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07章

    “还有一事,郑叔叔来家里了。”

    于悠抿唇。

    郑明朗临危受命,在最危险的时候以身作则,冲在一线救人。

    他是郑家的独苗苗。

    如今失踪,只怕郑叔叔也不好受。

    秦之恒同样面色凝重。

    “婶子已经哭昏过去好几次,他们还不敢告诉郑爷爷,你们之后出发,把郑叔叔也带上吧。”

    “如果是为了找郑明朗,那我们可以帮忙,郑叔叔——”

    于悠有几分犹豫。

    毕竟郑叔叔年龄也大了,救灾负荷太重是其一。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洪灾一定会死人。

    而且越深入,帮助的人越多,看见的悲剧就会越多。

    于悠怕还没找到郑明朗,郑父就已经崩溃了。

    秦之恒自然明白,他犹豫再三,还是开口道:

    “让他去吧。”

    “如果让他一直等消息,迟早也会病倒的。”

    郑家已经没有主事的人。

    若是郑明朗最后大难不死,回来却见到满目疮痍的家,恐怕也不是滋味。

    “好,那就让郑叔叔准备准备,我们三天后出发。”

    借助秦之雅的老单位,无忧基金会和于家的企业筹备物资驰援川渝的新闻铺天盖地。

    很快以孙泽华为首的实业家也纷纷站出。

    捐钱、捐物或是接收灾民。

    从最核心的圈子开始层层扩散。

    孙家、荣家、刘家……大佬们也同时现身,以自家产业为基础,打造了一条条稳妥的救灾捐物路线。

    毕竟准备再多,东西和人进不去都是白搭。

    出发前夕,于悠的队伍里又多了几位客人。

    望着眼前的应魁和万菁菁,于悠略有几分疑惑,不过很快就回过味来。

    “你们去灾区慰问?”

    “精神重建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万菁菁柔声道。

    锦上添花的时候需要文艺汇演。

    但雪中送炭的时候不需要歌舞升平,需要的是温柔的力量,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应魁将自已和万菁菁的行囊放好,帅气的敬了个礼。

    “文工团也是军人。”

    “驰援灾区,义不容辞。”

    应魁和万菁菁携手上了一辆物资车,紧随其后的就是段涛。

    “傅总知道事情之后写了一封倡议书传回香港等地,不论身处何方,大家都是同胞,我们都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恭敬地地上一张支票。

    段涛道:“时间紧急,我们香港友好商会筹集善款五千万,自愿捐赠给无忧慈善基金会,对山城洪灾进行定向资助。”

    “我代表所有受灾群众,感谢傅总,感谢——大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于悠将支票收好,看了一眼站在远处的秦之恒。

    虽然说起初开始慈善事业,是因为空间的存在,善事越多,积分越多。

    但现在好事做多了,于悠越发觉得这项事业的意义重大。

    二人并没有激烈的拥抱亲吻,而是远远的挥手。

    他镇守后方,照看家中。

    而于悠则负责开赴前线,直面灾难。

    他们都会在不同的位置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

    爱情、亲情——此时此刻,统统汇入国家大爱之中!

    “出发!”

    于悠跃上头车,朝着山城方向开拔!

    在押后的几辆车中,席萍一家三口赫然在列。

    戴于浩晕车,还没开多远就软在席萍怀里,小脸忽白忽红。

    不过他依然咬牙坚持。

    “你说说你,出不得远门还非要去,你以为那是什么好地方。”

    戴有才在一边不满地嘀咕。

    换来的是媳妇儿和儿子的白眼。

    “不愿意去你现在就下车。”

    “啥?我老婆孩子都走了,你让我一个人回家干啥?!我肯定得跟着去保护你们啊!”

    为此戴有才还特意请了年假。

    席萍唇角微勾。

    她男人虽然说懒了点,但关键时候还是靠谱的。

    “嗯,表扬你。”席萍又捏了捏儿子的小脸,“不过最应该表扬的还是戴于浩小朋友,和妈妈去救灾,你很勇敢!”

    戴于浩很是得意地哼哼了两声。

    他以后可是要做建筑家的人,自然要去看看,万一还能设计大坝呢?

    第390章

    满目疮痍

    虽说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到了地方,于悠依旧倒吸了一口凉气。

    车子在很远的地方已经开不进来。

    好在秦之恒已经提前联系了当地。

    支援的军人和当地的联防派人出来,将物资人力背进去。

    于悠也分了一袋,找到了军方的小队长。”

    “于总,感谢你们的善举。”

    队长姓陶,黝黑的肤色上附着了一层泥水,已经半干,俨然刚从抗洪一线下来。

    他看着背包里的干粮咽了咽口水,但最后还是一股脑拉上链子,背在身后。

    于悠颔首示意。

    “陶队长,和您打听一下,郑少校,郑明朗,他是在哪个点失踪的?”

    提到郑明朗,面前的壮汉显然是如鲠在喉。

    不过很快他就找回了自已的声音,指向了一个方向。

    “山城下游的一个小村子,房子全淹了,那户人家说家里还有个孩子。”

    “当时又有水来,所有人都劝他别下去,少校还是拿着筏子去了。”

    “最后……”

    和传回来的消息别无二致,孩子得救,但郑明朗却消失在了滚滚洪水之中。

    “郑少校是好样的。”于悠拍了拍他的肩膀,旋即让他领人往前走。

    “我们走得慢,陶队长你们再分一些人,先把帐篷背过去,有了帐篷,大家有个落脚的地方。”

    陶曼负责组织应急医疗队,他们除了自已的设备,什么都不带,轻装先行。

    陶队长等人负责给他们找到了一处较为安全的高地。

    “军人优先,陶队长,你们的人有受伤或其他情况的,让他们先来这里做处置。”

    “一旦情况危急的,必须马上出去,往城区医院走。”

    “这水不干净,若是有伤口不处理,后续感染风险非常高,在救别人之前,先要保护自已。”

    陶队长大为感动,摸了一把脸上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的东西,回头招呼兄弟们来处理伤口。

    于悠抵达时,医疗队帐篷外面已经站满了排队的人。

    她掀开帘子,老弱妇孺都在里面。

    一双双惊魂未定的眸子齐刷刷地看向她。

    在昏黄的灯光下,如此空洞且麻木。

    “这些……”

    “陶队长他们去搭别的避难所了,外面又在下雨,老人和孩子受不得寒,现在这里挤挤。”

    陶曼解释道,又拉着于悠来到另一侧,大多数都是救灾的军人和联防队员。

    她面色难看地指了指。

    “于总您看……”

    那些队员撸起裤脚坐下,所有人的脚都已经被泡的煞白,皮肤泡的浮囊了一片。

    于悠心头一惊,“还等什么,送去医院。”

    身体的预警最是直观,如果再下水,肯定会落下病根。

    陶曼为难就为难在这里。

    “他们不走,说是透一透,让我们给他们挑掉的水泡消消毒就行了。”

    “胡闹。”

    看着一张张稚嫩且年轻的脸,一看都是新兵蛋子小年轻。

    家里还不知道多少人等着他们回家呢。

    “不是胡闹。”其中一个稍年长一些的看了过来。

    “您是无忧慈善会的会长吧,很感谢您来帮助我们。”

    “但情况不如你想的那么好,虽然说派了部队来,但进来的困难重重,也是要分批进来的,关键时候只能先靠我们自救。”

    “救援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拉上来的死尸比活人多,我们现在做的都是亡羊补牢。”

    “但就算是亡羊补牢,我们也得继续,咱们有句老话说得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还有这水,若是堵不住,淹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多,人手不够,我们不能走。”

    于悠无可反驳。

    确确实实,就算是军方反应极快,但到达灾区也需要时间。

    若不是当地的联防队员先展开了救灾,情况只会更惨烈。

    她挡不住他们救自已的家园。

    “你们去领雨鞋吧,下水的时候把裤腿和鞋子口绑紧。”

    暴雨依旧未停。

    于悠等人挑灯夜行,给各个帐篷送物资。

    即便是夏日,可受灾的民众却遍体生寒,在避难所内瑟瑟发抖。

    “每人一瓶水,一个面包,一包饼干,一轮发完后有剩下的再分。”

    陶曼同慈善基金会的员工维护秩序。

    “排队,大家不用抢,每个帐篷都有,但一定要排队!”

    有过先前的救灾经验,陶曼着重强调了都有。

    虽说都是冷水冷饭,但此刻却无比珍贵。

    好在这个帐篷里没发生什么问题。

    只是在一个老太太上前时,她没有拿吃食,而是抓住了陶曼的手。

    “妹儿,你见到了我儿子没得,我儿子一家就住隔壁屋里,洪水把我们给冲散了。”

    陶曼微微一愣。

    她忙问道:“大娘,你是第几天被救上来的?”

    “我屋里幺儿先把我放在了脚盆里,没飘多久就被人看见了。”

    那就是老大娘先获救。

    可已经过去了三五天,如果她儿子获救,会主动来寻才是。

    “大娘你放心,我去别的帐篷的时候囊你问问,你把你儿子的名字告诉我。”

    “谢谢啊,太感谢你了,大好人啊!”

    老太太拉着陶曼泪如雨下。

    她这些天逮着人就问。

    可不是同她一样忙着找亲人,就是来来回回忙的不可开交的救援队。

    谁也没空为她停留。

    陶曼安抚住了她,转身走出帐篷。

    后面跟着帮忙的一个人走上前,听口音,应该是当地的。

    “陶秘书长,那大娘家……已经没人了。”

    “……”

    陶曼抿唇。

    如她所料,如果活着,早该寻来。

    “他们家还住的是老屋,又在山脚,洪峰一来就冲垮了。”

    “屋里的小孩儿直接被压在里头,他儿子忍痛先救了老娘,再回头去找儿子,一起被埋了。”

    山城地形复杂,平地大多都在地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