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7章

    政协主任肖刚说道:“这不是乱了规矩吗?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层级的,怎么领导?”

    常委杨继军说道:“我大致了解了一下,这第一生产队在于卫民的带领下,这一年进步非常大。”

    “不但带着村民们开梯田,让村民们吃饱。还给村子弄来了耕地机、农药,还拉来了电线、开了榨油作坊。”

    书记周雪峰说道:“不光如此,你们忘了,咱县的下放户们可是都在那里呢。无形中也为县里解决了不少压力。”

    潘县长点点头,语重心长:“众望所归啊!咱们合计合计,有没有合适的办法?”

    周书记说道:“看来年后,领导班子也该动一动了。多用有用之人,咱们县里才能盘活。”

    ……

    73年春,各个生产队接到通知开始竞选妇女主任。

    下放户里有不少出色的人。但由于身份的原因,无法参选。

    那就只剩下村里人。

    于悠因为每次都参与村里的大事儿,自然而然成了最合适的推举的对象。

    当天,县里下来另一份调令。

    向阳公社主任马伟荣被提拔到县里,于卫民则是被破格提为公社主任。

    于悠:“爸,咋还成公社主任了呢?村长不是干一辈子的么?”

    于卫民:“谁知道呢?你不也成了妇女主任了吗?”

    于悠……

    妇女主任……

    她觉得自已永远是个少女好吧!

    其余生产队的人听到这消息都欢呼了起来,

    于卫民终于也成了他们的领导了!

    只有第一生产队的人,不知道谁来当村长合适,只能暂时闲置。

    于卫民上任的这一天,秦之恒给老丈人送了辆自行车。

    从此,于卫民踏上了脚踩风火轮,全年无闲休的充实日子。

    在其位,谋其职,于卫民虽然没想过做领导。但既然已经是公社一把手了,自然是得把工作干好。

    而这个年代,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是脱贫!

    第一个小组会议很快就召开了。

    参会人员就三个,于卫民、公社副主任冯彬、公社书记杨泽山。

    杨泽山……你俩儿女亲家凑到一起,还有别人什么事儿?怎么觉得自已有点多余。

    不过很快他就不这么想了。

    于卫民:“冯主任,咱们公社总共有多少人?各个生产队有多少人?”

    冯彬……

    “这个得查一下报上来的文件。”

    于卫民:“杨书记,这些人里,男的十工分,女的七工分的劳动力有多少?”

    杨泽山……

    您还真是不差别对待啊!

    于卫民:“每个生产队有多少集体田,有多少需要照顾的困难家庭?这些数据今天整理出来,咱们挑一个相对最穷的生产队明天去实地走访一下。”

    冯彬……

    杨泽山……

    突然有种预感,他们平静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秦家。

    秦之雅穿着一身红衣服,看着手里的结婚证,还是感觉有点儿不真实。

    她不知道席丰表白后,自已是怎么莫名其妙点头的。结婚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秦家诚意很大,把席丰分的家属楼全都粉了一遍。又把家具都换了新的。

    最后给了秦之雅一千块钱和各种票,让小两口缺什么自已置办。

    今天就是他们结婚的日子。

    家里人早早就起来忙活儿了。

    桌子上是瓜子糖果摆的满满的,窗子上、墙上、门上都贴着大红的喜字。

    尤其席丰不知道从哪里用来一筐苹果,摆在桌子上不但好看,屋里还充满了甜香味儿。

    秦之雅对秦之初说道:“姐,结婚真的好吗?”

    秦之初看出妹妹心里的不踏实,说道:“遇到个好人当然是好的。席丰对你有多用心姐是看出来了。”

    “你看看你这屋里的东西,哪样不是处对象的时候,他给你一点一点淘换过的?”

    “这个枕头、床单、蚊帐、小柜子、还有你桌子上那个花瓶。”

    “之雅,一个人是不是真心的,从这些也能看个七七八八。你就问问你自已,错过了这个人,难道就没有遗憾吗?”

    秦之雅:“少了这个人在身边,好像是缺点什么。”

    秦之初笑道:“那就珍惜。”

    “接亲的时间快到了,你在屋里坐着,姐出去看看。”

    第一生产队的街上。一溜人骑着自行车过来了。

    席丰是穿着制服来的,派出所的同事们也都穿着制服骑着自行车。每辆自行车的车把上都系着一个大红花。

    在这个简朴的年代,场面十分的壮观。

    村里的大人孩子们都围着转。

    接亲的同事们每个人拿出一袋子糖块儿,四处散。

    他们所长可是说了,今天要把新娘开开心心迎回去,糖块儿不散完不走。

    负责接警的周姐拉着大家就说起了当初席丰吃醋整大伙儿的事儿。

    逗得大伙儿一阵一阵乐。

    于悠再次被暴击了,伸手拧了把秦之恒的腰。

    没有好好办婚礼,真是她一辈子的遗憾!

    秦之恒……昨天给媳妇儿的那一箱子古董失效太快!

    秦之雅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一路跟着席丰回了家。

    卧室的柜子上,摆着一台崭新的电风扇。

    和秦之雅先前买的那一个一样一样的。

    秦之雅看着平平整整的床单,和席丰放在床头的小吃食。

    想着两个人的过往,突然间就笑了。

    第二生产队。

    于卫民、冯彬、杨泽山,三人在村里走着。

    听着石顺几个村领导说着村里的情况。

    “我们生产队面积是不小,但是水多,到处是三三两两的大水坑。”

    “可以种的地就特别少,人还多,年年不够吃。”

    第117章

    天然鱼塘

    于卫民望着大大小小的水坑,只觉得暴殄天物。

    问道:“这么多水,你们怎么不养鱼?”

    石顺说道:“于主任,这鱼吃的草有限,喂不太上。”

    “我们这鱼都是天生天养,每年夏天捞一次卖给供销社。”

    于卫民……

    行吧,信息闭塞就是能到这种程度。

    这个时候有些地方应该已经开始专门种植养鱼的“象草”了。

    这边的鱼却还在天生天养。

    几人又到处走了一遍,发现这第二生产队真的是个天然鱼塘。

    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

    三人打道回府,到了供销社坐下才讨论起来。

    于卫民:“你们也看出来了,第二生产队的优势在于水资源丰富。他们完全可以养鱼。”

    可怜现在鱼是稀缺品,大家想买都买不到。他们一家人也才畅快的吃过几天鱼。

    冯彬:“可他们不是说没东西可喂吗?”

    于卫民:“那别人的鱼塘那么多的鱼是怎么来的?”

    “我听说有的鱼塘人家是专门给鱼种了一种草,每天割了来喂鱼。”

    杨泽山说道:“可他们村的地种粮食都不够吃,要是再分出来些地种草,更得挨饿了!”

    于卫民……

    该说不说现在的人脑筋轴的很。只能看到自已的小集体,完全没有统筹规划这个概念。

    说道:“这就靠我们了!”

    杨泽山:“我们能干啥?我们也变不出粮食来啊?”

    于卫民:“我们管着公社下的所有生产队。哪个生产队缺粮,哪个生产队缺肉,这些得先搞清楚。”

    “搞清楚了这些,下一步就能交换。”

    看两人抓耳挠腮一副没想通的样子,于卫民继续说道。

    “比如第一生产队吧,不缺粮,但想吃鱼,尤其是不贵的鱼。”

    “第二生产队吧,不缺鱼,但想吃粮,尤其是便宜的粮。”

    “他们不知道彼此的需求,但我们是干嘛的?”

    “我们就是去了解这些,去统筹规划这些的。”

    “让两个生产队去调配!”

    “按照粮站收粮和供销社收鱼的最低价去换。”

    “是不是一边儿有了便宜鱼,一边儿有了便宜粮?多好!”

    冯彬……

    好像有点转过来了,是这么回事儿。

    杨泽山……

    怎么觉得两边儿都占便宜了?咋回事儿?

    于卫民继续道:“现在,方针定下来了,咱们公社的任务就来了。”

    “冯主任,你负责安排第二生产队派人去别的鱼塘,把草料的种植技术和喂养技术学来。”

    “杨书记,你负责统计一下二队大概缺多少粮,卡一个下限。再看看第一生产队能拿出多少粮。去做一个调配。”

    “有了你们的付出,两个生产队的人只需要配合咱们公社就可以了。”

    “时间长了,他们自已就会对数量做一个微调。到大家都合适的地步。”

    冯彬和杨泽山醍醐灌顶一般。

    两人很自然的顺着于卫民的想法走。

    但还是觉得漏了什么?

    于卫民……当然了,漏的是你们开始干活了,我开始休息了,呵呵。

    第二生产队得知公社这么快对他们村有了安排,还说能保证他们有吃的,开心极了。

    石顺带着两个年轻人亲自去了外地几个最大的鱼塘,发现了“象草”的存在。

    又花了钱和人家学了怎么种植,买了草籽儿。

    石顺:“我听人说,这草长得比人还高,跟韭菜似的割了还长,可以喂很久。”

    村里人有些迫不及待:“那还等啥,咱赶紧种上!”

    ……

    与此同时,第一生产队的几个机械人才尹志学、范兴、阮齐,已经画出了农用收割机图纸。

    于悠默默对照着《农用收割机制造说明》进行了对比,高深莫测的把不一样的地方画了圈儿。

    又提出自已的意见。

    反复几轮修改下来,农用收割机图纸终稿终于出来了。

    现在,问题来了。

    图纸换机器,谁去谈?

    赵前进说道:“我这啥也不懂,你们年轻人去。”

    郭民满脸拒绝……别看我,我不去!

    于悠……得,为了自已未来农活儿越干越少,冲了!

    “这样吧,我带着尹志学、范兴、阮齐去!”

    阳安市机械厂。

    于悠:“我们找方志勇方厂长。”

    门卫大爷:“哎呦,姑娘,你们是不是第一生产队的?”

    于悠点点头,这门卫大爷记忆力真好。

    门卫大爷:“快请进,快请进。我们厂长说了,你们再来,随时都能进。”

    这可是他们厂子的贵人呢,因为手扶耕地机的大量销售,他们厂子的盈利那是直线上涨。

    连他的待遇都涨上去了。

    于悠和尹志学几人直接被请到了会议室。

    于悠、尹志学、范兴、阮齐坐了一排。

    厂长方志勇、技术部领导张新、采购部领导唐建业、销售部领导孔建江、财务部领导邱敏坐在对面。

    于悠开门见山:“收割机的图纸,换一台收割机。”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