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女人笑道:“可不咋地,我就差把它俩供起来了。咋样,胖乎吧?”周雪峰:“肥头大耳,白白胖胖的,您照顾的挺好。”
女人说道:“上次交猪的时候,我比隔壁养的多十斤呢,多拿不少钱。”
周雪峰问道:“你们这不是按照公分分吗?”
女人说道:“不按,于主任给定的规矩。这猪分到户里了,就按照猪的重量分。还别说,这下子大家可积极了,谁也不偷懒。”
潘永明沉吟道:“分猪到户,这又是个好办法。”
这于卫民不简单啊!
第六生产队。
潘永明:“你们队地挺多啊!”
村民感慨道:“我们队都是盐碱地,之前种啥啥不行。也是这两年产量才提上去的。”
“要不说还是得学知识。下放户里有几个农学专家,盯着帮我们提高产量。”
“聪明人一个主意,那顶我们干上半辈子的经验。”
潘永明几人脑子里像是有什么东西闪过。
“下放户里有很多这样的专家吗?”
村民看了他们一眼,有点儿嫌弃他们见识少。
“我们公社之所以发展这么快,人家那些下放户可没少帮忙。那是啥人都有,懂机械的,懂农药的,懂种植的……更别提还出了一群老师。”
所以,当年于卫民把这些下放户都要走,本来就是算计好的?而不是什么为了县里分担?
突然有种降了智商的感觉,潘永明几人有点儿自闭了。
第四生产队和第五生产队是挨着的。
潘永明几人站在林子里,看着地上一块块儿的蘑菇地。
不得不说村民们很会利用空间,除了走路的地方基本能刨坑的地方都刨了。
肖刚:“老乡,这都是种的蘑菇?在林子里,就用玉米芯就能长?”
“可不咋地。这蘑菇就喜欢阴凉的地方,晒着反而养不活。种一次能长五六茬儿呢,产量老高了。”
肖刚:“这蘑菇收了后放不住吧?”
“可不么,我们还得摘回去晒干了才行。麻烦是麻烦点儿,但是就能放很久了。还能坐轮船卖到外国去。听我孙子说还能帮国家赚那啥?”
潘永明接话道:“外汇!”
“对,对,外汇,就这词儿。”
……
第三生产队。
第三生产队就自已买了个榨油机,也弄了个榨油作坊。
因为是小型榨油机,一次性产油不多。所以几乎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在榨油。
潘永明:“老乡,你们这大豆不用吃吗?有这么多余粮用来榨油吗?”
“对啊,自打改变种植品种,把沙地种大豆后,再用大豆和别的生产队换玉米。我们就不愁吃了。”
“多出来的大豆,还能做豆油。赚外啥来着?”
潘永明:“赚外汇!”
“对,对,就是这词儿。没想到卖个油不紧队里得了钱,还能帮国家。”
第二生产队。
潘永明几人到的时候,正好赶上运输队过来拉鱼。
一条条风干了的鱼很快被称重装车。
运输队的人显然也很熟了,装好后,双方在交接单上签好字,就火速拉走了。
几辆大卡车开在水泥路上,连点儿灰尘有没有。
潘永明:“不用问了,又是拉走赚外汇去了。”
周雪峰说道:“只剩下第一生产队了。其实到了这一步,于卫民完全可以通过审查了。”
人家业绩摆在这里,让哪里的领导审查,那都得通过啊。
杨继军:“他们搞得这些东西看起来没啥技术含量。但是往细了想,每个主意又都很妙。”
肖刚:“我现在想去看看那一批下放户。他们被于卫民接收也有几年了,现在到底过得咋样了?”
不单他好奇,他们几个也好奇。
几人也没停留,出了第二生产队,就往第一生产队去了。
下放户的五排房子他们知道。每间房子的外面,都挂着不少鱼干和玉米棒子。
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如此,明显提示着这家人不缺吃喝。
可现在城里是个什么情况呢?或者说大部分人是什么情况呢?
要不然有钱没粮,要不然没钱没粮。一般吃的都是玉米粥加咸菜。
所以说,作为下放户,过着这样吃喝富足的日子正常么?
潘县长几人有点儿脸黑。
几人正想着去传说中的学校看看,就见到两个孩子在说话。
安安:“现在进行时,是be
doing,do
you
know?”
宁宁:“哥,我能不能直接背啊?语法好难啊!”
安安摇摇头,鼓励妹妹道:“我打听了,县里图书馆长期要人翻译书籍。好好学英语,兴许明年咱们就能赚钱了。”
宁宁:“真的吗?那我每天再多背几个单词吧。”
……
肖刚道:“我没听错吧?那俩孩子是在说要去做翻译吗?”
杨继军:“我也听到了。”
所以,他们这边的学校到底在教什么?
现在大部分高中停课的原因,懂英文的可没几个。
但他们作为县级领导干部,却是知道,国家急缺这方面的人才。
可这个村子两七八岁的孩子大言不惭地说明年要去做翻译。
是吹牛呢、吹牛呢、还是吹大牛呢?
几人这么想着,那边儿两个孩子已经用听不懂的语言开始对话了。
安安:“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宁宁:“Pledge
to
plete
the
task.”
保证完成任务.
……
肖刚,杨继军……听起来还挺高深的样子。
几人跟着俩孩子进了心里的学校。
看到学校的教学,开始疯狂刷新自已的认知。
而另一边,周承和苗青花了大价钱从照相馆租了一台照相机,买了一轴胶卷。
第142章
震撼的地理课
周承:“既然不接受采访,那咱们干脆多拍点照片放报纸上去。”
现在报业与广电是合在一起的单位。甚至严格说来,报纸更有影响力。
苗青:“这主意好,照片比文字更有说服力。咱们一定能把这期报纸办好!”
周承接着提议道:“那咱们先从第一生产队开始拍?这水泥路面,那半山的果林、梯田。光是想想就很震撼。”
苗青也说道:“我觉得学校要单独占个大版面才是,尤其是听课的这些人的精神状态。说实话,我都有点羡慕了。”
突然觉得一卷胶卷不太够!
两人商量完,迫不及待的就去拍照片了。
学校里,月月成功插班进了三年级,和安安、宁宁在一个班。
宁宁开心极了:“月月姐,你转过来真好,以后咱俩坐一起。”
现在的桌子不是独立的,一张课桌带着两个桌兜儿,能坐两个孩子。因此大家都会有个固定的同桌。
孩子们闹别扭了,就会在课桌中间划一道线,名字叫做“三八分界线。”
以此来划分自已的地盘,谁都不能越线。
安安:“秦景宁,当着你哥的面这么说真的好吗?”
话虽这么说,安安却是认命的把自已的东西收拾了起来。他一个男孩子,不和两个女孩儿计较。
两个小姑娘笑的开心,刚走到教室门口的苗青觉得养眼极了,啪嗒一下按下了快门!
……
京市军区大院,彭司令家。
一家人下班后正在吃晚饭。
彭博领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儿,进了家门。
卓蔷放下筷子,问儿子:“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带家来了?”
彭博把孩子往前推,解释道:“妈,这孩子是我收养的。咱们就叫她暖暖吧?”
自打暖暖丢了,这些年,家里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太压抑了,他必须做点什么去改变现在的状况。
“你说什么?”万菁菁突兀的站了起来,拔高了声音,语气里充满了不可置信!
“你想让她替代我们女儿?那我们女儿怎么办?”
“你要让我每天喊她暖暖,把我自已的孩子忘了吗?”
彭博去拉妻子的手:“菁菁,你别激动。这件事儿我想了很久了。咱们家总得有个孩子,才能正常过下去。”
万菁菁甩开丈夫的手,对彭振东和卓蔷问道:“爸、妈,你们也这么想的?”
彭振东叹了口气:“彭博,这事儿你怎么没提前跟我们商量一下?”
彭博无奈道:“爸,你也知道菁菁都快魔障了,这事儿商量的下来吗?只能先斩后奏了。”
卓蔷犹豫道:“那也不能叫暖暖啊!”
那个肉呼呼的小团子,她心肝儿似的抱了两年,大概一辈子也忘不了。
万菁菁疯狂摇头:“我不同意!这孩子我们给些资助没什么。但要是养了她,大家就会慢慢把暖暖忘了,那我的暖暖怎么办?”
彭博语气也跟着冲起来:“那你要我怎么办?你又不肯再生孩子。我们彭家总要培养下一代。”
“菁菁,我们也爱暖暖,但我们也在乎你,你都多少年没有开心笑过了?”
万菁菁看着眼前的丈夫,看着态度松动的公婆,颓然的坐了下去。泪水不受控制的爬满了脸庞。
……
第一生产队村民教室。
潘永明、周雪峰、杨继军、肖刚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认认真真听课。
今天是齐老讲地理。
“大家静一静啊,今天呢,咱们主要讲讲地缘政治,也就是地理政治学。就以朝鲜为例子。”
齐老说完,在黑板上手绘了中国和朝鲜简单的地图。还大致把亚洲大陆和太平洋标了出来。
齐老画图的本事村民们已经多次见到,适应了。后排的潘永明几个却是看直了眼。手绘地图,这是有多牛!
下面村民们开始讨论,“这朝鲜挨着咱们啊,是咱们邻国?”“这国家怎么这么小?”
齐老画完,抬了抬手。大家自动止住了声音。
“张老之前给大家讲过唐朝时候的‘白江口之战’,明朝时候的‘万历朝鲜战争’,清朝后期的‘中日甲午战争’。大家都还记得对不对?”
“这些战争的共同点,都是为了保护朝鲜。那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朝鲜呢?”
“朝鲜半岛环境并不算好,大部分是山地和高原,平原只占了百分之二十。气候还不好,降水很少。那为什么国外列强就一直觊觎这块儿地方呢?”
潘永明、周雪峰、杨继军、肖刚四人本来是抱着简单听一听的心态。
可现在也不由自主被带入了进去。
时代的局限导致知识的传播力度不强,这些东西并没有人和他们普及过。
就听齐老继续说道:“大家仔细看这个地方,就会发现他处在亚洲大陆的边缘地带,又紧邻太平洋”
“那么,亚洲大陆这些国家是不是可以通过它去攻打海上国家?海上国家是不是又可以把它作为侵略陆权国家的跳板?”
有村民惊讶道:“我滴天……这块儿地儿这么重要呢?”
齐老说道:“所以,我们要保护它,它是我们的屏障。”
有村民喊道:“这不就是嘴巴和牙齿的关系吗?就是语文老师讲的那个‘唇亡齿寒’!”
齐老笑道:“这位同学说得好!看来大家语文学得不错么。”
村民们跟着哈哈大笑。
就听齐老继续说道:“1950年到1953年,我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这就是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