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秦氏现在对鸡有点敏感,也对自己名字有点陌生。她很不自在的扯扯围裙,岔开话题低声道:“我让根庆以后要把李老实的钱全部还了!”
江枝正低头喝稀饭,差点一口喷出来:自己在问鸡,秦氏提李老实……
哦,她记起来了。
秦氏丢钱崩溃时,李老实拍着胸脯大义凛然说了一句:那一百文钱他来负担!
自然是让徐根庆以后还钱的时候少给一百文……
这时候跟自己说是什么意思?
江枝放下碗,秦氏想再给她舀,江枝摆手:“不用了,都留给他们几个吃。李老实催你要钱了?
要钱也不是这个要法,至少也得等你家手上宽裕点再还。”
秦氏摇头:“没有,李老实没问钱。我是要还的,以后全部还。”
江枝现在想的都是建药坊,对秦氏的变化自然很高兴。
外人只能救一次,什么事还得靠自己。
她随意笑笑道:“李老实虽然干活是个偷懒的,心还是大气,你早还迟还他都不会说啥!”
秦氏没再说话了!
秦氏背来的一锅稀饭很快就被大家吃完。
收回锅碗,秦氏还想留下帮忙干活,江枝没有拒绝,让她留下铲草。
忙到天快黑,这里也焕然一新,除了剩下的石墙,其他东西全部清理干净。
在屋舍旁边有一簇箬竹,田贵走时摘了一大把叶子:“江嫂子,这箬叶我正找着呢!家里说要做几顶斗笠,正差叶子!”
竹编斗笠是用竹丝编网,中间夹上箬竹,遮阳防雨,为家家必备用品。
而且,在农家会编竹斗笠的也多,一根竹子一把竹叶编成斗笠就可以戴一年。
箬竹叶也是包粽子的材料,要是找不到箬竹叶,就只能用擦洗干净的玉米皮、芭蕉叶,没想这里就有。
秦氏摸摸叶片:“端午节包粽子时来摘几张!等根庆给丈母娘家送包子时带上!”
才是大年初八,她已经在计划端午节的事了。
莲花的娘家就在几十里外的地方,两家人当初是一起逃荒出去的,也一起回来。
在外面的日子不好过,秦氏也不是好相处的,两家半道就撕破脸,连过年都互相没有往来。
可莲花有孕得通知娘家人,秦氏再不讲理也得办,只能在端午节一并送礼。
第295章
忙碌的三月
一般人都觉得端午节吃粽子是常识,可在巴郡山区,很多地方端午节不吃粽子,而是吃包子!
而且订婚的新女婿、才成亲不到三年的新姑爷都得给丈母娘家送包子,数量很多,一送就是几十上百个。
女方收到一大筐用红苋菜点染上色,顶端染成红彤彤的包子是非常荣耀的事。
端午节气候炎热,这些包子需要分给亲戚朋友,也能展示女儿的婚姻甜蜜和女婿家的大方富裕。
再说青泉湾这边的破烂一收拾好,二瑞马上又去梨花镇上,请来以前在村里修房时的木匠师傅。
谁知道一听又是修房,原本还笑着打招呼的木匠师傅就变了脸色,带着几分胆战心惊的问道:“你们又要修房子,有多少活?又有几家啊?”
年前带着徒弟们在徐家村做了一月木工,他回去就躺在床上十天才缓过来。
实在是太累了,在徐家村这活真是不要命的干,一个月比他做三月还多。
看着房子一栋栋的起,他想慢都慢不下来,熬着夜赶工。
好在做得多也挣得多,若不是看钱的份上,他是半道就想撂挑子走人,现在一听徐家村就怕。
徐二瑞安慰道:“罗师,就几扇门窗和木架,再做几张条桌!”
罗木匠听到不多,这才放下心来:“好,我明天收拾东西就来!”
别人是怕没活做,他是怕有活做。
罗木匠心里清楚,年前自己在徐家村那一通活,可把王家那两兄弟嫉妒死了。
同是梨花镇的木匠,在镇上见过几面。
王富和王贵兄弟俩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若不是自己也有一群徒弟,肯定会打起来。
不过罗木匠也很高兴,徐家村的人说了,修完房子,以后还要做家具,每年都有活。
他只希望慢慢来,别又是一家一家拼命赶。
木匠师傅来了,在驿站换来的木料和瓦片原本准备自家修房住,这次也被送去青泉湾。
先是盖房子顶,再做门窗,做桌面,打灶台。
另外,江枝指点着二瑞和小满搭建烘干房,这是非常重要的是设施,好在两人有搭炕经验,做烘干房还凑合,无非就是要多拆几次。
如今村子旁边有驿站就是方便。
以前去县城请张军头他们帮忙拦过路车,需要在路边等着。
现在就不同了,虽然驿站是为官差和官员服务,可府资金不足,为增加为收入,各处驿站早已经默许普通人住宿。
不过需要单独设一个下院,跟官员使用的房间分开。
徐家村这里的驿站一建好,陆续就有行人和商队在这里停足休息,也有宿夜的。
徐家村的人可以找商队搭车,也可以坐驿站的车马来去,只需要单独付钱就行。
曹驿丞虽然之前跟江村长没交情,但在徐家村旁边,这点小事还是要办,况且驿站本来就是做这种事情的。
江枝带着夏秀才和秀才娘子去县城,一个要去巧针坊卖绣品,一个要买一些书籍和笔墨。
夏元不能只用石板练字,还是需要纸张。
而村里孩子们也需要课本,虽然不能人手一本,合用几本总是要有的。
夏秀才现在有章县令点拨,脑子里已经有了清晰人生目标,只是这束脩不好收。
江枝说了,夏秀才不收束脩,但家里的土地得让村人一起帮忙种。
不管家里有孩子没孩子,都需要一视同仁的干,要是感觉自己亏了就自己上夜课认真学习。
现在有了青泉湾那边的药坊,村里仓房能放的东西就少了,可以分一片改成教室冬天用。
大部分时间还是得用仓房外的晾棚,反正孩子们白天要帮着家里干活,依然办夜校。
有江枝带着走一趟,最高兴的还是秀才娘子,以后她可以自己去买卖绣线绣品。
秀才娘子也没有想到以后进城如此方便,绣品能卖了,家里情况很快就能好起来。
江枝去县城跑了好几趟,除带秀才家进城之外,还请霍二小姐帮忙,比照着霍家药坊里将所有东西一一添置好。
说起来轻松,实际上忙得团团转,等所有事情做完,整整忙了一个半月。
时间到了二月下旬,气温回升,草长莺飞,春暖花开。
江枝从霍家挖回来心心念念的黄桷兰种在地里。
之前种植的麦冬也已经进行一次田间管理,除去追肥,还需要在除草松土。
徐家村种的油菜花开了,到处都是一片片的金黄,也到了是早玉米播种育苗的季节。
农活越来越多了!
这一次,都不用江枝提醒,村里人就在互相询问:今年你家种早苞米,卖青粮吗?
去年跟着江枝搓粪球种早苞米的已经尝到甜头,今年说什么都要种。
辛苦几天就能多收一茬粮食,为啥不种?
至于卖青粮舍不得……只要换成白花花的银子给官府交税,第二茬就能全部归自己吃。
去年没有收入的人家也要种,站在旁边看别人挣钱的感觉很不好受。
徐根庆去年还说着酸话,今年早早就沤好粪土,反正田贵他们做啥,他就跟着做啥。
徐长明也催着家里沤肥土,卖青粮这事他一边骂城里好吃鬼,吃青粮丧天良,一边催着赶紧种!
于是,江枝还在青泉湾准备药坊用具。
徐家村的地头上,已经家家户户在忙着玩尿泥!
山上,小满爷也在搓尿泥,跟他一起搓的还有佩琪。
大野猪对人类偷自己粪很是不解,不过它也只是围着哼哼几声就跑了。
去年夏天买上山的两头小母猪如今过半岁,身体生长已经成熟,甚至有发情的迹象。
佩琪也不再嫌弃人家吃的是细糠,天天守在猪圈外,若不是有春凤拦着,佩琪就要跳进圈里去。
小母猪虽然开始发情,可到底才刚刚长大。
按照小满爷奶以前的习惯,那自然是越早有小猪越好。
江枝却要再等两个月,让小母猪完全成熟才交配产仔。
于是现在就苦了春凤,需要天天撵猪,避免佩琪犯错。
这几天胡豆已经在开花了,引来几只蝴蝶飞舞,妮妮和小彩霞趴在田埂上玩。
巧云摘下旁边的胡豆叶,在掌心轻轻揉搓后,胡豆叶背后的表皮分层脱离,只需要轻轻一吹,就鼓起一个透明圆球。
“咯咯咯!婶子让我玩玩!”妮妮笑得开心,小心翼翼捧着胡豆的气泡叶子看。
小彩霞没有讨要,而是学了自家娘的动作,专心致志的搓着叶子,一张破了就再搓一张。
已经快满五岁的妮妮不耐烦,很快丢下气泡叶子,又去摘胡豆花,立即被巧云制止:“妮妮别摘花,等一会婶子给你用盐水激干胡豆吃!”
第250章
田桃拜师
炒干胡豆虽然好吃,可太废牙,寻常人家都是吃盐水“激胡豆”。
胡豆最容易收放,四季随时可以吃。
只需要把干胡豆炒好铲到碗里,趁着刚出锅的胡豆还滚烫,把事先从坛子里舀的泡菜盐水往胡豆上一倒,只听“噗呲”一声迅速将碗盖好。
等胡豆泡到里外酥透,焦咸入味,就是一个农家常用的下酒下饭小菜。
巧云在山上说吃“激胡豆”,江枝就在村里吃激胡豆。
这是桃儿娘做的饭,这段时间就像流浪汉一样蹭饭的江村长今天到她家吃。
现在地窖早已经没有红薯了,家家吃的都是菜稀饭,菜糊糊。
虽然菜多粮少,还是能填饱肚子,顺利度过这青黄不接的春荒日。
一碗盐水泡胡豆,一碗用红油辣椒拌过的跳水泡菜,用的是在坛子里泡一夜的青菜,脆辣可口。
还有泡过两天,又用刀口辣椒回锅呛炒的萝卜缨子,都是下饭的好菜,江枝吃了一大碗。
桃儿娘抱着伸手抓饭的小四,对江枝歉意道:“江村长,今天这饭慢待了!”
村长对自家帮扶很多,单是年后田贵在青泉湾干活就挣一两银子的工钱,现在村长来家吃饭,还只有这些菜糊糊。
江枝摸摸肚子,看着桌上的菜摇头道:“你可别这样说,这菜合我胃口,好吃!这萝卜缨炒过就是好,胡豆也好吃。”
桃儿娘见村长不嫌弃,她很开心:“这段时间没红薯,也没有其他能管饿,就只有胡豆能管事,我给桃儿他爹每天炒一碗。
这萝卜缨是桃儿炒的,她说就几滴油水,吃了也不饿得捞肠刮肚的难受。”
胡豆在农家是能当主粮的,不仅当菜能顶饿。
每天嚼几颗生胡豆,还能缓解吃红薯带来的烧心犯酸。
现在虽然家里挣了一两银子,田家还是舍不得用,需要还修房欠下的账,另外还要添置一些农具家具。
挣钱的路子少,能做的只有从牙缝里省钱。
农家人炒菜舍不得油,好面子的人家会先把锅烧得滚烫,再用一把南瓜叶擦锅,听到那滋滋响就算放油。
真用油也只是滴上几滴润一下锅底,一斤菜油吃半年都不见少。
今天桌上这油,恐怕用了这家人十天量。
田贵在旁边大口吃饭,道:“现在菜花已经黄了,等两个月菜籽一收,我们家就可以去镇上榨菜油,桃儿放油也能大方点。”
“对了,江嫂子,今天根生娃又在问我,知不知道青泉湾那边怎么选人。”
青泉湾那边药坊选人早已经在村里传遍了,每个人都想找这个活计,这一个月来没少打听。
可江枝口风严,除去她自己,就连二瑞和小满也不知道谁会做工。
徐根生问田贵,自然也得不到答案,每个人都猜测田贵是一定要去的,全部问到他这里来。
现在药坊也挑人,田贵自然是上心的,但他清楚自己可能是无法做的。
之前青泉湾是需要修房搭灶,自己还能干些粗活。
以后就是制药,自己两眼一抹黑,啥都不懂,干不了。
但要何人做他也不知道。
其实,田贵就是不问,这事也要揭底了。
江枝看看旁边一直照顾着弟弟,让桃儿娘吃饭的田桃:“我想让田桃去药坊上工!”
桃儿娘和田贵都有些吃惊:“她一个孩子能干啥?”
在两人心里,药坊是大事,村长就是不要田贵去药坊,也会选根生皮氏这样身强力壮的年轻人。
没想的江村长会要田桃一个孩子。
不光田贵夫妻蒙了,就连田桃也蒙了:“江奶奶……江村长,我、能干活?”
桃花开时,就是田桃生日。
从离开家乡到现在已经两年过去,十三岁的小姑娘个子蹿高一截,身上穿的也是桃儿娘缝缝补补过的衣服。
年纪虽然小,脑子灵活,帮着家里下地干活,又要扯草药卖钱,稍微有闲跟着秀才娘子学做针线活,晚上还要随弟弟妹妹上夜校。
更主要的还是能护住家,之前把上门讨吃的秦氏撵过几次,现在每天就在家做家务,帮着带奶娃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桃儿几天前才满十三,但已经是家里半劳力,江枝一点都不认为自己在用童工。
她只觉得这样一个聪慧的姑娘,不应该把自己的人生就这样平淡度过了!
“桃儿,你愿意去药坊上工不?在哪里干活不许话多乱说,安排做啥就做啥,还要学药学字,你每天都会很累很辛苦!”
田贵跟桃儿娘对视一眼,眼里都是震惊,还有掩饰不住的惊喜。
桃儿娘赶紧抱过田桃手中的小四,催着她道:“桃儿,快,给村长跪下!”
桃儿已经懵了,小四被她娘抱走还没有反应过来。
田贵心里一急,一把揪起女儿的胳膊就按在地上:“快,给你师傅跪下!”
田桃儿双膝着地,人也清醒过来,不用再催,“咚咚咚”就是三个响头:“师傅!”
师傅?
江枝一惊,陡然间就反应过来,自己要田桃在药坊上工学药学字,那其实就是带学徒才能有的好处,一般用人只管做事,根本就不教。
不过,这误会其实很好。
自己本来就需要对工人进行岗位培训,跟带徒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