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于远、秦之雅、秦之栋、周琳琳也都考完出来了。他们叽叽喳喳一个个努力回想着题型,核对着答案是不是一致。
秦之雅泄气道:“还是复习的时间太短了,我得有百分之二十多不会的。不知道还有没有希望。”
周琳琳:“我也是,尤其是数学,有几道大题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于悠没吭声。
她总不能说,这次考试大家普遍水平有限,能对上百分之七十的人怎么也得排前百分之四了。
可以挑选很多学校了!
所以说第一年恢复高考是一个重大的机遇。说它简单它录取率低,说它难,它录取分并不高。
……
高考结束,曹秀开始召集人手盖厂房。虽然大家都不知道盖这么多房子干啥用。但不影响村里人主动来帮忙。
村里人正觉得没机会回报于卫民一家呢,每天下了课后都很积极过去。
所以,人家盖房子都是白天盖,他们家盖房子那都是中午和傍晚盖。
曹秀自然不会亏待大家,凡是来的人,不但有工钱还会管饭。
但村民们香喷喷的饭菜倒是吃了,钱是坚决不拿。
“这把我们当什么人了?于主任和村长为大家做的事儿我们心里都记着呢。”
“就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一把的事儿,谈钱就见外了。”
……
曹秀也不矫情,省了一笔钱,正好后面办厂子添置东西或者给人们开工资用。
热热闹闹了二十天,厂房刚刚封顶。
与此同时,县一中那边也张贴了南山县参加考试的人的高考成绩。
第155章
状元榜眼探花
县一中外墙上,按照成绩从高到低张贴了满满一墙的大字报。这是作为展示的。
而具体的成绩单,则是需要考生本人,到一中里面办公室去拿。
无论能不能考上,都得来学校拿成绩单,所以第一声生产队的人是一起来的。
县一中的办公室里,校长和老师们心情非常激动。
全国前三名,都出在他们山南县!这可是全国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啊!
而且今年的考生有五百多万,上线率才百分之五。按照比例,一个村能出一个大学生那就是很光荣的事情了。
山南县下属四十个村子,上线人数却达到了八十人。
校长激动的在办公室里来回溜达。他觉得自已得做些什么,或者学校出面
奖励下这些给县里争光的考生?
任老师突然大声道:“方校长,你快来看!”
方校长疑惑道:“怎么了?”
任老师指着桌上的成绩单解释道:“我按照公社和生产队分了一下成绩单。结果你猜怎么着?”
“其余公社都很正常,就这个向阳公社过线的成绩单竟然有五十份!尤其第一生产队自已就占了三十份!”
“当真?”方校长一把抓过成绩单,又核对起来。
任老师:“不止如此,前三名都是这个生产队的!”
“而且,这个生产队过线的人普遍分数都不低!都是好学校的苗子啊!”
恢复高中教学,恢复高考,已经够让他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开心了。
没想到,这次高考,山南县第一生产队还一举打了这么大一个响炮!
有这么好的榜样在,还愁以后家长不把孩子们送来上学么?
方校长急于想知道第一生产队特殊在哪里。全国前三名啊,哪个学校能教的出来。
“大家注意一下啊,一会儿第一生产队的人来拿成绩单,得把人留住,好好了解了解。”
于悠带着村里其他的考生们到了办公室后,直接就被扣住了。
方校长大声问道:“谁是于悠?谁是于远?谁是秦之栋?”
于悠、于远、秦之栋三人应声站了出来。
方校长激动地上前一一握了握手:“恭喜啊,你们不但是咱们县的前三名,更是全国的前三名!给咱们县争了大光了!”
第一生产队的人就是一愣。
榜单那里围的人山人海,连三岁的小孩儿都跑过去凑热闹。他们根本没有看榜单,直接就进来学校拿成绩单了。
秦之雅率先揉了揉耳朵,再次确认道:“你说谁?于悠?第几名?”
方校长确定道:“对,于悠,第一名,全国状元!”
第一生产队的人……集体卧倒!
就他们村长,第一生产队偷懒大王,考了个全国状元?
谁来锤他们一下,告诉他们这不是幻觉!
所有人的目光唰唰唰都看向于悠。
于悠:“干嘛都看着我?出考场的时候不是告诉你们了,考试的内容恰好我都复习到了。”
大家看她的目光更加复杂了。谁能恰好一个全国第一出来他们看看!这比勤勤恳恳考第一还难好吧!
秦之雅失声道:“嫂子,我谁都不服,就服你!”
方校长:“不怪你们激动,于悠同志一定是平日里学习很刻苦才有今天的成绩。”
第一生产队的考生们……真不是,她是平时学习上偷懒最多的那一个!也就最近考前拼了命的背了背书。
方校长见大家表情有异,继续解释道。
“要知道,他们不止是名次靠前,他们的分数才是最震撼人的。”
“于悠同志除了语文和政治各丢了2分,剩下的门门满分。于远同志总共扣了十分,秦之栋同志扣了十二分。”
“总分五百分,他们以496,490,488勇夺前三甲!”
第一生产队的考生们……他们彻底服了!
这校长明显有点儿控制不住,于悠赶紧制止了想要继续夸赞他们的校长。
“校长,我们生产队其他人的成绩单呢?”
任老师:“你们生产队一共多少人参加高考了?我这边有三十份上了录取线的,可以先来领。没上线的得等一会儿,我去给你们找。”
于悠:“就是三十份,我们三十个人参加了高考。”
任老师……感觉今天有那么点不真实!
“你是说你们第一生产队一共有三十个人参加高考?那现在有三十份上线的成绩单,也就是说你们生产队的考生全考上了?”
于悠:“这么算的话没错!”
第一生产队的众人这才反应了过来,集体欢呼蹦跳了起来。
“我们都考上了!太好了,我们都考上了!”
秦之雅对周琳琳说道:“琳琳,咱俩也考上了!”
周琳琳:“之雅姐,咱们不是错了不少么,真考上了?”
是哦!秦之雅清醒了一瞬,挤到任老师前面。
“那个这位老师,您给确认一下,秦之雅、周琳琳的成绩单在么?”
三十份里找两份还是挺好找的。
任老师念道:“秦之雅,语文76分,数学70分,政治69分,史地69分。加在一起284分。”
“周琳琳,语文70分,数学80分,政治65分,史地65分。加在一起不过280分。”
“你们俩这分数不算低了,现在全国有88所重点大学,你们可以选的学校很多。”
行吧,虽然和那仨将近满分的天才不能比。但是也考上了不是么。
两个姑娘激动地抱在一起,拿着成绩单傻乐。这单薄的一张纸,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是她们的梦想。
第一生产队的考生一拥而上,把任老师团团围了起来:“我的呢,我的呢,我叫……”
任老师一下子忙碌了起来。
“你们别着急,一个一个来,领了成绩单后,再一人拿一张体检单。体检完了,过两天就回来填报志愿。”
方校长走到于悠、于远和秦之栋前面。
“冒昧问一下,你们生产队平时是怎么学习的呢?不知道学校能不能邀请你们做一次演讲?”
于悠大手一挥道:“校长,我们第一生产队有自已的学校,虽然不够正规。您可以带着老师们随时来旁听。”
大力推广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第156章
我可以躺平你们不能
“至于演讲么,就算了。主要是老师教的好,和学生们够努力。”
方校长疑惑道:“你是说你们村里有学校,还教高中内容?”
于悠点点头。我没说的是还教大学内容,自已去慢慢挖掘吧。
方校长抚掌笑道:“那行,那行。怪不得,怪不得!”
没想到城里都不提倡办学了,村里反而悄么建了学校。
成绩单体检单都拿好,第一生产队的人才往回走。从城里到村里,这段路步行的话得走两个小时。
但是这个时候却没有人感到累,是平生最快乐的一段路了。
李永德和赵前进结伴儿等在村口,他们俩的小儿子也都参加了高考。两人神色间带着太多的期许。
李永德:“你说,孩子们能考上么?”
村里参加高考的什么成分都有,知青和下放户感觉把握更大些。
村民们的孩子毕竟以前最多就是初中毕业,还都忘得差不多了。在村里上了两年而已,心里没底儿。
赵前进拍了拍李永德的肩膀:“考不考得上,咱村的孩子们过得也不差。当初多亏了你当机立断,把村长的位置让出来。老哥啊,我们心里都记着呢。”
李永德也是个村里人赞叹的好村长,只是不会整农村建设。
李永德:“说这干啥?我不也跟着得了实惠,卫民好样的,没辜负咱们得期望!”
两人正说着,就看见去领成绩单的大部队回来了。
李壮看见李永德,率先跑了过去:“爸,我考上了!我考上了!”
赵前进的儿子赵达看见自已老爹,也边跑边喊:“考上了,我们都考上了!”
赵前进拿着烟袋的手有些颤抖:“考上了?我,我没听差吧?”
李永德赤红了双眼,被这热烈的、让人心潮澎湃的情绪淹没。
大声道:“没听差,娃们考上了!”
整个村子有考生的人家都欢天喜地,没考生的人家也充满了希望。说不准几年后自已家的孩子也能考上。
秦家。
王月荣看着三张成绩单,简直比让她重新站在人生巅峰还开心。
到了她这个岁数,最大的希望就是子女过得好。孩子们真的是一个比一个争气。
尤其是于悠,真的是没想到啊。竟然是个天生的学霸!
王月荣感叹道:“之恒,你能娶到小悠,真的是太幸运了!妈觉得你从小就够优秀的了,但现在看来,你这智商也就你媳妇儿的一半!”
张淑英:“你妈说得对,知道自已幸运,以后就更得对老婆孩子好。”
秦之恒……真是谢谢您二位的提点了!
不过他还是深深看了眼于悠,有些感觉就是很莫名,他总觉得他的悠悠有秘密。
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她一直是这样的,她就是自已最爱的妻子。
聪明人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
曹秀也很激动。
闺女全国第一,儿子全国第二。这是在现代都没有的高光时刻啊!
她是不是该穿件旗袍庆祝一下?
“小远,你去秦家说一声,晚上咱们两家一起吃个饭,庆祝庆祝。”
要不是怕别人说她太张扬,她恨不得摆上三天流水席!
而此时的于卫民正在市里忙着工作,丝毫不知道家里的喜事儿。曹秀和于悠华丽丽的把他给忘了。
上次他向上面反映的事情得到了推进,现在就有一些被管控的领导们被送了来。
根据上次小爱的提示,这里面有一个才能卓越的人物。
现在他要表现出大的诚意,让这些人信服国家真的要做出改变了。这个才能卓越的人物才会冒头。
说实话,他就一个种子公司老板,小聪明倒是有些。真的带领一个市甚至更大的区域去搞基建。他都觉得自已能力不足。
这个时候,出现一个人物才能顶的起来。
聪明如他,只需要在有才能得人物手底下做一个小跟班就行了。或者说把现在的任务交付出去。
这次来了十个领导干部,于卫民一一跑过去握手。
“大家好,我是阳迁市副常委于卫民,专门负责阳迁市的经济建设。”
“相信大家很诧异,你们之前的职位哪个不比我高,怎么调过来给我做帮手了呢?国家这算是启用呢,还是什么呢?”
“咱们关起门来说话。我来告诉大家,毫无疑问,是启用!”
“阳迁市被国家批为了市场经济第一个试点儿。各位之所以被派到这里来,也是国家的一次尝试。”
“只要大家做出成绩,自然不是一个小小的阳迁市能拌住各位的。”
“这是一个点,无论是想要证明你们的经济主张还是才能,都从这里出发。”
“希望,大家是卓越而有成效的。也期待,不久的将来大家都能超越我,带领我。”
最后,于卫民还来了一个比较无赖的总结。
“朴素的说,就是我这个人主意可能多点,但是没啥才能。后面的经济建设还得靠你们。反正,我可以躺平,你们不能躺平是吧?”
十位领导……
合着,要是他们不努力投入到阳迁市的建设中,他无所谓,他们就惨了?
是这个意思吧?
就听于卫民接着拿出了几张纸,说道:“大家先填一下这张表。写完的就可以跟着我们办事员去和家里人安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