夏母看着从驿站回来就坐卧不安,在屋里不停打转的儿子很是担心:“书言,可是县尊说你什么了?你别放在心上,现在我们过得好好的,啥事都不要担心。”

    夏秀才激动道:“娘,县尊夸我了,县尊夸我了,县尊说得对,我心性不够坚硬,不该计较得失,更不该听信别人评说,也不该一心为官。”

    夏母摸摸他额头:“儿子,你没发烧吧!”

    儿子寒窗苦读十余载,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登阁入相,这时候怎么又说不当官了?

    夏秀才拉过娘子惠兰碎碎念着:“县尊说我教化有方,以后我就教书育人!”

    生活在徐家村这个夸夸群里,夏秀才的心情已经平稳很多,可以跟人日常对话,还能跟县令下棋。

    但这些农人的夸赞肤浅而单薄,虽然真诚热烈,始终如同隔靴搔痒,远不如县尊的几句话如重锤入骨入心。

    撕开那层伪装的虚壳,放下一直压在心上的石头,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夏秀才此时如同三伏饮下甘露,数九天一碗热姜汤,早已经心情愉悦,都不用江枝再开解。

    他在家里对妻子母亲絮絮叨叨,把一直憋屈在心上的话说出来。

    江枝也不耽搁时间,先找到田贵和其他几个人,说自己已经从县衙拿到青泉湾,约好初八一起去看看,还要商量怎么修建药坊。

    如今还在大年上,要做事需要提前通知。

    田贵和徐根有两人听到青泉湾这个名字,虽然有点迟疑,还是答应下来。

    忙活一天回到山上,江枝又把自己没花钱买下青泉湾说了。

    小满爷对那里非常熟悉,一听要在那里修一个药坊,以后熬药,制药都搬过去,想了想点头:“那地方说来不错的,虽然地方小,能种的地也少,但那里有一个龙洞子,夏天出泉水,你要好好修整一下。”

    龙洞子,是这里人对天然溶洞的称呼。

    徐家村这片天然洞穴很少,就是有也不大,最多进深十多二十米就到头。

    而且有洞就有泉水,夏天水量大,奔涌出来就是龙吐水,故而得名龙洞。

    江枝听到有龙洞子,顿时激动起来,连忙问小满爷还知道些什么。

    小满爷就道:“那洞常年水都不干,最缺水的时候都够几家人吃用浇地,可惜湾小地少,养活不下多的人。”

    “那地方叫青泉湾,只要绕过后面的山尖子,又是一片山。要再走三条沟才可以出大路,你们别随便进去。”

    巴郡的山都是山绕山,顺着一条山沟走,分岔众多,可以百里不出山。

    虽然各个山湾山梁都可能住着几户人家,但不熟悉地形的在里面迷路就很容易出不来。

    二瑞和小满知道要在那里建药坊,也很激动,跟霍家药行已经签下契约一年,两人早就幻想着自家也有一个大药坊。

    小满道:“婶子,药坊的锅灶和晾台怎么弄?我去城里找向大哥他们帮忙置办。”

    巧云和春凤也问个不停,以前是在山上做冲剂和蚊香液,没有专门设药坊,自然稀罕。

    两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江枝把自己的安排也说了一下。

    药坊建在青泉湾,小满的房子依然修在村里。

    张军头的巡检营要走,医棚所占的位置自然退还徐家村。

    现在村里只有江枝和小满家还没有修房,以后就能宽松修建了。

    山上的房子一样住着,春凤和大柱不愿意回村,这里就是夫妻俩的家。

    而且驱蚊液这些东西的技术要保密,在山上蒸馏最安全。

    两家人听得激动,可细想一下又感觉脑袋疼。

    二瑞掰着手指道:“娘,我们一下就有三处房子,忙得过来吗?”

    普通人家除了种地就是养猪,哪里听到过这样多的活计,只恨自己没有长八只手。

    江枝笑着道:“章县令还管着一个县呢,又不是事事都亲力亲为。

    以后我们需要的是雇人干活,你和小满,巧云都需要各管一片。”

    山上的土地有限,而且有村里运粮上来,不再担心饿肚子,种地已经排在第二位。

    平时小满爷一个人管理,等农忙时大家再一起干。

    巧云和春凤、大柱就管着山上的驱蚊液,还有那些种下的草药,还有猪、鸡、木耳。

    接下来小满和二瑞就需要长期在山下忙活了。

    第293章

    青泉湾.凤尾草.青蛇莲

    正月初八,算是小出年,摆摊开店,下地干活,大家该干啥就要干啥。

    在山上又小聚一顿后,江枝就准备去青泉湾开工了。

    从徐家村旁边一里距离下官道,踏过石板桥,顺着山脚走小路,还需要再走一里多才到青泉湾口。

    徐家村的人平常赶集时抄近路也会走这边,所以这里的路虽然弯弯曲曲又不平,但只要修过还是能推车。

    因为是需要干活的,江枝带上田贵、徐根庆和二瑞小满等几个青壮男子。

    李老实拉着老骡子,驮着锄头土筐,浩浩荡荡一群人再次打破这里的安静。

    破屋衰草,还是一样的败落!

    国不安,则小民难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徐家村邻着官道被毁,村民住在这里也逃不脱灭门之灾。

    看着才两年不住人就草木横杂的谷地,大家只感叹几句,就开始收拾残局。

    这里一共有三户人,房屋沿着山脚修建。

    在原村民被抢劫后,又被以前在徐家村附近聚集的流民过来搜刮过,房子里能拆卸的已经全部搬拆一空。

    能拿走的都已经拿走,没有门窗家具,没有木梁瓦片,只剩下组成房屋结构的石墙和残留下的碎瓦烂砖。

    大家到这就全部动手干活,每个人都是干活的熟手。

    拆下摇摇欲坠的瓦脊,铲掉地上野草,挖掉空洞的土灶台,再把淋雨已经沤烂过的稻草搬出去丢在外面一把火点燃。

    趁着大家都在忙,江枝也把这里重新走了一遍,心里有了重新认识。

    这里三户人家,每家都是用石块砌墙很结实,房屋分别是三到五间不等,成一字排列。

    能耕种的土地少,都是房前那些砌起来的地块,现在已经长满杂草。

    草丛里还能看见一些逃过流民之口,自生自灭的葱姜蒜和青菜影子。

    李老实是不会老老实实搬砖运石的,他拿着锄头跟在江枝后面东挖挖,西挖挖,做出很忙的样子。

    屋前的所有土地加起来也就一两亩,江枝只匆匆看过,就开始寻找小满爷说过的龙洞子。

    这个好找!

    在谷地最低处就是一条小溪,现在冬天枯水季,一米多宽的溪中也有一尺深的水,溪水清澈见底,大小鹅卵石中可以看见小鱼。

    溪水两边是一簇簇的芦竹。

    顺着小溪向上游走,就在三户人家后方的崖底出现一个山洞。

    大概洞高三米,宽两米多,洞口被条石垒起来的石墙封住一小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