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1章

    教室里,村民们一个个都站了起来,剧烈的掌声响了起来,起伏不断。

    “咋齐老讲的我有点想哭呢?”

    “我也是,所以说,有国才有家!”

    “致敬我们的志愿军同志!他们太伟大了。”

    “村长上次还说,村里的一部分收入以后捐给烈土遗孤的。还啥以后啊,今年就开始捐吧。”

    ……

    潘永明几个跟着站起来鼓掌。

    一片嘈杂声中,听着村民们的议论,内心的震撼持久而深远。

    第143章

    在政策边缘反复横跳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曹秀想了许久,瞄上爆米花了。这东西不但能给人们作为零食吃,还能赚银子。

    低投入高产出,老少皆宜。

    主要是老式爆米花机在这个年代就已经被国外研究出来了,他们改良一下并不显眼。

    于卫民先是多番摧残队里的几个机械专家。毕竟大材小用那也是用,总比闲着强。

    又跑去阳迁市第一机械厂折磨了几次孙强山。毕竟有人把柄,屡试屡爽。

    折腾了好些天后,改良版的大炮手摇爆米花机横空出世了。

    这不,机械厂还专门派了技术员来送。

    年轻技术员寒暄道:“于主任,您和我们孙厂长关系真好。这机器的原材料都是孙厂长自掏腰包,一点没占厂里的便宜。还亲自为这个事儿跑上跑下的。”

    于卫民呵呵直笑:“关系是不错,我们是要好的朋友,怎么也得再处上几十年!”

    他是这么想的,就怕到时候这认罪书木有用了!!!

    年轻技术员也跟着笑,看吧,自已猜的保准儿没错。

    “那于主任,这东西给您放这儿了,我先回去了。”

    “辛苦你了,回吧,回吧。”

    曹秀已经开始里里外外清洗机器了:“老于,你去弄点木头过来,一会儿咱们先试着爆一锅出来。”

    曹秀和于卫民两口子一阵捣鼓,毕竟这东西的原理虽然知道,但是却是第一次操作。

    先将一碗玉米倒入爆米花机里,然后锁紧机器。

    放在架子上加热,同时不停的转动爆米花机。等压力表指到10个大气压就可以了。

    对准专用的布袋起锅,嘭地一声爆米花就出炉了。

    这地动山摇的声音,把刚走到于卫民家门口的潘永明等人着实吓了一跳!

    就听院子里传来曹秀兴奋的声音:“成功了,成功了!就是声音太大了,这耳朵下次得堵上点儿。”

    于卫民抓了一把爆米花递给媳妇儿:“赶紧尝尝,还是自已种的老玉米好吃啊,爆出来又脆又香。”

    曹秀:“哎呀,忘了放糖了。一会儿弄一锅大米的,多放点糖,给孩子们甜甜嘴。”

    于卫民:“这机器据说什么粮食都能爆,一会儿各种杂粮都试试。”

    俩人说的热闹,潘永明等人这时候进了院子。

    潘永明问道:“怎么了这是?刚才嘭地一声是咋回事?跟爆炸似的。”

    于卫民惊讶道:“潘县长!周书记!杨常委!肖主任!你们怎么来了?”

    周雪峰看着于卫民的眼神儿有几分责怪,说道:“怎么?不想我们来?把我们蒙在鼓里好受?”

    于卫民:“这是从何说起?你们来的正好,我媳妇儿刚研究出来的爆米花,尝尝!”

    布袋子里是满满的爆米花,曹秀拿来一个大笸箩,全都倒了进去。浓郁的清香味传到了几人的鼻子里。

    看到这么多白白胖胖的爆米花,潘永明几人也没客气,每人抓了一把尝了尝。

    杨继军:“好吃,这爆米花是玉米做的?一粒儿玉米能膨胀这么大?这机器怎么这么神奇?”

    肖刚:“这东西还挺顶饱。”

    于卫民问道:“潘县长,你们这次来是为了什么?”

    潘永明把手里的爆米花吃光,才说道:“我们这次来主要是听说向阳公社发展的不错,过来视察一下。”

    “现在看来,你每次汇报工作水分都不少啊!”

    于卫民……

    谁这么嘴碎传出去的?

    闲鱼生活太美好,钓鱼摘果子的悠闲人生还没过够,他想独自美丽!

    试图说服道:“这我们也没什么特别的,和别的公社大差不差。”

    潘永明几人深深看了眼于卫民,不再纠结这个话题。反而问起村里的教育问题。

    “这现在知识青年都下乡了,怎么在村里反而搞起学校来了?”

    于卫民说道:“知识青年人家有知识吧,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种地也学会了。”

    “但村里人还是只会种地啊,他们也想进步啊。咋办?”

    “总不能跑城里去吧!我就想了这么个办法,把学校搬到村里来。这样不但能帮助村民们进步,还不影响干农活。一举两得!”

    潘永明几人……你行,你能辩!而且,这么做好像真的在政策范围之内。

    总不能让这些正在上课的村民们下乡吧?本来就在乡下,还往哪里下?

    接着问道:“那那些下放户又是怎么回事儿?”

    于卫民解释道:“有学校了那总不能没老师吧?这老师谁当?一个不如你的人当你乐意不?”

    “我们村办事儿,那就是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老师么,谁懂得多谁当。这不全村寻找下来,明显这些下放户胜出。”

    “连村里的知青现在都来听课,没有谁不服的。”

    潘永明几人……他们当然知道下放户有些人有真本事,可本来就是下放来的。也就是于卫民,做事这么别具一格。

    罢了,他们自已也听了课,说不出不好来!

    国家只是让他们来接受再教育,也没规定他们不能教育别人。

    眼见几人没提反对意见,于卫民偷偷松了口气。说话也更客气了起来。

    “几位领导,这也中午了,大老远的,咱们今天就在家吃。尝尝我媳妇儿的手艺。”

    潘永明几人也没拒绝,他们这两天四处跑也算考察完了。但这个于卫民,他们还想多了解了解。

    于远和月月也放学回来了。

    曹秀招呼道:“你们先吃点爆米花,我这就去做饭。老于,你再爆一锅大米的,多加点糖,让小远和月月给悠悠家送点儿去。”

    于远:“妈,我听说这爆米花很早前就有了。打仗的时候还被用作土兵的粮食呢。”

    月月:“姥姥,真好吃。这些可以放到爸爸那里卖了。”

    曹秀:“你们两个说的都对。你们说咱家以后卖这个爆米花靠谱不?”

    月月:“靠谱,姥姥做的这么好吃,大家肯定抢着买。”

    曹秀:“哎呦,我们月月就是嘴甜。”

    潘永明几人也没闲着,帮着于卫民生火添柴,一起爆爆米花。他们也很好奇这东西。

    “你们家打算卖爆米花,搞个体经济?”

    于卫民:“潘县长,您可别误会。我们可不会单独买卖,都是送去供销社。这也算是农副产品不是。”

    潘永明几人……他们就没见过于卫民这样在政策边缘反复横跳的!

    第144章

    羡慕嫉妒恨

    大米倒进去,糖也放进去,嘭地一声一锅米花就爆好了。

    这次,一粒粒膨大的米粒儿,吃在嘴里甜滋滋的,还带着一股子米香味儿。

    于远和月月尝了尝,开心的装了不少,一溜烟儿给于悠家送去了。

    杨继军和肖刚吃的嘴边儿都是。

    杨继军说道:“这么一点儿米粒儿,爆出来这么多米花。这一锅得出不少份啊!这生意肯定能赚钱。”

    肖刚:“还是甜的,孩子们都喜欢。”

    潘永明和周雪峰对视一眼。说实话,他们县里没什么支柱产业,经费少,工作也难办。

    突然间就有点儿羡慕了。

    周雪峰小声嘀咕:“县长,咱们这工作得加紧,我看咱们县里有很多岗位都很适合于主任。”

    潘永明:“是的,也别写什么报告等批复了,市里等的起,咱们县里等不起了。”

    “明天咱们就直接去市里,争取直接把他争取过来。”

    于卫民招呼几人随意坐,就去给媳妇儿帮忙了。县里领导上门,怎么也得整桌好的。

    曹秀做了红烧肉、豌豆炒肉丁、蘑菇鸡蛋炒肉、蒜毫炒鸡蛋,还用鱼干炖了一个红烧鱼。

    菜刚上桌,于远和月月也回来了。

    于远手里端着一碗菜,说道:“妈,我二姐听说家里有客人,让我端来了点儿菜。”

    一大碗麻婆豆腐看起来红艳艳的。

    曹秀笑道:“你二姐买豆腐了?看起来还挺像样,正好没做辣菜。”

    又和于卫民说道:“要说咱闺女这手艺,现在都快赶上我了。”

    于卫民条件反射一般夸道:“那是,当妈的出色,闺女还能差了?”

    曹秀:“算你识相!”

    被迫吃了一嘴口粮的众人……

    这个年代,男女之间很少有这么表达感情的,夫妻互夸的更是少见。

    于卫民:“大家别干看着啊,都坐下来,吃饭,吃饭。”

    潘永明几人起先还有点儿端着,尝了几口饭菜后,默默加快了夹菜速度。

    杨继军说道:“嫂子您这手艺真是太好了。”

    为什么他媳妇儿天天就是水煮菜?能不能拎过来学一学?

    曹秀呵呵笑:“我也就这是手艺好了。比不上你们,做领导的,殚精竭虑,担子重。”

    肖刚:“手艺好就很好了,还能做爆米花给家里创收。这要是咱们县里也有这样人才,老百姓们就能少受点苦了。”

    于卫民突然觉得饭菜不香了。

    一股不好的预感直冲天灵盖儿!

    所以,这帮人是干啥来的?不会是又盯上他了吧?

    上一次,就是这帮人下了个调令,自已就从于村长变成于主任了。

    现代的经验告诉他:位置越高,责任越重!被架起来的感觉并不美妙。他真没想过一路当官升职啊!

    于卫民:“有几位领导在,咱们山南县一直顺风顺水的。以后一定能发展的更好!”

    潘永明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不、不、不,还是很需要新鲜血液的!”

    于卫民……

    彻底没食欲了!

    于远问道:“妈,这爆米花你打算咋卖?”

    曹秀想了想:“大米难得,咱们就只卖玉米的。爆米花体积大,一两一份,就很大一包了,用油纸包好再卖出去。至于价格吗,五分钱一份行不行?”

    玉米粒不到一毛钱一斤,除了糖和柴火,一斤爆米花大概能赚四毛。

    一锅也就出一斤,每天爆十锅那就是四块,爆太多了,供销社也卖不完。

    好么,这一个月就是一百二十块!

    于远:“那等买来油纸我帮您打包。”

    月月也举起了小手:“姥姥,我也可以!”

    曹秀:“那行,以后你俩中午吃完饭帮我包装,我给你们按件算手工费。这样,你俩也能赚点零花钱了。”

    潘永明几个有点酸了。

    就问,人家在家待着还能把钱赚了。一个月的收入还超过他们几个大男人了,这滋味儿,谁懂?

    几人看向于卫民,慕了。

    而此时的周承和苗青,已经拍了不少照片。两人甚至都没等照片洗出来拿着胶卷就去买返程的火车票了。

    他们做记者的,梦想是什么?不就是做一个发现新闻并且将它传播出去的人么。

    两人心情激动,向阳公社就像是万绿中的那么一点红,他们迫切的想把这些变化让更多的人看到。

    ……

    京市席家。

    席丰和秦之雅攒了几天假期回来看望席爸席妈。

    席萍一家子也来了。

    秦之雅一进门,席萍就把她拉了过去:“跟你说个事儿!”

    秦之雅问道:“啥事儿啊?”

    席萍:“就你那个前姐夫,赵文。他不是和方子菲结婚了吗?”

    秦之雅点点头,这事儿她知道。席萍还特意给她发电报通知她来着。

    “你猜怎么着?前几天赵文带伤上班来着,脸上被挠的那叫一个惨。”

    秦之雅果然十分感兴趣:“啊?快说说,咋了?”

    只要一想到姐姐和燕燕曾经被捆在家里,想要活活饿死,她就觉得赵文一家受再多罪也不够。

    席萍:“方子菲前段时间把他小叔子小姑子的工作都给整没了,连她婆婆一起被她送回村子里了。”

    “可这结婚都一年多了一直没孩子,两口子就去医院检查了。好么,一查,方子菲不能生!”

    秦之雅:“那后来呢?”

    席萍:“后来赵文他老娘就觉得能拿捏住儿媳妇了,从村里回来了。”

    “可方子菲是谁?那是横行惯了的大小姐。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直接就和赵文打起来了,听说打的可热闹了。还扬言敢离婚的话就把赵文也赶回村里去。”

    “第二天,赵文老娘就灰溜溜走了,赵文顶着一脸伤就去上班了。”

    说到这里,席萍邀功一般讲。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