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areputer!youre
putting
in
too
much
effort!"
“天呐!于远,这些可是计算机!你这投入太大了!”
这两台旧的样式的计算机在这个年代却是新品,价格可以说是很高。
但凡能够拥有一台,大都会好好使用,恨不得每天擦上三五遍。谁会拆开来研究?
可这两台旧的计算机却是于卫民在空间商城里淘的没人要的旧货。价格忒便宜。
再加上国家对这些留学生寄送物品有一些优待。可以免费跟着国家的一些飞机顺带运过去。
于卫民打手一拍,仔细对比了后确定这些机型在这个时代也有,而且是这个时代比较先进的,这才买下两个不同型号的给儿子寄去了米国。
于悠顺带给于远写了一封信。
“小远,你学的东西我们不懂。但我寻思学硬件的最好方式就是见到实物。东西都看不到,如何学明白?”
“不要心疼这两台计算机,只要它们能帮助你学到想学到的。那就算有价值。咱们国家的计算机水平需要你们这些科技人才去突破。今天的投入才有明天的产出。”
“另外,家里其实还多买了几台,已经给到了京大以你的名义建立的研究小组。”
“大家都迫切的希望你能传回来有用的信息,让咱们国家的技术得到实质的进步。”
“科技发展是一个辛苦而长远的过程,国家的未来靠你们,加油努力啊!”
于远收到这些东西和这封信后,守着两台计算机看了一天。终于,第二天开始拆第一台计算机。
详细记录学习后,又按照拆的步骤组装回去。但是开机后却是黑屏。不知道是哪个细节出现了问题。
于是又开始拆第二台计算机,想从中找到原因。
舍友们看着他如此疯狂的操作,有人羡慕他家里条件好,有人觉得他是在糟蹋钱。
但是一起来的祖国的留学生却被他这种精神鼓舞了。
因为于远把于悠的信给到了他们,这些人果断闭了嘴。
于悠说的对,他们来米国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吗?
如果来到这里,和很多留学生似的,只知道和其他留学生一起玩乐。三年后,怕是连一口流利的英语都学不会,更别提知识了。
不但浪费自已三年的光阴,也辜负了国家花了那么多经费送他们来留学的用心。
同批来的留学生不禁反思自已,是不是来了后在这样轻松的大学环境里,没人提醒,就慢慢走偏了?
大家像是受到了鼓舞,开始互相监督,在各自的领域进行深挖。
谁要是不想坚持,于悠这封信就会出现在谁手上。像是激励,更像是鞭策。让这群人时时刻刻记着自已的目标。
……
安宁汽车厂。
研究人员再一次爆发出热烈的呼喊声。整个车间的屋顶恨不得被震翻。
不为别的,他们潜心这么久,终于研究出了摩托车!z过第一款汽油摩托车。
性能上甚至优于别的国家的摩托车。这能不激动么!
于悠耳边是尹志学在电话里激动的声音。
“成功了!摩托车生产线试运行成功了!咱们生产的这辆摩托车今天经过了整整一百次试驾。没有任何问题!”
于悠道:“这太好了!”
边上的范兴一把抢过电话,大声道:“先前小轿车虽然研究的好,但是国内大部分人没有购买力。”
“咱们生产的小轿车大部分都出口到了国外。外汇是赚到了,但是对于本国人的使用情况来说,并不理想。”
“也就是说,咱们生产的东西更多的方便了外国人。咱们国家大部分的老百姓却用不上。”
“而摩托车就不一样了,我觉得,这东西可以是走进家家户户的!”
旁边儿的阮齐如法炮制,一把抢过范兴手里的电话。
兴奋道:“范兴说的对!而且我觉得摩托车定价给国人的话,可以不用很高。给自已国家的人,咱们适合走量!薄利多销!”
“让老百姓,拿最少的钱买到摩托车。让大家都有个自已的腿脚。”
于悠也跟着道:“你们说的对!没想到啊,大家站的高了,觉悟也跟着提上来了。”
“薄利多销,这样的话,老百姓不光出门方便。做小买卖进货出货啥的也方便。”
“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这样,咱们前半年生产的摩托车只给国内市场提供,后面再慢慢出口给国外。”
“好东西,要优先给自已的同胞。”
曹秀听到消息也赶了过来:“悠悠,你们这摩托车好是好,不过这东西重量大,男人更爱骑。你妈我最想要的是电动车。”
“充上电就能跑,最快给到二十迈,重量轻,停车还方便。尤其对女人来说,又安全又方便。”
“你看,啥时候给安排上?”
于悠看了看她妈:“妈,你这想法好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曹秀道:“还不是因为你一直在上学,没有多少机会骑电动车。不像你妈我,每天上下班更多的是把家里的汽车停在车库,骑着电动车上下班。”
“那么近的距离,电动车十来分钟到了。汽车呢,我去车库取车,再开出小区,再找地儿停车。一个流程折腾下来,至少半小时往上了。”
于悠感叹道:“还是得有生活经验,电动车这个东西真的是很友好。这个提议绝对采纳。”
“妈,你放心,我打算下一步女土摩托车,和电动车都给安排上。”
“让大家至少在买车的时候,有质量更好价格更优惠的车,咱们自已国家的车可以选。”
曹秀笑道:“行!想想这事儿就带劲。”
第232章
制定大计划
于悠像是想到了什么,和曹秀说道。
“妈,你说的这个电动车的事情,还真是启发我了。很多现代的经验其实是可以复制过来的,或者说是提前布局。”
“要这样的话,趁着现在地皮比较便宜,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前布局?在各地和各个港口兴建仓库?”
“等将来经济更好一些的时候,尤其等小远他们的计算机软件走到千家万户的时候。咱们就更能抓住机遇了。去做一些线上商城,做零售业的第一!”
曹秀听明白了,她闺女想成某宝某东某多多,跟着兴奋道:“闺女,你这想法够大,妈喜欢!”
“不过,你弟那个技术突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我觉得咱也不一定非得等那么久。”
“你听没听过电话订单?咱们可以在给商城做广告和电话订单上下功夫。”
于悠叹气道:“可是妈,现在座机还没有完全普及。”
这个毕竟是需要人力和时间一点一点铺开。而且现在安装座机不是免费的,即便是能装,多数人也舍不得。
曹秀叹了口气:“也是,我的想法还老停留在移动电话上呢。现在哪儿有那么先进。”
于悠突然灵光一闪。
“上次我爸还说,小远那边的学着硬件和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好追赶,但是软件技术想要应用的话以后还得在自已国家建基站。”
“其实这个基站,不光互联网能用,它也能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也就是能建设移动电话用户的通信网络。”
曹秀听着这话,只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闺女这都是说的什么?她听的云里雾里的。原谅她一个中年妇女即便在现代也没研究过这些东西。
“你说这么多我也不懂,我就想问,咱们能做什么?”
于悠悠悠望了眼她妈,说道:“妈,说简单也简单,就俩字,掏钱!”
曹秀……伸手按住了自已的小心脏,总觉得自已的钱包有风险!
这好不容易想个赚钱的大生意,还没咋地呢,除了要建仓库,竟然还先要建基站?
曹秀:“你确定?这钱投进去能有收益?”
于悠梳理了一下想法,说道:“咱们基站和仓库同时建,先在人口多的大城市建,后面慢慢普及到小城市。”
“那建起来后呢?”曹秀追问道。别的不说,她觉得她要进入赤贫状态了!
于悠继续道:“先不提小远那边计算机方面的发展。咱们单说更容易实现的移动电话。就比如大哥大、诺基亚这样的。”
“建好了基站,这些手机就能用了。否则没有基站,买来也是板砖一块儿。”
“咱们建立起来仓库后,可以做广告卖货,大家通过电话下订单。咱们实行一定范围内的配送服务。”
“就是这样一环套一环。卖货需要电话,电话需要基站。”
曹秀道:“这想法倒是挺好。这样咱们就能提前赚到钱了。先吃到像某淘某京某拼似的福利了。”
“可是闺女,你这想法是挺宏伟的,但你确定能成功吗?”
这个工程可是不小,她们现在一半的利润用去做慈善和支持研发了。再把另一半的利润拨出去做这些基站和仓库建设。
也就是说未来少说八九年内,赚的钱都有了去处!
她们顶多也就是衣食无忧,想有啥存款,基本不可能了。
这种掏空未来收益的行为,在曹秀看来,多少有些激进了。
于悠道:“干啥能没风险?要不,这事儿还是问问我爸的意见。”
母女俩等于卫民从公司回来,又聚在一起说这个事儿。
于卫民拍手道:“好啊!我本来还发愁,等小远回来,怎么也得在京市投资建几个基站。你们这简直是一举双雕。”
曹秀瞥了于卫民一眼,男人就是没女人那么会过日子。
说道:“我们现在是问你这个么?谁不知道有基站更好?我们是问这样做,投入这么多,对咱家的资产风险大不大?”
于卫民道:“这本来就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到处都是机遇。早投入的就能早吃到红利。”
“先建着,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就是了。干什么都畏首畏尾,那咱们也只能做到这个水平了。”
“曹秀女土,你一向不是咱们家最有魄力的么?”
曹秀……合着她还畏首畏尾了!
于悠也劝道:“妈,我觉得我爸说的有道理。钱没了,大不了再想办法赚。咱们要是能干成这些事儿,不止国内的零售业,港口的那些仓库,也完全能做进出口。”
曹秀……她闺女心更大!
他们一家人就是这样一个别扭的存在。
有时候稀罕钱稀罕的不行,使劲儿往怀里扒拉。有时候大笔的钱撒出去却也视金钱为粪土。
看老公和闺女都这个斗志昂扬的,曹秀咬咬牙道:“那咱就干!反正还有空间在,咋地也过不差。”
“再说,这件事情要是成了,那咱家的财富那就往上迈了一个大台阶。怕是别人真是坐着飞机也追不上了。”
这才是真正的躺赢!
一家三口又细细的盘算起这件事情来。
基站的所有权肯定得是国家的,他们出资建设就是想拥有一部分合法的使用权。国家应该是乐见其成的。
所以基站的地皮其实不用他们来买,国家给划出来就行了。
但具体的位置和基站的密度,这些都得做计划。有了可执行的计划才能找相关部门进行下一步。
但其实这些东西他们一家三口也是门外汉。
所以,一家三口又想摆烂儿了。
于卫民道:“闺女,我觉得你公公和之恒是不是对这挺感兴趣的?是不是能给咱出这计划?”
曹秀道:“还有小远,老在实验室和宿舍、教室、图书馆这几个地方待着,简直太乏味了。”
“他就应该多出去走走,比如大概实地看看,米国那边基站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啥的。”
于悠道:“爸、妈,我觉得你俩说的有理。之恒他们也经常出国,人多力量大,正好帮咱们考察一下国外的基站情况、大哥大情况、可视电话情况!”
“我公公在国内,也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正好帮咱们推进一下这个事儿。”
正在工作的秦伟、正在出差的秦之恒、正在留学的于远,在这一刻齐齐打了三个响亮的大喷嚏!
第233章
现在的幸福
冯家。
服饰厂下个季度的新品已经定了下来,于柔和秦之初都能清闲一个来月。
趁着这个机会,于柔就请了隔壁万家三口过来吃饭。
自从她妈曹秀把冯旭东培养起来,立即做了甩手掌柜。冯旭东现在管理曹秀的所有超市。
不仅如此,还要负责拓展新超市。经常全国各地的出差,一个月能在家一周时间就不错。
自已和冯旭东两口子实在是一个比一个忙。
公公冯彬也是一周才回来一次。
他们都不在家的时候,婆婆吕春秀一个人要照看三个孩子。
她说给家里找个保姆,婆婆吕春秀却觉得有外人在别扭。
也就多亏了万父万母和万菁菁帮忙照应着家里。更何况自家和冯家还是干亲的关系,早就该亲近亲近。
于柔做的是火锅,用的火锅底料还是曹秀炒好给她的,味道那是一绝。
周六晚上,两家人难得全都在,聚在一起吃的热热闹闹。
仔细看的话,火锅上面飘着满满一层红辣椒,不管大人孩子全都吃的嘶嘶哈哈。
万菁菁辣的不停喝水,可是喝完了还想继续吃。筷子夹菜的速度那是前所未有。还和于柔抢肉丸子吃。
多少年了,万菁菁活的像是没有思想的泥娃娃,万父万母难得看到闺女这样的一面。
万母对吕春秀说道:“你这儿媳妇娶得的好啊,不说长得漂亮,人温柔,大方善良还能干。”
吕春秀笑道:“我也喜欢的紧,我就旭东一个孩子,于柔进了门家里就热闹了,我是把她当闺女来的。”
万母笑道:“我们家也是只有菁菁一个孩子,说实话,孩子没个兄弟姐妹,寂寞的很。”
“看她和于柔在一起,就像姐妹似的。”
说着就把手腕上一串翡翠手串拿了下来。
于柔当年收养了月月,就是他们万家的恩人。万母不敢明说,但是他们老两口内心是十分感激于柔的。
“小柔,这个手串是一对儿,是我当年的陪嫁。菁菁结婚时候给了她一个。这另一个就送给你了。”
于柔道:“阿姨,这么贵重的东西,我哪里能要?”
万母道:“你这就外道了。怎么不能要?我就盼着你和菁菁跟姐妹似的走动。”
“你闺女都给我闺女做干女儿了。我们老两口在心里也就拿你当个小女儿看。给你啥你只管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