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人人欢喜之前江枝说今年的青粮量少,并没有谦虚。
这次的早茬嫩苞米不足二十亩地,产量比去年少一半。
制约农业粮食产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品种和肥料农药。
江枝已经开始给苞米人工授粉,尽量保证不出现缺粒的情况。
一方面提高品质,另一方面还需要保证肥力。
这里没有化肥,土地本来也不算肥沃,前一年的两茬庄稼消耗掉大部分营养。
如果再来一次两茬庄稼加四季不停种植,土地渐渐就要贫瘠,哪怕用上腐熟的农家肥也跟不上。
江枝还知道,在专门种植业里,那些看似寻常堆放的腐殖质里面需要充填大量碳铵磷肥之类。
普通农家的堆肥也满足不了几十亩地的疯狂需肥要求。
所以,原本的亩数减少,只种了一小半土地,需要进行轮种。
空出来的面积也是简单种植。
徐根有和田贵已经把一部分种上花生和棉苗,剩下的部分是第二茬的苞米、红薯。
产量减少,但今年的销售比江枝去年的银子真却是赚翻了。
今年,张军头得了蚊香作坊的干股,于是卖青粮他就没有分嫩苞米自己吃,而是让江枝全部卖成钱。
另外,去年为了让村民度过饥荒,江枝卖的只是精品苞米,把品相稍微差点的苞米全部分给大家吃。
就连卖出的银子也买成粮食补贴给村民,这才让徐家村安稳的度过第一年。
今年不再分发给村民,所有苞米全部出售,银子也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流水线的工作没有一个闲人,就连石家七人也被石猴子拉出来了,只是石大姐在药坊。
石老大石老二下气力挑箩筐,几个女人用背篓帮忙搬,他们虽然做得慢,总比不出工好,弄得以后村里谁都见不得。
现在,一家人磕磕碰碰就在石猴子的带领下干活。
全村一百多人分散在各个地块,比的就是速度。
正如二瑞说的那样,一个时辰过去,二十多亩地的嫩苞米就放到几个商家面前了。
幸好现在有驿站,商家带来的骡车都停放在这里,每家都带了七八辆车全部装满,除去嫩苞米,还有蚊香盘。
最后一结算,去年江枝除去成本,才得几两银子的收获,今年就是纯赚,光是青粮就卖出八十九两银子。
除去实在拿不出手的光棒子,无论是“缺牙巴”还是“稀毛癞”全部卖出去了。
鲜活带壳的青粮压称,每一棒都要十几文。
送走商家,徐家村立即就开始分钱,都不用等算账,因为这账早就算好了。
你家几十斤,他家几百斤,各是各的价。
算账分钱的是一群孩子,村民们已经习以为常。
之前还让几个来买东西的商家很是惊讶。
徐家村卖青粮真是怪事连连。
在驿站,一个女村长先搬出一个县令手书的牌匾,让几个商家毫无顾忌的买嫩苞米。
接着就是全村老小出动掰苞米,没有谁打着骂着撵着,一个个都是跑着干活,比自家的还勤快卖力。
最让商家奇怪的还在后面,拿着石板在各处记录的全部都是孩子,基本上都是十岁上下的男孩女孩。
徐家村集体做事都有记录,每个人要打卡。
那就是自己每次做过活,就要在记录册子的名字后面按指印。
一个指印就是十文到五十文不等的钱。
按指印时,每个人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
看完自己的还要看别人的,生怕别人多按了、自己少按了。
一年下来再笨的都把村里人名认得七七八八。
村里人也习惯了记账。
田小泉、田小溪和石猴子、徐黑子、林小虎他们跟着夏秀才学的就是算账。
这也是江枝要求的,要村里孩子们每天识字的同时,还要学会记数。
科举当官太遥远,鸡零狗碎、柴米油盐才在眼前。
只要能算账就不会吃亏,以后做啥脑子都会多想一想。
于是,一个村里突然冒出来五六个帐房。
掰苞米时,几个孩子就拿着石板在各处田边地角记账。
这些账简单好记,只写各家户名和苞米的等级斤两。
最后再过来归拢总账,这样一来哪怕出错金额也不大,而且还能找到谁出错了。
此时,孩子们就把还没有捂热乎的钱分发下来。
见到钱,跟着江村长一起种青粮的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秦氏喜滋滋把钱袋系在裤腰上。
根庆在药坊挣的钱交给莲花管,家里卖粮的钱、做工分的钱就归自己管。
她的小罐子里已经存着好几十文,现在又要添上一些碎银了。
等有了孙子,自己就能拿银子去给孩子打一副“走马圈”和长命锁戴。
她这边正欢喜,却被人重重碰一下,都不用看人先就嚷起来:“谁这样莽,别把钱给我碰掉了!”
秦氏捏住钱袋,抬头看谁这样鲁莽,见是这人,不禁气恼道:“你又要干啥?”
李老实揉揉鼻子,低声道:“我不是有意要骗你的!”
秦氏眉毛一立,瞪眼道:“哼,要不是江嫂子提醒,我现在都还当你伤没好!你这个骗子!”
李老实挤出笑:“哎呀哎呀,就只骗你帮我收拾一下屋嘛!又没骗其他……”
秦氏啐他一口:“你还敢说骗其他,看我不扒了你的皮!走开,好狗不挡道!”
说着,一肩头把李老实撞开,咚咚咚的就走了。
李老实跟在后面哎哎两声,懊恼的一抹脸:哎呀,这叫个什么事!
他骗秦氏自己伤没好,秦氏到底不是傻的,被江枝那一句话点过,她也留意观察起李老实来。
见他做其他事屁事没有,一到自己面前就哎呀连天的叫疼,顿时明白自己是被骗了。
已经好几天没有搭理李老实,此时更是没一个好脸。
李老实摸摸怀里的东西,再看看已经走远的秦氏,悻悻回到人堆里。
另一边,徐长明捏着分下来的二两多银子没有开心,而是一脸惆怅。
他之前带着一群人兴冲冲跑去城里,想讨出钱,结果喂了几天蚊子,回来脸都丢尽了,一直不敢出门来,现在……
唉,不中用了,以后还是别强出头!
第353章
再次进城
江枝对这次销售很满意,除去嫩苞米卖上高价,最主要的还有蚊香。
全村人忙到现在,就连晚上都有人上工。
普通蚊香依然是每盘两文的价格,一次卖出八两多银子。
卖出货,就有工钱拿了。
这十几天没有白辛苦,人手多、干活快的人家能有上百文钱,少的也有几十文。
蚊香粉还需要单独碾碎,这是苦力活,固定有几人轮流着干,工钱也就拿得高。
另外王小菊,徐根生都是三十文一天。
这些银子除去每个人的工钱成本和张军头的分红,虽然剩下的余额所剩无几,但没有亏。
肉烂了都在锅里,这蚊香作坊本来就是给每家每户赚钱机会的。
如今只是作坊销售的第一批蚊香,以后可以保证货源不断,财源滚滚。
卖完青粮,江枝终于要进城了。
从端阳节的袭击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天。
小满的外伤基本痊愈,药坊照样开工,一切均为正常反应,但大家心里已经落下阴影。
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徐小兰这一躲,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冒出来。
江枝明着说这事就这样过去,可心里就过不去。
自己在明敌人在暗,这感觉很不爽。
虽然只要自己和二瑞不出村,甚至不出镇就没有危险,江枝还是想把自己的地盘踩大一些,亲自去看看那个老奸巨猾的反派。
而且对那句已经退房走了,江枝还不怎么相信。
徐小兰突然回平川县住了大半年,还说什么准备嫁妆,总不是无缘无故的。
村里的普通蚊香盘销售给几个商户,山上的奢侈品藏春香并没有拿出来拍卖,这是跟霍家签了合同的。
卖完青粮的第二日,江枝带上几篮专门选出来的嫩苞米,然后在驿站包租下一辆马车,装好两篓包装好的藏春香,带上二瑞还有皮氏一起进城。
短短一月时间,皮氏已经是第三次进城了,真是一次比一次刺激。
此时她坐立不安,时不时看向旁边的江枝。
进城了,又进城了,江婶子还问自己在大街上能不能认出那杜老爷。
能认,当然能认了,就是化成灰都认识。
杜老爷相貌堂堂、风度翩翩,是在乡下翻遍红薯沟都找不出来的好看。
可这样一个人怎么不做人事,娶了徐家女当媳妇,还丢下一个孩子不管……
啧啧啧,就好像夏秀才以前讲过的一个词,叫什么来着,好像是“衣冠禽兽”。
皮氏天天去听课只为感觉热闹,时间长了也懂几个成语。
只是要去杜老爷问理,就自己这三人是不是太少,至少要把秦氏和小菊叫上。
虽然自己也能打两三个丫鬟婆子,二瑞也能跟那些护院对上。
剩下江婶子一人哪怕能抵千军万马,还是不够呀!
皮氏已经想到自己一会是抄门杠还是用大扫把打架了,江枝就没有皮氏想的那么多,她带皮氏可不为打架。
只因为自己不认识那个杜女婿,村里人方便跟着自己出行,又见过杜宝林的只有皮氏。
虽然皮氏已经描述过杜老爷的相貌,江枝还是把她带上。
有皮氏在,自己不至于面对面都不认识,被人摸到鼻子下还不知道。
旁边,二瑞跟驾车的马夫和进城的驿兵在一起,正闲扯着驿站又来了什么住住客。
进城后,江枝请驿站的马车先把自己送到霍家药行,然后再取出银钱交给驿卒和车夫。
那两人接过钱,笑眯眯说了回去的时间,这才分开。
皮氏看江枝出手就是一把铜钱,忍不住心疼道:“江婶子,你进城一次就要百文钱,一年多走几次就要花好几两,还不如自己添一辆车,哪怕用老骡子走慢点一样的可以拉。”
驿站的车不是白坐,是需要花钱的,而且花大钱。
就像秀才娘子和夏母偶尔进城,她们每次也都是花百文。
虽然到梨花镇一样可以买东西,可城里更热闹,要是江婶子有车,村里人进城也就方便。
听到皮氏建议自己添置车,江枝笑笑:“骡马不好养,还是驿站的方便。”
江枝没有忽悠皮氏,她现在没有自购置马车的意愿,的确就是因为驿站的马车用着方便。
自家的老骡子要给山上运送物资,那些粮食药粉都是一趟一趟驮上去又驮下来。
要是再拉车跑县城还是供全村人用,哪怕收几文钱,早早就要累死,自己这个主家还不好说什么。
梨花镇能购物,自己走着就可以去,分文不花。
若想进城就掏钱在驿站雇车,待遇优厚。
现在驿站每辆车配有马夫,不用自己伺候马匹的草料,而且还能跟需要进城的驿卒同路。
不仅路上安全,最主要的还是有驿站标识的车马进城不用检查。
就像今天,原本禁止售卖的青粮随便就带进城里了。
在霍家药行,江枝没有见到已经出门在外行商的霍二小姐。
年前霍二小姐说要出门去各地采买药材见世面,还真就去了。
战乱时代车马难行,恐怕没有三年五载回不来。
江枝虽然没有见到霍二小姐,但有人接待她,正是当初到徐家村签下板蓝根制剂的霍管事。
因为两家早有合同在,此时按上面办事就行。
只是一交完货,霍管事就问道:“江村长,药坊现在问题不大吧?”
二十天前青泉湾药坊遇到凶杀霍家是知道的,霍彦杰还来查看过。
合作伙伴遇到问题,此时霍家自然要询问。
霍管事道:“我们霍家的药坊也会遇到同行使坏,总有人见不到别人的好,你以后需要小心点。”
青泉湾的事内情只有徐家村人知道,秉着家丑不可外扬的说法,对外说的都是盗贼抢劫不成行凶伤人。
此时,霍管事也就当是抢劫,但他霍家经营多年,怎么可能相信有人在药坊抢劫放火,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同行在搞破坏!
江枝也不用解释,只道:“霍管事别担心,药坊已经开工,不会影响制药的,以后会加强提防。”
霍管事摇头:“江村长才涉及此行,有些东西不懂,不怕你多心,我就以行内人说一句。”
能听到内行指点很是难得,江枝谦虚道:“我不懂这些经营上的事,还请霍管事指点一二!”
霍管事也知道江枝不懂,直接道:“你的药坊光用本村人还不够,制药用人不仅需要信得过的,还需要死心塌地的,最好是买下身契那种。”
卖身契!
第
354章
找到兔尾巴
听到买人,江枝跟坐在旁边的二瑞对视一眼。
这话跟两人在家里商量的应证上了。
买人,自家是真的要买人!
自从出了青泉湾杀人和山上差点被人偷袭的事,江枝就感觉到人手严重不足。
当然不是指干活的民工,而是能真正属于自己的人。
难怪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多子才是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